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你”岛上过大年

2014-04-12江山

军事文摘 2014年4期

素有“上海第一哨”之称的东海舰队某水警区佘山观通站驻扎在离大陆40余海里、面积仅0.088平方公里的孤岛上。这座无水、无电、无居民的“三无”小岛,物资要靠大陆补给,岛上自己发电,常年受风、雨、雾困扰。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迷你”小岛上,守岛官兵长年累月以岛为家,扼守长江口,守卫大上海,用青春和热血默默地奉献在祖国的海防线上。

马年春节,记者登上这座孤岛,与官兵们一起过年,为祖国守岁。岛上的春节有什么样的欢乐?守岛官兵如何过年?让我们从通信兵李勇、副营长高海然、油机兵吴邦顺、军医曹智、站长孔辉的讲述中,一起感受其中的别样滋味!

关键词:年夜饭——汇聚四方美食,自编自演节目

中心人物:通信兵李勇(上等兵);

副营长高海然(少校)

第一次在岛上过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夜饭。

通信兵李勇家在河南驻马店,位居“天下之最中”,乃四方美食汇聚之地。

他告诉我说:“其实过年就是想吃妈妈做的年夜饭,烩面、五香牛肉、涮牛肚、鸡肉丸子等,地地道道的味道,想想都流口水。”

1月29日,离除夕还有一天,站里通知,晚上吃年夜饭。“提前一天吃年夜饭,一直是岛上的传统。”班长李耀告诉我,官兵们更习惯把年夜饭称为“团圆饭”。

李勇反复看了看值班表,这天恰好轮到他值班,他难掩沮丧。在他以为他会错过在岛上的第一顿“团圆饭”时,没想到班长替他值班,让他参加第一顿“团圆饭”—据说这也是岛上的规矩。于是,他们5名新兵一起吃上了“团圆饭”。

“主要是考虑到除夕夜战备任务重,才把年夜饭提前。同时,让新来的战友尽快融于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副营长高海然这样告诉我。他说他当站长的时候,就是这么过的。

后来我才知道,提前吃年夜饭的另一个原因是,除夕夜岛上还将举办一台由官兵、家属及孩子自编自导自演的“孤岛春晚”。守岛官兵非常珍视这台晚会,大家轮番登台亮相,其乐融融。

在食堂里,我看见4张圆桌一字排开:每桌2个火锅、6个凉菜、8个热菜,共16道菜。16有2个寓意:气象兵胡思冰由于业务过硬,已被选到我国首艘航母“辽宁”号(舷号16)服役,16个菜代表着小海岛也连着大航母;另一个寓意是岛上的官兵来自16个省市,每道菜都是每个人的家乡菜。

四级军士长邓军礼是岛上惟一一名卫生员,也是岛上最老的兵,这已经是他守岛第16个年头了。他与妻子做了一道河南特色菜:五香牛肉。而且,这肉是他妻子专门让人从老家捎来的。

每年春节,上级领导均到岛上和官兵们一起过年,一起吃年夜饭,这已是一种习惯。“野菜炒肉、新鲜菜粥、鲜紫菜汤、酱油拌饭……传统的团圆饭,熟悉的饭菜味。”高副营长对这个岛充满了感情,说起岛上的事儿,他如数珍宝。

高副营长告诉我,岛上原本没有菜地,是守岛官兵们自己动手开辟出来的;而泥土,是官兵们从岩石缝里抠、从大陆运来的。这样,海岛上才有了“迷你”菜园子。守岛官兵把这些蔬菜当战备菜,只有把大陆运来的蔬菜吃完后,才考虑采摘。

高副营长向我特别介绍了酱油拌饭。他说,这是救命饭。过去遇上恶劣的气象条件,补给船不能及时补给,官兵们的一日三餐便只有吃“老三菜”了,即土豆、海带、粉丝。“老三菜”吃完了,只能靠吃酱油拌饭度日了。年夜饭上这道“硬”菜,就是要告诫大家,要节约粮食,时刻紧绷战备弦。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及驻地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岛上建起了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接通了数字电视、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建起温度可调的冷库、还增配了多功能烤箱等设备,官兵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高副营长感慨地说,这次在岛上过年,回“家”过年的感觉真好。

