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构建研究
2014-04-10廖琳
廖 琳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遵义 563099)
一、引言
(一)问题的背景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时代背景下,国外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观念传入到我国大学校园,同时,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要给予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阐释,这些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面临以下问题:大众文化对主流政治信仰的颠覆;商业性文化对社会价值观念的侵蚀;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1]。这需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实现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选择。因此,提高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问题的提出
从大学生主体来说,新时期的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和社会现象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大学生还未能形成具有成熟的价值判别能力和社会理解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不断充实和累积这种对外界的认知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选择。而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来说,多种思想的冲击,给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挑战,这就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增强对时事政治的认识,并且吸收优秀文化,丰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并且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然而,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还不能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核心焦点。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只有具备实效性才能保障该课程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功能,这对增强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些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这样就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教学目的,因此,要分析和指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地评价课堂教学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弱化
这种课堂教学实效性弱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不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无法实现教学目的,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远离了当前社会发展状况,这样就不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对认识社会热点问题给予指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跟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层面的思想性比较空洞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当前大学生思想发展,这样才能引起大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与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内容要融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文件思想,满足大学生对我国文化思想发展的了解。而有的教师所讲内容脱离现实,枯燥无味,偏离时代主题,教学内容没有新意,十分空洞,这样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要重视思想性,树立本课程的教学风格。
(三)课堂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上面要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不能仅仅重视形式化的教学方法[2],这样就不能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使得大学生受到约束,不能获得实践教学内容和效果,因此,课堂教学应重视师生的互动,并且共同参与和融入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中,进行讨论。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存在着不合时宜的问题,教师不能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角,忽视了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感受。不能将课堂教学内容简单灌输给大学生,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厌烦情绪,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缺乏兴趣
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不能理解该课程的重要意义,缺乏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和学习现状源于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对社会发展缺乏关心和热情,不能与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进行融合,学习课程具有明显的功利性[3]。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大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和时政内容,这样才能构建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维度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党的相关会议和文件为指引进行开展。这样能够体现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指向。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施及成效判别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需要不断进行量的积累,才能达到教学效果质的突破。因此,要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并能够对其实效性进行判别,以此加以改进来提高教学效果。
1、要对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起始点进行考察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要进行转变,改变以往师生的简单的教授和学习方式,重点是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真正地作为教学的主体进行有意识和有目的的思想政治内容的学习,这样才能成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真正开始。这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方面,要具备课堂教学的开始的前提条件。要明确学生是具有思想意识的能动主体,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来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评估,对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式的合理性,以及教学进度的可行性进行价值判断,以此学习者才能做出积极的反馈和教学配合。另一方面,要考察师生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程度。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师生共同合作配合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师生思想和心理的碰撞,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力,这样才能作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始。
2、要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教育效果进行考察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开展一段时间后,要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考察。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思想政治方面内容的教育后,自身的言行能够得到提升,健全了道德修养和素质。学生在原有的思想政治认知基础上,通过吸收和整合新思想,构建了新的思想政治框架和内容,并在行为中得到体现,这样就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教育效果和成效。这要具备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学教育过程。这就是要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接受和吸收教学内容,健全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改善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并由此能够稳定地调整和改进学生的行为,以此能够判断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判别的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以效能为中心
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判别,这能够提高教师以新方式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考察,形成以效能为教学效果的中心。教师对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方法和教学评价标准,逐步将思想政治教学引入新的发展阶段。
2、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数量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在形成稳定和成熟的教学模式后,要对课程进行教学评价,应重视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数量化研究。这样形成了教师的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教师要研究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效果,如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对学生实现内化、外化的时间阶段和实现方式[4]。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长远发展的价值所在。
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要能够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够结合社会现实的思想教育实践,这样的教学课堂充满了新鲜感。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参与性,让学生多表达想法,促使学生进行讨论和加强师生的教学交流和沟通。课堂教学内容要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和补充,这样就能提高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进行创新,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人才,鼓励大学生的求真务实。
(一)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上面应重视直观性,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也让大学生快速、简明地掌握教学内容,便于大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复杂多样性的教学内容,通过直观性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有条理,也容易区分教学的难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图表法和图示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其次,教师应引导大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与对应。这样就能够将理论知识的抽象思想与社会实践的感性认识进行统一。教师鼓励大学生在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同时要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到社区、企业以及工厂等地,实际了解和参观学习,增加社会实践的体验,这样对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时政学习更加深刻,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价值和活力。最后,教师要洞察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启发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意识,才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的思想程度不同,采取广泛性教育和先进性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差异性大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以大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和生活压力,同时,新时期的大学生又具有独立意识,思想政治课堂所讲的内容和传递的价值观与大学生已形成的价值观存在着冲突的可能性,这就使得大学生产生思想上面的困惑,因此,教师要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通过积极的心态来处理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和下课后与大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这样才能贴近大学生的心理,让大学生有心理的归属,逐步将大学生的思想引向科学的价值观。高校教师应进行引导式教学,培养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主选择的能力和自我修养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始终坚定思想政治方向[5]。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大学生教学主体地位,鼓励大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积极探索知识,让大学生有主动学习意识,实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堂还可以采取网络化教学,营造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将科学发展观等作为文化宣传内容,增强先进、健康、积极的文化内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和陶冶情操。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辨别、自制、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的思想文化。
[1]王献敏,袁建勤,康健梅.高校思政教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切入点[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2]贾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06).
[3]岳磊.高校思政教学效率低下的深层原因分析[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
[4]贾红国.探析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2(02).
[5]赵琼.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困境与抉择[J].高教论坛,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