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实效实证研究
2014-04-11汤秋香苏秀娟徐文修张巨松王秀梅代培红
汤秋香,苏秀娟,徐文修,张巨松,王秀梅,汪 莉,代培红
(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培养良好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农业人才,是适应新时期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也是高等学校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是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1]。针对目前部分农学本科生科研兴趣不浓,研究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不强的现状,将本科生导师制带入校园,使教书育人的要求具体化、制度化,一方面,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做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是本项目实施的目的所在。
一、材料与方法
1.实施方法。将大二农学班学生46人和大三农学学生42人,平均分成2个小组,其中一组为研究对象,另一组作对照,研究对象组按照5~6人一组划分,每组由学院遴选出的教师进行指导。导师负责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学生负责每周向导师做一次汇报,全面评价导师在其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和效果。
2.本科生导师具体形式。①针对高低年纪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和需求,探索不同时期班主任与导师两支队伍的相互配合形式;②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共同的导师联系起来,探索博士、硕士指导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效果;③尝试导师与优秀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模式,了解导师的教授效果及最佳模式。
3.研究手段及方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针对研究对象和对照进行一对一形式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影响,存在问题与不足等内容。通过进行教学对比分析,对研究对象和对照的课程考试成绩、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就业预期等方面的考核,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总结目前实施的条件与不足。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情况比较分析。针对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和未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进行认知比较分析,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100%熟悉该模式;而未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仅有23%熟悉该模式,56%对该模式略有了解,还有21%的学生从未听说过本科生导师,说明我们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力度不够,并且缺乏宣传(图1)。如图2所示,实施本科生导师的班级对其的满意度达86%,11%的学生认为实施效果一般,仅3%的学生对其实施效果不满意;而未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仅有21%满意,65%认为一般,14%不满意,这主要于他们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和效果了解甚少所致。
图1 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情况——了解率
图2 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情况——满意率
2.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评价。本研究围绕学校重视应积极推行,重视但是管理制度略不完善,比较重视但需改进,有点形式主义没必要实施四个指标开展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评价的调研。
图3 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评价
结果表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69%认为学校重视应积极推行,而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仅有41%认为应积极推行;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16%学生认为学校重视但是管理制度不完善,13%学生认为学校比较重视但是需要改进,仅2%的学生认为有点形式主义没必要推行。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有26%认为学校重视但是管理制度不完善,18%的学生认为学校比较重视但需改进,15%的学生认为有点形式主义,没必要推行。这说明本科生导师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有很多需完善之处。
3.学生认为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不足之处。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已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认为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对其监督和鼓励的机制不健全,课题教学任务繁重师生比例不协调。而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认为主要是学生对其认识存在偏差和误解,以及导师没时间认真指导学生。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要使本科生导师制在本科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正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图4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讨论
1.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本科生教育方面,有两个共性问题经常容易被忽视。第一个问题是教师层面上的。目前,绝大部分教师(即使是作为导师)鉴于学校对工作量的考核指标或倾向,往往无暇顾及学生,而实际上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是影响深远的。据一份对哈佛本科生的调查报告表明,大学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远远超过老师本人的认知。从某种程度上说,导师对学生“人本”教育的重要性可能要超过知识的传授。而这些工作是班主任或辅导教师无力完成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也需要一种双向互动。通过营造师生之间紧密接触、充分交流的氛围,教师也可以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第二个问题是学生层面上的。刚进入大学时,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模式的变化,临近毕业,许多学生无法恰当把握就业状态、择业技巧,就业难状况进一步加剧。而当今“价值观繁杂、思潮混乱”的社会状况,更使得大学生们急需获得教师的深入指导[3]。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应该说已迫在眉睫。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导师制应该可以成为一条重要解决途径。因为导师制密切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为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更多机会和可能。
2.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的问题及保障措施。①评价机制缺乏。学校没有建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管理制度,导师的辛苦和成果得不到认可,使导师缺乏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建议立足目前现状,建立导师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及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包括考勤制度、责任制度、奖惩制度等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协调师生比,把教师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
3.当条件具备时,实行导师的聘任制。凡是聘上的导师,把导师的工作记人工作量,并且给予比较高的课时费,在职称评定上给以倾斜。本科生导师制是农学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师资队伍、提高团队科研水平、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农业领域内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还需持续推进这项工作的进行。
[1]陈高扬.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J].中国高等教育,2001,(21):41.
[2]张凌.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89-90.
[3]石秀丽,杨志慧.本科生导师制教学运行模式实证研究,2009,(11):56-59.[4]廖满媛,乔爱科.以导师制提高学生素养并促进学科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