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世界安全棋局十大博弈

2014-04-12宋忠平

军事文摘 2014年2期

2013年国际军政形势回顾专题:

2013年不太平,世界不太平,中国周边的局势也不太平,世界各国的军事博弈一天也没有停歇下来,世界安全局势在和平稳定的总体态势下暗流涌动。世界超级大国还是妄图继续称霸,地区大国继续希望成为世界大国,有点实力的国家也期待成为地区一霸。这些国与国之间的大博弈带来的就是一个字—乱,一个“乱”字十分贴切地说明了世界格局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正因“乱”,才更要破解迷局;正因“乱”,才更要厘清方向。本期《军事文摘》策划了“2013年国际军政形势回顾”专题,通过国内权威军事专家与学者的分析解读,放眼全球、剖析大国、经营周边、聚焦热点,从而让我们在“博弈”中谋求发展,在“漩涡”中把握机遇,在“迷局”中掌控趋势,在“调整”中彰显态度。

宋忠平,《军事文摘》编委,军事评论员,军事节目主持人,第二炮兵退役教官,担任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广东卫视在内等全国多家电视台及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特约军事评论员、专栏作者。主要著作有:《美国来了》、《强国利器》、《导弹概述》、《大国武器》等。

盘点2013年的世界格局,太多大事件可以上榜,如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印度国产航母下水及俄制新航母回家、美国“福特级”超级航母及“朱姆沃尔特”隐身战舰下水、日本“出云”号准航母下水、俄罗斯海军重建地中海分舰队、北极理事会扩编、中国“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完美对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军事体制改革、中国核潜艇安全退役等,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认为以下十大博弈更具代表性,也能着重反映出2013年的国际“乱”局之所在。

博弈一:“俄式”太极赢了“美式”少林,叙利亚化武危机或解套

就在叙利亚军事冲突一触即发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力挽狂澜,制止了美军的军事打击,这可以说是2013年最为惊险的一幕。

尽管国际社会对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的证据颇有质疑,但西方世界,尤其是叙利亚反对派一口咬定政府军所为违反相关规定,迫不及待地怂恿美国等国家对阿萨德实施军事打击,迫使其尽快下台,改组叙利亚政府。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一触即发。

而随着俄罗斯的介入,阿萨德出人意料地愿意交出全部化学武器,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并愿意配合销毁全部境内化学武器,这无疑是给西方世界出了一个难题,而让自己有了喘息之机。作为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不希望看到一个由俄罗斯支持的叙利亚,而扳倒阿萨德、组建一个没有俄罗斯因素的叙利亚政府更加符合西方国家利益。因此,尽管叙利亚化学武器风波看似平静了,但依旧是波涛汹涌,毕竟销毁化学武器还存在一定的变数,各方不一定能完全达成共识。就算销毁化学武器很彻底,美国等也会变本加厉要求叙利亚销毁全部的弹道导弹武器,这对于阿萨德政权来说是釜底抽薪,究竟阿萨德是否能满足西方世界的胃口,在2014年还有太多变数。因此,现在就断言叙利亚危机究竟是美国和俄罗斯谁输谁赢,还为时尚早。

但无论如何,2013年中东没有战争,没有军事冲突,这让国际社会还是长长松了一口气。

博弈二:伊朗核僵局达成初步协议,牵动多方神经

2013年对于伊朗来讲,可以说是看到了“和平曙光”。美国总统奥巴马“意外地”致电伊朗总统鲁哈尼,让两国领导人从陌路开始走向相识,这也为后来的伊朗六方会谈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毕竟“谈”比“对抗’好得多,奥巴马也深刻认识到,与伊朗发生军事冲突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能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自然也是奥巴马希望收入囊中的一大政绩。

2013年11月24日,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达成协议,伊朗同意暂停生产浓度为5%以上的浓缩铀,同时稀释或转化库存的浓度为20%的浓缩铀;接下来6个月时间里,伊朗不再增加浓度为3.5%的浓缩铀库存,不再兴建额外的铀浓缩设施,不新增离心机等。伊朗核设施接受以往从未有过的国际监督。西方世界则投桃报李,暂停对伊朗黄金、贵金属、汽车等的部分进口限制,暂停对伊朗石油化工产品的部分出口限制等。