关键词:军嫂海娃——孤岛团圆,也是一种幸福

中心人物:油机兵吴邦顺(上士)

2月2日大年初三,海雾弥漫整个海岛,而轰隆隆的机房里却温馨动人。

“爸爸,我和妈妈来陪你一起值班。”儿子吴限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吴邦顺的岗位—柴油机库集控室。

“这个开关一关,咱们住的招待所房间就没电了……”他抱起儿子,指着密密麻麻的开关,耐心地告诉儿子。作为一名油机兵,吴邦顺负责岛上的供电任务。

别看现在父子亲密无间,儿子刚上岛的时候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得知吴邦顺今年春节需要值班,妻子毫不犹豫地带着孩子上岛来陪他。这已是妻子第二个春节带着儿子上岛过年。儿子去年春节下岛后,常常嚷着要上岛。但1月27日终于见到他的时候,儿子眼睁睁地看了他半天,愣是没有说一句话。很显然,因为距上次见面时间相隔得太久,儿子已经对他生疏了。

其实船靠岸之前,吴邦顺担心了好一阵。因为当时风浪很大,如果海况再差一点,船就无法靠岸,他们娘俩就无法上岛了。船刚一靠岸,吴邦顺一把抱起儿子。

由于节日战备值班,吴邦顺、卫海亭和邓军礼春节不能休假过年。于是,站长孔辉与他们商量,邀请他们的家属孩子一起上岛过年,确保值班与团圆两不误。

为了万家团圆,他们的团聚亦显得特别而珍贵。

作为3个海娃中的惟一男孩,吴邦顺的儿子帮着守岛官兵张灯结彩,布置节日场地,忙里忙外。在他的眼中,孤岛是爸爸的“家”,也就是他的另一个“家”。性格开朗的儿子爱笑爱闹,整天活蹦乱跳,成了守岛官兵们的“开心果”。

岛上吃年夜饭时,3个小海娃端着饮料杯,逐个桌子向守岛官兵敬酒;除夕,小海娃们与守岛官兵一起包饺子;在“孤岛春晚”上,小海娃们被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逗得开怀大笑;大年初一,小海娃们还与守岛官兵一起攀登“爱岛路”。

当被问到长大后的梦想,吴邦顺的儿子一脸天真,仍然像去年一样兴奋地喊道:“我要像爸爸一样当水兵!”听得吴邦顺脸上掩盖不住的得意。

因为3名军嫂、3个小海娃上岛过年,孤岛的春节显得暖意浓浓。“有你们的陪伴,再小的孤岛也不孤单。”牵着妻子的手,看着儿子尽情奔跑,吴邦顺的眼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关键词:军民鱼水情——救治渔民,被誉为“守护神”

中心人物:军医曹智(上尉)

在第二军医大学本硕连读了8年后,曹智于2013年夏天毕业。毕业后来到孤岛,他在同学们的眼里便成了“佛”—进了四周都是海、两个足球场大的“寺庙”。

这座岛地处长江口大风浪区,建站以来,守岛官兵先后救治渔民上千余人次,被赞为“避风港”和“救护神”。

曹智说,在岛上的第一个春节,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被救渔民送鱼的那一幕。2月6日大年初七,上午8时,曹智吃完早餐,与战友们来到活动室,享受最后一天假期。

突然,“ 呜— 呜—呜—”警报响起。

“方位XXX度,距离XXX链,有一不明目标正迅速向我接近,全站立即进入陆上防御部署!”副营长高海然下达了命令。

“呼叫该目标,没有反应。”通信兵大声报告。

“目标为一艘浙江籍渔船,正向我靠近。500米、400米……”

“目标企图靠泊我码头。”码头上多个隐蔽的火力点内,数名机枪手已瞄准目标。战斗一触即发。

曹智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只见海面上,可疑渔船颠簸剧烈,像一片叶子在风浪中飘来荡去。就在渔船摇摇晃晃靠近码头时,一名渔民突然走出来,向岸边使劲挥手。

