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财政管理效率 加快深化改革进程

2014-04-12杨红平

财政监督 2014年4期
关键词:提高效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杨红平

提升财政管理效率 加快深化改革进程

●杨红平

全球热望举世瞩目、全民关注举国期盼,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全党上下在经历了预测、期盼、公告、审读之后,每个真心关注国家前途、党的事业的党员干部,都陷入深度的思考和精心的解读中。面对“改革”这两个伴随我们三十多年的字眼,面对 “深化”、“深水区”、“深刻理解”这一系列的关键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财政改革步入深水区,财政深层改革的内容需要日益凸显,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建设中的支柱作用已经不允许须臾迟疑了。

一、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完善财政绩效管理

(一)深度完善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和机制

财政绩效管理的持续完善是财政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健全科学规范、注重绩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完善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财政绩效管理应围绕财政体系建设目标,把财政绩效管理重点确定为,努力构建起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为主体,以改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观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逐步建立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进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最终实现提高效率。

(二)进一步健全财政绩效管理相关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表明了党中央坚持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强调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做好新时期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应该一以贯之地坚持制度建设是基石的观念。一方面,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全过程的财政绩效管理配备更加完善的制度结构,增加财政绩效管理内容,确保工作有法可依、规范运行;另一方面,将最新出台的制度办法广而告之,确保持续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系统运行、深度推广,完善提高效率的保障机制。

(三)持续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用范围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人民群众对党的期待最真诚的回答和承诺。财政工作是保证党的承诺适时兑现的重要支柱。紧紧抓住服务于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个重点,以领导关心、百姓关注、资金量大、影响广泛的重大民生项目,县级财政支出和部门支出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切入点、聚焦点,已经刻不容缓。横向上,要积极推进效能政府建设重大重点民生专项资金支出及财政部门重点民生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推进部门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拓展绩效评价范围区域,扩大绩效评价覆盖面,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完善预算部门绩效自评工作,探索对预算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纵向上,把推进县域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促进县级财政部门合理确定绩效评价应用范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确保民生政策的落实作为县域经济提高效率的重要指标。

(四)着力化解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软约束的屏障

财政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财政改革实践中强化提高效率的关键点。绩效评价结果若得不到应用,绩效管理工作就不能真正服务于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工作提出“提高效率”,强化十八大提出的推动改革必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提高政府效能管理与财政工作的公开性、科学性、民主性和社会参与性,自觉地把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提升为政府绩效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必须切实督导、促进各级政府和各级财政部门强化评价结果有效应用的落实。下大工夫、花大力气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上有所作为、有新作为。切实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设置科学合理的专项预算资金退出机制;切实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规范制度相结合,促进财政资金的系统、合理分配,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切实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通报、报告和公开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信息工具,及时全面系统反馈整改要求和整改结果;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责任追究相结合,最终坚持对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中的问题,以及按照相关规定坚持对责任人行政问责,是在提高效率这个大命题下,深度思考和实践的题中应有之意。

(五)实施推进绩效目标和绩效监控预算部门全覆盖

时下政府效能的社会关注度之高前所未有,公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意识不断放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财政体系的改革,成为从源头治理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聚焦点之一。财政绩效目标的科学设定,财政绩效监控的系统规范,成为阳光下行使财政权力的重要课题。做到、做好绩效目标和绩效监控全覆盖,积极推进财政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势在必行。一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覆盖体系,以部门考核、项目评价、资金流转环节评价为载体,重在解决实际问题,避免流于形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二要健全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推广机制,使自我评价、财政评价、绩效审计、社会评价有机融合起来,在提高覆盖率的基础上保持绩效评价的有效性与执行力度。三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全覆盖实现方式,从政府和公众特别关注的重大问题与具体项目开始,从重点评价支出的经济性、合规性开始,逐步扩展到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四要兼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逐步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覆盖面,扩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

二、立足本职工作,打造效能政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传播正能量、释放新活力,强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言之凿凿、振聋发聩。要跟上党的步伐、理解党的精神,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提高本职工作认识的基础上,使改进工作作风跨上新台阶,切实把党中央对“提高效率”的要求最大限度落到实处,形成系统完备的“效能政府”。

(一)提高执政效率

树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新形象。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完善,是财政改革、财政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认真实践政务公开、依法行政、答复满意、为政清廉等主要内容的服务承诺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切实提高执政认识、提高行政效率,积极为树立财政工作新形象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严格工作纪律

机关工作效率高低,直接关乎财政改革成效。作为提高效率的基本保证,严格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严明工作任务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严格工作纪律甚至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的基本要求。工作中要坚决抵制违反工作纪律的人和事,从严管己、从严带兵。

(三)倡导敬业精神

缺乏敬业精神,很难在具体工作任务中保证质量,更谈不上争先创优。勤奋敬业既是一种社会责任,又是一种社会道德。作为党员干部来说,敬业与否还应是党性修养优良与否的重要体现。从事财政职业,爱戴财政行业;履行财政职责,奉献财政事业是财政系统党员干部的基本道德准则。围绕提高效率、崇尚实干的好做法,倡导爱岗互助,拼搏奋进精神。

(四)提升业务本领

提高效率必须精通业务,掌握专业技能,才能驾轻就熟地完成本职工作。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这项工作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为此,要注重抓好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与提高,要不断探索先进的科学理财理念和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技能,逐步形成常态的良好风气和工作氛围。

(五)增强服务意识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说到底是政府为民服务的工作重点内容。在日常业务运行过程中,财政工作者既是大量业务工作的完成者,又是直接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执行者。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如何,直接影响财政及政府的工作形象,同时也直接决定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提高效率和服务意识是紧密相关的。为此,必须在转变作风、改善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工夫。真心实意地为预算部门和基层服务,多办实事、多办好事,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作者单位:云南省财政厅)

(本栏目责任编辑:尹情)

猜你喜欢

提高效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剖析错因 提高效率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