但协议执行的掣肘因素也不少,首先是伊朗国内对于和平协议并非全都认可,部分政治人士对美国还是不抱有好感,认为这一切都是美国给伊朗挖的“靓丽”陷阱。其次就是美国的重要盟国以色列坚决不承认任何与伊朗“和解”的协议,认为自己有权利按照以色列国家利益行事。而最为关键的就是在第一阶段设定的时间范围内,各方是否真正履行相关协议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至少最近发生的多起事件已经表明,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协议执行起来是步履维艰。美国政府2013年12月12日公布了一份针对伊朗的新制裁名单,牵涉的公司或个人被控帮助伊朗发展核项目。此举自然引发伊朗的强烈反应,伊朗以美国的做法违反了日内瓦第一阶段协议为由,已经中断了伊朗核问题的新谈判。欧盟方面则表示将推迟执行该协议的时间。这一切问题的出现让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曙光再次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想要说伊朗核问题和平解决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博弈三:埃及政局“翻烙饼”,苦了百姓,乱了国家

2013年7月,刚刚消停了一年多的埃及政局再次陷入窘境,怎一个“乱”字能形容。2013年6月30日,本是穆尔西宣誓就职满一周年之际,但迎接穆尔西的并不是民众的支持,而是埃及多地举行支持或反对穆尔西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下,埃及军方断然出手推翻穆尔西政权,解散“穆斯林兄弟会”(简称“穆兄会”),并于2013年12月25日宣布“穆兄会”为“恐怖组织”。

本来埃及实现国内和解,这是埃及过渡政府的当务之急。但时隔半年多,在过渡政府管理下的埃及局势背道而驰,没有任何好转迹象。这次将“穆兄会”再界定为“恐怖组织”,可能让埃及危机局势进入长期动荡。目前埃及当局内外交困,美国在制裁埃及,暂停对埃及的援助,同时欧洲国家也拉开了与埃及的距离,欧美资本已经从埃及抽离。与此同时,埃及国内局势持续紧张,已经使得大量外国游客远离埃及,埃及经济也会越来越糟。这让埃及局势离既定的国内和解路线渐行渐远,未来一年内外交困下的埃及或将面临更大政治动荡,而这或许还需要埃及军方来力挽狂澜。而这一切中最倒霉与无辜的,就是埃及政治动荡、经济严重下滑下的埃及民众,想要过点富裕、安稳、宁静的日子有些难。

博弈四:俄罗斯将使用核武器应对美国“全球快速打击系统”

美国军方正在研发部署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力争利用常规武器实现“一小时打遍全球”的军事战略目标,其中正在研发的隐身、高超音速飞行器,如X-51A高超音速巡航导弹、X-37B空天战斗机等,这些先进的“技术不对称”常规武器装备可在极短时间内攻击地球上的任一个点目标,实现以快打慢,以强打弱,让对手毫无还手之力。同时,美国力主打造的全球反导体系,已经紧锣密鼓地在亚太和欧洲地区分别组建,其目标就是让对手没有任何还击的能力。

由于俄罗斯在“快速全球打击”武器的研制方面远落后于美国,因此,俄罗斯在其军事战略中不断增加对核武器的依赖性,以弥补后苏联时代常规能力的下降。俄罗斯几年前曾修改核武器军事战略,首次允许在对非核攻击报复时可使用核武器,并称可能会使用核武器对抗大量针对俄罗斯及其盟友的核攻击,或有威胁的大规模常规攻击。

针对美国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于2013年12月11日发出强硬警告,俄罗斯保留使用核武器应对常规打击的权力,并将核武器视为“强大均衡器”,降低受侵犯的可能性。如果美国新军事战略威胁到俄罗斯国家安全,俄罗斯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进行报复。

博弈五:中国“嫦娥三号”成功落月,激起新一轮“探月热”

