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41:斯摩棱斯克战役

2014-04-12鸿渐

军事文摘 2014年2期

纳粹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不宣而战、悍然入侵苏联,就此走向其最终覆灭的不归路。而在苏德战争即卫国战争爆发的最初时间里,从波兰和法国一路获胜而来的德国军队似乎延续着“战无不胜”的形象,在苏联西部的一系列交战中连战连捷,其中发生在中路的一个高峰是7月初的斯摩棱斯克战役。然而,尽管德军在此战中收获显著的战术胜利,却无意中在战略层面为自己埋下了侵苏失败的种子。

大好良机

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共投入了三大兵团,即指向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指向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指向基辅的南方集团军群。这其中,中央集团军群的实力是最强的,而他们在开战后的收获也是最大的。

战争仅仅打了几天,中央集团军群就已经将当面之敌——由巴甫洛夫指挥的苏军西方方面军共计20多个师围捕在了比亚维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的大包围圈中。巴甫洛夫从高层那里接到了突围命令,却直到6月25日才将这道命令下发,那时被围苏军已几乎无路可走了。身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甚至是从德国电台的广播中得知明斯克包围圈的消息的,他当即把巴甫洛夫召回首都,将其逮捕处决。

德军在明斯克的所作所为再一次展示了“闪电战”的威力,其重点是以两路装甲部队为矛头,从两翼对敌人实施大纵深包抄,待这把铁钳的两端合拢后,再由跟进的步兵部队完成最后的“收网”。

明斯克之战无疑是德军的一场大胜,但有些讽刺的是,德国的指挥体系内部却因此对下一步的行动产生了分歧。希特勒对战况感到满意,因为他一直认定在明斯克实施合围是最理想的。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和他的2名先锋官——第2装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上将和第3装甲集群司令霍特上将则认为应该在更远的斯摩棱斯克打一场合围战,那样就能“吃掉”更多的苏军。

在中央集团军群看来,现在正是机不可失:德军自入侵以来一路顺风顺水,装甲部队的纵深推进已经接近500 公里,明斯克包围圈已经封闭。因此,渡过第聂伯河进击斯摩棱斯克乃是当务之急,而且只要拿下这座俄罗斯西部最大的城市,就意味着打开了通向莫斯科的大门。

争夺“陆桥”

61岁的包克呈上了自己的意见,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不仅没有立即批复,反而在6月底于中央集团军群序列中新成立了一个第4装甲集团军的指挥层级,来统一管辖第2装甲集群和第3装甲集群。这个设置等于是给古德里安和霍特这两个装甲战将套了一个“箍”,他们当然很不满意,再加上出任这个集团军司令的是行事固执的克鲁格元帅,使得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处于一触即发的紧张境地。

7月1日,包克终于从最高统帅部接到了最新命令,在看出需要另外实施一次包围战之后,统帅部要求中央集团军群向东继续进攻。古德里安等人认为早就该这么做,斯摩棱斯克被称作通向莫斯科的“陆桥”,因为在其北面是大片森林和别列津纳河上游湿地,南面则是普里皮亚季沼泽,只有夺取这个“陆桥”,才能实施攻打莫斯科的战略计划。

于是古德里安和霍特开始驱动自己的装甲部队东进,位于南翼的第2装甲集群打算在罗加切夫和奥尔沙之间渡过第聂伯河,在北翼的第3装甲集群则将在肃清别列津纳沼泽附近区域后向东疾进,两股装甲部队将在斯摩棱斯克东面的平原地带会拢。如此一来,两个装甲集群的5个装甲军将同时展开一场在300公里宽大正面上的平行推进。

与此同时,苏联最高统帅部也决心在斯摩棱斯克固守尽可能长的时间,以便为莫斯科防线的构筑争取时间。7月2日,前任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被指定为新的西方方面军的指挥员,这位46岁的将军素来以“执行命令一丝不苟”著称,并且曾打赢过苏芬战争。

经过明斯克重创的苏西方方面军这时已得到部分补充,铁木辛哥手里共有7个集团军可用,分别是维贴布斯克地区的第22和第19集团军、奥尔沙地区的第20集团军、莫吉廖夫地区的第13和第21集团军、担任预备队的第16和第4集团军。

其中,在形势最危急的奥尔沙第聂伯河一带,苏军只部署了21个步兵师和2个坦克旅,不过这2个旅装备有新式的T-34中型坦克,而且新的坦克力量正在不断开抵中。另外在第聂伯河上游地区,还驻扎着包括4个集团军的预备方面军,这支部队很快也被划归铁木辛哥指挥。

