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缺位困局

2014-04-13

中国石化 2014年11期
关键词:金融债券金融债财务

□ 晏 斌

借鉴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的有益经验,通过对发行金融债券的品种创新和技术创新,是财务公司破解发行金融债券困局的途径。

2007年,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发行金融债券,成为我国第一个发行财务公司债的财务公司。 到2009年底又有8家财务公司成功发放了金融债券,均收到了良好的融资效果,也开始得到金融市场的了解和认可。然而即使是在财务公司金融债券存续高峰的2009年,总的发行量也没有达到200亿元,规模极小。近年来,那些首批尝试发行财务公司金融债券的财务公司的金融债已经陆续到期、安全兑付。

可惜的是,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财务公司,大多数没有保持住第一轮发行财务公司金融债的规模。同时,也没有发现更多的财务公司加入到财务公司金融债的发行队列中来。根据公开数据信息,2010~2012年,没有新发财务公司金融债。2013~2014年,仅有一家财务公司发行财务公司金融债。截至2014年底,财务公司金融债券的存续余额将仅存60亿元。由此可见,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缺位问题日益严重,值得财务公司业界同仁深入思考。

监管政策未动摇

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集团成员企业共同出资认股以及吸收部分金融机构参股组建,是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

□ 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缺位问题日益严重,财务公司业界思考对策。图为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第十四次会员大会召开。李晓东 供图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是到目前为止国家金融监管主管部门对财务公司这一金融机构所颁发的第一个也是唯一“大法”。这部“大法”首先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3号》于2000年颁布并实施;2004年9月1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了一次修订;2006年12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55次主席会议通过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决定》再次对这部“大法”进行了修订。

在最新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中,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可以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所从事的各项业务中,第一款已经写明:“经批准发行财务公司债券。”这就为全国财务公司行业发行财务公司金融债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理保障。

在这部“大法”以外,2007年7月13日,银监会以银监发[2007]58号文,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个通知对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条件、方式、申报材料等都做出了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一通知是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法律指引。

上述两个文件从发布或最后一次修订之日起到现在,未见任何变更或调整。这充分说明了国家金融监管机关对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支持是一如既往的。

债券发行需求仍强烈

要了解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急迫性,就不能不从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结构谈起。从财务公司成立之日起,大部分的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表现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存款,而实际上大多数成员企业客观上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情况。随着集团公司成员单位现金管理能力的增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能提供给财务公司吸收的存款大多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结果就是,在财务公司的存款来源中,长期的少,短期的多;稳定的少,变动的多。财务公司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严重失衡,短期资金用于中长期项目矛盾比较突出。

很多企业财务公司在运营中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这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匹配给财务公司所带来的风险。这种认识来自他们在日常运作中所反复遇到的双重困境:是减少对成员单位的贷款以全力保证结算支付还是尽量满足成员单位的贷款需求而让结算支付“尽力而为”。这种无奈的选择与财务公司资金来源不足,特别是长期资金来源不足的短板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依赖同业资金市场融入的短期资金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蕴含了越来越大的风险,一旦市场遇到风吹草动,这些积聚的风险就有可能一触即发,财务公司将很容易陷入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带来的灾难之中,不仅危及财务公司的生存,也会“以点带面”,对实体企业和金融市场带来冲击。

金融学中早已对这种风险做了精准的定义,这就是早已被银行等广大金融机构所普遍认识的流动性风险。化解这种流动性风险的外部手段,一是依靠资金市场,二是依靠资本市场,后者主要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通过发行财务公司金融债券筹集中长期资金,既可以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又可以优化和稳定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结构,从而平稳地实现财务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双赢。

债券发行困局待突破

在回顾了近年金融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后,不能不认真思考财务公司金融债券所面临的缺位问题。打破目前所遇到的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困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然而机遇远大于挑战。

国家的金融监管主管部门已经多次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等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这就为债券市场特别是金融债券市场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财务公司金融债券的复兴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可以想象,金融债券市场的完善、金融债券发行主体的丰富、金融债券市场功能的多样化甚至金融债券市场的效率都将会有一个由量到质的飞跃。

财务公司行业应该充分认识和倍加珍惜金融监管主管机构的坚定决心和良苦用心,坚定不移地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好企业集团,通过创新发展,紧紧把握住已经到来的债券市场的重大机遇。

财务公司必须立足于自身所依托的企业集团实际,依据我国金融监管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结合财务公司金融业务发展的具体特点,借鉴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的有益经验,通过对发行金融债券的品种创新和技术创新加以实现。本着由简到繁、由低到高、有序开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品种形式上,除普通财务公司金融债券外,还可以尝试发行附抵押的财务公司金融债、附担保的财务公司金融债券等形式。

第二,在利率设计上,除一次还本付息的固定利率债券外,还可以增加分期付款的财务公司金融债券、浮动利率的财务公司金融债券等品种。

第三,在期限结构上,应尽量囊括短期、中期、长期等多期限品种,满足金融债券市场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

第四,在发行对象上,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定向募集而不必一定采取公开募集的发行模式,这样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

第五,在发行币种上,近期可先尝试利用美联储利率将升未升之际在境内发行美元债券,境内美元资金充裕也为境内美元债券发行提供了必要的可能性。

第六,抓紧研究和设计债券远期、利率远期、外汇远期等财务公司金融债券的衍生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引导多层次的投资者参与,从而不断扩大财务公司金融债券的市场份额。

猜你喜欢

金融债券金融债财务
农商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对比与选择
绿色金融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政策探讨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2017年首期绿色金融债券落地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