“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信步虹湾,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嫦娥落月”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大、实施风险高。“嫦娥”一小步,中国一大步。“嫦娥三号”首战告捷,标志着中国探月事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有所作为的中国道路,对整个探月工程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相关负责人在2013年12月28日透露,中国航天人正在从事“月球基地”预研工作。对于备受世人瞩目的中国载人登月计划,该负责人表示待“嫦娥五号”发射计划完成后,中国探月工程将和载人计划相结合,实现后期的载人登月工作。可以看出,中国人正在步伐坚实地走好探月之路的每一步。尽管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欧空局等国家和组织都会紧锣密鼓地实施自己的登月计划,但对于中国人来讲,不骄不躁,不参与“登月竞赛”,按既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探月工程则是中国的最大战略考虑。

博弈六:中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石破天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于2013年11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宣布划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中国之所以敢于宣布设立防空识别区,充分说明了中国军事能力对防空识别区的可控性,更彰显了对自身军事力量的自信。中国从之前的“引而不发”到今天的“高调宣布”,表明中国在军事力量建设上已经全面发展,具备了“看得见”和“拦得到”的基础能力。

不管是谁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只要符合中国相关规定,符合“识别”要求,东海相关海域就可相安无事、和平共处,毕竟防空识别区重在“识别”而不是“击落”。但如果不顾中国国家安全,一意孤行,必然招致中国的军事警告。至于某些狂妄自大的国家要求中国撤销设立防空识别区,对其最好的回答就是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的原话:“如果说要撤回的话,那么我们就请日方先撤回自己的防空识别区,中方可以在44年以后再作考虑。”这充分表明中国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和勇气,充分说明霸权和强权想要压垮和恐吓中国的图谋不会得逞。

博弈七:日本射出“防卫三箭”,箭箭指向中国

2013年12月17日,日本安倍内阁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防卫计划大纲》以及《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这三份文件勾勒出了日本未来5~10年将在军事安全领域采取的战略、政策和行动。

日本安倍内阁这三支“箭”计划大幅度增加军费,旨在提升日本海空军整体实力和两栖作战能力建设,除了增加两栖作战部队数量外,还将大量采购水陆两栖装备,如MV-22战机、AAV7水陆两栖战车。日本谋求在夺取西南诸岛的相关海域岛屿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前提下,夺取包括中国钓鱼岛在内的岛屿。

无论是日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还是首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及成立的“国安会”,其核心内容都是全面遏制中国,包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简称“国安会”)中设立专门对付中国的核心机构,战略意图毫不掩饰。因此,如今的中日之争已经不再是什么钓鱼岛主权和东海利益之争,更不是能源和资源之争,而是中日国家战略之争,是中国崛起战略和日本扩张战略的对冲。日本已经把成功遏制中国作为日本国家崛起和复兴的象征,其谋求国家正常化的象征就是抛弃《和平宪法》,其真正强大的象征就是要做亚太老大。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日本在遏制中国问题上会不遗余力,并推广其“自由与繁荣之狐”,力争拉帮结派共同对付中国。但这里的“狐”不是“弧”,恰恰说明其对付中国的阴谋。此外,拉拢的对象也决不仅仅局限于东盟国家,只要是对中国没有好处,日本都会去拉拢,力争一步步实现其围堵中国、扼杀中国崛起的野心。

由此可见,未来的一年,中日关系越发紧张,尤其是安倍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参拜靖国神社,招致国际社会一致谴责。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谈话强调,中国人民不可侮,亚洲人民和世界人民不可欺。安倍必须承认错误,必须纠正错误,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消除其严重错误的恶劣影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也严正指出,如果日方蓄意继续挑战中日关系的底线,不断加剧两国之间的紧张对立,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2014年的亚太依旧不会太平。

博弈八:中国FD-200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标国际采购项目,引发欧美“地震”且“余震”不断

2013年9月26日,土耳其正式宣布采购中国FD-200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为土耳其新一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合同价格约为30亿美元。

尽管这次招标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粗暴干涉被“推倒重来”,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新型防空导弹第一次招标亮相就击败了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正是因为担心中国在北约国家内获取如此军购大单,并成为北约体制内的“反导系统”选择之一,美国等北约国家逼迫土耳其放弃选择,要求从既定的“爱国者”和“紫苑”中选择其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导弹实在的价格和优异的性能赢得了土耳其军方的青睐。如果没有政治因素干扰,仅仅以性价比来衡量,中国武器绝不输于其他任何先进国家。2014年将继续第二轮招标,期待中国的FD-200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继续好运!

