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尔烈文化的内涵

2014-04-11陈健

史志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辽阳文化

陈健

论王尔烈文化的内涵

陈健

王尔烈是清代辽阳籍的著名历史人物,是饮誉古城辽阳的标志性文化人物。王尔烈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其为人、为学、为师、为政、为官等方方面面。

文化 王尔烈 内涵

王尔烈(1727—1801)是清代辽阳籍的著名历史人物,是饮誉古城辽阳的标志性文化人物。历史人物可以因其生前做出的不凡业绩和建立的卓越功勋而声名赫赫,但未必就是历久不衰、素享盛名的文化人物,至于一个地域内的标志性文化人物就更属凤毛麟角。倘若从历史文化传承角度进行审视和考察,王尔烈庶几称得上是辽阳地域文化佼佼者中的翘楚。为了更好地弘扬辽阳优秀传统文化,笔者拟就王尔烈文化的内涵略陈管见,权作引玉之砖,以期引起学界重视,从而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二百多年来,在东北地区尤其是辽阳本土,王尔烈一直作为道德的楷模、廉洁的典范、知识的化身和勤勉的榜样而备受尊崇、敬仰、青睐和传扬,从而构成奇特的王尔烈文化现象。王尔烈文化现象成为辽阳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是不争的既定事实。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宽广的视野和回归经典的敏锐感知度,对把民间传说作为主要着眼点的王尔烈文化现象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浅尝辄止阶段,距登堂入室尚有一步之遥。

文化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表现为发乎内心的共识和自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说到底,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综合体。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1]。

文化作为“人文教化”的简称,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范畴。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文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如同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对文化无一不是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进行界定和诠释。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1832—1917)1871年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综合体。”[2]之后,尽管文化的定义达到二百多个,但由于宽泛得没有边界,因而人们还是如堕云里雾中,搞不清楚文化到底是什么。这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1856—1942)所说:“我被托付一件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在文字范围表述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无所不在。”几年前,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对文化作了如下阐释:“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3]一来这是权威文化学者的定义,二来如此定义文化既新鲜又中肯,加之拙文谈的是文化领域的问题,所以对余秋雨先生给文化所下的定义最为满意和赞同。

文化的定义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文化名人和名人文化问题。所谓文化名人,是指在文化领域对国家、民族和人民作出过较大贡献,发挥过重大作用,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也是某个地域宝贵文化遗存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由于在文化名人身上凝聚的价值取向、道德追求、政治信仰、人格理想等精神元素,构成了名人文化的内涵,因此文化名人作为文化产业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引领者,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信息。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之一。由于文化产业需要名人效应,因此各地格外垂青文化名人。而名人文化则是历代名人在一定地域内从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种活动而凝结成的一种具有传世意义的文化形态。概而言之,名人文化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优秀文化的直接创造者和传统文化的积极继承者的文化。毫无疑问,王尔烈文化是王尔烈在乾嘉年间创造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成果及其本身蕴含的被后人发现和景仰的文化张力。文化名人的作用在于,“无论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事业的传承角度来看,文化名人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名片。”[4]辽阳早就以文化古城而闻名于世,更由于在2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以王尔烈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名人,而使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显得厚重而沧桑,绚烂而辉煌。

就实质而言,作为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王尔烈现象的凝结、固化、提炼和升华,王尔烈文化是以源远流长的辽阳历史文化为背景,以王尔烈卓尔不凡的人生经历为支撑,以王尔烈精美绝伦的诗书艺术成就为依托,以王尔烈奇异瑰丽的民间传说为补充,在辽阳文化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从发生学角度来看,王尔烈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经过王尔烈本人创造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历史学角度来看,王尔烈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植根于辽阳文化的沃土,又是与辽阳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积淀物。

王尔烈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王尔烈文化不但包括其一切社会活动所代表的社会意识、精神生活、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而且包括其传世著作、诗书作品、遗迹遗存等。从狭义上说,王尔烈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的结果,主要是指其一切社会活动所据以体现的思想意识、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等。毋庸置疑,王尔烈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精神家园。

王尔烈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其为人、为学、为师、为政、为官等方方面面。王尔烈文化中博学、清廉、正直的形象,以及教子、立身、处世的原则,给后人留下了人类的共同命运与文化价值观密切关联的基因信息,后人可以从其非凡经历中汲取精神养分,从其人格风范中获得榜样力量。

