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道德讲堂”建设的起承转接

2014-04-11顾敏琪

史志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讲堂常州市

顾敏琪

常州“道德讲堂”建设的起承转接

顾敏琪

新世纪以来,常州汲取群众智慧,探索出一条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路——“道德讲堂”。它的出现、发展和茁壮,是常州的历史文化传统、时代需求、政府推动、群众支持以及实践检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一项新的德育载体,“道德讲堂”从形态、内涵、方法、机制和效应等方面来看,仍处于成长阶段,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后续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受众的人群特点,增强贴近性;要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增强示范性;要创新实践活动的内涵形式,增强融入性;要结合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增强实用性;要强化工作制度的杠杆效应,增强带动性;要运用交流调研的指导价值,增强前瞻性。

公民道德建设 常州 道德讲堂

新世纪以来,常州在前无成例的情况下,汇聚群众智慧,创造性地选择道德建设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富有常州特色的人的现代化之路。“道德讲堂”以其受众面广、实用性强、社会效应佳的优势,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成果,无愧为现代化进程中常州水平的最佳代言。

一、起——“道德讲堂”的孕育与运作

诚然,“道德讲堂”是常州的一项创新,但并非空中楼阁式的无中生有。它的出现,它的发展茁壮,离不开本土的历史文化传统,离不开时代的需求,离不开政府力量的推动,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及实践的检验。

1.常人尚德的文化传统。

常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47年,北枕长江,南临太湖,居沪宁之中,与苏锡联袂,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常州人文始祖季札以多次让国、冢树挂剑、观乐议政、以礼治国、大义救陈等一系列德行见称于诸侯各国。其道德人格则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薪火相传,绵延至今,孕育出了诚信谦让、尚德尚学的淳朴民风。时至近现代,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为代表的常州英杰们为民族危亡挺身而出,又将“常人之德”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2.经济发展奠定殷实的物质文明基础。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制约着精神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物质生产越发展,物质产品越丰富,精神生产、精神生活就越能够得到发展。多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筹推进区域五大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4360.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8.88亿元[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36946元和18643元,城乡收入比为1.98:1,是全省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2]。

3.将中央要求纳入城市发展的目标。

改革开放至今,相对于经济建设的巨大成绩,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逊色。30多年来,中央对于道德建设愈加重视。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初步明确了改革开放初期道德建设的目标;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正式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命题;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科学体系;1997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2001年,“以德治国”方略提出,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6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2007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开始评选表彰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引发了地方自发的效仿,形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提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以及“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一系列措施。社会现实迫切需要创新道德建设实践方式,用先进道德理念来引领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顺应中央要求,在城市发展的自我定位中,常州市并未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注重市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荣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地级市相对富裕地区前十名”和“科技创新示范市”等一系列称号的同时,常州于2002年、2005年、2008年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08年荣获全省首家“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4.学习型城市建设衍生出群众的自发探索

本世纪初,常州市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目标;2004年创设“龙城讲坛”旨在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社会反响良好。在总结多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经验的同时,常州市委、市政府把目光敏锐地定格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良好基础上,决定将浓厚的公民道德内容注入其中,实现平台的转型升级——利用已有的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工作载体和工作模式,努力将之打造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载体,命名为“道德讲堂”。

2009年11月,常州市在钟楼区进行“道德讲堂”试点。旋即,涌现出“青松书场”“六老讲堂”“道德故事会”等一大批优秀讲堂。讲身边的故事,谈内心的感想,聊喜欢的话题,这种活动形式深受群众欢迎。于是“道德讲堂”迅速走出社区,覆盖到机关、学校、企业等各个领域。截至2010年8月,钟楼区建成“道德讲堂”127所,开课2021场次,参加人数达91053人(次)。试点的成功,加快了“道德讲堂”在全市推开的步伐。2010年8月2日,常州市召开“办好道德讲堂,建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下发《常州市“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道德讲堂”在市一级铺开。

经过三年多的实施,常州“道德讲堂”的运作愈见成熟,愈显特色。

在宣教内容上,“道德讲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主导,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为教育主线,分别突出“善、诚、孝、强”四个关键字,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种行为,普及“自强、厚德、崇俭、尚义、守信、明礼、报国、尽孝”等道德规范。在活动形式上,“道德讲堂”的基本模式为“五个一”。即每场活动由“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五个环节组成。开场合唱一首道德歌曲,让人静心;继而看一部短片或讲一则故事,将身边的模范事迹、凡人善举娓娓道来,广而告之;三是诵读一段道德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四是由参与者作一番感悟,讲述心灵触动,升华思想境界;结尾送一份吉祥以资留念,弘扬“好人好报”的价值理念。严格规范的流程设计使活动仪式化,从而具备更强的肃穆感和更高的辨识度。在组织管理上,道德讲堂的实施分为“七大类”。具体是:机关道德讲堂、企业道德讲堂、行业道德讲堂、社区道德讲堂、村镇道德讲堂、学校道德讲堂以及新市民道德讲堂,以针对不同人群:机关公务员、企业职工和企业家、窗口行业服务人员、社区居民、农民、在校学生和新市民,还分别明确了对口管理的党政机关作为各类讲堂的牵头责任部门。

