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2014-04-14朱广珍ZHUGuangzhen

价值工程 2014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案例

朱广珍 ZHU Guang-zhen

(西安翻译学院,西安 710105)

(Xi'an Fanyi University,Xi'an 710105,China)

在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关于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的研究仍然占少数。跨文化交际教学要教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这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本文以翻译学院为例,选择大四英语专业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对哪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感兴趣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和教学实践对跨文化交际教学提出了一些见解。

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问卷调查

0 引言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学被引入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除了专著和教材的出版,期刊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文章数量也增长很快,2009年已经增长至5,812篇。[1]但是以跨文化交际为主题专著和教材多以理论和研究为主,期刊虽然数量大,其中关于教师如何具体操作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分享教学经验方面的文章甚少。胡文仲对比了美国大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与其目前所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内容,之后通过对比国内出版的各种跨文化交际教材看国内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教学内容,并就国内和美国跨文化交际教学做了对比,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建议使用个案研究、讨论和电影等多种方法。[2]这对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是非常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但是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和方法因学习者背景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而应有所差异,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教材,确定什么教学内容,如何实施教学等还是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本文将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通过对学习本课程的英语专业大四学生的调查和实践,提出关于该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

1 研究方法

作者于2013年10月,在跨文化交际课程开课约四周后,随机抽取了西安翻译学院2010级英语本科四个专业方向的122名学生,主要采取问卷的形式对其进行了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答卷的方式,结果较为客观可信。问卷包括10道选择题和一道开放性问答题。限于篇幅,本文只选择分析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反馈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在开课四周后进行调查是因为:首先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在前四周的教学中作者已经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为学生在问卷中的反馈提供了前提。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作者所在学校使用的跨文化交际教材是Linell Davis所著的《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依据此教程以及其它参考书目,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作者在授课过程中筛选出七个话题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问卷中,学生可以多项选择出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

表1

通过表1发现,四个方向的学生在最感兴趣的话题方面选择基本一致,集中在A、B、G选项。在随后的访谈中学生回答了他们为什么对上列三个话题最感兴趣。对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习俗差异,一是因为这方面的知识趣味性强,二是学生认为了解差异才能避免交际上的失误。其次,学生认为学习本门课程要能达到的目的就是能在跨文化的环境下建立并维护人际关系,能更好的适应新的文化,减小文化的冲击,避免文化误解或冲突。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话题的选择也有些许差别。比如翻译方向的学生相对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对于语言交际的内容也较为感兴趣,有接近一半的同学选择了这一项;而商务英语方向的同学显然对跨文化管理的兴趣要高于其它专业的学生。这说明专业方向对学生的知识选择还是有影响的。在随后的访谈中翻译方向的同学解释到在翻译实践中他们体会到语言的转换很大程度上算是文化的转换,所以他们相对应该注重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而商务英语方向的不少同学认为跨文化管理跟他们专业相关,对那些毕业后希望进企业发展的同学来说较为有用。

综合考虑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学生访谈中的反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调整分配每个话题所占课时。比如,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作者在授课中就注重多添加了些关于跨文化管理的内容及案例。而正是因为了解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者才能在之后的授课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尽量让看起来无趣的知识变得有趣和生动起来。

2.2 教学方法的选择 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总结出常用的几种教学法并付诸于课堂教学。在调查问卷中,学生被要求选出他们认为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方式,此题可以多选,调查结果如表2。

表2

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的三种教学方式依次为影视赏析、案例分析和跨文化经历分享。虽然课堂讲授在传统授课中使用最多,但学生显然倾向于趣味性更强的方式。问卷结果也显示小组实践调查展示和讨论这两种方式并不受青睐。随后的访谈中学生反映由于已经进入大四,同学们当下面临着毕业论文,考研以及找工作等各种压力,目标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小组协作方面会出现步调不一,贡献不均的现象,打消了部分同学的积极性。

根据调查的结果,作者在随后的授课中调整了授课方式,减少了理论讲授时间,注重利用影片,案例以及跨文化经历分享三种方式实施教学。借鉴张丽提出的访谈-讨论-反思实践教学模式[6]布置小组调查作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反映效果良好。接下来作者将主要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

2.2.1 影视赏析析教学 事实上,以影片为案例进行跨文化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有不少学者建议要利用电影进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例如美国学者Lustig和Koester著的《跨文化能力:文化间人际沟通导论》[3]、H.D.Brown主编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实用方法》[4]以及樊葳葳著的《跨文化交际视听说》[5]中都推荐了很多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影片。但是上述这些著作,除了樊葳葳的书中涉及了影片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基本还停留在宏观的建议层面。对于具体如何运用影视作品进行组织课堂,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