1.修真学道,持身端正。

《周易》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5]正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6]。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经写过脍炙人口的《三槐堂铭》,文中记述了三槐王氏祖先一族忠厚仁恕的浩然正气。王尔烈家族当与三槐王氏相类。王尔烈出身于诗书礼仪之家。祖父王天禄有善人之称,雍正十二年(1734),因“世擅清名,代传素节。家风淳厚,垂弓冶之良模;庭训方严,启诗书之令绪”,诰封承德郎[7]。《周易》又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8]因此,《辽阳县志》在交代“(天禄)子缙次组孙尔烈”之后,不无感慨地写道:“明德之后,必有达人,于兹见之。”[9]父亲王缙,雍正间由奉天府辽阳州附生补盛京礼部官学教习,乾隆二十年(1755)授直隶深州学正,“平日留心书画,子尔烈克绍前业焉”[10]。叔父(从父)王组,习诗,雍正癸丑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陕西司郎中、甘州府知府等职,声望甚高。兄王德纯,乾隆癸酉拔贡,考取觉罗学教习,期满以知县用,历属合肥、安庆、建德等,“平日亦多善政,民为之立生祠”[11]。王尔烈除少承家训、饱受家庭熏染之外,又在乾隆十四年(1749)负笈千山龙泉寺西阁学堂。他置身于“室狭如舟蓬窗四启峰围岸,山深似岛松声一派海生潮”的灵山胜境,得到大师知恩报恩的殷殷教诲,体验着乐山乐水、仁智合一的精神世界,饱受着坐禅洗心般宁静致远的心灵陶冶,遂有习养寻根之所得、虔敬膜拜之所生。王尔烈一生持身端正,无愧于心,无不得益于此。

2.出类拔萃,博学多才。

尽管“压倒三江”的民间传说未免言过其实,显系后人附会演义而成,但王尔烈享“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12]之誉,却是实情。王尔烈有如此学识并非偶然,他幼年受其父启蒙,尤精深于文字,更酷好诗词。少时进私塾,拔贡出身的塾师崔璨为其幼年的教育启蒙打下了坚实基础,后在辽阳儒学馆和千山龙泉寺西阁学堂又得名师刘广涛和元空大师亲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诗文和书法造诣。论起王尔烈的文采和名望,当与刘墉、纪昀并驾齐驱,又因三人友情笃厚,故史上有清中叶“三奇才”之称。王尔烈文章书法冠绝乾嘉时代,深为时人所重。其文跌宕起伏,纵横捭阖,如珠似玉,古雅淳厚,堪称传世佳文;其诗浑然天成,措词清新,盎然溢味,无有畔岸,不愧大家风范;其联贴切自然,立意高远,对偶精工,声情并茂,尽显翰林本色;其字落笔超逸,神采脱俗,笔走蛇龙,气势不凡,确为名家手笔。然而,王尔烈遗著世间稀见,现存的仅有近人金毓黻辑录的《瑶峰集》,虽属一鳞半爪、片羽吉光,但也足以彰显其诗文的独特风采。

3.殚心竭力,输忠尽职。

王尔烈一生效忠朝廷,不辱使命,无论是奉诏修书,还是会试取士,都能够兢慎履职、勤勉敬业。王尔烈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恩科殿试中二甲一名进士(传胪),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授翰林院编修,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并三通馆纂修官;乾隆四十年(1775),点为乙未会试同考官;乾隆四十二年(1777),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仍充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三通馆纂修官;乾降五十二年(1787年)由鸿胪寺卿晋光禄寺少卿;乾隆五十三年(1788)正月得旨补通政司副使,九月任顺天府丞;嘉庆元年(1796),任内阁侍读,授中宪大夫;嘉庆四年(1799),以大理寺少卿致仕归里;嘉庆六年(1801)病逝于辽阳寓所,享年75岁。论其贡献,仅以参与纂修《四库全书》工作为例,亦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王尔烈担任三通馆纂修官期间,夙夜匪懈,焚膏继晷,亲手编纂的辽东典籍达3287卷之多,并搜集转存辽东原本典籍24826部[13]。由此可见,在纂修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过程中,王尔烈对辽东典籍的保护和抢救,可谓利在当下,福泽后世,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4.功高德劭,君子风范。

