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武器如何“变身”
2014-04-12张凤坡李路
随着美军“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提出,陆军似乎正在淡出人们视线。其实,各国并没有真正削弱陆军
部队建设,特别是在发展陆军武器装备方面,同样有很多亮点值得称赞。陆军武器装备依靠科学技术,已经向隐身化、模块化、无人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可以预见,在未来战场上,“变身”后的陆军武器装备将会大展身手,成为令技术落后国家军队瞠目结舌的“天外奇兵”。
重型装备“隐身化”——陆军战车变身“隐形杀手”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隐身能力”已成为除“防护能力”、“机动能力”、“打击能力”之外,陆军重型装备不可或缺的第四大能力。隐身,又称隐形,未来陆战战场上重型装备只有实现隐形,才能确保有效生存。目前,隐形技术主要包括:采用复合材料制造车体或炮塔外壳,采取专门措施降低红外辐射,给战车涂敷迷彩或挂伪装网,降低战车噪声,配备烟幕施放装置等。
为了提高坦克等重型陆战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各国正竞相发展隐形战车技术。早在1989年,美国陆军就确认隐身技术是“满足今后陆军最优先作战需求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并把它列入“陆军基础技术总计划”,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也为“隐形研究”投入大量资金。
目前,美国正在研制未来的隐形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该车将是美国陆军2020年左右的主力侦察、装甲战车。法国陆军武器装备集团研制的AMX-30DFC隐形坦克就是21世纪新型隐形坦克的代表。这种隐形坦克依靠减少坦克车身和炮塔产生的红外和雷达反射信号,减少隐形坦克被热成像装置、雷达和毫米波装置探测到的可能。英国隐形坦克上覆盖着一层纳米材料制成的“隐身衣”,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遁形”。同时,英国BAE系统公司还研发出一种能够使用“电子墨水”使坦克“隐身”的伪装技术。他们在坦克车体上安装了电子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会把周围环境的影像反向投影到车体外部,使其融入到周围的景色中,从而使其“瞬间遁形”以规避攻击,而且坦克车体上的影像会跟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始终确保坦克处于伪装中。
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20年,陆战隐形武器将会发展成系列化。届时,各类身材庞大的陆军重型装备将纷纷变身“隐身杀手”,真正的“隐形战场”会随之出现。与此同时,这一趋势也必将引发军事技术领域的连锁反应,主战隐形装备的“天敌”雷达探测、红外探测等装备技术也会在其逼迫下加速发展,成为未来军事技术对抗的焦点。
轻武系统“模块化”——灵活拆组塑造“最佳拍档”
近年来,“模块化”这一软件工程中的重要开发方法逐渐被运用在军事领域。在一个武器系统中,系统平台有很多不同功能的组件,它们通过连接设备与平台相连。传统平台相对固定,不管是建造、使用还是日常维护,大都以整个系统为单位进行,这样的平台灵活性差,效能发挥不充分。而武器系统模块化,就是根据功能,建造多个系统模块,使其可以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进行灵活组合,形成“最佳拍档”,从而使其具备最大的灵活性和作战效能,此外还能起到节约成本和扩大产品链的作用。
美国一直致力于对轻武器系统进行模块化改造,许多改造后的产品已经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使用,如SOPMOD模块系统及其后的M4A1街区巷战武器系统,以及XM8型步枪。XM8全称是“XM8轻型模块武器系统”,该枪的质量比其前辈M-16型步枪的各种变型都轻,它的枪管、枪托、弹夹、瞄准系统和握把都是独立模块,能简单迅速地更换,在10分钟内组合成半自动步枪、狙击步枪、自动步枪和紧凑型半自动步枪四种配置,适用于特种作战和不同军种作战的要求。其中最轻的半自动步枪只有6.4磅(约2.9公斤),比M-4步枪轻20%。与M-4和M-16不同的是,XM8发射时会将尾气和弹头金属碎屑排出枪外,从而提高了枪的可靠性,并使清洗时间减少70%。在恶劣的战场条件下,XM8无需润滑或清洗可以发射1.5万发子弹。
