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白宫轶事
2014-04-10南洛
南洛
在全世界的元首官邸中,美国白宫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一个。白宫本意只是白房子(white house),在英文世界中与宫殿无缘,但随着美式霸权战后的全球扩张,白宫作为总统开展外交的一个重要舞台,逐渐名扬四海。
在美国人自己看来这是一座连通过去与现在的神奇建筑,历史遗迹与凡俗生活并存,无数影响世界的重大决策在这里形成:二战时宣布摧毁日本所有城市的一切生产设施、宣布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以防御性核武保护西半球,历任总统的就职与离职宣言……都在这个权力中心上演,每一个来此游历的人都有种一日穿梭古今的感受。正如乔治·布什所说,这里不只是总统权力的象征,它就是世人眼里的美国。
营建之初:总统家没柴烧
1792年6月,白宫还不存在,“华盛顿”一词指的还是军事首长而不是地名。一位名叫詹姆斯·赫本的爱尔兰年轻建筑师身着礼服前去费城拜见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赫本将要展示给华盛顿的是未来总统官邸的蓝图。他的到来并不是毛遂自荐,而是源自华盛顿本人的召见。1791年5月,正好是一年前,手握权柄的华盛顿游历北美,在南加利福尼亚的查理斯顿对正在建设的县法院一见倾心,当时就约见了法院的建筑师、小有名气的赫本,“面试”完毕即约定明年费城再见。
赫本到达费城后,为谨慎起见,华盛顿特区又举行了一场建筑设计竞赛,一共收到了9份提案,除了赫本,还有美国第一任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匿名提交的。
乔治·华盛顿对总统官邸的要求是:它是国家公仆的居所,决不能是一座豪华的宫殿,无须高大,只要宽敞、坚固、典雅,能给人一种国势蒸蒸日上的感觉就行。华盛顿看过9个提案后,对赫本的设计爱不释手,开国元勋杰斐逊的设计悄无声息地落选了。但华盛顿对赫本的方案并非没有修改意见,他认为建筑面积太小,且缺少装饰,一国元首的寓所应该有足够的纪念与象征内涵。在华盛顿的建议下,官邸由3层削成2层,由9个立面加宽至11个立面。
华盛顿本人并没有等到官邸建成,1799年12月14日,他在弗农山辞世,1800年,官邸才交付使用。当年5月,时任总统的约翰·亚当斯下令军政各部从临时首都费城迁往华盛顿城。
刚刚建好的总统官邸,“连最起码的栅栏、院落或者其他可以使用的东西都没有”,亚当斯总统的夫人牢骚满腹,只好在东大厅里拉起晾衣绳,她把这套房子比作是“光秃秃的、巨大而丑陋的建筑”。北美的冬天,天寒地冻,总统家只好生起数个壁炉,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砍伐和搬运木材,取暖依旧很困难。
第三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也就是提交方案最终落选的那位,极为推崇民主政治,主张白宫完全向公众开放,任何一个素不相识的来客都可以直接信步走进他的办公室,跟他喝茶握手。此外,杰斐逊每周还在白宫办一场饭局,宴请外交使团中的高级代表,这之后成为官邸的一个传统,上流社会也开始以能够参加白宫晚宴而沾沾自喜。
被烧黑的白宫
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执政期间,英美战争爆发。1814年8月24日,英军的海陆夹攻,从北美的东北海岸长驱直入,导致华盛顿沦陷。麦迪逊总统夫妇直到最后一刻才撤离官邸,第一夫人临走时从墙上摘下了华盛顿的肖像、《独立宣言》的原件以及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这是迄今唯一一次美国总统官邸陷于敌手。
英军纵火焚烧总统官邸,幸好天降大雨,官邸才没有被完全烧毁,但墙壁却被完全熏黑。战火过后,官邸重建,当年的建筑师赫本重新被礼聘,赫本用白漆粉饰建筑过火痕迹,官邸从此始成白色。
官邸的设施也是逐步到位,1834年引入泉水结束了外出拉水的日子,1853年安装了取暖设备应付寒冬,1877年海斯总统建立了一座图书馆,1882年有了第一架电梯,不久后架设了电线,灯光从此照亮官邸。
