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闭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2014-04-13朱徐英杨燕红徐剑美朱建英

浙江医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密闭式开放式呼吸机

朱徐英 杨燕红 徐剑美 朱建英

密闭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朱徐英 杨燕红 徐剑美 朱建英

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救治工作中气管内吸痰是 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以维持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吸痰大多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方法[1],即每次吸痰过程中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为防止吸痰过程中患者缺氧,常在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前予纯浓度氧吸入2min,但增加吸痰过程时间,延迟了吸痰开始,也降低了工作效率。笔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发现能提高工作效率,且有效避免吸痰中患者机体缺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11—2013-08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0例,呼吸机接口插管机械通气时间>96h,男15例,女5例,年龄17~78岁,平均(46.0± 2.1)岁。将同一例患者在不同时间分别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气管内吸痰和传统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其中肺部疾病伴呼吸衰竭9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1例,多发骨折伴肺部挫伤2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1例,多发伤伴肝脾破裂,珠网膜下腔出血1例,热射病伴多发脏器功能衰竭1例,结肠破裂伴休克1例,多发伤伴颈椎挫伤1例,脑挫伤伴脑疝、硬膜下血肿2例,高血压病伴脑疝1例。

1.2 吸痰方法 呼吸机分别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型号Serw-i呼吸机和美国泰科公司生产的型号PB840呼吸机。传统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按常规操作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2min,将患者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脱离,12号吸痰管插入深度为前端超出气管插管前端1~2cm[2],连续给予10~13s中心负压吸引,负压设定为10~20kPa,边吸引边旋转退出吸痰管,停止吸痰后连接呼吸机,给纯氧吸入2min。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将12号密闭式吸痰系统三通管分别与患者人工气道、呼吸机Y型管、负压吸引装置相连,插入含有0.9%氯化钠溶液的输液器连接吸痰管气道湿化接头形成密闭吸引系统。吸痰时无需中断呼吸机,吸痰前,按呼吸机纯氧供给键,左手持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拇指或食指控制吸引阀,右手接吸痰管沿气管插管插入所需深度,一般超出气管插管前端1~2cm。此时吸痰管薄膜保护套随吸痰管的插入自行皱缩,按下吸引阀开关,连续10~13s负压10~20kPa吸痰,边吸引边旋转撤出吸痰管,停止吸痰后将吸痰管回抽至可见到导管上的黑色指标线,按下吸引阀,用冲洗液冲洗管腔内痰液,冲净后备下次使用,密闭式吸痰管48h更换1次,如痰液阻塞或污染随时更换,每例患者观察4d。

1.3 观察指标 (1)患者吸痰前1min、吸痰中、吸痰后30s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2)患者吸痰前1min和吸痰后1min心率的变化。(3)分别计算48h两种吸痰方法的平均成本费用以及每次吸痰过程所需时间(传统开放式气管内吸痰从按呼吸机纯氧键开始到吸痰结束后连接好呼吸机管路,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从按呼吸机纯氧键开始到吸痰结束后冲洗好吸痰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不同吸痰方法SpO2的比较 吸痰护理中以及吸痰后30s,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患者SpO2与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痰前1min两种不同吸痰方法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0例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方法吸痰前后SpO2变化的比较(%)

2.2 两种不同吸痰方法吸痰前后心率变化的比较 吸痰前1min密闭式气管内吸痰与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患者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1min两种不同吸痰方法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20例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方法吸痰前后心率变化的比较(次/min)

2.3 两种不同吸痰方法所需时间和48h平均吸痰成本的比较 两种不同吸痰方法每次吸痰所需时间和48h平均吸痰成本费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详见表3。

表3 20例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方法吸痰所需时间和48h平均吸痰成本费用的比较

3 讨论

3.1 有效避免吸痰中患者机体缺氧 密闭式吸痰过程避免了人机分离,不仅保证了氧气的供给,而且还保证了呼吸末正压(PEEP)的连续性,降低呼吸功和耗氧量,特别对于部分PEEP依赖的患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肺炎等,相对保证吸痰前后的SpO2无明显变化。相关研究表明,密闭式吸痰不但能较好维持氧合,避免反射性心率增快、血压升高[1];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且吸痰后血气指标更容易恢复到基线水平,所需时间为开放式的33%~40%[4]。

3.2 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传统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操作前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如打开吸痰管、连接吸引长管、戴无菌手套、高浓度给氧2min、断开呼吸机,过程繁琐,耗时多,影响工作效率。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简化了吸痰操作流程及减少了床旁吸痰物品[5],不用每次更换吸痰管,不断开呼吸机,打开吸引器即可吸痰,操作简便,节省护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3]。

3.3 有效降低吸痰成本,顺应医改政策 传统一次性吸痰管一根1.8元,密闭式吸痰管一套68元,48h平均吸痰成本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比开放式气管内吸痰低。目前有关密闭式吸痰管的更换在护理界有争议,使用早期认为每24h更换1次。马杏云等[7]研究发现,密闭式吸痰管24、48及72h更换1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无影响。朱顺芳等[6]研究显示,每24h与每72h更换1次吸痰管对密闭式吸痰管细菌定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每72h更换密闭式吸痰管也是安全的。最近的研究发现,呼吸机管路不要频繁更换,密闭式吸痰管可以视作机械通气管路的一部分,因此也不必经常更换[3]。因此,密闭式吸痰管可与机械通气管路每周更换1次。传统一次性吸痰管要求每次更换,费用高低取决于患者气道痰量多少和吸痰次数。如果密闭式吸痰管7d更换1次,那么密闭式吸痰成本远较传统开放式吸痰成本低。

密闭式吸痰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更为科学、理想,但在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中,医护人员一定要提高依从性,根据操作规程完成,若不注意其中的小细节就会出现痰管插入受阻、漏气等表现。

[1]张建英,王慧萍,黄斌.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效果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5A):74.

[2]李玉婷.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8:19.

[3]朱顺芳,李亚洁.开放与密闭式吸引系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3(24):753-755.

[4]刘爱丽,马敏,张用娥,等.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对PEEP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20):11-13.

[5]黄彩云.机械通气病人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18(3):81.

[6]朱顺芳,李亚洁,耿穗娜,等.密闭式吸痰管更换频率对吸痰管管壁细菌定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4B):8-9.

[7]马杏云,侯改英,刘春霞,等.密闭式吸痰管留置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9):1491-1492.

2014-03-10)

(本文编辑:严玮雯)

314400 海宁市人民医院ICU(朱徐英、杨燕红、徐剑美),护理部(朱建英)

朱建英,E-mail:zhujy113@sina.com

猜你喜欢

密闭式开放式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新型密闭式垃圾压缩存贮设备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