初战受挫

霍特在7月3日率先挥军指向普洛茨克,从而打响了斯摩棱斯克战役。他原打算在德维纳河东岸立足,却遇到了新开抵那里的苏军第5和第7坦克旅的激烈阻击。与此同时,古德里安在战场南翼同时展开了三路行动,分别是北路的第47装甲军(辖第29摩托化师、第17和第18装甲师)攻击奥尔沙附近的第聂伯河岸,中路的46装甲军(辖第10装甲师、党卫队“帝国”师和“大德意志”团)向莫吉廖夫推进,南路的第24装甲军(辖第10摩托化师、第3和第4装甲师、第1骑兵师)迫进奥斯特谷地。

开战第2天,古德里安的第2 4军即进抵罗加切夫附近的第聂伯河,并成功地在对岸建立了桥头堡。这次渡河行动受到了由波塔波夫少将指挥的苏军部队的反击,但这次反击并不坚决,因为波塔波夫本人的决心就不够坚定。

不过更多的苏军部队正打算在第聂伯河一线坚决抵抗。党卫队“帝国”师的渡河行动就遇上了顽强阻击,而德军夺取一座第聂伯铁路桥的行动也告失败。经过工兵部队的努力,德国人到7月5日傍晚时分总算建起了2座适合重型车辆通行的浮桥。

6日,一支苏军部队在铁木辛哥的直接授意下在罗加切夫以南发起反击,德军第10摩托化师经过持续交火才将其击退。苏军的处处设防令古德里安心烦意乱,而就在他对第10摩托化师送来的战报做评估时,德国空军又在当天晚些时候送来一份侦察报告:一股新的敌军正从奥廖尔指向第聂伯河。当晚,第17装甲师又发来报告称:自己的推进在森诺附近受阻,当面之敌配有不常见的大量坦克。

前线的种种变化,开始让希特勒和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变得忧心忡忡,现在他们觉得两个装甲集群向东走得太远了,在步兵部队跟不上的情况下,这种推进应该叫停了。希特勒指出,古德里安和霍特该做的是确保明斯克包围圈的完全封闭,至于向斯摩棱斯克的进攻,应该等待第2和第9集团军跟上来后再实施。

得知统帅部的意图后,身为古德里安和霍特直接上司的古鲁格元帅对此表示完全赞同。他附议道:“敌军在第聂伯河增强行动的意图显然就是要切断德军装甲部队。”古德里安抗争道,敌人是加强了反击,但是击退这种反击的惟一办法就是尽快渡过第聂伯河。但是克鲁格明确命令他“停止”,于是第2装甲集群不情愿地陷入了停顿。

内部争执

德军指挥层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身为集团军司令,克鲁格对装甲集群的过于前出感到担忧是无可厚非的,另外他也必须关注明斯克包围圈的情况。古德里安后来在回忆录里对克鲁格“大放厥词”,不过客观来看,他的装甲集群在当时已是相当疲惫了,连续作战或许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一心想着进攻的“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很快抓住了一个机会,原来,克鲁格在7月6日发出一道内容含糊的命令,内称“在情况允许时将越过第聂伯河实施攻击”,古德里安将其理解为允许自己继续进攻。他可不打算在原地等第2和第9集团军上来,他对参谋们说:“等那些步兵?那至少得要两周时间,这简直是疯了。”

古德里安立即做出部署,他一方面要求第17装甲师拖住当面之敌,另一方面指示第46和第47军做好在10日于莫吉廖夫和奥尔沙之间渡过第聂伯河的准备。孰料,克鲁格在9日那天突然造访古德里安的司令部,在得知了这名不听话的部下的新计划后,克鲁格极为不满,当即要求古德里安撤销10日的攻击令,临走前他放下话道:“没有人可以在步兵跟上来之前到第聂伯河去!”在克鲁格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古德里安身上时,在战场北端的霍特重新采取了行动,他于9日占领了已是一片火海的维帖布斯克。这个战果意味着斯摩棱斯克“陆桥”的北翼已告安全,这也让克鲁格开始重评估局势,于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又在蠢蠢欲动了。

重启攻势

在克鲁格的想法有所改变的同时,德国统帅部也有了新的打算,那就是同意部队越过第聂伯河,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展开一个大的钳形攻势来实施一次新的合围。于是,在经过数日的停顿后,古德里安于7月10日恢复了他的进攻。

对德军来说,横在斯摩棱斯克之前的最大障碍就是第聂伯河。连日来,第2装甲集群已经为越过这道天堑做了充分准备,现在到了实施时刻。第46军以第10装甲师为矛头,指向什科洛夫渡场,但苏军在那里集中了大量炮火,令德国人吃了不少苦头。

