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工业设计中植入“平民教育观”
——从中英课程合作交流说起

2014-04-11崔宇星

关键词:平民化平民工业

崔宇星

在工业设计中植入“平民教育观”
——从中英课程合作交流说起

崔宇星

简介平民教育,阐述在工业设计教育中引入平民教育观,倡导工业设计专业的平民化教育是发展工业设计事业的良好基石以及产品设计为平常生活服务的宗旨。

平民教育 工业设计 平常设计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与英国提赛德大学工业设计系联合开展课程合作,在同一时间段完成同一主题“为未来的自己设计”(Designing for Our Future Selves)的产品设计。在经历了中英双方的教师交流、学生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信息互通、相互访问、作品呈现等过程,看到了双方学生富有新意的思考与视点,其中虽有雪中送炭的心意,但更多的是天马行空的创意、锦上添花的美意,因此,工业设计到底需要什么?作为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究竟该走向何方?如何看待这个若有光环的专业?这些都是发人深思的。

一、关于平民教育

平民教育,就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的教育。它注重每个人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平等,与其相对的是精英教育,它考虑的是培养少数优秀者。平民教育可粗略的理解为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从教育政策的角度是泛指普通百姓家庭的孩子都可以得到的教育,从教育哲学角度是指一个普通的人,读一般的书,做平凡的事,长大后成为一个诚实的守法的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这里的“平民”,泛指平常百姓,而非狭义的专指贫民或社会底层民众。

美国是现代教育的原发地,其崇尚教育、让各种出身的适龄人群无条件接受有效教育的理念,凸显出了平民教育的思想。美国人认为与精英教育相对应的就是平民教育,两者不存在矛盾,且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失去平民教育就不存在精英教育,良好的平民教育势必形成优秀的精英教育,一味强调精英教育,忽视平民教育将会直接带来教育的不良局面。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准确的找到自己未来的位置,发现自己将来适合的职业,并对不同的社会分工形成正确的认识。

以毛入学率达到15%作为划分的标准,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普及化的大众教育,发展平民教育应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同志曾经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指出,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受到教育。这是中央重视平民教育的发展思路,是为了尽快提高国民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

20世纪末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在1999年与2003年教育部先后两次颁布《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现15%的毛入学率(美国研究高等教育的马丁·特罗教授在1973年的一篇论文中曾经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作为大众高等教育的界限),使我国快速成为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设计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04年的数据显示有一千两百多所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其中在国外的发展历史较长的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内的起步与发展稍晚。但到了21世纪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工业设计得到了较高的重视,2007年教育部的统计显示,有工业设计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260余所,超过了很多传统的专业。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美术学院,师范学院,农林学院,工科院校,综合性大学等都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在层级上,既有独立的工业设计系,也有设立在艺术学院,机械学院,建筑学院,设计学院等下面的工业设计系或者专业。其中有少数已经设立了硕士点或者博士点。然而不少工业设计专业是在扩招后爆炸式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工业设计教育中,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较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在工业设计方面兴起较早,在教学与研究方面也较为先进。

由于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内的兴起较晚,大多是近20年来建立起来的,有些甚至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建立的,因此还存在办学时间短,专业建设不完善,师资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工业设计专业爆炸性的发展中,部分教师是从美术、工艺美术、机械等专业改行而来,专业教学的能力尚显不足。有些大学为了办学的规模与学科门类的齐全,也增设了设计专业,还有因为认为设计专业的投入相对于的理工科的大型实验室设备与资产的投入要少得多,于是仓促上马。尤其是近些年一直“高烧不退”的设计艺考热,已经成了高校创收的一大利器,不光是艺术设计类的学费较高,光是每年艺考的报名考试费就已经是不小的一笔收入。这些非理性的行为,并不能科学有效的完成设计学科的培养目的,以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为思想基础的设计教育,大量提高招生数量,以扩招来获得更大收益的高等教育,并不能有效地普及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每年大约有一万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是,却存在很多企业寻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又有很多的毕业生由于没有找到工业设计行业的工作而改行,因此培养了大量的毕业生,却又存在着人才短缺的现象。就目前的教育规模与每年的招生人数,显然高等教育已经不再属于精英教育的阶段,然而设计艺考生基本是通过美术的集训与短期强化进入高校的设计专业就读,这种现状极为普遍。一旦进入这个领域,他们又会以“艺术家”自居,或者幻想着做“设计师”的美好未来,觉得这个专业比工艺制作与技术生产类的行业更优越,这或许也会在他们以后的就业与生活中形成某种认知障碍。

