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老年组织的养老功能调查与产生条件研究——基于安徽两村的实证分析

2014-04-11黄佳豪马鸿梅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理事会协会农村

黄佳豪,马鸿梅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合肥 230601)

一、问题的提出

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2033年超过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养老保障服务不完善等各方面原因,农村的养老问题比城市更为突出。国家通过农村低保覆盖面的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高、新农合及新农保的试点和推行来进一步提高农村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如何让农村老人摆脱精神空虚,满足老人社会参与的愿望,实现社会价值,进而实现“积极老龄化”仍缺乏前瞻思考和系统谋划。为进一步探讨农村老年组织在农村养老中的积极功能及产生条件,课题组从典型性与可行性出发,选择了安徽GZ县的MZ老人协会与FT县的QM经济理事会两个老年组织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为改善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借鉴。

二、个案概括

GZ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南端。现辖18个乡镇,404个行政村,面积1450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总人口62.52万,其中农业人口55.28万,农民人均占地近1.82亩,居全省之首,素有“淮北粮仓”之美誉。MZ村坐落于县城东郊、城乡结合部,交通十分便利。该村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其经济发展水平。1991年被安徽省评为“农科教示范村”,1995年被GZ县定为第一批小康村,1997年被BB市定为“红旗村”,2005年被BB市评为“文明社区”。MZ村分为八个居民小区和两个居民小组,现有人口4852人(包括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458人,占总人口10.2%。

FT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县域呈东南、西北斜形,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万亩,水面16万亩,人口70万,其中乡村人口60万。全县辖7镇12乡1个经济开发区,264个行政村,21个社区。目前是全国中部百强县、安徽经济“十强县”和安徽财政收入“第一县”,被誉为“淮上明珠”、“皖北江南”。FT县QM村位于西淝河岸边,东依坐拥亚洲第一矿之称的顾桥矿的顾桥镇,南与张集毗邻,西与颍上县迪沟开发区相连,北与马店接壤,有张集、土楼、顾北等近十个煤矿环绕。QM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2010年,全村土地总面积达5436亩,其中耕地面积4113亩,粮食种植面积3961亩,经济作物面积152亩。QM村下辖10个自然村,农户846户,农业人口3426人,外来经商户269户,人口共3705人。

三、功能分析

1.参与功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集体制经济逐步解体,原来共同出工劳动、开会及集会等公共生活被个体化的活动所取代,再加上生产模式的转型革新使老人的原有生产经验落伍,导致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公共空间与机会都急剧减少,并逐步退缩到家庭的狭小范围。两村老年组织成立后,以前处于“原子”状态的老人有了自己的组织。村内老人通过协会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满足了相互交往的需求,并使分散、独立的老人组织起来,重新回归村庄舞台,积极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并承接了原来的许多基层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务,如整顿村容村貌、教育青少年、维护社会治安及协助计划生育工作等。从这些“老有所为”的经历中,老人参与的外部效能性与内部效能性同时增强。

2.娱乐功能

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人类学视角来看,娱乐都因对实现社会整合、价值重塑与规则强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备受重视。QM经济理事会主要侧重于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着力于沟通、协调而非组织娱乐活动。MZ老人协会则通过组织一系列集体娱乐产生群体共识,形成对他人及群体的认同与依赖其主要活动有:(1)创建老年活动室。老人协会在城东公园建立老年活动室,有室内桌椅板凳、报纸、书刊杂志、麻将、围棋、扑克、象棋、羽毛球、台球、VCD等娱乐设施;(2)组织旅游活动。老人协会多次组织老人外出旅游观光,已游览了凤阳、北京、淮安、连云港等地;(3)开办老年学校。老年学校每月15日下午集中上课一次,农闲和冬闲时期举办识字班和各类科技培训班;(4)开展各种文艺表演。老人协会根据兴趣爱好将老人分成各种乐器小组、京剧组、红歌组、黄梅戏组等,拉起了一支活跃的文艺队伍;老年人在老年学校增长了知识,也拓宽了视野。

3.协调功能

农村内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时有发生,如不及时解决或解决不当,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事情琐碎令村干部很头痛。MZ老人协会与QM理事会主要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知识分子等德高望重的老人所组成,能够充分发挥老人年长、辈分高、有威望、有时间的优势,主要通过血缘认同与道德内化来发挥重要作用,保证了社区安定局面,使得村干部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村庄经济建设。

MZ老人协会的7位常务理事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包括义务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而QM经济理事会的7名理事则是有偿的专职矛盾协调者。他们设有专门办公室,每天按时上下班,每人每个月从村委会领取700元工资,专事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理事会自2006年3月成立以后,第一年处理近90多起民事纠纷,第二年处理70多起,到了2011年只处理16起。MZ老人协会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是上门“家访”,促膝谈心,直到对方心悦诚服为止。而QM经济理事会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是“酒桌释恩怨”,比如针对村民打架,理事会首先要开会研究,讨论应对之策,然后把谈判桌移到酒桌上,双方当事人要边吃边谈、边喝边议。理事在陪同矛盾双方喝酒、吃饭的过程中将矛盾化解。餐饮费由村委会报销,不由当事人支付。理事会客观公正、人性化的协调风格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同,进一步巩固了其原有权威。

