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新课标《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课堂教学设计

2014-04-11杨海林

山东青年 2014年2期
关键词:演绎推理高中物理

杨海林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感觉讲的很成功,学生也感觉到学的比较轻松,但在课后练习中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要加强作业安排布置,善于总结反馈,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动能定律;演绎推理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感觉讲的很成功,学生也感觉到学的比较轻松,但在课后练习中却问题百出,题目做的一塌糊涂。下面我就我在平常教学中的做法和大家交流,希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和地位:《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节,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动能表达式的建立及动能定理的理解。难点:动能定理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的表达式、单位以及符号;理解动能定理及其物理意义;理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绎推理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动能定理应用的学习,领会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活动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 “活动探究,精讲点拨”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确立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五、教学流程分析

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先是简单导入、认定目标 ;接下来我把本部分内容分成两个模块进行学习:第一模块是动能的表达式,第二模块是动能定理。每个模块一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都按活动探究—小组展示—精讲点拨—巩固应用四个环节进行的;最后是达标测试,反思小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目标认定。 多媒体出示了学习目标,学生默读。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住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三)课堂教学。 第一模块的学习:动能的表达式(略)。第二模块的学习:动能定理(略)

(四)达标测试。 质量是2g的子弹,以300m/s的速度水平射入厚度为5cm的木板,射穿后的速度为100m/s,子弹在射穿木板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多大?

(五)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中之重,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之一,并且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本节课的内容不是十分复杂,在用牛顿定律推导动能定理时学生一般都能够自己推导,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推导,以便学生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认识。动能定理的应用当然是这一节课的一个关键,这节课不可能让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掌握应用这个定理解决问题的全部方法,而应该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而这个最基本分析方法的形成可以根据例题来逐步让学生自己体会。

(六)课后作业。 教材74页3、4、5题

七、教学设计说明分析

关于教学设计,我有以下两点说明:

(一)本节课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而进行的一种设计,即为设计学生自学情景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思考,进而获取知识来解决问题,再加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增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好几个学生的意见汇集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便于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了。最后的巩固练习是针对及时学习的知识设计的,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巩固所学知识。

(二)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了对于动能表达式的推导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上,设计活动探究和巩固练习,能让学生当堂解决本节的重难点问题。

八、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结束后,我对整个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因为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本节课后,我反思了如下4点:

(一)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功之后,又一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具体化。

(二)恰当的问题导入,能使学生在开课初就有一种轻松而愉悦心情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在学习心情、态度上先赢得了本节课。

(三)本节课学生主动参与的次数较多,学习兴趣较浓,课堂气氛活跃,布置的作业第二天批改时,完成的情况及质量都较高,缺点是课时时间有限,内容又较多,学生一时难以对解题方法全部掌握。

(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学习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分组协助、合作交流、全体参与、共同提高是目前教学模式很难做到的,目前的教学模式尽管有了一些新的思想,却仍然在传统的框架内。所谓的不破不立,我想用在此处不错。所以,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去创造新的更大的成效才能显现。

以上就是我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材分析及课堂设计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希望各位教师多做指正。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 甘肃 定西 730500)

猜你喜欢

演绎推理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演绎推理提升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效果的路径研究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2014.3新高考高二数学配送练习参考答案“推理与证明、复数”测试卷
演绎推理的准确表述与另一类非演绎推理
——兼论数学证明中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