曹智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他曾经救治过的受伤渔民沈文强。

大年初三下午,这位名叫沈文强的江苏盐城渔民,在捕捞作业时,因为风浪大不慎撞伤,致使左眼眉骨处撞裂、血流不止。由于渔船上医疗条件有限,加之当时风浪较大,他伤势严重,情况比较紧急。于是,渔船通过高频呼救,上岛寻医。

收到呼救信号后,曹智和巡逻分队赶赴码头,将受伤渔民护送至医务室进行紧急医治。在医务室,曹

智对沈文强的伤口进行了清洗、消炎、止血、包扎,还对他进行了其他各项身体检查。在得知陈长辉等其他5名渔民也有皮炎、拉肚子等症状后,曹智对他们又分别进行了诊断,并一一交代了注意事项,还赠给他们一些药品。

“非常感激解放军同志!你们是我们渔民的救护神!”离别时,沈文强难掩激动,紧紧握着曹智的手,连声道谢。

……

难道伤势不见好转?几天前的救治画面浮现在曹智眼前,他的心里有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就要回去了,给大家捎来几条鱼,给官兵们加个菜。”见到守岛官兵全副武装,沈大叔着实一惊。他忙解释,这艘渔船的甚高频坏了,所以就直接过来了。

“你的情意我们领了,但我们有规定不能要你的鱼。”

“大家别误会,我没别的意思,只是想表达感激之情。”沈大叔急切地说。

“你的伤怎么样了?”曹智关切地问。

“好多啦!”

“潮湿天,伤口容易感染。”曹智说着,便从随身携带的小药箱里,又拿出一些药品给了他。

码头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演绎着温馨的军民鱼水情。

“有你们在这里守卫,我们一百个放心!”离开时,沈大叔迅速把半桶鱼留在了码头,喊道:“渔民不缺鱼。”

渔船渐渐远去。“敬礼!”守岛官兵们站成一排,向渔船的方向久久敬了一个军礼。随后,按岛上规矩,他们悄悄把鱼放归大海。

关键词:节日战备——坚守0.088平方公里,我们是祖国的眼

中心人物:站长孔辉(中尉)

“那一抹透亮的橘红色,是夜上海的上空。看到漆黑的海面上呈现一幅夜间版海市蜃楼,我骄傲,我与官兵们在0.088平方公里的孤岛上守护着大上海的繁华。”

孔辉从海军工程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没想到是一个孤岛。

“扎根海岛,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创一流。”这是佘山岛精神,孔辉默默用它激励自己,用了两年半时间,从一名学员成长为一名基层独立连主官。

“陆地边境上有国门,蓝色海疆也有国门。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对进出长江口的所有船只都要做到了如指掌。”

孔辉告诉我,这是他担任站长后迎来的第一个春节,“说实在的,并不轻松,总是隐隐约约感受到一股‘火药味’—刺耳的警报时常拉响。”

春节期间,各种演练、各种“敌”情,随时发生。

“发现一批可疑海上目标。”大年初一,雷达值班员报告。

“跟踪目标,迅速判情!”孔辉下达命令,同时向上级作战值班室汇报。

“请你部继续跟踪目标,尽快判情。”

……

原来,这是一场应急拉动演练,一艘战舰扮演了一个私闯长江口的“敌”舰角色。

过年了,但“敌”情不过年。作为一站之长,他几乎每天都要对应各种应急演练,“不放过天上一只鸟,不漏掉海上一根草。”

“每一次演练,都是向实战靠近,都是养成一触即发的战备动作。”高副营长对他进行传帮带。每年春节,营领导均在岛上蹲点,加强指导节日战备,这亦是一种习惯。

孔辉却不敢有依赖心理,“因为这是我的岛、我的连。”何况,高副营长还时不时随机出“科目”考他。

“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确保万无一失。”孔辉常常以此告诫自己。

在万家团圆时,孔辉和他的战友们坚守孤岛,守护和平。他们说,祖国万里海疆的每个孤岛都是一座坚不可摧的碉堡,而他们,就是祖国的眼。

责任编辑:安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