二、承——“道德讲堂”的社会成效

“道德讲堂”的工作经验和成效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2011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两度批示,肯定常州“道德讲堂”在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创新,并亲临调研。中央文明办从2011年开始向全国推广常州“道德讲堂”的建设经验,并将之列入两个国家级测评体系——《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与《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至此,常州“道德讲堂”成为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在制度、机制层面上指导全国同类城市的道德文明建设。

在中央的肯定与力推下,全国很快兴起了一股学习“常州模式”的热潮。目前,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都已来常考察交流,近692批次、15500多人次。道德讲堂走出了龙城。成都的“道德讲堂”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由同业工会承办,推进了餐饮、药品等民生行业的自律与诚信;嘉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船精神和地方人文精神等融入“道德讲堂”的宣讲内容,打造出“红船旁的道德讲堂”品牌;厦门市“道德讲堂”以在校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在规定流程后增设“行善举”环节,使“校园道德讲堂”更突出知行合一,成为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平台;甘肃金昌编印了《道德讲堂》系列丛书,填补了在德育读物方面的空白;珠海的“道德讲堂”与道德模范基层巡讲紧密结合,辅以生动活泼的表演类节目,使群众不仅易于参与,更乐于参与。

除了地方知名度的再次跃升,“道德讲堂”建设的持续深入,强化了市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赋予常州发展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一是人心变齐。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市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60万户居民为文明城市建设建言献策;百万市民投身“文明连着你我他、百万市民来找差”活动;万名交通志愿者长年驻守路口站台,劝导不文明行为……。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前所未有的力度掀起了“当文明人,建文明城”的新高潮。同时提振了市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气神,他们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美好家乡的行动中来。2011年12月,常州市喜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二是风气变正。“道德讲堂”陆续走出了以陆立才、徐琴秀、方桂云、周莉芳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为代表的各级各类“身边好人”1万多人。广大市民在主动接收中形成道德认知,在自我反思中形成道德自律,在道德认同中践行道德实践,在道德实践中传递道德力量,推动社会风气不断好转。在2012年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常州取得了地级城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转——“道德讲堂”的问题反思

回顾走过的历程,成效有口皆碑,但问题也有目共睹。在实践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引起重视。

1.从内容来看,主题的集中度、鲜明度有待加强。

“道德讲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主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是不变的范围,“善、诚、孝、强、忠”等五个字是鲜明的主题,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是大力倡导的行为准则。上述几点在近年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实地调研发现存在主题模糊的现象。有的地方、部门安排了场所,挂上了牌子,布置了环境,组织了人员,内容却以技能培训、职业研讨、工作会议等“滥竽充数”,主题或与道德建设关系不紧密,或“挂羊头、卖狗肉”,导致“道德讲堂”有形无实,造成了搞形式主义的负面影响。说明这些地区、部门对“道德讲堂”应该“讲什么”“怎么讲”“有什么作用”理解还不透、把握还不准。

2.从形式来看,讲堂的贴近性、灵活性有待加强。

“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的“六个我”的基本模式和“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的“五环节”是“道德讲堂”区别于传统的公民道德教育方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根本所在。能否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六个我”的基本模式和“五环节”的基本流程,决定了“道德讲堂”能否保持生机活力。但是,部分地区和部门在实践中往往生搬硬套、教条主义;活动方式上偏重于说教灌输、互动性不强;语言表达上枯燥乏味、生动性不强;形式选择上单一固定、丰富性不强;流程设置上呆板保守、灵活性不强,使“六个我”和“五环节”不能得到充分体现,降低了“道德讲堂”的民主化、大众化程度。此外,人员培训不到位、内容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也给“道德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了折扣。

3.从布局来看,分布的合理性、科学性有待加强。

试点至今,全市已有各类讲堂6000多个,同时,“空中道德讲堂”“手机报道德讲堂”“QQ道德讲堂”“流动道德讲堂”等新阵地不断涌现,参与人数已超600万。就数据而言,覆盖面不可谓不广。但在“热闹”表面之下,存在着受众分布不均的客观情况——“道德讲堂”在社区、学校发展得最为迅速,老人和学生参与人数最多、比重尤大,呈现出“两头热,中间冷”的年龄段“断层”现象。出现上述问题说明,“道德讲堂”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还需加强。不仅数量仍需进一步扩大,关键在类型上要侧重于机关、村镇、行业、企业、新市民等中间年龄段人数集中的对象。其中,机关、行业各方面条件较好,要强化考核督促力度;村镇基础较为薄弱,要强化扶持指导力度;企业、新市民受企业主积极性和生产任务等因素影响,要强化教育引导力度。

