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实践反思

2014-04-11侯艳荣

关键词:教学相长课堂教育

侯艳荣

生本教育改变了师生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意识以及合作精神,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无疑使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教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低段教学的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和特色,也因此得到了一些认可,取得了一些成绩。建构生本课堂——这种颇有颠覆性的教学模式重建让习惯了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我倍受困扰,我担心驾驭不好这样“刺激”的课堂活动,担心这么“花哨”的课堂形式流于表面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怕改变后找不到自己昔日课堂上那种游刃有余的自信。

在接下来的教研活动中,我认真倾听、记录老师们对生本课堂实践的心得体会、经验收获。尤其是去年的12月份,学校开展了“生本优质课”活动,我积极地参与听课,韩波老师和曹莉老师班上孩子们精彩的发言、尽情的展示,令我对生本课堂充满向往。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时而是得体的协调者、得法的组织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时而又是“顾问”与“同伴”。我不禁感慨,生本课堂原来是这样的精彩!原来生本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对话交流的平台,教师在充分了解课程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师生真正的“对话”和“相遇”。从此我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生本教育。半年过去了,回想起这尝试、实施、改变中的困惑与焦虑、成绩与收获,我更深刻地体悟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丰富内涵,更加感慨为什么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下就我的实践反思略作总结,与大家分享交流。

首先,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人的教育。作为主体的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品质。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但是却不能让学生们的主体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主要是因为许多教师导的太多,还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这样一来,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个性也不能得到张扬。在生本教育实践中,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探索,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总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产生超出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年来的生本教学实践让总是时时带给我惊喜。例如,在一次晨会上,我在向同学传达例会上李校长关于安全方面的要求。在谈到“不要在校门口买零食”这一话题时,亚卓勤说:“学校门口的零食都是用垃圾油做出来的,都是垃圾食品。”赵宏韬:“垃圾油就是地沟油。”(听到这里我的心不由为之一振,天啊,6周岁的孩子知道地沟油,我得听听她还能说点什么?)只见他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地沟油就是我们在饭店吃完的剩菜里的油回收加工的,一点也不卫生。”高梓琪说:“我们院有个姐姐生病了,医生说她就是吃垃圾食品吃得太多了,身上长了好多点点,每天还得喝中药。”亚卓勤接着说:“你说的病是不是叫紫癜?”(我的神啊,连“紫癜”你们也知道,我三十好几的人也是近几年才知道有这种病。)郎泽尧说:“麦当劳、肯德基也是垃圾食品,不能多吃。”陈晨补充道:“还有德克士,那里面汉堡、薯条都不能多吃。”……孩子们带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喜,“地沟油”“垃圾食品”、“紫癜”,这一个又一个的名词,从六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怎能不让人意外?再看看其他同学,他们都在认真听同学的讲述,还不时投来赞许的目光。此刻,我终于明白,这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原来课堂上我的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生本课堂,就是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表现自己。

其次,把生本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生本教育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为了不教而教。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掌握着绝对的控制权,教师填鸭式地灌输,学生消极接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曾在“生本教育”教学观的论述中强调“教学的本质是学”,“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这是“生本教育”全部方法的根本。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本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学会运用。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实现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习能力的共同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说明了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本必要,且作用重大的。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起着点拨、启发、激励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能更好地阅读和有所获。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回他们的主动性,就是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落实。

为此,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指导学习开展课前学习研究,进行前置性作业的多种设计思考。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尝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有意识学习和质疑能力,抓住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特点,根据学生认识和“最近发展区”,点拨、诱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在教育方式上,坚持鼓励为主,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发挥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这种教育方式既让学生掌握和消化了知识点,有效落实语言训练,又让学生积淀人文品质,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

最后,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在教学相长中获得深度快乐。

学无止境,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教育形势和教育对象的新要求、新变化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升本教育实践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度把握和深层理解。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中重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解惑,让学生不仅能接触文本,还能深入文本,最终跳出文本框框,并产生创新性的思维碰撞。所以教师通过积极的学习钻研,努力对学科方法、学科知识和学科思想做到运筹帷幄,了然于胸,就是教师获得的最大限度的提升,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为了更好地实践生本教育,我广泛阅读了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在网络上看生本课堂实录并做好笔记,借来唐永芳老师在广州培训时的听课笔记,认真学习,努力消化、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对生本教育的理解,感悟人本教育的真谛。这样的学习实践让我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在惊喜之余,收获了更多的职业幸福感。我的工作不是周而复始的机械重复,而是充满创造的奇妙探索。这种体验引领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位年轻的男教师这样深情地形容生本:“生本就像一位充满魅力的姑娘,初见钟情,再见恨晚,三见就必须娶回家,伴我终身。”的确,生本真的就是这样让人相见恨晚。真心希望我们的老师在实践生本课堂的过程中,把每一堂课都变成一次悉心交流,一次精神的相遇、一次灵魂的沟通。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必定的丰富多彩的,我们教师必定是幸福的,我们的学生也一定的快乐的。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3]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4]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刘泽芳.生本课堂与深度教学[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2).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