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杜丽娘与林黛玉爱情的异同

2014-04-11蔡丹霞

关键词:柳梦梅杜丽娘林黛玉

蔡丹霞

杜丽娘与林黛玉分别是古典戏剧《牡丹亭》和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的女主角,杜丽娘是继崔莺莺之后塑造的最动人的女性形象,林黛玉则是富有诗意美,充满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她们作为反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的艺术典型,几百年来,始终保持着不竭的艺术魅力,她们身上所具有的巨大的革新意识和反叛精神,历来备受人们关注。

一、爱情的相同点

1.都是命中注定的姻缘。《牡丹亭》的第二出《言怀》中说到柳梦梅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而在第十出《惊梦》中杜丽娘也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男子手执柳枝求作诗一首,并表达爱意,后二人共成云雨之事。这一前一后,二人都做了一个梦,相互呼应,可以说二人的姻缘是命中注定的。

《红楼梦》在第一回就讲述了三生石畔的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之间的有关“木石前盟”“绛珠还泪”的故事,绛珠仙草为了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愿意用一生的泪水去偿还。于是二人都下世为人,经历人生的风雨,演绎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他们的姻缘真是前生注定的。

2.内心都充满了矛盾与痛苦。在《闺塾》中杜丽娘因学习《关雎》而萌发了对爱情的渴望,在《惊梦》中杜丽娘发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发现自己的美貌,感慨青春逝去,无人怜惜,虽然在梦中与柳梦梅欢会表现出了羞怯,矜持,但是在《寻梦》中发出了:“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呼声,开始了主动追逐爱情的历程,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封建官宦家庭,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和压制,所以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林黛玉在面对爱情的时候内心也是复杂与矛盾的。她对宝玉爱得执着,认真,但贾府这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寄人篱下的生活,以及金玉良缘等宿命的观点,又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爱情既给她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也给她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忧郁。

3.都是为情而死。杜丽娘一梦而亡,在《冥判》借花神之口说出杜丽娘是“慕色而亡”,表明杜丽娘是为了爱情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林黛玉焚稿断诗情,最终魂归离恨天,一句“宝玉,宝玉,你好……”使她最终带着爱情的遗憾离开了。

二、爱情的不同点

1.遇到对象的方式不同。杜丽娘是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的,自此以后便对柳梦梅产生了爱慕之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严厉顽固的父亲杜宝和酸腐的老塾师陈最良以外,她不可能再接触到别的男性,而林黛玉是在现实生活中与贾宝玉相遇的,这一实一虚的方式,隐现了日后对爱情的不同的认识和追求。

2.恋爱关系确定的历程不同。杜丽娘在《惊梦》一出中梦到柳梦梅,二人一见面,柳梦梅就表现出对杜丽娘的爱慕之情,对杜丽娘说:“小姐,咱爱杀你哩。”之后二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杜丽娘从此之后心里一直想着梦中之事,坐立不宁,心里已经将柳梦梅当成自己的未来夫婿;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确立则是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而曲折的历程。贾宝玉自幼就生活在众多女性围绕的环境中,从小姐到丫鬟几乎都围着他一个人,而宝玉又是一个天生博爱的人:迎春出嫁后,宝玉几乎天天在紫菱洲一带徘徊,吟诗,惋惜温柔善良的二姐姐结束了幽静的闺阁生活,从此开始了不可预测的婚姻生活;他听说邢岫烟受聘,就立在杏树下,想象邢岫烟像花一样结子,继而发出了无限感慨;他还为香菱想出了替换石榴裙的办法,并且还将受到侮辱的平儿带到怡红院里梳妆打扮,她为彩云瞒赃,处处维护探春的自尊心等等,都表现了宝玉的博爱,但是宝玉的思想性格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现实的变化与教育下,她对待爱情逐渐专一和认真起来。“一方面,秦可卿、秦钟姐弟之死,使宝玉认识到爱情有腐朽和纯洁之分,以及自由这个字眼同封建婚姻是多么地不相容;另一方面,宝钗、袭人之流的百般规箴也令他深思猛醒,使他意识到他和她们之间原来横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思想鸿沟”。因为只有黛玉从来都不和他说“立身扬名”“仕途经济”这些宝玉所谓的混账话,二人的恋爱经历了一个持久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人有因为湘云而产生的误会,有因宝钗而滋生的矛盾,有因丫鬟晴雯的误会,直到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才将宝黛之间的爱情完全摊开了,二人都明白了彼此的心意,所以当宝玉说:“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黛玉则说:“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心灵的契合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从此以后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彼此开始互相关心起来。宝玉挨打后,黛玉去看望,一句“你放心”,一切尽在不言中,赠帕定情,自此二人的恋爱关系正式确立。

