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骥犹有千里志
——记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铜绿山矿班组长吴疆卫

2014-04-13梅晓艳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9期
关键词:矿柱凿岩工段

梅晓艳|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吴疆卫,二十多年无悔凿岩,他用手中的凿岩机,在人生的采场掘进、开拓,谱写出一曲忠诚的颂歌。

“我出身农村,吃了很多苦,有份工作不容易,我很珍惜。”从握着凿岩机的那一刻开始,沉甸甸的责任感就种在了他的心里。在很多人对凿岩工避之不及的时候,他像生了根一样,在大冶有色公司铜绿山矿井下一扎就是21年。

多年的工作,练就了他一身过硬的本领。他是凿岩技师,班组长,采二的“中流砥柱”。2012年5月,全年9000吨矿山铜任务压力很重,车间特选择品位较高的8316采场进行攻坚,要求工段一个半月必须拿下。时间紧,任务重,吴疆卫挺身而出,立下了军令状。由于采场岩性差,结构发育不好,给安全带来影响,他带领一名爆破工和一名机组先期打锚杆80根,安装安全网14平方米,硬是一个月完成了采矿任务,提前半个月完成采矿量4000吨,掘进32米,为车间后续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是首钻我先上”——这是吴疆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2011年8月,在负425米中段8341、8343矿柱回采采场,面对复杂矿体中的火成岩、矽卡岩及尾砂填充包围结构,他充分发挥技术精湛的优势,精心布置眼位,严格控制钻孔角度、深度,开拓堑沟,切割拉底,不断对比总结爆破后的效果。经过近两个月的攻坚战,安全高效回采矿量1万多吨,圆满地完成了车间下达的采矿重任。

2013年8月,8345采场由于岩性不好,矿源消失很快,急需探矿找矿。身为采二凿岩技师,吴疆卫不等不靠,主动与技术人员沟通,理清矿脉走向,在安全支护后,主动打掘进。一个多月下来,他掘进40多米,拉开后可采面积有280平方米,一个分层可以采3000吨矿。不断采出高品位的矿,让他充满了干劲。

采二工段长许世海认为,吴疆卫能够成为工段乃至车间生产的“顶梁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还记得,在负425米南沿二分层的8336采场,老吴的先锋钻为工段多采3000多吨矿。8336采场充六采七时,采场变得上小下大,矿体走向发生改变,需要切割、探矿,把采场拉大。但该采场岩性特别差,属含油性矽卡岩,切面容易整片滑落,在凿岩过程中控制不好容易打废,造成冒落,增加采矿难度,甚至会因为安全因素而放弃,造成采场内矿源丢失。经勘探,采场岩性差的那一边靠近VCR采场8337的边帮交界,按设计图纸,采场拉大部分没有矿柱。吴疆卫现场查看采场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朝8337采场掘进的过程,必须留一个矿柱。工段采纳了他的意见。拉大后的采场跨度近20米,远远超过8~10米的跨度要求,矿柱的预留显然是非常必要的,采场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其后开采的矿石品位在6%~8%,是难得的高品位矿。经过吴疆卫一个月的掘进和切割,整个采场共采矿石50000多吨,其中3000多吨来自于采场拉大部分。

虽然探出高品位的矿石让吴疆卫“像捡到金银财宝一样”兴奋,但是他更明白,凿岩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切不可贪功冒进。2011年年底,8318采场片帮30多平方米,青工承包的采场工作面出现了险情。吴疆卫二话没说,主动承担起此处安全支护打锚杆任务,设立临时台架,安装稳固后,扛起重达百斤的钻机上台架挑顶支护,岩浆和着汗水沿钎杆流到身上,朝着他衣领里灌,很快就沾满岩浆,全身湿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他连续作战五天,打锚杆52根,架起6块长锚杆加金属铁网相结合的安全支护措施,保障了采矿生产顺利推进。2013年6月的一天,负425米中段南沿3川,3#漏斗处20多米长的巷道,近40平方米的巷道发生冒顶。3#漏斗是采二主要供矿点,一旦巷道冒顶,严重威胁到供矿,情况紧急!作为工段技术骨干、班组长,吴疆卫主动请缨,处理冒顶险情。由于顶板较高,支护困难,吴疆卫凭着丰富的经验,经思考后拿出解决方案:把两台平板车并在一起搭一个移动平台,站在平台上打锚杆支护,从巷道由外朝里,边打锚杆边移动。打了近100根锚杆,20块金属网,喷浆后巷道冒顶的问题终于解决,3#漏斗恢复了供矿。吴疆卫老而弥坚,冲锋在前,令工段上下佩服不已。

