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淮北地区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14-04-10钱东风
钱东风
(宿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安徽·宿州 234000)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多,加上棉花种植费时、费工、成本高等因素,淮北地区棉花生产出现面积逐年减少和单产低而不稳的现状。尤其是产量的不高,直接影响淮北地区棉花的生产。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丰产年份每亩单产皮棉80-90公斤,而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单产皮棉仅40-50公斤,常年的棉花单产每亩在70公斤左右。因此,如何解决淮北地区棉花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就成为教学实践中一大课题。按照农林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笔者带领农林专业的学生在萧县丁里镇郭庄村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棉花生产教学实践。依据生产实践,结合淮北地区实际,笔者主要从棉花栽培技术的角度,谈谈淮北地区棉花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以及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措施。
一、棉花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淮北地区的农民普遍具有依赖、懒惰思想,再加上该地区土质粘重,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差而且破坏严重等原因,直接导致棉花产量低而不稳,品质下降。从生产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选种用种不当
在选种上,农民不是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质地、肥力水平等选用种子,而是有跟风现象,别人用什么就跟着用什么,而且选种较单一,甚至长期选用某一品种。据调查,近年来,淮北地区大多种植泗棉3号、徐州203等常规品种以及杂交品种皖杂40;国抗棉1号抗虫品种等。有的还选用未经过脱绒、包衣的毛耔。
(二)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跟不上
一是营养钵制作不当,钵体要么肥多土少,容易出现“烧苗”现象;要么土多肥少,易造成钵体养分不足,透气性差,形成弱苗。二是苗床管理不当。底水浇得不足,选用塑料薄膜质量差,保温效果不好,不能根据天气变化及棉苗的长势,适时适量揭盖塑料薄膜和喷水喷肥等,易形成高脚苗、弱苗。三是不能适时移栽。不是根据秧苗的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移栽,而是依据农时及茬口,以致移栽小老苗,移栽后,缓苗慢,成活率低,苗弱。
(三)棉田排灌设施差
淮北地区是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地区,旱涝灾害交替发生。有的棉田基本无灌溉设施,旱了不能及时灌,涝了不能及时排,棉花生产仍摆脱不了靠天收的状况。
(四)不能够做到合理密植
棉花种植不综合考虑品种特性、土壤质地、肥力水平等各种因素进行合理密植,而是凭个人经验以及传统的种植习惯种植。一般每亩都在4000株左右,有的4500株以上,造成棉花个群体结构不合理。密度低时,不能发挥群体优势,也不能很好利用地力;密度高时,群体叶面积大,互相遮蔽,通风透光不良,影响光合作用,这些都会造成棉花产量低,品质差。
(五)肥料施用不足、不合理
大部分棉田有机肥施用较少,无机肥较多,氮施用较多,磷钾肥较少,甚至不施钾肥,更没有叶面喷肥,也没有微肥的施用。有的施肥就是“一炮轰”,施一次底肥就不问了。据调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不足3000公斤,碳铵1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棉田施用了化学钾肥和叶面喷肥,结果不能够满足棉花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导致棉花早衰、减产、品质下降。
(六)化控技术未推广应用
化学调控技术已很早应用在棉花生产上,但在淮北地区并未推广应用,甚至有的群众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化控技术,有的即使用了,也没有专人技术指导,完全凭个人经验,结果不能做到适时适量使用化控药剂,起不到应有的化控作用。
(七)病虫害防治不科学
在病虫害防治中,普遍存在见虫就治,重治轻防,重防治虫害轻防治病害等问题;在农药使用中,依然存在滥用农药、长期使用单一品种农药、随意加大用药浓度等现象。
二、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由于棉花具有生育期长、需肥水较多又不耐劳、分枝性强、病虫害多、技术性强等特点,因此,栽培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其高产优质高效。
(一)加大棉花结构调整,实现棉花生产布局的区域化
淮北地区要以乡镇为单位,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根据实际情况,政府引导,政策推动,进行规模种植,便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便于管理,同时有利于提高农民种植棉花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实现棉花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棉田布局调整后,以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为中心,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在水利建设中,要注意把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和管理体制这三件事有机结合起来,使农田水利建设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实现棉花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三)选用优良品种,实现棉花种植原种化
要根据土壤质地、肥力水平以及淮北地区的气候特点,选用光能利用率高,抗逆性强,适于密植的杂交棉种,并以乡镇为单位统一供种,推广使用包衣种子。
(四)实行育苗移栽,做到合理密植
育苗移栽是实现棉花早熟、丰产、优质的主要措施之一,有利于棉花早发早育,延长光合时间,解决茬口问题。育苗移栽营养钵的钵径在10厘米左右,钵土用1/3腐熟有机肥(最好是马粪或羊粪等热性肥料)加2/3园土配制而成,另外每10平方米苗床用钵土加入复合肥1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硼砂100克;4月10日左右开始播种,播后要浇足底水,覆盖一层细土,然后使用小拱棚覆盖,根据天气适时采取措施增温保温,秧苗出土后,要适时适度进行通风炼苗,加强肥水管理,3-5片真叶开始移栽。同时要根据品种特性、肥力水平进行合理密植,一般行距为90厘米左右,株距25厘米左右,每亩3500--4500株。
(五)合理施肥,提高棉田的生产能力
棉花生育期长,需肥量大,因此在施肥上,应重施有机肥,增施无机肥,补施盖顶肥。坚持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每亩100公斤以上的皮棉产量,需施农家肥3000-4000公斤,尿素50公斤,过磷酸钙60公斤,钾肥10-15公斤,硼肥0.5-1公斤。其中农家肥、30%尿素、过磷酸钙、钾肥、硼肥全部作基肥,70%的尿素作追肥施用,同时要根据棉花对养分的需求特性和肥料的品种特性,在棉花生长中后期要结合叶面喷施氮磷钾肥及微肥。
(六)科学化控,促进养分的合理分配
大力推广棉花化控技术,要根据棉花的长势适时适量施用化控药剂。当棉株6-8叶,株高达25厘米左右时,亩用缩节胺纯品1-1.5克或25%的助壮素4-6ml,加水15公斤均匀喷施棉株顶部,促根壮苗,控蕾期旺长;当棉株18-20叶,棉株高55-60厘米时,亩用缩节胺纯品1.5-2克或25%助壮素6-8ml,加水25公斤棉株顶部,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推迟封行,通风透光,减少蕾龄脱落;棉株打顶后10天左右,亩用缩节胺纯品3-5克或25%助壮素15-20ml,加水30公斤,进行喷施,控蕾增铃,促进棉铃发育。
(七)综合防治病虫害,实现棉花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据有关部门预测预报,淮北地区前、中期以枯萎病、蚜虫发生为主,中、后期以黄萎病、棉金刚、棉铃虫、红蜘蛛发生为主。因此,在做好棉花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采取农业、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做到对症用药,适时用药,注意多种农药的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大力推广抗虫棉种植和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的使用。
[1]宋志伟,张宝生.植物生产与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石明伦.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张庆福等.棉花增效栽培[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