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投资对江西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14-04-11黄教珍朱小艳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格兰杰协整存量

■黄教珍 朱小艳

投资是一种增加未来收入(包括物质收入和非物质收入)的活动,而人力资本投资同样可以产生巨大收益。这种收益放大到社会层面,即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资源对信息、知识、技术的获得、运用、转化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正如威廉·配第所言:“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这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以来,人力资本投资更是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关键因素[1],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本文以江西省1991—2011年相关数据为例,对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江西省经济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一、相关模型及数据来源说明

(一)模型简介

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C.W.Cobb)和经济学家保罗· 道格拉斯(Paul.Douglas)共同提出的,简称生产函数,即:

其中,Y代表产出,A代表技术水平,K代表物质资本投资,L代表人力资本投资,α代表物质资本投资产出的弹性系数,β为人力资本投资产出的弹性系数。[2]

将式(1)两边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

同时,为了考察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变动的影响,对式(2)进行差分处理[3],得:

式(3)中,△Y/Y代表经济增长率,△A/A、△K/K、△L/L分别代表技术生产率、物质资本投资增长率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率,α△K/K、β△L/L分别代表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对产出的贡献份额。[4]

2.人力资本存量函数

人力资本存量的计量可以分为货币化的与非货币化的。本模型采用受教育年限这一因素,借用王金营的计算方法[5],计算公式如下:

式(4)中,L为人力资本存量,S为地区劳动者数量,AEY为人均受教育年限,ti代表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年限,分别代表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中专及高中、大专及以上,EYi为各个层次受教育程度的权数,此处忽略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等的教育年限差别。[6]

(二)数据的选择与来源说明

本文以江西省为例,数据选取的时间区间为1991年至2011年,包括如下数据:江西省1991—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用Y表示;用江西省1991—2011年资本形成总额来衡量物质资本存量,用K表示;江西省1991—2011年人力资本存量(由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劳动力数量相乘所得),用L表示。[7]使用数据见表1。

表1 使用数据一览表

二、实证分析

为避免时间序列数据出现异方差,从而干扰实证的科学性,本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分别记作lnY、lnK、lnL。同时,采用 ADF 与 Johansen检验,以防止伪回归的发生。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时间序列的经济数据可能是不平稳的,需要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伪回归的发生。此处采用ADF检验来考察各个时间序列变量是否符合同阶单整的条件,为随后的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作铺垫。

表2 ADF检验结果表

通过检验 (结果见表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Y、lnK、lnL的ADF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对应的临界值的统计量,说明此时三组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二阶单整平稳序列,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二)Johansen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是Johansen和Juselius共同提出的检验回归系数的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从协整检验结果可看出,当采用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来判断结果时,在5%的显著水平下,假设“存在至多两个协整关系”成立;当采用迹检验量来判断时,“存在至多两个协整关系”假设同样成立。结合两者,可以说,lnY、lnK、lnL三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至多存在着两个协整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前面的检验可说明lnY、lnK、lnL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若要进一步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则需要引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计量软件的计算,当滞后阶数为4时,AIC与SC值均达到最小,结果见表4。

表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L不是lnY的格兰杰原因,lnY不是lnL的格兰杰原因;lnK是lnY的格兰杰原因,lnY不是lnK的格兰杰原因。lnL不是lnY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人力资本投资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显著。从这一角度来看,人力资本投资需要进一步增长,使之发挥其应有的推动作用。

(四)最小二乘法(OLS)回归

经过前面的单位根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说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下面利用OLS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

表5 OLS回归结果

第一次回归得到的可决系数很好,但发现表中D.W.值偏低,查表可得当 n=21,k=2,α =0.05时,有dL=1.125,dU=1.538,而α=0.01时,有dL=0.890,dU=1.277,回归结果中 D.W.=0.707062 低于下临界值,表明存在正的序列自相关。为消除这一影响,引入广义差分法。采用广义差分法进行调整,结果见表6。