总体来说,延续华盛顿公仆思想的美国总统们大都过着紧日子,白宫的设施也一直处在修修补补的状态。1901年9月,麦金利总统在纽约出席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在与客人握手时遇刺身亡。从此,白宫停止了总统与普通人的亲密接触。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下令修建白宫西翼,将办公区与生活区分开,他希望打造出庄严的白宫风格来象征国家,首次决定用“WHITE HOUSE”(白宫)来命名这座总统官邸。1933年,身有残疾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增建了白宫东翼的配楼,进一步扩大了白宫西翼配楼,在西翼的南侧,紧挨着玫瑰花园,设置了全美最著名的房间——椭圆形总统办公室,它是总统的正式工作空间,西翼从此成为白宫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自1934年建成以来,这里变化很小,地上铺着一个椭圆形浅色地毯,中间是一个圆形的美国国徽,象征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的白头海雕,双翅展开,左右鹰爪分别抓着象征和平和武力的橄榄枝和箭,鹰头目视右方,象征着期望和平,鹰嘴叼着的绶带上写着拉丁文格言“合众为一”。墙上挂着华盛顿和林肯半身像,室内的家具极为简单和实用,主要的只是一组沙发和一套老式办公桌。办公桌是1880年英格兰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给海斯总统的,用坚毅号航船运送,深受历任总统喜爱,以后被命名为坚毅之桌。
林肯使白宫成为神圣之地
林肯住在白宫时间不长,但他带给白宫影响却是最大的。林肯亲民,据记载,他曾在一次晚会上与6000人握手。林肯带入白宫的还有他的3个孩子,他的育儿哲学是“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玩吧。”林肯的孩子们经常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白宫里跑跳,林肯的儿子塔德还曾经在白宫的过道上为内战筹款,经常拦下拜见总统的客人。
1865年4月9日,南方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向北方军总司令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投降,美国内战宣告结束。当这一消息放出后,华盛顿的人们不约而同涌向白宫,因为总统肯定要说点什么。林肯来到白宫外,一手拿着蜡烛,一手拿着演讲稿,语气沉重,并没有一丝胜利者的喜悦,而是号召人们让那些叛乱者安全回家,宽恕他们,让这个国家重新联为一体。
林肯遇刺后,他的肉身冰冷了,但是他的容貌却被定格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墙壁上。白宫因为林肯的个人魅力而被加冕,后继入驻的总统因此拥有了一份难以言说的合法性。林肯使这座原本普通的官邸具有了某种神圣的意义。有白宫研究者称,要不是林肯住过,单就建筑本身,白宫很可能在19世纪中后期就被废弃了。endprint
为了纪念林肯,白宫开辟了一间“林肯卧室”,它位于白宫主楼二层东侧。这间卧室历经数次装修,其中杰奎琳·肯尼迪担任美国第一夫人期间的装修将它定格在维多利亚时代。直到现在,入住林肯卧室还会作为一项荣誉,为特殊的总统贵宾敞开大门,据说大多数人躺在那张床上都会激动得彻夜难眠。
白宫的守护者们
虽然白宫的生活还不错,但置身其中的总统们却常常自称“白宫的囚徒”,因为白宫有一群可以对总统说NO的人——特勤局特工。最初特勤局隶属于美国财政部,主管经济犯罪,类似我国的经警。但特勤局成立不久,林肯即遇刺身亡,1901年,麦金利总统又遇刺身亡,国会才通过法案,授权特勤局保护总统,总统即使退休,也会“延保”10年。
白宫防卫严密堪称世界官邸之最。保卫白宫的有三道防线,最远一道是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位于白宫十多公里外的马里兰州,八千人的战斗序列装备有先进战斗机和“空军一号”,负责白宫防空,美国联邦航空署以华盛顿纪念碑为中心划了一个半径25公里的禁飞区;第二道是华盛顿陆军基地,那里有陆军仪仗队,是总统近卫军,一旦有事,迅速增援;第三道防线是由特工组成,白宫内约有2800名特工,每天24小时值班,保卫总统及副总统安全。特工们按“纵深防御”的原则分成3个防卫圈,外圈特工着制服,携自动武器,控制白宫的所有出入口,中圈特工着便服,带手枪,部署在白宫主要的建筑物附近,内圈特工着便服,带手枪,部署在总统办公室及总统卧室周边。
