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健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激发办学活力*
——学校在办好职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2014-04-14田里
田 里
(长春工程学院教务处,长春 130021)
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召开了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分别是1986年7月2日至6日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文革”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大背景下,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研究和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工作方针和政策措施;1991年1月25日第二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后,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这是建国后国家最高行政机构首次就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做出的专门决策;1996年6月17日至20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研究了贯彻落实《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方向;2002年7月28日至30日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是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专门研究部署职教工作的会议,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劳动保障部、人事部等联合下发关于职业教育的意见,本次对新世纪职业教育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6月17日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形成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七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席”制度,着力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模式单一,统筹乏力,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2005年11月7日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要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建立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 学校在办好职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纵观改革开放后国务院召开的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时隔九年后,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教育方面召开的最高规格的会议.这不是单一地研究职业教育问题,而是考虑整个教育事业布局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总方向并提出新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视.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绘就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更应该在办好职业教育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具体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改革和健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2.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 深化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次,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同时还应把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高度融合,这需要学校开设相关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与实践,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引导.
(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办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首先要牢牢把握一个办学方向即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这就需要学校以社会发展、学生就业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职业教育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不同培养规格的人才,以适应不同层次的职业需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应坚持产学研合作,根据合作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合作开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不同模式.
(3) 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实践表明,无论教学设施、教育技术和传播手段多先进,教师的作用仍不可取代.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完成情况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反映教师职业活动要求的能力体系[1].根据心理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定义,学校在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时应要求教师从将来学生从事的具体职业入手,在专业上和心理上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教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2.2 改革和健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要注重内部治理体系的建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指为维护学校的公益性目标,保证学校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其实质是对高校内部权力分配与制衡所作的一种制度安排,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间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追求各方利益的协调和均衡,从而健全以权力机制的构造与配置为核心内容与运行机制的学校治理结构,最终完成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1) 扩大院系以及基层学术组织的自主权力,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学校既是典型的学术型组织,同时又为企业输送着合格的技能人才,故职业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需要更多的学术自主权力.但由于学校在办学时办学主体的“政府化”倾向严重,在教育行政关系中,突出政府的指导作用、控制作用,造成了行政权对学术权力的不断侵占,在实际办学当中学术领域和行政领域边界模糊,学者失掉了应有的充分的学术自由权[2].在学校办职业教育时这种“政府化”倾向严重的现象,会使学校不断跟着政府的指挥棒走,失掉办学活力,导致千篇一律.2014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精神:世界上不可能再有第二个牛津、哈佛,你们要努力做成第一个北大和清华,这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改革职业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时应尽量将管理重心下移,将专业课程的设置权和科研项目管理权及专业教师聘用权下放给学院,使其真正成为拥有自主权的实体;同时还要重视学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建立,应以传统教研室为建立学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基点,发挥教研室的学术活力、学术创新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治理重心的下移,也有利于学校治理结构的调整,突显学术权力在学校治理中的地位,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2) 充分发挥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学校中的作用,激发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
英国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指出:“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那么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师和学生就构成了学校的主体.但现实是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在人数上的主体,并不是学校权力上的主体.权利是主体地位形成和确立的必要因素,没有权力的确认就没有主体地位的形成.在我国学校“政府化”倾向的影响下,学生在学校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行政权.学校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学生权力的承担者和代理人[3].职业教育的学生由于将来就业方向的明确性,更应主动将职业管理与学校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在学校中管理和自治学校的责任,打破原有的治理体系,激发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学生自治”有一段著名的论断,他说:“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
(3) 提高职业学校行政权力的服务功能,激发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
借用“克拉克协调三角形”将学校中教师的学术权力、学生的学生权力、管理人员的行政权力直观地表达为“三权分列”结构.但现实是学校中的行政权力已逾越并代替了许多学术权力和学生权力,唯独减少了行政组织应有的行政服务教学的功能[4].
那么,在改革和健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时,学校应更多地向企业行政组织学习服务功能.首先要摆正学校行政人员的位置.学校行政人员应该是教学的辅助人员,而不是决策者;体现的是服务功能,而不是上级下达命令;其次,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行政服务的对象是创新能力很强的教师和学生,行政人员如果止步不前就会跟不上被服务者的步伐.学校应鼓励行政干部结合岗位攻读相关学位或进修,努力建设成一支专家型管理队伍.有了这样一支能力强、素质硬的管理队伍,才能更好地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3 结语
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的胜利召开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学校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学方向、支持重点和价值追求.为更好地提高学校办学活力,成功地进行高校转型,学校下一步还应在下放学术组织的自主权力;有效实施学生自治;提高学校行政权力的服务能力,建立第三方督导检查机制等几方面继续探索.
参 考 文 献
[1] 卢正芝,洪松舟.我国教师能力研究三十年历程之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7(2):77-94.
[2] 祁占勇.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办学自主权的实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1-26.
[3] 李福华.对高等学校学生权力的探讨——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学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4(2):15-26.
[4] 高 莉,杨家福.从规模扩张到结构优化: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教育发展研究,20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