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篇逻辑衔接差异研究
——以《远大前程》为例

2014-04-11

关键词:远大前程时空语篇

闫 喆

随着对英汉语篇研究的不断深入,语篇中的衔接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在1962年,韩礼德首先提出了“衔接(cohesion)”的概念,并把它分为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a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以及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其中的连接就是本文中提到的逻辑衔接。1976年,韩礼德再次将逻辑衔接关系从语义上分为添加、转折、因果和时空四类。何善芬在《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一书中,从时空关系、因果关系(包括条件、假设、目的、推论等)、转折关系(包括对比、让步、转题、替换等)和推延关系(包括并举、增添、详述、总结等)4种主要的逻辑关系方面阐述了逻辑衔接在英汉语篇中的差异。黄振定在《试析英汉语篇逻辑连接的异同》一文中,也在这四个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并对其中的显性和隐性衔接的差异做出了论述。近年,国内外学者对于逻辑衔接的研究范围不断过大,研究层次不断深入。

就英汉语篇比较来看,可以说逻辑衔接最能体现其异同之处。例如,由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不同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差异,英文原著中的转折关系,在汉语中可能要表现为时空关系;英文原著中的时空关系,在汉语中有时要表现为因果关系。这就造成了中西方的翻译工作者在对异国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很难做到完全一致和对等,时常对译文应该贴近本族语文化还是译语文化难以定夺,有时翻译手段和思路上一点细微的差距,甚至会造成误译错译。但什么时候需要顺义,遵照原文的衔接形式,什么时候需要有所改变,更贴近译语文化,必须根据具体的语篇和译文的需要来决定。本文将以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著作《远大前程》,以及王科一和郭励的中文译本(下文中将分别简称为王译和郭译)为语料,对原文衔接的时空关系和转折关系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译文对原文中逻辑关系的转换,对英汉逻辑衔接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求更好的了解英汉语篇衔接之间的不同,指导在将来的实践中更好的应用衔接手段,翻译出更高质量的作品。

一、逻辑衔接

1.逻辑衔接与语篇。句子是话语研究最基本的单位。然而,同样的句子在不同的语篇环境中的情感色彩和内在含义则会有所不同。因此,语篇才是人们交际的根本单位。语篇可以超越句子本身的语法限制,表达出完整的语义。并且,要充分理解一个句子,语篇的连贯性至关重要,而这种连贯性必须通过一定的衔接手段才能实现。由此可见,衔接是一个完整的语篇所不可或缺的部分。衔接对于语言的运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保证了语篇在生成过程中的连贯性,而且使语篇在理解过程中更加有迹可循,以便听者或读者能够把握好语篇发展的脉络和信息之间的联系,理解作者和说话者的情感态度。

语篇的连贯性可通过多种衔接手段实现,如词汇重现和句意衔接等。本文主要对其中的逻辑衔接进行研究。有别于其他的衔接手段,逻辑衔接是通过使用各种连接词语,使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的展现在受话者的面前,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清楚。以韩礼德的分类来讲,逻辑衔接分为添加(additive)、转折(adversative)、因果(causal)和时空(temporal)。添加是一种顺接式的衔接手段,即通过补充一些与前文类似的成分,达到语篇衔接的目的,后文的补充使前文的观点更加肯定。最普遍的就是英语中的“and”和汉语中的“并且”。转折是一种逆接式的衔接手段,即后文的信息是对前文的否定或与前文的观点不完全一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英语的“but”和汉语的“但是”。因果作为一种释义性的衔接手段,使语篇中事件的来龙去脉更加明朗。英语中的“because”和汉语中的“因为……所以……”便是其中的一种。时空则为一种延续性的衔接手段,有时一定的时间或空间,可以贯穿整篇文章,使文章简洁清晰,脉络清楚。例如英语中的“when”和汉语中的“在……时候”。

2.英汉逻辑衔接的差异。文化上的不同使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习惯有别于彼此,语系上的不同也使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侧重点上具有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汉语为意合型语言,更注重意思的表达;英语为形合型语言,对文章表达形式的要求更为严格。而且,汉语是一种含蓄的语言,很多时候文章中无需明显的逻辑连接词就能使整篇文章的逻辑依然十分清晰,作者通过调整句子的前后顺序以及在词汇选择上施以技巧,就能够表达潜在的逻辑关系。而英语是一种严谨的语言,必须有特定的逻辑连接词或明显的衔接痕迹,人们才认为这种表达是完整清晰的。具体到翻译中表现为逻辑衔接手段的转化,即也许英语原著中是通过转折衔接的,到汉语译本中就体现以时空关系衔接,英语原著中是显性衔接在汉语译本中则体现为隐性衔接等等。