战至第2天,苏军仍然固守着两个最主要的渡口莫吉廖夫和奥尔沙,但是德军各部开始从这两个地方之间的多个地点渗透而过,逐渐对两地形成了包围之势。莫吉廖夫守将格拉西门科中将在12日下令自己的第13集团军分路突围,但这些突围行动大都失败,莫吉廖夫则在15日陷落。在战场北翼,霍特的部队在维贴布斯克的两侧同时渡过德维纳河,展开其在斯摩棱斯克以北的包抄。

面对来势汹汹的两路德军,铁木辛哥一面令卢金中将率领第16集团军奋力阻击霍特所部,另一方面则发起了自己的反击,他调集了以第21集团军等为主的20个师,从戈梅尔西北大胆穿插,意图袭击古德里安所部的侧后。这次反击得到4个新抵达的T-34坦克旅的支援,此后将闻名遐迩的“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也首度亮相,但由于德军迅猛的渡河行动,这场反击从一开始就显得很被动,最终徒劳无功。

得失之间

在多处渡过第聂伯河之后,德军的推进便难以阻挡了。在古德里安的左翼,第29摩托化师一马当先冲向斯摩棱斯克,担心被包围的苏军第16集团军司令卢金带着他的部队往东撤退,从而实际上放弃了斯摩棱斯克。

7月16日下午,第29师的先头部队开抵斯摩棱斯克南郊,宣告了这座莫斯科门户之城的陷落。在同一天,霍特所部人马的前锋也从北面进至斯摩棱斯克,从而将铁钳合上了口子,德国人估计有近30万苏联部队被围在这个新的包围圈中,他们现在称这个战场为“斯摩棱斯克屠场”。

占领斯摩棱斯克的第2天,古德里安受到嘉奖,他成为德军中第5位获得橡叶铁十字勋章的人物。这时的他正加紧催动部队继续进攻,目标是斯摩棱斯克东侧的叶尔亚高地,他认定拿下那里就是“打开了通向莫斯科的大道”。19日,经过12小时的激烈争夺,第10装甲师拿下了叶尔亚,接下来古德里安打算进一步东进,而其北面的霍特也打算在斯摩棱斯克西北面展开追击。

对于这一切,觉得当务之急是收紧斯摩棱斯克包围圈的克鲁格觉得这“太过分”了,他不仅“投诉”到了包克那里,甚至剥夺了古德里安对第18装甲师的指挥权。包克在权衡形势后申告古德里安,“你的首要任务是收紧‘口袋’。”几天后,德国最高统帅部也指令各部队聚歼被围苏军,而不是向莫斯科疾进。作为对古德里安的一种安慰,德国最高统帅部宣布第2装甲集群将不再受克鲁格的辖制。

铁木辛哥打算做最后一搏,他集中了400辆坦克冲击叶尔亚高地,希望通过夺取那里的铁路线来为被包围的苏军打开一条生路。叶尔亚地区的突破和反突破从2 2日持续到23日夜里,虽然有部分苏军得以突围,但是缺口很快就被德军封闭了,德第10装甲师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力量,但是叶尔亚仍然在他们手中。

25日,德第2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终于抵达古德里安的战区,一天后,又有6个步兵师抵达。一旦大股德国步兵部队开抵,包围圈内战斗的结局也就注定了。但对古德里安来说,他在这一天的心情很糟糕,原因是包克这一天在召集手下主要将领开会时特别告诉他,“最高统帅部对于下一步是否攻打莫斯科尚未十分确定。”

8月5日,包围圈内的苏军停止了抵抗,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打赢了斯摩棱斯克战役,他们抓获了31万名俘虏,击毁或缴获了3205辆坦克和3210门大炮。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志得意满地在日记中写道:“‘巴巴罗萨行动’胜利在望。”

德国人攻取了斯摩棱斯克“陆桥”,但是从后面的发展来看,这场胜利却难言成功。尽管付出了可怕的代价,苏联军队为保卫首都赢得了时间,新的部队不断开抵前线,莫斯科外围的防线也已构筑完成。

而在赢得了这样一场并不彻底的胜利之后,德国人对于下一步的行动再次举棋不定,导致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地区陷入长达数月之久的停顿期,直到10月中旬才恢复向莫斯科的进军,而到那时,胜利的天平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总而言之,德军在1941年7月~8月初的这场大胜,只是一次战术胜利,并且是中央集团军群在苏联大地上风驰电掣的“闪电战”的尾声。而莫斯科乃至整个苏联,却赢得了生机。

责任编辑:安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