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新课堂

2014-04-11刘会锋

山东青年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数学

刘会锋

摘要:高中开展新课改以来,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我的课堂有了新的改变,以学案导学,注重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索、展示。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堂模式;学案导学;交流展示

自2010年我省实行高中新课改以来,我参加了一系列培训,尤其在国培计划网络远程教育中针对新教材内容、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做了认真学习。我必须得改!怎样改?刚开始就一个思想,就是少讲,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折腾,误认为这就是新课改。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许多概念不清楚,不会的东西下一节接着讲,教学进程相当缓慢。后来,我继续通过各种渠道钻研学习,详细琢磨,根据导学案的内容,把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运用不同课堂形式进行。

我把课型分为新授课(分为概念难、易两类)、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针对《导学案》的安排,制定课堂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定标: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问题清晰的展示出来。需要1—2分钟。

B.预习:看和做——读记教材内容,做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需要8—10分钟。

C.探究:(1)对于难于掌握的概念由我直接讲解,互动仅限于提问、或启发式提问。(2)比较容易掌握的内容,先由小组讨论,然后抽签展示(以板书和讲解为主),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提出问题,质疑、补充、争论。最后我做详细点评。需要18——20分钟。练习:做学案中《方法技巧探究》的精选题目,需要8—10分钟。

D.评价:整体小结、点评,反馈。需要1—2分钟。

下面我以《导数及其应用》中分不同的单元安排不同的课型为例来说明。第一单元《导数概念》中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体现了极限思想,而极限的概念一直没有接触到,这就需要我详细描述讲解,包括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都需要剖析、感知。所以本节课第三个环节我整整引导讲解了二十分钟。第二单元《导数的计算》包括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求导。内容比较容易,我就采用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学生主讲,学生点评。

上完《导数及其应用》这一章,我安排了一节复习课。定标——设置八个问题:

一是导数的概念。二是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三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四是导数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求导。五是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六是利用导数求函数极值和最值。七是导数应用过程中含参变量的问题。八是利用导数求函数零点(方程的根)及证明不等式等综合问题。

我通过抽签把问题安排到小组进行讨论,简单问题有3分钟就能上黑板。有的画图,有的归纳内容,讲解的学生也要求有不同安排。剩下的学生再继续讨论规定必须探讨清楚的3、4个问题(需15分钟左右)。当然有难度的问题——像7、8是课本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小组讨论中遇到困难,学生请求我参加,通过我的提示他们一条一条归纳出来然后展示(对这些问题我在点评时更加详细突出)。

最后环节是讲解,要求首先关心本组问题,继续补充并生成新的问题,还要对别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讲解的选择有难度的问题,并不是面面俱到,但要求课后做出详细的归纳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

下一节我紧接着安排一节习题课,精选八个相应的典型题目,同样操作一节课,做到知识点的归纳、知识点的应用系统化。所以我想我们要求的周前备课,并不简单是把一周的教案一个一个写出来,而是对一个单元知识的整合和教学总体规划问题。而且学案和教案的结合,把学生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目标具体化,并根据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的不同而投入不同的学习精力。第一学习时间为自主学习加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第二学习时间为合作交流训练技能应用与拓展。第三学习时间为探究学习,激励思维探究与创新。

我始终坚持学案导学与新的课堂模式相结合,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在讨论展示中,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感和成就感,激励学习积极性。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两个班的成绩提高很快,在学期末的全县统考中班级排名均居文科、理科前列。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座位问题。刚开始,我把座位安排成“U”字型,除了方便讨论外,其他时间互相影响比较大,最后还是回到正常座位。要求讨论时起立、聚首。我们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人数多、个别学生交流合作的习惯差。就我的两个班来说:高二20班共48人,我分成八组,每组6人,前3后3,讨论时前3个转过去,就能聚到一起,很方便。高二10班63人,每组八人,前4后4,横向距离远,讨论中基本是4人一组,一分为二,统一意见相对困难。

课堂评价。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反馈与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小组合作探究中参与情况、思维情况、学习效果等方面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随着课改的逐年进行,许多学校形成了较完整的评价体系,是年级或学校的整体行为。我在这个环节办法比较少,希望能得到年级和学校的帮助共同解决。

课外辅导和作业。课外辅导由于时间原因,辅导过程相对比较简单,除了个别讲解就是整体讲解。对于课前预习、课后延伸拓展、强化训练做得不好。课外作业整合精选做得不够,有繁、偏、多等现象。

以上是我在这两年新课改中的困惑、做法和出现的问题,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一直潜心研究高效课堂模式,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能够在高中新课改中引导自己学生突破传统感性学习,走出盲目性,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感和成就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第二中学,甘肃 定西 730500)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高中数学
职高数学教学中设计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初探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