二、《远大前程》语篇逻辑衔接的具体分析

1.时空关系。时空关系是语篇连贯中极为常见的一种逻辑衔接手段,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时空关系的应用都十分普遍。但是,由于这种关系所出现的语篇环境的不同以及英汉语言的差异,英语中的时空关系在汉语中很多时候并不以时空关系的形式体现,而是表现为转折和因果(条件)关系。其中,更为普遍的是,英语中的时间关系在汉语中以转折关系的形式呈现,而英语中的空间关系在汉语中以因果(条件)关系的形式呈现。

(1)时间关系。例1:…but,I know that when he did get out he was steadily proceeding up-stairs instead of coming down,and was deaf to all remonstrances until I went after him and laid hold of him.(p.139)

王译:……只记得他一出房门,并不下楼,倒是一个劲儿地往楼上走,我再三叫他别乱走,他都没听见,我只得上去把他拖下来。

郭译:……但是,我见他一走出屋子,就毫不犹豫地朝楼上走去,而不是往楼下走。我叫了他好几次,他都像没听到似的,我只好追上去一把拉住他。

原文中有表示时间关系的until,在汉语中本应译为“直到……才……”。但是,无论是王科一还是郭励的译文,都将其译为“只得”、“只好”等有转折意味在内的词语。这便是英语这种显性语言,必须通过时间状语引导词来表达时间的延续,而汉语这种隐性语言只需轻微的转折即可达到同样的效果。由此可知英语中时间上的逻辑衔接在汉语中有时以转折关系表现出来,更符合译语习惯,并且不会破坏原文的意思。

(2)空间关系。例2:First,with her left hand she jammed the loaf hard and fast against her bib—where it sometimes got a pin into it,and sometimes a needle,which we afterwards got into our mouths.(p.16)

王译:她先用左手把原只面包压在胸兜上,于是总难免有根把别针缝针什么的钻进面包,再由面包钻进我们嘴里。

郭译:首先,她用左手把面包很紧地按在围嘴上,当然,这样就会使一根别针或缝衣针时不时地扎到面包里,而我们也会把针和面包一起吃进去。

例3:Then,we went into the hut where there was a smell of tobacco and whitewash.(p.54)

王译:我们迸了屋子,闻到一股烟草和石灰水的气味。

郭译:然后,我们就走进木棚,一股刺鼻的烟味和石灰水味迎面扑来。

在英语中,where是一个地点状语,起着地点连接的作用。而例2中王科一将其译为“于是”,郭励将其译为“这样就……”。这些表达明显失去的地点的意思,而是有一种强烈的条件(或因果)关系在内。在例3中,两位译者在译文中,均将where省略,而是通过汉语的特点,先写进入,后写闻到,以语序的形式表达出前者是后者的条件,这样的衔接方式是汉语这种意合语言区别于英语这种形合语言的鲜明特征之一。

2.转折关系。转折关系,是一种表示前后句意发生变化的关系。除了典型的的典型的“虽然……但是……”外,还包括让步、对比、转题、替换等,即具有相反、相异、比较之类语义关系的上下文的连接。英汉语篇中,转折的应用是非常常见的,但是,作为常见的逻辑衔接手段,英汉语在转折的表达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是否需要逻辑衔接语,即其衔接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是否表达同样的逻辑关系,即英语的转折在汉语中可能以不同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如时空,因果(条件)等。

(1)英语中的显性转折在汉语中表现为隐性。

例4:It was very aggravating:but,throughout the interview Joe persisted in addressing Me instead of Miss Havisham.(p.136)

王译:说来实在粕糕,这一场宾主相见,乔始终不跟郝薇香小姐讲一句话,什么话都冲着我说。

郭译:情形真是糟糕,这次会面的全过程,乔都坚决地跟我讲话,没有胆量跟郝维仙小姐说一句话。

在原文中的but,突出了主人公一种强烈的矛盾、纠结和不安的心里。这是由于英语民族的分析型思维重逻辑,重形式,其语言特征大多呈现出“形合”,因此相对而言,其连接关系具有显明性,只有通过显性的连接词语,才能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汉语民族的综合型思维方式不依据明确的逻辑规则,在语言上多呈现出“意合”的特征,其连接关系一般具有隐含性。汉语的逻辑关系并不全靠语言形式衔接,有时尽管没有连接词,语义也能前后连贯,疏而不乱。所以,在两个译文中均没有用表示转折的词语,却也让读者体会到原著那种复杂的情感,这便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2)英语中的隐性转折在汉语中表现为显性

