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现状调查研究——以松山区为例

2014-04-13蔡晓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居民

蔡晓军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000 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诺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讲了一句话,21世纪有两件事情将会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一是美国的高科技,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国际通用词汇,已经用了100多年.而城镇化既包含了“城市化”又包含了“乡镇化”,涵义比城市化更广,城镇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以往发展城镇化往往以“硬件”建设为主,如今,城镇化开始关心“软件”建设.目前一些社区积极探索心理卫生工作机制并取得很多的成效,赤峰地区是城镇化进程中发展较快的地区,随着社区的重组与人们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一些社区干部在工作中发现居民心理问题开始增多,由于大部分社区都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使得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速度较慢,无法应对人们快速增长的心理压力.本文课题组成员曾多次志愿到社区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及咨询,为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心理卫生工作的需求,选择了赤峰市松山区——具有典型城镇化特征的社区为调查对象.松山区原为赤峰郊区,具有新型城镇化较为典型的特点,既保留了原来城郊一体化的老社区,也包括新开发的新城区,新老社区的特点鲜明,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心理卫生现状调查结果会有一定代表性.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通过对松山区分布地域资料的查阅,调查对象以分布在松山区管辖地的居民为主.老社区以振兴街道管辖的社区地域为主,新社区以玉龙街道管辖的社区地域为主.

1.2 调查方法

①调查问卷:源于对社区现场调研和街道干部的调查情况,结合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研究方法的理论,同时查阅了相关文献,编制了一份由26个题目组成的问题.

②个别访谈:对社区干部进行个别访谈,来补充本课题问卷调查研究的一些不足.个别访谈由课题组教师直接对社区干部进行访谈.

③调查员的专业培训:本课题调查员的选取来源于赤峰学院心理学专业本科在校生.调查之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部分学生到老社区的公共场所、住宅小区等地进行调查,另一部分学生到新社区的公共场所、住宅小区等地进行调查.由教师担任调查督导工作.

④2013年9月初,调查员采用随机拦截的方法进行调查,印制问卷410份,回收407份,经过筛选,有效问卷共364份,有效率为88.78%.对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如下.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描述(见表1)

(1)性别:男性占调查人数的39.0%,女性占调查人数的61.0%.

(2)社区分布:老社区参与调查的人占调查人数的66.8%;新社区参与调查的人占调查人数的33.2%.

(3)婚姻状况:被调查者的婚姻状况中,已婚占调查人数的64.6%,未婚和离异的分别为占调查人数的30.5%和4.9%.

(4)民族:被调查者的民族状况中,汉族、蒙族和其他民族,分别占调查人数的72.3%、23.9%和3.8%.

(5)学历分布:,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分别为调查人数的9.6%、22.8%、25.0%、23.6%、19.0%,中学以下学历人数为57.4%,大专以上为42.6%.

(6)收入情况:被调查者的月薪收入情况中,47%的人月薪在1001—3000之间,3000以上的人数为29.2%.

表1 不同社区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n,%)

(7)家庭成员特殊情况(见表2)

18.4 %的居民家中有患慢性疾病的成员,5.5%的居民家中有网络成瘾少年,当被问及是否和老人住在一起时,有42.9%的人回答“是”,57.1%的人回答“否”.

(8)年龄分布:参加调查的居民平均年龄为36岁,标准差为14.5岁

表2 家庭成员特殊状况

2.2 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度

当问到被调查居民:您是否听说过心理健康一词?有87.9%人表示听说过,12.1%人没听说过.您认为人会有心理问题吗?有93.1%的人认为有,只有6.9%的人认为没有,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认识已从传统的对“心理问题”的避讳,到逐渐认可,观念上有了明显的转变.

图1 您认为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多吗?

当被问及“您认为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多吗?”(见图1)有69%的人认为多,18%的人认为不太多,还有13%的人不清楚.说明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现代人心理问题存在的必然性.

