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014-04-11舒莉任莉易兰

关键词:军校外语教学母语

舒莉 任莉 易兰

在全球化经济、政治融合的21世纪,各国、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此大背景下,我军开展对外军事交流及参与国际维和、联合军演、海上护航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频繁。为了在执行各项对外军事行动时,保持自我文化身份,寻求语言与文化的和谐统一,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需要实现多元文化互识、互利、互补基础上的跨文化交流。故此,作为新时期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军校学员必须顺应多元文化时代的时代要求,紧贴军事交流需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军队院校的外语教学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新的教改课题,即由外语教学转向外语教育,不仅培养军校学员扎实的外语应用能力,而且使其具有丰富的跨文化知识、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娴熟的跨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日渐成为新时期军队院校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层次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任何语言与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能力”,不仅存在于跨国之间的交流,也存在于跨种族、跨民族、跨地区等交际。

而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层次性,学界论述不一。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eu Hymes)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在他看来,“交际能力应包含四个参数,即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现实性。”此外,在近四十年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论证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其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语言层面,进行言语交际所需要具备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能力。第二层次——认知层面,了解外国文化价值观、客观审视东西方文化共性与差异,以及对国际社会热点进行敏锐判断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第三层次——得体层面,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下,运用恰当的语篇规则和行为规范进行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能力。第四层次——策略层面,克服交际焦虑和障碍,运用积极的补偿策略,灵活处理各种跨文化冲突的能力。

二、军校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主要依托外语教学进行。然而,受教育惯性和应试压力的影响,高校外语教学的教育取向主要偏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远低于语言能力。能高分通过各类考试,却不能得体地与外国友人交流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军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更是处于边缘地位。不少教员存有这样的观点:“从军校学员毕业后的任职考虑,军校外语教学应侧重读、译能力的培养,而非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许多军校外语教员虽然在理论上承认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取消极避让的态度,仍然延续传统的外语语言教学。其结果是,外语教学长期以来以语言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较少涉及不同国家的大众文化和深层文化,较少引入国际军事交往礼仪、惯例和程序,出现了“重语言能力、轻文化素养”的倾向。学员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但由于受到文化知识不足的限制,往往遭遇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此同时,大多数军校学员参与外语综合实践平台活动的热情不高,致使其缺乏真实或仿真的外语语境,交际欲望难以激发,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策略自然也很难提高。可见,主观意识的忽视和客观语境的缺失是导致军校学员跨文化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相当一部分教员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紧迫性,并在构建跨文化语境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然而,由于缺乏教学纲要的整体性指导,教育实践通常局限于一些自发的、零散的教学活动,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因此,军校学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尽早纳入议事日程。教育决策者和实施者应依循语言习得理论,并根据军校实际和学员的学习特征,努力探求军校学员跨文化教育的新策略。

三、语言习得认知研究与军校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策

综观二十年来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学者们多以社会语言学、文化心理学、语言人类学为基础,较少涉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笔者将结合语言习得认知研究之一的联结主义理论,探讨军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策略,力求实现语言、认知、得体、策略四个培养层面的结合。

1.重视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习得的关键作用。由于缺乏大量、真实的语境,外语学习者所需的语言输入往往通过目的语和母语的大量接触中进行,从而形成双语互动和母语迁移;也正是在这样的母语迁移中,学习者通过潜意识的方式“自然习得”目的语。可见,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语。

“依循联结主义理论(connectionism),母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固定概率模式对后续的外语输入将带来较大的影响”。在外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知识不会自行消亡或被自然取代。事实上,二语习得者头脑中已形成的母语的概念意识,尤其是文化概念和句法概念,是外语结构和范畴形成的基础。换言之,“外语知识的激活是以母语结构型式为基础,是先前存在的连接主义神经网络的延伸与拓展。”在文化类比过程中,不同的类比构成不同的连接。当母语与外语的文化具有相似度,就容易激活固有的母语型式,形成兴奋连接,导致母语迁移;若二者有明显差异,容易形成抑制连接。可见,外语习得者应充分利用与母语进行的文化知识类比,借助表层机构建立新的连接和外语语言文化结构模式。