白宫周围有一圈坚固的水泥围墙,墙上有灵敏的报警系统,即使是动物攀爬也会触发警报,地面上则安装了红外线传感器。白宫大门用的是防撞材料,门前还有60厘米高的水泥隔离墩,中东那种汽车炸弹根本别想撞开大门。白宫外的草丛、花丛、照明设备中都藏有小型监视器和传感器。白宫内132个房间,各方向共装有147扇防狙击玻璃和无数报警器,确保总统及家人随时报警。总统的办公桌下有个按钮,只要用膝盖轻轻一碰,特工就会蜂拥而至。卡特有次蹲马桶,把报警按钮当成冲水开关按下去了,导致大批特工持械冲进洗手间……
白宫内还配有武器库,各类枪支、地空雷达、地对空导弹、防化武器、肩扛式火箭发射器等应有尽有。如果如此严密防守还是挡不住来犯之敌,就只剩一条路了:藏。白宫地下建有数个坚固工事,备有充足存粮,足以抵御核攻击,危急时刻总统及内阁可以转移到地下继续发挥领导干部作用,不但能通令全国,还可以指挥千里之外的核潜艇、导弹发射井。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白宫东翼地下6层楼处的PEOC(总统紧急行动中心),由罗斯福总统始建于二战期间。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爆发,世贸双塔、五角大楼遭袭,时任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国务卿赖斯等白宫高官立即潜入该地堡,政府继续运转。
在白宫上班拿多少钱
作为第一官邸的工作人员,又是总统外交的重要场所,到底需要养多少公务员?答案是460人,自1995年以来,白宫每年都要向国会递交工作人员年薪报告。奥巴马更是直接把这份报告公布在白宫官方网站上,供人围观、下载,为方便下载后的不同用途,仅下载方法就从PDF到HTML共8种方法,名单中包括了白宫工作人员的姓名、职位、年薪数额,还提供升序降序等数种排序方法。
报告显示,2013年整个白宫工资总额达3785万美元,人均8.2万美元。收入最高的是高级政策顾问韦勒·塞斯,年薪22.5万美元,其次是总统经济决策助理兼国家经委主任斯伯林·尤金,年薪17.2万美元。其他人除了两位不领薪,最低的是4万多美元一年。因为总统信息比较特殊,其薪酬待遇是由国会专门制定,这份报告中没有涉及总统和副总统的薪水。据查,总统奥巴马年薪大约40万美元,拜登副总统的年薪大约22万多美元,尽管白宫公务员的工资已经在降了,但是老百姓看了报告后仍然认为这些公务员日子过得太舒服了。
如今,白宫虽然规矩越来越多,防卫越来越严,但是作为民选总统的官邸对美国公民仍然保持着最大限度的温柔。目前,任何一个美国普通公民都可以申请去白宫特定区域游览,程序是先去所属州的联邦议员办公室预订,然后到白宫游客中心领取免费票,先到先得。游览区域包括白宫东侧底层外宾接待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图书馆,一楼的宴会厅、蓝厅、红厅、绿厅、东大厅等,以及白宫南草坪、玫瑰花园、杰奎琳·肯尼迪花园以及白宫菜园子等,会有导游引导参观。2013年11月,当白宫摆脱关门危机重新开放的第一天就吸引大批游客造访,奥巴马和米歇尔在“蓝厅”热情欢迎并拥抱排成长长人龙的游客,并打招呼说:“大家好!看到你们真好。”劫后余生的总统夫妇说这话大概真的是发自内心。
当然总统如果作出不妥决策时,犯了众怒,白宫门前的示威人群必还之以颜色,老百姓天然地把白宫当成是表达民意的出口,寄信、发邮件,白宫俨然已成美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名的政府信访办。为对付请愿人群,奥巴马于2011年9月1日干脆办了一个请愿网站,只要能征集到一定支持就可以获得白宫对请愿内容的正式回复。于是,美国人的大事小情都开始涌向这里,甚至连豆腐脑该是甜的还是咸的这样的请愿都出现了,白宫在美国人民心里更亲民了。
(源自《国家人文历史》)
“林肯的孩子们经常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白宫里跑跳,林肯的儿子塔德还曾经在白宫的过道上为内战筹款,经常拦下拜见总统的客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