4.从制度来看,执行的坚决性、彻底性有待加强。

2010年7月,市委出台了《常州市“道德讲堂”实施意见》,明确了“道德讲堂”建设保障措施;11月,市文明委制定了《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明确了示范点建设“六个一”的标准,并相应制定了百分考核办法。“道德讲堂”的制度建设已具雏形,而问题在于制度执行不到位。如在领导责任体系上,八个牵头部门已经在逐步发挥核心作用,但是发挥作用的程度参差不齐,而部分配合部门对于这项工作重视不够、指导不力,有“看客”之嫌。在考核激励上,“把市民尤其是新市民参与‘道德讲堂’的情况作为优先就业录用的重要条件,作为授予各条线、系统内部先进荣誉的考量内容”这条要求至今未有实施细则,降低了市民参与“道德讲堂”自觉性。在“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成效的评估上,没有完全严格按照百分考核办法实施,仍未杜绝凭印象、凭感觉的主观考核现象,削弱了制度的公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

四、接——“道德讲堂”的提升建议

按照“实践—总结—发展—提高”的工作思路,深化“道德讲堂”建设要坚持虚功实做、虚实结合,双管齐下,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根据不同受众的人群特点,在增强贴近性上下功夫。

道德建设是在人的精神领域搞建设。不同人群的道德状况和道德需求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否符合受众的实际需求是能否见效的前提。因此,“道德讲堂”必须贴近不同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在内容界定、形式选取、流程设置等各方面采取因人而异、分类指导的办法,才能吸引受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出租车驾驶员流动性大、且有收听广播的习惯,市广播电台据此开设“空中道德讲堂”,有效覆盖出租驾乘人员;新市民生产任务重、业余时间少,市人社局和中国常州网据此建立“新市民手机报道德讲堂”,受众已超过12万户;民警人多分散、习惯使用公安内网传递信息,常州市公安局据此开辟“网络道德讲堂”,成为点击率最高的专题之一……归根究底,这些创新的成功就在于事前充分掌握了受众群体的特殊性。下一步应以现役军人、高校师生、劳教服刑人员为重点,加大普及力度,不留空白。

2.要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在增强示范性上下功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人物的言行体现着传统美德,体现着时代精神,便于普通群众理解抽象的道德精神、繁琐的行为规范。因此,无论是思想道德教育,还是人格教育,树立榜样总是易于见效且惯用的方法。常州的公民道德教育亦概莫能外。2011年,常州市举办首届道德模范人物评选,共评出“文明风尚”“为民奉献”“创新创业”三大类30名市级模范;2012年2月,常州市开始每月评选10名“身边好人”;2013年,常州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启动,评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大类15名模范。这批模范典型均取自现实生活,一改以往理想化、历史化、单一化的缺陷,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受教育者。

在选好先进典型的基础上,要扩大其示范效应,首先在传播。争取地方电台、电视台、公交移动媒体、主流报刊、地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宣传阵地,定期举办模范基层巡演活动,或参加各类“道德讲堂”现场交流,让感人事迹家喻户晓,吸引人们的关注。继而对模范致以敬意、给予礼遇。可开展群众性的学习活动,如召开主题座谈会、布置展览、开展志愿者服务、组织征文活动等,形式不拘;可邀请模范们参加全市重大节庆活动,以彰显其社会地位,令人心向往之。再者须注意对模范加以关爱。模范们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活教材。在精神表彰的同时,不妨加以物质奖励及服务优待。如制定《困难模范帮扶办法》,设立帮扶基金,避免凡人善举难以为继,道德模范独力难支。只有这些做法形成系统,形成制度,一以贯之,才能使“崇德向善”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3.要创新实践活动的内涵形式,在增强融入性上下功夫。

在品牌发展的中后期,内涵的不断丰富、形式的花样翻新是保持生命力的奥秘所在。同样,道德讲堂要常办常新,就不能固守窠臼、封闭僵化。要避免机械重复,就需要找准创新源泉,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正是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建议抓住人一生中的重要节点——初次就业、拜师学艺、结婚纪念、退休等等,改造讲堂现有流程,注入道德教化的内容,重点筹划新时期常州市民的成人礼、婚礼和寿(退休)礼三整套民风习俗。