具体到外语教学实践中,一是尽可能进行词汇知识、句法功能、篇章结构的中英双语比较,从语言层面增强学员的跨文化敏感度;二是要有意识地进行中西风俗比较和中西思维方式对比,在认知层面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针对90后军校学员独立思考能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将研讨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法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学员主题报告、教员点评为组织形式,分析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习惯、禁忌,比较中外接人待物和饮食文化的异同,对比中外军衔制度、军队激励机制等。让学员在形式多样、充满挑战的主题活动中增强其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与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2.发挥教员主导作用,以加强文化间的显性联系。从联结主义理论出发,“文化的输入能够加强外语知识与相关母语知识的连接权重,激活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连接”。然而,学习者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往往停留于词汇的记忆和语言规则的掌握,而忽视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素习得。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习者在文化间建立显性连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促进学习者反复激活、固化该连接,进而构建新的语言概率模型,从得体层面和策略层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加强学员的文化习得,首先要求外语教员能够理解多元文化,拓展跨文化视野,提升自身对于多元文化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员应渗透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和文化史等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英语教学对语言本身的文化解读、文化欣赏和文化传播功能,拓宽英语教学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模拟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展现一些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场景,并在活动结束后和学员一起探讨通过这些场景体会到的实际感受;同时,教员应该引导学员对国际社会中的跨文化因素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与辩论,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引导学员讨论“怎么看待9.11恐怖事件”,“如何理解中美‘对抗中合作、合作中对抗’”、“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背后动因”、“‘好声音’全球热播的成功要素分析与反思”等现实问题。

3.加大信息量输入。联结主义理论的突出优点在于解释语感(语言和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产出的自动化现象),展现了一种动态的信息处理模式。“二语的习得就是以母语为基础的概率型式受到反复激活而最终得以强化的过程”。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量的输入?

首先,应采用真实生动、切合军校学员实际的国内优秀教材或国外原版教材。例如《美国面面观》大多以对话的形式揭示文化的各个方面。这样,学员在关注人物命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了解了西方人为人处事的方式。同时,应选用具有鲜明军事特色的军事英语教材,以提高参与国际维和、联合军演、海上护航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交流等所需的外语能力。

其次,应大量使用自编讲义和多渠道练习材料,加深学员对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史、哲、艺、法等人文科学知识的认知,加强学员对国际军事交往的知识、惯例和程序的了解。教学内容应包括中外历史、风俗人情、国家现状、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同时应侧重不同民族的“交际模式”,如道德标准、价值观、习惯风俗等。

在注重课堂文化输入的同时,应为军校学员搭建多元的外语实践平台,增强文化输入的实践性、体验性。在这一方面,我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继2010年成功举办英语活动周后,我院先后开展了英语演讲大赛、校园英语DV大赛等年度精品赛事和“国际礼仪月”、“英文名著读书月”、“西方舞蹈文化月”等特色主题活动,为学员创设了多元的语言实践平台。此外,充分发掘学院外训资源,采取英语歌曲大家唱、英语嘉年华、冷餐会等多种形式,增强学员对主要英语国家国情、军情的了解,促进学员与外军学员的交流。

4.培养学员的批判性思维。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织、融合、碰撞。军校学员如何在多元的文化格局中,准确识别各种文化观,避免激烈的文化冲突?这就要求他们具有一种敢于批判的思维,在语言学习中敏锐地辨别外来文化信息,构建自己独立、客观、全面、开放的文化意识,进而在未来的跨文化军事交流与合作中既能继承和传播本土文化价值,又能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合作。鉴于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当前军校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一大核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开展跨文化交际研究,从认知层面和策略层面增强学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研究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案例,让学员学会开展客观观察,充分审视东西方文化的异同点;通过使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文本进行阐释,对交际案例进行反思、讨论,进而培养其敏锐的处境意识,发展学员独立思考、质疑判断的能力。

跨文化教育旨在“帮助学习者拓展多元文化视野、理解和尊重异域文化、实现多元文化的对话”。从语言、认知、得体、策略四个层面全面提高军校学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日后更好地履职尽责,同外军成功地进行技术交流和军事合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加强对异质文化的敏感和了解,促进政治、军事的良性互动,实现世界的和谐与发展。我们要正确认识军队院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探索出适合军校学员特点和教育现实的新方法、新理念。

[1]商金芳,李清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3,(3).

[2]王春燕.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

[3]张淑芬.军校外语教学应侧重读、译能力的培养[J].海军院校教育,2002,(4).

[4]王初明.解释二语习得连接论优于普通语法[J].外国语,2012,(5).

猜你喜欢

军校外语教学母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母语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母语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