2.3 居民对心理问题的理解度

当被问道:您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问题吗?有49.5%的居民回答了“否”,有25.3%的居民回答了“是”,还有25.3%的人表示不清楚.说明有近一半的居民对心理问题与精神问题的辨识度有着明显的提高.

表3 居民对健康深度理解情况

当进一步向居民调查对健康理解的情况时,认为健康主要是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回答的都超过80%以上,说明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方面了.对健康也包括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的回答达到40%以上.

2.4 居民对心理卫生知识的了解及途径

当对被调查居民问道:您对心理卫生知识了解吗?有6.6%的人认为自己非常了解,48.1%的人表示有一定了解,还有45.3%的人表示不了解,说明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性还很不够.从表4中可以看出,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有71.7%,其次为报纸46.0%,通过聊天的方式有38.0%,有27.1%是通过自我反思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还有12.5%是通过其他途径得到心理卫生知识.

表4 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途径

2.5 居民对心理问题的感受、心理冲突产生原因及心理咨询作用的认知

当对被调查居民问道:您是否有过心情不舒服的感受?92.3%的表示“有过”,只有7.7%的人表示“没有过”.从表5中可以看出,居民认为产生心理冲突事件超过50%以上的有:工作压力问题、家庭经济问题及孩子教育问题.说明现实中面临的心理冲突都与自己的工作、家庭及孩子教育关系密切.

表5 居民认为人产生心理冲突的事情

当对被调查居民问道:您心情不舒服的时候,是否想找人聊一聊?有83.2%的人选择“是”,有16.8%的人选择“否”.

在表6中,可以看出,居民在选择解决心理冲突的方法中,有67.7%的人会选择“找可信任的人聊一聊”,有33.7%的人选择自己闷着,只有4.7%的人会选择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这说明人们对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认同度还比较低.

表6 居民解决心理冲突的方法选择情况

当对被调查居民询问:您认为心理咨询会帮助人们处理什么样的问题时,有85.3%人次认为可以调节心情,还有69.2%人次选择可以帮助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心理冲突”.(见表7)

表7 居民对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认知

2.6 心理卫生知识宣传的途径及对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途径的参与度

在对被调查居民了解宣传心理卫生知识的可接受方式时(见表8),有56.4%人次选择“免费提供报纸”,53.6%的人次选择“社区举办的讲座”,选择“参加定期免费的学习培训”人次达到43.9%,浏览“社区宣传橱窗”的人达到42.0%.

表8 居民可接受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方式

对于社区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上门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服务方面(见表9),肯定会去听讲座的人有33.8%,可能会的人有57.4%,不会参加的人仅8.8%.对于专业人员上门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服务,表示愿意接受的人为34.9%,可能会的人为38.7%,有26.4%的人不会接受.

表9 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途径的参与度

图2 您认为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服务是否需要专门场所

“如果社区有心理咨询电话,您会求助吗?”有66%的居民选择“会”,有34%的人居民选择“否”.说明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可能会被居民接受.

图3 如果社区有心理咨询电话,您会求助吗?

2.7 居民对于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的建议

对于开放性问题:您对社区心理卫生工作有什么样的建议?只有57人回答了此问题,占总调查人数的15.7%.其中比较切合实际的建议:比如多走访,建QQ群,设专门场所,社区要有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等.

表10 居民对于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的建议

3 对策与建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lbee曾说过:心理问题“不是个人私人的不幸,而是社会的、伦理的、道德的问题,是整个社区的责任.”为满足我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心理卫生服务要求,通过借鉴国内外社区管理平台及服务模式,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纳入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内容之中.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在整个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对部分社区干部进行访谈过程中,他们表示心理卫生服务对现代人越来越重要,每年社区主题活动的内容都渗透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由于对专业性了解不够,这类活动还不能系统化,仅仅是偶尔宣传一下,效果不太明显.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相对完善,但社区心理卫生系统的专业化服务还处于可有可无、不知如何发展的状态.建立良好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政府要组织管理层面进行科学设计与组织.