吴疆卫迫切想把自己的技术经验传给青年员工。从安全入手,做好新人的安全教育,他手把手教他们凿岩机性能、操作方法,机器的维护与保养,特别是如何布置眼位。

凿岩工郭怡修,跟着吴疆卫学艺两年,在师傅的悉心栽培下,技术大进,成为班组的骨干。小郭始终记得师傅对自己的谆谆教导:“做一行就要爱一行”,“在井下做事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打风钻时,不能光会打眼,要把什么都放在心上”。他非常佩服师傅的做事方法:准备充分,有条有理。安全生产上的事一件不少做,浪费的事一件不多做。生产前作业点的安全确认,防护措施,吴疆卫严格遵守,多年来在井下连个磕磕碰碰的小事都没有发生过。对设备的掌控,吴疆卫异常娴熟,百来斤重的凿岩机经他使来得心应手。这不仅是经验,更是源于他用智慧的头脑做好繁重的体力活,善于根据岩石性质确定机位,合理摆布眼位,严格控制采场顶板。

吴疆卫在井下工作

吴疆卫还有一句特别“牛”的话:“采场布局给我后,不需要的眼,一个都不会打;该打的眼,一个都不会少。”如此自信,缘于能力、技术和经验。他打过的两帮造型总是与技术设计严丝合缝,别人打一个掌子面需要37~38个眼,而他只用28个眼,却能起到了同样的爆破效果,无须解大块,节约了火工材料,降低了设备损耗,效率也大幅提升。在采场上采时,吴疆卫还不忘提醒小郭,要把采场顶部打成拱形,和赵州桥的原理一样,均匀受力,比较安全。凿岩“开眼门”,他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小郭,要把“气腿”放近一点,呈45度角,这样“开眼门”比较轻松。现在,小郭也在考虑,怎么尽快把师傅“开眼门”的犀利、果断和到位学到手。

而师傅的吃苦耐劳也让小郭异常敬佩。在遇到岩性差、硬度大时,连续打眼使人非常疲劳,小郭经常累得不想动,只想着尽快休息。可师傅依然在坚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连续几个小时凿岩,注意力非常集中。师傅长年累月主动、忘我地工作,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家。2011年2月,8314采场面临换段。按要求,该采场的采后空高要达到7米,才能与上一分层通道贯通。而采场超高采,危险性大,给车间生产增加了不小的难题。恰在此时,吴疆卫老母亲病重,他恨不得立即赶回老家去照顾母亲,但一想到采场安全问题,他又放心不下,咬牙坚守在岗位。当母亲去世的噩耗传来,他含泪回家,办完丧事三天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2014年春节前,吴疆卫的父亲因病需动手术,老父亲希望儿子能回家看看。可此时因民工返乡潮,井下台钻数不足,生产形势严峻。“忠孝不能两全”,身为班长和骨干的他选择坚守在凿岩现场,这令老父亲非常失望。春节过后,井下台钻数稳定后,吴疆卫匆匆赶回通城老家,请求老父亲的谅解。这么多年来,他的春节基本上都是在采场度过的,与凿岩机为伍,与岩石为伴,在坚持中创造出闪亮的成绩:2013年,班组5台机台,他一个人完成了全班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探矿40500吨,掘进320米以上。在他的带领下,班组也取得一系列荣誉。

虽然“标兵”、“劳模”等荣誉证书摆了满满一抽屉,吴疆卫并未止步不前。认真努力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吴疆卫这个“老骥”依然有千里之志。岩层深处,凿岩机继续奏响忠诚的颂歌……

猜你喜欢

矿柱凿岩工段
不同分选工段瘦精煤煤质分析与配伍性研究
疏浚工程凿岩棒破岩特性及施工技术研究
粗苯工艺及控制系统的优化
传统矿柱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优化研究①
刚果(金)某铜矿房柱法开采中矿柱尺寸设计研究
全液压凿岩台架模块化设计方案的探讨
打造“多面手”班组
深部回采矿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应用
复杂荷载作用下残采矿柱综合安全系数
液压凿岩设备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