在课堂上如何使用影视作品要根据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储备而定。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开始,在对中西文化差异还没有形成宏观的和具体的认识之前,把一整部影片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观赏后进行对其中反映的文化问题去分析是不现实的。这时候教师可以截取影片中跟所涉及话题相符合的场景出来给学生观看(必要时给予对于影片的背景进行介绍),这样,一方面能够激起学生对此话题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讨论,同时也能够更直观生动地把文化现象呈现给他们。例如,在讨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之前,作者截取了的美剧《别对我撒谎》第一季第一集的开头部分。这部电视剧是关于美国一位科学家如何利用人的微表情发现真相的故事,集中体现了非语言交际方式的巨大功用。这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引发了学生对于这个话题的极大的兴趣。这时作者就根据此视频提出来一个问题,即同语言交际方式相比,非语言交际方式有什么特点?人类的表情真如剧中的科学家所称的,是普遍一样的吗?

当学生具备了必要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即整体上了解了东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具体的文化差异现象也有了相应的了解之后,这时作者选取了电影《刮痧》,组织学生观赏,提示学生注意电影中的细节,然后提示学生就影片中涉及的中美在家庭教育、友情、中医西医、面子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文化差异问题进行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结果反映学生不仅能够看出影片中的文化差异,有些小组还挖掘了其中文化冲突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的方法。

2.2.2 案例分析教学 案例的有效使用能够增加课堂互动,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常用案例的形式导入话题,就案例中出现的冲突或差异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听取学生的分析,最后做总结补充,进入理论知识讲解。关于案例的应用过程不再赘述,作者在这里想分享一下案例应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案例的选择不能拘于一格,要与时俱进,有代表性,最好能囊括不同人物的多种文化意识。Davis著的教材中案例较丰富,总计23个案例,而且每个案例后面都附有思考题,这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但仅局限于教材中的案例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正如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反映教材上的有些案例已经过时,不够新颖。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参考教材、网络、新闻报纸、生活经历等各种渠道,不拘一格充实案例。其次,案例的使用方式也要灵活多变,不拘于以案例导入话题;否则单一模式会让学生感觉一成不变,单调无趣。教师也可以讲解理论知识之后给予案例,并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探讨案例中的文化现象;或者也可将案例与电影、视频等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最后,案例分析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一个机会,教师不要急于给出参考答案,要引导学生多从几个角度看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种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的分析框架,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本族文化以及别人的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理解并解释案例中出现的可能会引起文化误解或冲突的原因。基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让学生学会理解、包容不同的文化,同时也能更多认识自己的文化。

2.2.3 跨文化经历分享教学 作者所在学校于2008年开始每年都有学生参加“大学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所参加的学生将在美国待几个月的时间带薪实习,体验异国的文化。2010级的学生在开跨文化课后赴美的同学已经陆续回来。作者认为这些赴美的同学刚刚经历一种新的文化,必定会有一定的感触,所以就尝试邀请这些同学给在课堂上做个课堂报告分享一下自己在异国他乡生活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经过在一个班级的尝试,作者发现效果良好,于是把此方法推广到其它班级。这种方法的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可以从与他们同窗三年多的同龄人的角度看到中外文化差异,体验因为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新奇、兴奋、困惑甚至是失落。这比书本的例子更鲜活,更具有真实感。例如有个同学讲到在她的实习地点在一座小镇,在那里陌生人看到她常常会友好地微笑,刚开始这让她觉得奇怪而且很不适应。她所讲到的其实就是不同国家在微笑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讲,美国人不像亚洲人那样严格区分所谓的“圈内人”和“圈外人”,对陌生人经常微笑以示友好;但比如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则不然,人们会更注重区分熟人与陌生人,很少对陌生人微笑。这在教材上仅是理论知识,但从学生自己经历的角度讲就变得鲜活了。

3 结语

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所以教师上课也应注重以“交际”为主,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课堂,而不是以讲解为主,虽然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学在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之前了解学生的需要与兴趣,以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基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作者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教学内容,重点应用影片、案例分析以及跨文化经历分享报告三种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学生不甚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或教学方式就应该不受重视。比如非语言交际在Davis著的教材中分布在三章的内容来讨论,可见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此话题不甚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想法设法解决“良药苦口”的问题了。而教学实践表明,热门美剧片段的导入,电影片段的分析,结合案例的讨论,学生反映在真正接触这个话题后发现这些知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无趣。所以,了解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跨文化交际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1]胡文仲.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J].外国语,2010,33(6):28-3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J].中国外语,2006,3(6):4-8.

[3]Lusting,Myron W.&Koester,Jolene.跨文化能力:文化间人际沟通导论(第五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Brown,H.D.教学点津:跨文化交际教学实用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樊葳葳.跨文化交际视听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张丽.跨文化交际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访谈——讨论——反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S3):79-85.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案例
情景交际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