4.救助功能

MZ老人协会获得了部分未承包集体财产的管理权与收益分配权,通过经营池塘、管理市场、参加演出、出租场地及设备等途径,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是老人协会不通过嵌入基层政府而获得一定自主性的前提条件。老人协会组织一些低龄、健康老人去照顾那些生病的空巢老人,有时直接掏钱给老人送药甚至请护工,定期给困难老人送粮油酱醋,送各种过冬物资等。其物资、服务的调配不需要经过村委会的批准就可以直接运用。

QM经济理事会主要依靠村委会资助维持运转,没有独立经济,较难独立开展救助活动。但是村委会与经济理事会规定所有党员实行“四个一”工程,即每月开一次会、每月捐一次款、每月做一次好事、每月看一位困难老人。所有党员干部包括理事会的老人每月开会时都要捐钱,捐款底线是1元,高不封顶,一年下来也有近万元。同时,村委会也会在原有捐款基础上适当追加一部分资金。每逢节日时,村委会与经济理事会就会用这些钱去慰问那些孤寡老人、五保老人、困难老人及其他困难村民。

5.舆论功能

MZ老人协会每到国际老人节或九九重阳节时都要召开一次会员大会庆祝节日。主要活动为:一是总结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对高龄老人祝寿,赠送祝寿蛋糕;三是表彰尊老、敬老、养老的子女。给孝顺父母的子女披红戴花,并请上台由镇县老龄办领导颁发奖状和奖金。县电视台对会员大会,特别是对孝敬老人的典型案例会做全程拍摄,并在全县进行播放,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老人组织化为农村重塑舆论氛围,形成群体压力提供了可能。

QM经济理事会每年会选择一批敬老家庭,公布于众并由理事会制作牌匾挂于村民门口。每到挂牌之时,接牌村民会早早候在门外,鞭炮茶点准备齐全。理事会同时也会对不孝敬老人的子女予以通报批评,并表示要在这些子女门口挂上“不敬老家庭”的牌匾。列入“不敬老家庭”名单的子女为了脸面不得不去找理事会求情,并表态或立据要孝敬老人。对理事会而言,挂牌不是目的,只为达到震慑效果。鉴于此,理事会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以教育引导,并不真正挂牌。虽不挂牌,但原来不孝敬老人的子女大都会有所改观。在狭小的村庄里,舆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它可能是人们的一种骄傲,也可能是一种羞辱和鄙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面子与自尊。因此,村民们都很重视公众舆论的压力。

四、产生条件

1.社会空间的释放

长期以来我国处于政社合一状态,社会缺乏独立存在的空间。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渗入到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逐步消弱了对村庄的行政控制,村庄生活具有了较大的自主空间。同时,很多政府对县以下的社团不太关心,更不用说村一级的老人协会了。县、乡镇两级地方政府也没有很大动力对村级老人协会进行管理,自然在管理上出现了“断层”。因而,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对老人协会的管理非常薄弱。当然,在中国现有的政治结构下,如果地方政府感兴趣、有动机对一些新成立的社团组织实行管理,那么该组织基本上还是会落在政府治理框架之内。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对上级政策的执行是基于“利益最大、责任最小”标准进行选择的,往往忙于执行那些易于衡量、直观外显、具有一票否决力量、与他们仕途发展密切相关的任务。“选择性管理”导致相应的管理缺位,最终为农村老年组织自主性的获得提供了某些可能。老年组织既是一个老年福利互助组织,也是一个社区公益组织,实践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2.公共服务的需求

在老人协会成立之前,MZ村的老人在村庄日常生活中处于边缘化位置,老人们有强烈改变目前生存状况的迫切需求。以前,老人们农闲时间相对较多,但除了聊聊天,并没有什么集体娱乐活动,没有活动室,也没有文体设施;全村流动人口较多,摊点较多,卫生费用难收,整个村落又脏又乱;村庄时有儿女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情况出现,老人既不能与儿女对簿公堂,又不能从村干部那得到解决,生存状况较差;村里盖新房较多,兄弟之间、邻里之间因房屋分配、房基等问题经常发生纠纷,村委会几个干部来回“扑火”仍效果甚微;MZ是蔬菜专业村,村民自己拿到市场上进行零卖,不仅不能买个好价钱,还经常出现积压。对于这些公共问题,村委会很难妥善、有效解决。正是在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社会又存在着强烈服务需求的状况下,老人协会应运而生。可见,老年组织的生成不仅仅是因为地方政府缺位的结果,也在于老年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替代国家承担种种社会服务的结果。