博弈九:中国航母编队南海训练和试验,中美舰只海上较劲,引发各方关注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3年11月26日从青岛起航,在29日靠泊三亚某军港,并于12月5日出海开展试验和训练。此次训练是“辽宁”舰首次跨区进行远距离、长时间、高强度、连续试验,具有试验项目多、任务重、标准要求高、作战系统组成复杂、技术体制新、信息交互量大、动用兵力种类多、海空情况复杂、组织和实施保障难度大等特点。这次训练目的是检验考核作战系统、动力系统及舰艇适航性能等,探索形成“辽宁”舰综合作战指挥能力,并首次组织了作战系统综合研试。至此,“辽宁”舰在南海海域已累计完成100余项试验和训练科目,作战系统、动力系统及舰艇适航性能等各项战技术指标得到进一步验证。更为可喜的是“航母战斗训练编队”已经初见雏形,看似简单的“2+2”模式,已经完美体现了中国航母跨越式发展的坚实脚步。同时,在试验训练中还看到了不少其他伴随战舰的身影,包括潜艇、船坞登陆舰等,这些战舰都将成为中国航母战斗群的未来舰队重要编成。尤其是在南海训练中,中国071大型船坞登陆舰逼退了美国海军“考本斯号”宙斯盾巡洋舰,也算是中国航母战斗训练编队经历的第一次难得实战考验。

此外,“一南一北”两大航母基地先后曝光,更是让国人兴奋不已。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恰恰说明了中国发展航母的坚定决心和严密的计划性。中国用事实告诉世人,中国不会只有一艘航母。从中国目前的航母基地规划来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航母加入中国海军战斗序列,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习近平主席在视察“辽宁”舰时特别指出,希望“辽宁”舰尽快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这也恰恰说明了这艘战舰的使命重大,尤其是“辽宁”舰远赴南海训练更加体现出“南海才是中国航母用武之地”。

与“辽宁”舰息息相关的就是中国的歼-15固定翼舰载机。与其说航母平台形成战斗力,倒不如说是歼-15与“辽宁”舰的舰机合一才是战斗力的体现。中国第一代固定翼舰载机的起点高、标准高、综合战技指标高,完全能适应中国航母战斗力生成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双重需要。

博弈十:朝鲜迅速处决“二号人物”张成泽,震动半岛局势

按照常理来讲,2013年的朝鲜第三次核试验足以登上十大军政新闻排行榜,但正是在2013年岁末,朝鲜迅速处决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让国际社会为之一震。张成泽这个“重要元老”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成了“刀下鬼”?

朝鲜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朝鲜内部的权力斗争一直都在继续,尤其是金正恩上台后,这些权力争夺更加白热化,包括金正恩自己也期待以个人的力量取代老一代的朝鲜元老,成为控制朝鲜大局的核心人物。毫无疑问,金正恩的“姑父”张成泽成了某些朝鲜政治势力的眼中钉,甚至是朝鲜军内势力的肉中刺。当然,诛杀张成泽究竟是金正恩本人的意思,还是金正恩姑母金敬姬的真实想法,亦或是朝鲜军方崔龙海等政治对手的一意孤行,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两点或许可以肯定,一是朝鲜核武器将是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十分担心的巨大变数,尤其是不能交给不理智的人掌管;二是朝鲜政局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稳定,难道接下来还要继续杀掉那些持不同政见者才能稳定朝鲜局势吗?这一切都需要继续关注。

结 语

综上不难看出,十大国际军政新闻中,中国有其四,确实中国在2013年这一年来经历了十分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周边局势,这是中国军政新闻众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这也与中国在亚太影响力不断增加息息相关,尤其是与美国和日本等不友好国家将矛头直指中国有很大关系。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就是中国周边环境最恰当的比喻。中国不想与任何国家对抗,也不想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但某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总是以“中国威胁论”不断挑衅中国底线,妄图遏制中国崛起,坚信这一切都是徒劳的。2013年,这些国家做不到,2014年,它们更做不到!

责任编辑:田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