成人仪式共设“生日祝福—道德传承—感恩致礼—冠(笄)礼成人—吉祥相赠”五个流程,旨在教育青年一代踏入社会守法尽责,成才先成人,立身先立德。结婚仪式共设“入场礼—颁证礼—结发礼—宣誓礼—奉茶礼—吉祥礼”六个流程,旨在引导新婚夫妻尊重婚姻、彼此忠诚,上孝父母、下教子女;祝寿仪式共设“迎寿星—行寿礼—献寿词—庆寿辰—添寿福”五个流程,旨在体现对老年人一生对社会、家庭贡献的感恩,引导社会后辈传承精神、感悟道德。仪式主办方根据不同主题,邀请不同类型的模范(身边好人)参加,并准备相应主题的纪念品。

4.要结合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增强实用性上下功夫。

“道德讲堂”只有充分彰显其对于实现个人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的实际作用,才能进一步增强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策划“道德积分”活动就能给予凡人善举一定程度上的物质鼓励。武进区南湖家苑社区把新市民参与“道德讲堂”活动的情况转为积分,可兑换电影券、购书券以及社区服务等奖品;钟楼区东头村社区把居民“道德格言”在小区院墙、楼栋等醒目处展示……这些做法把精神上的自我实现与个人工作、生活需求结合起来,都是提升“道德讲堂”实用性的有益探索。在此方向上还可继续深入。如建立市民个人“道德档案”,把个人的道德行为记入“道德信息数据库”,逐步与个人的就业、就学、升迁、评优、交通、医疗等方面挂钩,使有德者在个人发展上更顺畅,真正体现“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扭转社会风气。

5.要强化工作制度的杠杆效应,在增强带动性上下功夫。

“道德讲堂”建设至今,可以说各项工作制度已基本成型,并逐步发挥作用,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持续完善机制和提升执行力,为深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进一步巩固“道德讲堂”建设的领导责任机制,发挥好牵头部门的主导作用、配合部门的辅助作用、各基层单位的先锋队作用,形成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的生动局面。二是发挥好考核机制的“指挥棒”作用,以考核促提升。把“道德讲堂”建设连续列入全市重点工作;列入辖市(区)年度综合考核和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考核体系,并赋予更高分值权重;与“创建好班子”“公共文明指数测评”“重点行业窗口服务满意度指数测评”等考核结合起来,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制”,引导地方各部门把建好、用好道德讲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三是制定并实施对基层“道德讲堂”的奖励扶持办法,定期对工作扎实、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优秀讲堂予以奖励,对积极性较高,活动开展丰富,但基础相对薄弱的讲堂予以扶持。

6.要运用交流调研的指导价值,在增强前瞻性上下功夫。

“道德讲堂”是一个新生事物。推进“道德讲堂”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进一步研究“道德讲堂”产生的历史文化根源和现实基础,总结提升实践积累的经验,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对于深化“道德讲堂”建设非常重要。因此,要经常性开展各种类型的“道德讲堂”建设的交流研讨活动,根据公民道德建设的新任务、新动向和新理论,统筹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使“道德讲堂”模式与时俱进;通过持续的调查研究,挖掘推广成功个案的普遍意义,实现道德建设的整体提升;要有选择性地借鉴宗教仪式等国内外道德建设的有效做法,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概括而言,常州“道德讲堂”建设的后续发展应当秉承一个思路——“前延、后伸、中优化”。“前延”指的是大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不断挖掘新的道德资源;“中优”指的是优化每一场讲堂的主题、流程及细节;“后伸”指的是大力推行知行合一、践行道德,为群众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设计平台,在全社会收道德建设之功。如此循环往复,方能生生不息。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须要实事求是面对问题,持之以恒加以改善,才能让“道德讲堂”不断深化,充分发挥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常州经验”转化为“常州现象”。

[1]常州市财政局.常州市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eb/ol].http://www.czfb.gov. cn/node/zwgk_czyjsbg/2014-1-16/14116151386224936 9.htm l.

[2]常州市统计局.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与201 4年展望[eb/ol].http://www.cztjj.gov.cn/node/tjfx/2014 -2-19/1421913391077111735.htm l.

[3]李菱,李艳玲.用道德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常州市“道德讲堂”看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J].红旗文稿,2011,(9).

[4]王哲,王萍.道德讲堂与城市文明——常州“道德讲堂”的实践模式对城市文明建设的现实启示[J].世纪桥,2011,(11).

[5]徐缨.来自家门口的道德春风——常州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求是, 2011,(18).

[6]王燕文.常州“道德讲堂”的实践和启示[N].光明日报,2012-9-9.

[7]陈康,薛志清.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与启示——以常州“道德讲堂”为例[J].前沿,2013,(14).

顾敏琪 中共常州市委党校 讲师 硕士

(责编 高生记)

※ 本文为常州市社科联2014年重点攻关课题前期成果。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讲堂常州市
教师作品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