由于一条县级公路从QM村经过,由此发展了街道经济。既务农又经商或专门经商的个体户日益增多,商业竞争带来了一系列的邻里矛盾。尽管矛盾不大,也要闹得鸡飞狗跳,都要拿到村干部那讨要说法。村干部为社区琐事缠得焦头难额,村民对社区生活环境还很不满意;QM西与颖上县迪沟开发区接壤,南与张集矿毗邻,北与朱马店镇相连,东靠顾桥镇皖北大米市场,周边地区发展态势良好。另一方面看,QM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严重滞后,2005年时还欠外债几百万元,村子曾濒临破产。村民对富裕的强烈渴望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尖锐矛盾,直接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群群关系复杂;文革时期的乱砍乱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造成QM环境恶化,每到春耕和秋耕的时候不是春洪,就是秋洪,到了夏天还容易内涝,四面环水,大有大淹,小有小淹,因此常年农业收成都不好。如何集结力量恢复生态、挖沟渠兴修水利也是QM亟待解决的难题。经济理事会此时作为农村民间社会的结构性要素,恰好能支持满足村民对安定生活环境有序经济环境的需求及良好居住环境和农业发展环境等需求提供机会、途径和手段,同时也为村民自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和组织形式。

3.农村精英的引领

农村精英包括政治精英(在政府体制中占有一席之地)、经济精英(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地位)、社会精英(处事公正、乐善好施、资历老,辈分高)、文化精英(能说会道,文化知识渊博)。农村精英是农村社会关系网络的核心与接点,在社区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不管是老年组织的建立,还是老年组织以后的良性运行都与这些精英紧密相关。MZ村的YXC与QM村的LL是两村老年组织化的关键人物。

MZ的YXC曾是一位村里的政治精英,思想开明,语言精干,人脉较为丰富。由于他念过初中,能说会道、能写能算,在人民公社时期,担任过大队会计,之后担任了村主任、村支部书记,至少在农村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30余年。从村支部书记的职位退下来之后,又担任村治保主任至今。1989年全国老龄委号召在农村大力推广老人协会,此时YXC正好担任MZ村主任。他充分认识到老年组织化既可提升老人地位,又可优化村治结构。于是,担任乡村干部多年且具有一定政治敏感性的YXC积极组织成立老人协会。他首先在村里找了几位在村里资历老、辈分高的老人,分工合作,制定“老人协会章程”、“老人协会职责”、“老人协会例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几个老人利用自己在村庄里的威信积极动员其他老人,宣传加入协会的意义。经过几个农村精英的精心策划与积极运作,其老人协会得以成功建立。

LL祖辈都是QM村人,自己在外开厂富裕起来后不忘乡邻,努力先富带后富,在村中威望很高。2005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之后,LL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探索QM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集体企业,成绩斐然。LL考虑到村委成员时间能力有限,若以最大的精力投入社区经济发展上,必须处理好各种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纠纷矛盾。另一方面,很多老干部老党员退下来之后依然希望为本村发展做点贡献,迫切需要打造一个平台发挥他们的余热,为QM更好更快发展献言献策。鉴于此,LL决定成立经济理事会,专门协调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QM经济建设服务。他将成立经济理事会的想法首先在村委会会议上提出,详细分析了这一老年组织在QM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获得了村委会其他成员的一致认同与支持。然后,LL召集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开会,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几位老人皆为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政治觉悟高、威望高、处事公正、服务意识强,纷纷表示赞同,要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人们用一辈子积累了很多处事经验,加上拥有充足时间且在家族网络关系中占据着的有利地位,再加上他们自身强烈需要“社会认可”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具备了成为村落矛盾冲突化解最佳人选的条件。几人将章程的拟写、办公地点的选择、人员的加入、工作的展开等各项任务全部分配到位,资金的筹备以及理事的工资则由村委会解决。一个月后,QM经济理事会于2006年4月29日正式成立。该经济理事会从动议、到策划、资金筹备、再到大会筹办与正式运行,都没有离开农村精英人物的引领。

五、思考与结论

老年组织通过乡村社会内部的逻辑和规则推动社会自律,并达成共识形成集体行动能力,从而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目的。地方政府今后要充分激发老年组织的潜能,还需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是地位身份。老年组织虽具有村庄内部存在的合理性,但法律地位不明晰。这直接影响到老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老人们缺乏对组织的稳定预期,难以实现有效身份认同。地方政府可先制定和出台《老年组织条例》,对老年组织的性质、地位、宗旨、功能、建立程序、运行方式与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厘清老人组织与民政、老龄办、其它群团组织和老年群众之间的关系与法律责任,从而为老年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是经济基础。老年组织具有二重性,既不能完全自主,也不宜由地方政府所统摄。从“公民社会”角度来看,经济越是相对独立的老年组织越有可能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制约、监督村委会权力的扩大与滥用,有助于形成善治格局。因此,地方政府不仅要确保老年组织的法律地位,还要支持壮大老年组织的经济基础。地方政府除了建立一系列的财政补贴政策以外,也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政府采购服务政策,即政府向老年组织购买本应由政府所承担的一些社会公共服务。

[1]胡宜,魏芬.复兴孝道:老年组织与农村养老保障——以洪湖渔村老年协会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1-79.

[2]邓燕华,阮横俯.农村银色力量何以可能?——以浙江老年协会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8(6):131-154.

[3]韩奋发,杨佩卿.“新四化”导引下的延安城乡一体化实践与探索[J].陕西农业科学,2013(6):183-186.

猜你喜欢

理事会协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本刊理事会理事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会议
《海洋工程》第二届理事会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