例5:And now,those six days which were to have run out so slowly,had run out fast and were gone,and to- morrow looked me in the face more steadily than I could look at it.(p.213)

王译:六天光阴,本来唯恐过得太慢,现在却已匆匆过去。如今,明天直瞪瞪的瞅着我,而我却没有勇气正式它。

郭译:原本觉得六天的时间很难熬过去,可是如今却是很快全部都结束了。明天正在堂堂正正地看着我,可我却没胆量正视它。

英语虽然为“形合”语言,但有些特定的语言形式也通常隐含着某种逻辑连接关系。分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形容词语和介词短语做状语,定语从句等和主语构成的结构即属于隐含逻辑连接。原文当中,没有一处表示转折的逻辑连接词,而在两个译文中,却均有两个表示转折的连接词:王科一用了两个“却”字,郭励用了两个“可”字。这是由于原文中的定语从句和主句之间隐藏了一种转折的逻辑关系,而且在比较级中这种关系同样存在。而汉语中则缺乏这些表达,需要用“却”、“可”等转折性词语,明确原文的意思,不至于造成晦涩难懂,生硬的译文。

(3)英语中的转折关系在汉语中表现为时空关系

例6:But presently I looked over my shoulder,and saw him going on again towards the river,… (p.12)

王译:过一会儿,我回头一看,只见他又己迈步向河边走去,……

郭译:我再扭头看时,那人正往河那边去,……

原文中的but,是英语中表示转折最常用的词汇,在译文中,王科一译为“过了一会”,郭励译为“我再……时”,而这两中表达在汉语中都是用来表示时间关系的。这是由于前文中已经提到在此之前,他就一直关注着那个囚犯的一举一动,这其中本身就有一个时间上的延续关系。英语能用“but”这个表示轻微转折的词暗示时间上的延续,而汉语中则需要用时间连接词来表现时间上的延续及转折。

(4)英语中的转折关系在汉语中表现为因果关系

例7:Estella took no notice of either of us,but led us the way that I knew so well.(p.136)

王译:艾丝黛拉对谁都不着一眼,就领我们循着我走熟的那条道儿走去。

原文中表示转折关系的but,在译文中变成了表示条件和因果关系的“就”。这种转变使译文更加连贯。

由于英汉属于不同的语系,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在逻辑衔接上也存在着种种差异,有时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但有时,对其衔接手段的改变会损失原文的一些韵味。因此本文认为,对于逻辑衔接手段的处理,在必要时理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但如能既保留原著的衔接方式,又使译文符合读者的语言习惯,则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如例7中的but,王科一将其转换为因果关系,使得文章读起来更加通顺,但却减弱了原文中对艾丝黛拉性格的展示。因此,如果遵照原文,依然译为转折关系,即将其译为“艾丝黛拉对谁都不着一眼,只是领我们循着我走熟的那条道儿走去。”,则更能表达出艾丝黛拉高傲的性格,更忠实于原文且译文更加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逻辑衔接在语篇连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语篇在逻辑衔接上存在着差异。在做翻译工作时,应该根据具体的需要,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转换。原文中的逻辑衔接如果不能被译者准确的把握并用适合译语习惯和文化的语句表达出来的话,读者的理解就会受到限制。因此,翻译工作者不能仅仅对原文的字面意思,文法结构一成不变的翻译,而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通过对英汉语篇逻辑衔接差异的研究,以最适合译语文化的语言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这样才能再现原文,保证其在译文中的衔接与连贯。

[1] 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76.

[2]陈立志.译文中的连贯[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6).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黄振定.试析英汉语篇逻辑连接的异同[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

[5]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温赤新.英汉叙事语篇逻辑连接差异对比实证分析研究—以三个经典英语短篇小说及其中译本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

[7]杨黎霞.语篇语言学语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3).

猜你喜欢

远大前程时空语篇
跨越时空的相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改编电影《远大前程》的多层主题探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佟丽娅狂虐老公陈思诚趁佟丽娅不在和郭采洁谈恋爱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时空之门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