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
——基于对义教课标2011年版的分析和探讨
2014-04-11丁文龙
丁文龙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 400715)
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
——基于对义教课标2011年版的分析和探讨
丁文龙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 400715)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话题再次进入公共视野。一直以来,在数学学习和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尽管一直被要求,然而事实上却很少落到实处。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在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中理论知识过重、教师讲授知识片面性等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为今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课程标准;应用意识;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2011年版》)作为数学教材制定以及教与学的指导性纲领文件,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作用,它的颁布无疑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领域内的又一重大举措,也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在今后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和基本走向。
1 《义教课标2011年版》对学生应用意识的的解读
1.1 《义教课标2011年版》更加彰显对于应用意识的高度关注
新颁布的《义教课标2011年版》中对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处处表现出对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要求,更加体现出对于应用意识的重视程度。首先在数学课程观上提出:“数学是一种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的文化",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其次在教学活动方面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明确了数学课程不再只是为了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加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形成,素质和观念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重视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不断提高人生存和发展能力。[1]再次在课程内容上揭示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非常直接明了的指出了教学内容上应当体现出实用性。最后在信息技术方面:“强调运用的合理性和实效性,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从教学观、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还是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义教课标2011年版》无一不体现出对于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高度重视,更为未来我国课程改革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此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1.2 《义教课标2011年版》中体现了对应用意识的完美诠释
谭良军曾指出:所谓数学应用意识就是指应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心理倾向性,它是基于对数学的广泛性特点和应用价值的认识。[2]在《义教课标2011年版》对于应用意识的解读中,对应用意识进行了更深刻的诠释,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模型意识、寻找解题策略、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同样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要求学生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主动探索其应用价值。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的事业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数学的巨大作用,帮助社会成员树立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因为在现代化社会中,尽管各种事实都表明数学的应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直接、重要的作用,尽管很多高技术产品都主要是依靠数学技术在其中起直接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数学在我国的应用还很不充分,造成当前这些产品大多不是由我国自己研发和制造的窘迫局面。[3]
2 我国目前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学应用意识尽管从古至今一直被提及、被要求给予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譬如学生升学压力、教师对于培养应用能力观念淡薄、课堂教学方式局限等等,均是导致我国目前对于应用意识的重视不足、培养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2.1 升学压力以及应用意识培养观念淡薄导致讲授知识片面性
由于面临升学与考试的巨大压力,教师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只注重单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为考试而教书、为考试而布置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在2013年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的调查报告调查数据中显示:60.6%的学生表示,家庭作业主要形式是书面演算或抄写[4],严重忽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无视数学实际运用。正是由于处于这种被动的、脱离实际生活教和学的环境中,使我国一直在提倡的对于学生“应用意识”培养从目标变成了口号。
2.2 教师主导的讲授方式导致学生应用意识淡薄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单纯由教师讲授,学生只是纯粹的听取教师讲授、被动的进行学习,缺乏探索环节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应答占全部言语活动的65%,一般说来,大约98%的学生活动属于应答,95%的问题由教师来提问,且96%的问题局限在课本内容上。[5]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主要活动是回答老师从课文中提出来的问题,这种教师主导、脱离实际的讲授方式,无疑也是导致目前我国小学生应用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3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
数学应用意识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有其客观必然性。数学学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最有效的学科之一,数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质量。近几年来,在数学教学改革中虽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从总体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例题、记例题、练例题、考例题”的机械训练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这种训练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应付考试得心应手,而一旦面对现实问题,便暴露出其实际应用能力的薄弱。
3.1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由数学学科性质所决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和认同,在小学教学中,教授的不再是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生活的知识,而应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知识。数学作为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出现,它最终目的就是要将所习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而不仅仅是只停留在书本上的解题和运算阶段。在《义教课标2011年版》中也同样提出要运用数学去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这也正是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来看待,更加突显了数学的应用性价值。
3.2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的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数学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出各种全新的应对策略,从更宽阔的视角来看待问题,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尽早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对学习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断进行思维方式转变,学会运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4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合理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在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分析了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可以对于改善我国目前对于应用意识培养的观念和做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
4.1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和学习数学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于实际生活,与此同时数学中的知识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就要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以使学生所学的东西更加具有实用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观念。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本中在“同分母分加、减法”一章节中:围绕着现实生活中吃饼的问题,进行分数加减法的学习,利于学生理解,也便于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在学会数学思想的同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目前,只有不断深化对学生应用意识培养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中小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的尴尬局面。
4.2 让学生在探索中进行数学学习
既然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必然就要改变以往“教师中心”观念,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只有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行主动的观察、推理,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对数学应用意识的初步认识。
案例:在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克与千克的认识》中“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和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学生充当“采购员”去超市进行采购,让学生了解克的概念和大小”。这充分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归纳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进一步理解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通过对每一次克数的感受,让学生学生进行检验、比较与判断都是对相应质量的一次具体感知以及观念的进一步确立,经验不断地被丰富与提升,并且每一次的活动都是完成一个具有探索性的任务,在这其中学生主动地应用各种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不断发展自己的应用能力。
4.3 在“真”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曾有文章见诸报刊,反映小学数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脱节:“产量总是上升的,成本总是下降的;植树的成活率起码在90%以上”,[6]无论是题中所表述的事情,还是其中的数量关系,都带有明显的人为编造迹象。尽管目前《义教课标2011年版》的教材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一些类似于编造的、与实际生活毫无关系的题目:“泳池排水”“飞机相遇”等问题,[7]这就要求我们今后,无论是在编写教材还是进行知识的传授时,都要充分考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学习数学,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应用意识观念。
5 结论
通过对数学《义教课标2011年版》中教学课程内容观、课程教学观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强调和关注,笔者在总结了《义教课标2011年版》学生应用意识的深刻内涵,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探讨了应用意识对于当今青少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尝试提出一系列的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可以为今后解决我国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问题上,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对于改变目前我国现在对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的问题上,不可一蹴而就,教育者需要不断深化“数学应用意识”观念,综合各方面有利因素,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1]范立衡,李祎.十年磨剑露锋芒—对新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部分的比较[J].中学教学杂志,2013(2): 14—16.
[2]谭良军.浅谈数学应用意识及其培养[J].数学通报,200 (1):14—15.
[3]严士健.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创新意识、应用意识[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3):16—21.
[4]任思聪.86.3%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合理但升学压力仍影响减负[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3-10-22/1-62428501950.shtml,2013-10-22.
[5]陈少敏.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2011-03-11
[6]沈超.小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浅议[J].教师之友,1997(5): 4.
[7]刘伟.刍议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J].才智,2009 (9):59.
责任编辑:张隆辉
G623.5
A
1672-2094(2014)03-0116-03
2014-04-17
丁文龙(1991-),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3级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