表6 广义差分后的OLS结果

分步进行两次广义差分,发现进行到二次广义差分时,D.W.值为2.278304,查表可知,大于dL临界值,显示自相关已经被消除,各个变量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拟合优度也很高。最终回归方程为:

lnY=3.306264+0.437240*lnK+1.491162*lnL

AR(1)=0.881939,AR(2)= -0.314578,拟合情况见图1。

图1 模型拟合示意图

由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1.江西省物质资本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437,说明物质资本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江西省经济增长0.437个百分点;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弹性为1.491,说明人力资本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江西省经济增长1.491个百分点。人力资本投资给经济带来的贡献比物质资本投资带来的贡献更大。

2.α =0.437,β =1.491,α + β =1.928> 1,说明江西经济的增长达到规模效应,其中,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3.采用算术平均法,可以计算得出1991—2011年间江西省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3622%,物质资本投资存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1.7200%,人力资本投资存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2662%。再结合α=0.437,β=1.491,可以分别计算出:

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率=α×△K/K×100%=9.4968%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率=β×△L/L×100%=4.8704%

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α×△K/K/△Y/Y ×100%=54.6984%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β×△L/L/△Y/Y ×100%=28.0520%

结果显示,1991—2011这21年间,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率仅为3.27%,远低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增长速度。江西省物质资本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70%,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05%,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25%,这说明江西省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以物质资本投资拉动为主,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树立人才强省观念,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由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增速明显远低于物质资本投资增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增速缓慢,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社会认识的不足。因此,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做到观念先行,充分认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将人力资本投资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具体而言,首先要解放思想,着力破除“重物轻人”等束缚人才发展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人力观念;着力破除“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的用人观念,牢固树立“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用人观念。其次,人力资本投资要坚持政府引导、服务为本,要创造良好的人才需求空间和发展环境。再次,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结构协调发展,尤其要优先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优先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专门人才。同时,还要统筹推进其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二)发挥人口大省优势,深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江西省是人口大省,但仍以农村人口为主。要充分发挥江西省人口大省的优势,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转变。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保障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构建农村学习型社会,主要是在继续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构建科学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尤其要加快发展农村中职教育,重视农村妇女教育;三是在鼓励发展非农产业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水平,拓展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空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水平;五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农民的现代化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拓展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深度和广度。

(三)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保障人力资本投资的刚性供给

可以说,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企业、社会都是有利的。根据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必须构建人力资本投资的多元化机制,主要是在个人(家庭)、企业、政府之间,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本分担机制。首先,个人(及其家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受益者,理应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是,在确定人力资本投资个人(家庭)分担比例时,应充分考虑个人(家庭)的投资能力,充分考虑个人(家庭)投资所造成的非公平性。其次,人力资本存量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企业人力资本存量储存在每个个体身上。加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一方面要依靠企业主自身的责任意识、社会意识和人才意识;另一方面要依靠政府政策的约束和激励,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培养、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再次,政府要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发挥主导作用。与企业、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不同,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应遵循社会利益原则、协调平衡原则和服务经济原则,要突出政府投资的计划性、政策性、公共性、整体性和导向性特征,弥补人力资本投资市场失灵的不足。总之,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保障人力资本投资的刚性供给,通过持续的、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健全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力资本配置

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而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则是人才资源高效利用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主要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取消城乡劳动力壁垒,加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才的沟通与交流,盘活人力资本存量,尤其要盘活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建立适应市场化的人才运作体制,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尤其要赋予用人单位、求职者真正的择业自主权,充分体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再次,要健全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尤其要充分发挥政府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作用,从根本上克服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搞好人才的规划、预测、监控和调整,并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对人才资源配置进行合理导向,对有碍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配套改革和权力干预,使人才资源的配置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

[1](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李俊葵.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扈晓颖,韩峰.教育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管理创新,2010,(5).

[4]潘景余.个人和社会富足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2).

[5]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6]邱冬阳,汤华然,李雪.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结构的估算:基于教育基尼系数法[J].科学发展.2010,(1).

[7]王宇,焦建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 .2005,(1).

猜你喜欢

格兰杰协整存量
2020年10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单位:万平方米,月)
2020年1月64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