模块化已成未来轻武器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模块化方式,在保持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步榴合一、步霰合一、致命和非致命合一等等,不仅大大减轻了单兵辎重的携行负担,而且可以通过与激光指示器、战术灯、瞄准装置、夜视装置的结合大大提高武器的战术性能,从而大幅提升单兵作战能力。
战场操作“无人化”——打造现实版“变形金刚”
1984年,美国科幻动画片《变形金刚》一上映即风靡全球,片中的擎天柱、大黄蜂、大无畏、大力神等机器人形象深入人心。30年前的动画片创作者恐怕不曾想到,随着陆军无人武器技术的发展,当年科幻片中的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车辆,即将走进当今陆战战场,成为现实版“变形金刚”。
军用机器人发展方面,美军一枝独秀。美国国会曾通过法案规定:到2015年,1/3的地面战斗将使用机器人士兵。为此美国投入了史上最大单笔军备研究费1270亿美元,以期替代士兵完成未来战场主要作战任务。美方设想,美军未来一个旅级作战单元,将至少包括151个机器人战士。遥控机器人MARCbot IV拥有强大侦察能力,可协助无人机执行任务;球形警戒机器人Guardbot重54磅,能在地面上滚动并利用隐藏摄像机工作;飞行机器人Argus One AUV形如一条蛇,可随风摆动身体,能从高空对作战平台提供长时间情报支持;拆弹机器人Warrior 710能征服45°斜坡,可举起220磅重的物体;Samarai Flyer机器人可以携带迷你间谍照相机或者武器从地面起飞,它的机械结构只有2个活动组件,重量不到0.5磅;此外,“大狗”、“猎豹”等仿生机器人也已投入实战测试。
无人驾驶陆战车辆发展方面,各国竞争激烈。美军“ 美洲狮”10-L迷你型全地形无人车能集成各种射频传感器以及多台摄像机,具备昼夜可视功能,能远距离侦察各类目标;“美洲狮”20-H无人车采用超宽带数千兆赫级雷达阵列,能隔墙探测小目标并区分移动人员;“先看”-110无人车具有快速态势感知能力,还能持久监视和勘测有限区域。俄罗斯也已开始批量生产BPM-2M Berezhok步兵无人战车,同时,正在开发的Kurganets-25履带式无人装甲步兵战车、“时代”无人装甲战车、“回旋镖”型无人战车和“阿尔马塔”系列无人战车,也将于2015~2020年逐步量产。以色列正在研发的重型履带式“纳顺”无人车,有效载荷可达2吨,能自主操作,具有在充满各种障碍的战场环境中进行探测和导航的能力。此外,英国、瑞典、土耳其等国的无人战车技术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随着“变形金刚”们逐步进入战场,未来陆战模式将逐渐发生改变。一方面,“无人制胜”成为未来陆战的一个重要趋向,军人不再是作战过程的直接当事者,而更多的成为“局外”督导者,战场智力较量将更为激烈;另一方面,面对日趋复杂的陆军战场环境,无人装备难以单独完成任务,无人装备与有人装备的协同作战能力,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攻击手段“高精智”——“科幻武器”成为战场新宠
以往只能在科幻世界里看到的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武器、动能武器等攻击武器,如今正在逐步进入现代战场,使得打击手段呈现出高速化、精确化、智能化趋势。
太空武器使精确化打击花样翻新。如美国2 012年开始研发的“上帝之杖”太空威慑武器,将依托太空平台搭载大量直径30厘米、长6.1米、重几吨的由钨、钛或铀制成的金属棒。这些高密度的金属大棒可在卫星制导下,利用小型火箭助推和自由落体产生的巨大动能,可在任何时间对地球上任何地区的高价值战略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不是太空武器应用的惟一例子,其他种类的太空武器,还能够完成发射攻击激光束、捕获敌方卫星等行动,太空作战方式正在不断丰富。
电磁炮是新概念武器的代表。因其速度极高、应用范围很广,可用来代替高射武器和防空导弹,执行防空任务,还可用于摧毁低轨道卫星。2013年11月下水的美国最新型航母“福特”号上,已经安装了射程可达300公里的电磁轨道炮,而它列装陆军的时间也不会太远。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发射速度为500发/分、射程达几十千米的电磁炮,作为防空武器,它不仅能打击临空的各种飞机,还能在远距离拦截空对地导弹。
责任编辑:何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