相对于黛玉来说,杜丽娘的爱情历时很短,而且一切都很顺利,宝黛的爱情则不是这样,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曲折的过程。

3.爱情的理想不同。二人的爱情理想不同首先是因为她们爱情产生的动机不同。《牡丹亭》中写道:“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意在表明这是一种“‘因春感情’‘春情难遣’引发的‘怀人幽怨’,她企盼的是‘密约偷期’与梦中的男子幽会。”并且是“慕色而亡”,她只是在梦中与柳梦梅相见,对彼此并没有什么了解,他们的爱情并没有什么基础,只是在杜丽娘情欲发泄之时柳梦梅正好出现,而柳梦梅正好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于是二人最终成就了美好姻缘。因此在杜丽娘内心里就有一种男才女貌,才子佳人式的爱情观,并在之后的《急难》一出中表现出了“夫荣妻贵”的思想,这就是杜丽娘心中一直期盼的爱情,一直想要实现的生活。

宝黛爱情则是建立在长期相处,彼此深度了解的基础上的,是志同道合,心灵契合,是对彼此人格价值的认同,是灵魂深处的默契与交流,不附带任何外在的东西,全然超脱于物质功名,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4.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程度与方式不同。杜丽娘虽然为了爱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顾父母的反对与阻挠,但是最终还是未能摆脱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始终囿于夫贵妻荣的思想观念,最终还是必须让高中状元的柳梦梅得到父亲的认可,通过皇帝的赐婚来让他们的婚姻得到社会的认可。

林黛玉则是彻底的摆脱了这些封建观念的束缚,从不和宝玉谈仕途经济,对趋炎附势之流充满鄙视,对所谓的金玉良缘,她发出了“何以重这邪说不重人”的抗议,在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宝玉的一句戏谑之词使黛玉生气流泪,她对宝玉的爱不掺杂任何杂质,是纯洁的,不附带其他的物质利益,纵然知道自己的爱情可能是悲剧,但她毅然选择执着追求,在封建势力强大的贾府是绝对不容许他们的爱情生根发芽的,她的爱情完全不符合封建礼教的规范,表现了一种全新的,精神相通的知己之爱。

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令人压抑,在衙门里生活了三年竟然不知道有个后花园,《惊梦》使她发出了青春易逝的感慨,《寻梦》是她主动追求爱情的开始,她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自己的理想,于是她就用一种虚幻的方式去实践,她在梦中释放了对爱情渴求的欲望,梦中与一男子欢会,此后思念过度一病而亡,有与之发生了人鬼恋情,在《魂游》、《幽媾》《冥誓》等出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虚幻中实现了渴望已久的爱情,并与柳梦梅发誓在一起,回生后,两人终于在一起。但是回生后的杜丽娘又表现出了对封建礼教的妥协的一面,如在《婚走》一出中说到:“秀才可记的古书云:“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秀才,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如杭》中:“盼今朝得傍你蟾宫客,你和俺倍精神金阶对策。”这些都是对于才子佳人,夫荣妻贵思想的沿袭,这说明在杜丽娘的内心深处封建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林黛玉生活在封建大家庭里,她孤高傲世,我行我素,纯真率直,锋芒毕露,这是她对封建坏境不满的一种反叛方式,她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生活在矛盾与黑暗编织的环境里,她独醒、独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如此,摒弃“金玉良缘”的宿命论观点,一心执着于“木石前盟”,一曲《葬花词》是她反叛的写照,在现实生活中与黑暗的封建势力作斗争。

杜丽娘与林黛玉的反抗是在一虚一实中展开的,杜丽娘只有在梦中,做鬼时才能享受到爱情的力量,生命的意义;林黛玉用生命和恶势力作顽强的斗争,是现实的。

5.爱情的结局不同。杜丽娘的爱情结局可以说是喜剧,因为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爱情理想,为情而生,与梦中的情人走到一起,柳梦梅如愿考中状元,皇帝赐婚,一家团圆,其乐融融;而林黛玉却是爱情悲剧,因为他们的爱情的思想基础是对全部封建宗法制的反叛,她的爱最终是不会得到封建家长的认可的,她最后只能为爱而死,用生命的代价去诠释爱情的真谛,用生命去换取根本不可能的爱情,这是一出悲剧,不但是爱情悲剧,更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悲剧,是生命被毁灭的悲剧,是青春被扼杀的悲剧。

所以,可以说,杜丽娘是对作者“至情”论的演绎,林黛玉是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发出的抗议与警告的代言人。

[1]汤显祖.牡丹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3]王实甫,王季思.西厢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曹雪芹.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柳梦梅杜丽娘林黛玉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惊梦》的情与爱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不一样的《柳梦梅》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