3.2 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咨询机构及专业服务电话,为居民提供一个心理安全的空间.调查数据表明,65%的居民认为需要社区有一个专门心理服务场所,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性也要求社区提供一个专门服务的场所.调查数据表明,如果社区提供专业的心理卫生服务——电话咨询时,66%的居民会选择有问题进行电话求助.

3.3 社区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途径.在对社区干部进行访谈时,他们表示社区也会组织以“讲座+团体活动拓展的方式”进行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但次数较少,满足不了居民对相关知识的学习需求.对居民进行调查中,有56.4%的人认为可以通过免费报纸进行宣传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社区居民接受讲座及定期免费学习培训的选择率在40%以上,其中建立社区宣传橱窗也是居民们接受的有效方式之一.还有居民建议开设QQ群,多走访等方式,因此社区在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时可考虑一些多样化的途径,将心理科普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慢慢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4 构建社区心理卫生三级预防模式.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人的健康状态会随着年龄、社会刺激、心理健康素质等因素的不同显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理论借鉴了国内外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经验,坚持预防为主,建立社区心理卫生三级干预模式,把心理卫生服务有机地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框架中.一级预防是指社区中心理不健康现象或精神疾患的发生率降低,尽可能消除产生心理障碍的环境因素;二级预防指社区对居民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早发现、早治疗、早就诊;三级预防指使社区中有心理障碍,精神疾患的人数减少,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回归环境.

3.5 以本地高校、医院人才与机构为优势,充分挖掘本地区的专业人员资源,建立梯队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与服务机制.在对社区干部进行访谈中发现,缺乏心理学专业人才是他们在工作中不易解决的问题之一.松山区社区的心理专业服务以专业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为主,有个别社区发挥一些社区老年大学、社区科普讲堂的功能,不定期聘请专业志愿者或相关学者做一些讲座,但受益面小,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的普及程度低.人才资源的短缺成了为社区心理卫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瓶颈.即使有的社区已经开辟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场所,但使用率较低,原因在于只靠专业志愿者服务力量单薄,也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致使居民在需要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时,仅有4.7%的人想到解决自己心理冲突时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3.6 社区可以根据居民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建立不同主题的专业培训体系,创建良好的社区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区.在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中,居民认为产生心理冲突的事件排名前三位的是来自于工作压力问题(67.9%)、家庭经济问题(54.6%)、孩子教育问题(52.1%).可以根据居民认为冲突事件的重要性,设计系统的专业培训内容,定期开设讲座,并将相关主题内容在社区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进行宣传,打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3.7 关注有特殊状况的家庭,主动上门关心,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对居民家庭成员特殊状况调查的数据表明,家中有网络成瘾少年占5.5%、家中有慢性病成员占18.4%、以及家中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占42.9%.家庭特殊状况会导致家庭内部动力出现内耗,长期的生活琐事也会致家庭成员慢慢积累过多的压力,这些压力仅靠家庭内部解决是不现实的,因此,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应主动上门关心,疏导过重的心理压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总之,心理卫生不仅是个人,而且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心理健康与否与每个人的个体健康发展有关,对整个家族、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亦具有深远意义.这就对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随着社会改革的向前推进,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使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作用发挥出来,对于构建良好和谐的社区将起到重要作用.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吴一玲.转型期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金华市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09.

〔3〕丁瑾靓,叶一舵.美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及启示[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4〕孙娜云,张雯露,吴均林,陈晶.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比较[J].医学与社会,2010(11).

〔5〕苟增强,刘洪昌.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

〔6〕周小佩,周娉.我国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现状与发展策略[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6).

〔7〕佐斌.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发展及述评[J].心理学动态,2001(01).

猜你喜欢

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常见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漫谈
高校女大学生的围经期卫生保健
角色认知与心理卫生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高台居民
基层部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