三、以平民化的教育奠定工业设计的坚实基础

教育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育的基本属性是传递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推动国家和民族的长足进步。在当前的国情下,中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在现代化建设中亟需高层次人才与高技术人才,这固然需要发展精英教育,而精英教育意在培养少数拔尖人才,使资源向小部分人倾斜,精英人才固然对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发展有着强大的推进作用,但它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综合国力的提高。一个国家,关注平民教育,推行平民教育,大力提高平民的素质,才能使其成为真正充满希望的国家。因为顶层设计的依据还应该来自于基层,平民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成效,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才有了精英的存在基础。只有让平民教育成为常态,中国的教育才能成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基石。[1]

这同样对工业设计教育有着借鉴作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设计招生人数较少,高校主要还是采用精英教育模式,毕业生也堪称社会的精英人才,艺术设计这个字眼又拥有着先天的诱人光环,然而随着多年的扩招,学生人数已经大幅度的增加,应该随之自然地转变为平民教育,已经不再是少数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高校艺术专业就读,但实际情况是一些传统的意识却延续至今,但考前的备考模式却大多已经成为集训与短期强化,针对高考命题的小范围机械式重复练习。无论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天分,都在试图寻找他们以为的可以以较低的文化考试分数考上大学的捷径。这就必然存在滋养不良学习习惯的可能,学生也会因为对专业不够了解而对以后的学习缺乏兴趣,不能良好的掌握学业,也不可能有热情认真从事将来的设计工作。

其次,艺术类招生体制造成了设计类的师生共同存在“文化课”普遍较弱的现象,这也在后续的学习与研究中制约了学科的交叉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义务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普及教育相结合的设计教育体系,设计教育从娃娃抓起,让民众成为设计的主人,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性,成就设计教育的社会基础;同时改革招生制度,在工业设计专业招生中提高统招考生的文化分数线,美术仅仅作为附加分,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普通人都可以学习设计,从事设计。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只是普通的从业者。让全社会的人员都能拥有一点设计的感觉、设计的思维,而不是只有这个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懂得设计,那时候设计的基石就会非常扎实,这将是设计教育平民化带来的普及化收益。

就目前而言,我国整体的设计欣赏水平与设计的意识尚显不够,还需要整体的提高平民的设计素质,才能使国家整体的设计水准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工业设计的世纪,惟其如此,我国才能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进程中完成由“制造大国”向“设计大国”的完美转型。

四、工业设计教育的平民化造就工业设计的平民化

设计教育的平民化,才能诞生设计的平民化。工业设计不是阳春白雪,设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工业设计师也不应是时尚贵族,当大家都有了平常设计的意识,那时候也许就是设计应该所处的时代了。当设计成为就像英语或者计算机那样,只是一个基础技能,而并非英语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才懂英语与计算机,如果大家都懂得一些设计的基本知识,那么中国的整体设计水平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设计教育中,需要倡导正直、诚实和公正,让学生学习平实的设计,做实在的设计,而非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高调”设计,将来做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之后再去评判是否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在设计中始终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道德与公德,设计师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公德心,在设计中关注公益与环保。这需要在工业设计教育中将平民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

在这次中国与英国的合作课程交流中,诞生了很多有着非凡创意的产品设计构想,但值得思考的方面也很多。设计源于生活,设计为生活服务,而生活贵在平民化而非贵族化,工业设计是平常的专业,工业设计也最需要普通人去设计平常人的平常用品。创造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设计既炫又酷的产品,这不应该是工业设计的核心,也不应该成为工业设计的常态。就当前的中国国情来看,普世、大众的问题,才是核心问题。社会公德与公益在于寻常百姓的民生问题,而设计不应该是仅仅聚焦于贵族生活,改善常态生活才是根本。工业设计是一个普通学科,它需要平常的知识结构,不应有太多的特殊地位;产品设计应该多为平民服务,设计师应该有平常心,关心平民生活,有社会公德心,尽量创作接地气、正能量的作品。

[1]新华时评:中国需要“平民教育”.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06-03/21/content_4325082.htm

[2]张福昌,黄河.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展望.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3]聂圣哲.我们欠缺的平民教育.南方网,2008

(崔宇星,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平民化平民工业
工业人
非富即贵? 平民也很爽 10款5000元以内AV放大器简析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