《学道篇》不仅是王尔烈书法真迹中的上乘之作,而且是体现其为学和为官之道的座右铭。君子须修身养性,而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能使私欲尽消。王尔烈在朝为官二十八年,虽未出任过显宦要职,却深受朝廷赏识与同僚赞誉,这固然与其“以文章书法鸣于乾嘉之盛”[14]有关,但更是他的人品和官德使然。嘉庆元年(1796),王尔烈受邀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蒙御赐诗一章并集古三星图、如意鸠杖等”[15]。同年正月,王尔烈七十寿辰时,翰林院为其办寿庆,赠《百寿图》屏风,刘墉、纪昀、翁方纲、王念孙、程伟元、伊秉绶等125位同僚好友、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为其题赠书画作品126幅,制成九条屏,以为寿礼。在这125人中,仅状元、榜眼、探花就有88人。更值得一提的是,礼部尚书、文坛泰斗和一代文学宗师,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余年的纪昀,比王尔烈年长三岁,他的寿礼是仙鹤图并诗。纪昀以“鹤立霜林,神骨笔秀。性洁故高,气清故寿”的诗句,借喻王尔烈卓然挺立、洁身自好的高尚气节和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君子风范,同时也使彼此间君子之交的淡然和对同僚高山仰止的景慕跃然纸端。甚至可以说,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对王尔烈一生最精准的盖棺论定。

5.清廉自律,两袖清风。

有关王尔烈的诸多传说,尽管史籍无载,但并非都是于史无据的凭空杜撰。民间传说作为传承历史的补充和延伸,既有真实的内容,又有虚构的成分,它折射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王尔烈双肩明月、为官清廉的传说,与其崇高人格完全吻合,与其道德形象高度统一。反之,关于和珅的民间各种传说都是负面的,而且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清廉自律的题材和内容。王尔烈一生为官清廉,办事公允,深受百姓敬仰和同僚推崇,因此民间多有王尔烈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廉不奢的传说,以至于二百多年来,王尔烈已俨然成为传播廉洁奉公、清白做人等中国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的形象载体。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大国廉政》是央视微电影频道在2014年重点打造的百部微电影项目。《神秘驮队》作为《大国廉政》百部微电影项目的宣传片和观摩样片,讲述嘉庆年间铸币监察御史、人称“老实王”的王尔烈“一堆青瓦、两袖清风、三枚钱币”的传奇故事。可以说,王尔烈为官清廉的传说,是对“为人之本德为先,为政之本公为先,为官之本廉为先”等古训格言的极好诠释。

6.文化符号,声名远播。

辽阳是王尔烈的故里,复建后的王尔烈府邸翰林府已被辟为王尔烈纪念馆,它作为展示王尔烈形象的窗口和弘扬王尔烈文化的平台,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但一生敏于事、好于学、善诗文、工书法的王尔烈,所著诗文多散佚,传世书法墨 迹也甚少,载入史籍、录为文字的政迹更是为数寥寥。由于史料匮乏,以至于王尔烈的真实形象有些模糊而难以把握,但借助于民间传说,王尔烈文化的内涵却又异常丰富。有鉴于此,王尔烈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我们解读王尔烈,正是后人挖掘历史、寻找答案的过程;我们还原王尔烈,也是填充王尔烈文化内涵和打造王尔烈文化品牌的过程。

余论

研究王尔烈文化,还有一个因不能绕过而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是王尔烈历史文化本身与王尔烈文化现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王尔烈的民间传说没有拘泥于王尔烈本身的历史真实,而多是采取夸张、嫁接、溢美、渲染、虚构、附会等方法,再现和强化王尔烈的正面角色形象,有的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有的是三分真实七分虚构,甚至有的是全部虚构。但王尔烈文化本身则必须是其真实的历史,绝对不能虚构、杜撰和臆造。作为史学研究者和文化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着力于对王尔烈本身及其文化的研究。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4]丁法章.文化名人与名人文化[N].文汇报,2011-11-05(15).

[5][8]周振甫.《周易》译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6]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3.

[7][9][10][11][12]辽阳县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

[13]刘航.王尔烈与锦州北普陀山[J].兰台世界, 2010,(13).

[14][15]王尔烈.瑶峰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陈 健 王尔烈纪念馆 副研究馆员

(责编 高生记)

猜你喜欢

辽阳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辽阳雷锋纪念馆
谁远谁近?
明辽阳副总兵黑春事迹考略
清末辽阳李雅各教案始末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调查与发掘
辽阳有个西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