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类招生试点与教学改革探析

2014-04-10朱之明

关键词:大类学分院校

朱之明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高职院校大类招生试点与教学改革探析

朱之明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一些高职院校实行大类招生试点取得的经验证明,高职院校实行大类招生尽管存在一些困难,但却有更多的优点.大类招生对高职院校来说,带来的不仅仅是招生模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也带来了对高职教学管理的新要求,必然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从而也必将为高职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总结这些新变化和新要求,探讨应对措施,对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高职教育;招生;教学改革;大类招生

继本科院校之后,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始了大类招生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历经几年的试点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事实证明,在原本3年制的高职教育中采取大类招生培养的方式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当然,考虑到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高职大类招生不能照搬照抄本科的模式,需要探索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与之相对应,高职的教学改革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类招生是一个新的招生办学培养模式,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机遇,值得我们研讨.

1 高职院校大类招生试点情况

1.1大类招生的概念

所谓大类招生,就是将学科门类相同或相近,即教育部专业目录内同属一类的专业合并归类招生,它是相对于按具体专业招生而言的一种新型的招生方式.比如,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探索专业群建设相结合,自2012年起,对建工系原有的市政工程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3个相关专业实行市政工程类大类招生;学生填报志愿时,只需选择市政工程类填报即可,不需要再像原来那样具体选择填报市政工程技术或城市燃气工程技术或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按专业大类录取进校后,首先经过半年或一年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职业规划课程)学习,再根据本人意愿、兴趣、就业去向以及社会需求和自主择业的实际情况,经考核选择具体专业学习.

1.2高职院校试行大类招生的背景

近年来的高职教育改革,始终回避不了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问题.要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贯彻教育部在2006年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的——实施“宽专业基础、多专业选向、综合素质教育、融职业技能考证(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高职学生朝一专多能方向发展,即一个专业要配置多个发展方向的相关课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结构不局限于某个“点”上,而是尽量向“面”上拓展,以利于学生宽专业就业和适应今后的岗位调整.

实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以上的人才培养目标,改变过去长期按具体专业招生的一贯做法,招生时先不分专业而是按学科大类招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中期专业分流,这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最先在本科院校试点,业已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证明实行“按大类招生和培养”已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短、专业划分细、实践环节多等原因,实行大类招生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起步较晚,但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始大胆先行先试,成效显著.比如,有的学校探索出了“大平台教育、分方向培养、模块化管理”的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1];有的学校探索出了“统一的基础课程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渗透专业综合素质的教育,突出职业技能(资格)考证”的大类招生专业课程体系[2];有的学校探索出了“1212”分段培养过程,就是将人才培养的6个学期按时间段进行划分,分成1学期、2学期、1学期、2学期等4个阶段的循序渐进式人才培养过程[3],等.可见,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值得尝试和探索.

1.3大类招生与传统招生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首先,大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填报志愿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宽.以往填报志愿时,若干个专业之间学生往往很难取舍,入学后调专业的现象也很多.按大类招生以后,几个专业“合并”到一个大类里,学生可以先选择大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在校学习了解后,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4].

其次,大类招生减轻了学校招生录取的工作量,降低了招生工作的难度.由于招生专业的“冷”“热”不均,加上学生与家长对专业的不了解和对市场需求的盲目性认识,往往一窝蜂地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经常出现“热门”专业人满为患、“冷门”专业无人问津的情况,给学校招生工作带来很多难题,不得不根据学校招生需要对考生进行专业调剂以完成招生名额,最后不可避免地是被调剂的考生及其家长对所录取的专业不满意,遗留许多后患.实行大类招生后,由于只是确定大类而不是专业,学生入学后还有具体专业选择的空间,专业调节的余地较大,从而避免了这些在以往招生录取工作中出现的难题.

第三,大类招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报到率和就学率,有效避免了因对录取专业不满意而产生的弃学不报到或报到后溜生退学现象.以往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不满意被调剂的专业而放弃就学,或者“回炉”重新准备再次参加高考,或者要求转学转专业,或者干脆不读书去工作;在生源日渐萎缩、招生日渐困难的情况下,这对高职院校完成招生任务、维持办学规模很是不利.实行大类招生后,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避免出现类似的现象.

第四,大类招生能使学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灵活适应社会需求.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的“冷门”或“热门”专业既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又取决于学校的供应,况且高职人才培养有3年的周期,3年后的市场需求也可能出现变动.实行大类招生后,学生的专业选择后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学校系部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动及时做出专业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第五,大类招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减轻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学生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及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课程进行学习,学习的目的性明确,学习不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后,专心于学习知识和技能,校园内各种不健康事件的发生率自然大大降低,一度让人头疼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相信会变得轻松起来.

第六,大类招生最终将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大类招生不只是一种招生模式的改变,它必然会引起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从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教师培养、教学资源配置到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甚至办学模式等,都将受到巨大的冲击.围绕大类招生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一定能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优越性也就更大.

2 实行大类招生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新要求

对于现在及未来国内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各路专家给出了许多方案,一些高职院校也尝试着运用专家们给出的方案努力推动着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尽管举步维艰,但仍取得了一些经验教训.许多专家提出的方向和方法不是不好,只是实际操作起来存在许多难于跨越的困难.大类招生则不同,它将实实在在地对高职教学管理提出一些新要求,在迫使高职院校相应做出必要的教学改革的同时,切实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这些要求包括:

2.1必须做好就业市场的调查,及时提供人才需求信息

实行大类招生后,加强人才需求信息的调查变得更加重要.只有与就业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做好就业市场的调研、评估、研判、跟踪、预测,才能将人才需求信息反馈到专业培养过程中,教学系部才能据此不断调整专业、专业方向乃至专业课程的设置,利用学生的专业选择后移的优势,及时提供给学生就业市场最需要的专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有的放矢地引导专业分流.以往高职院校也设立就业办公室,但主要的工作重心放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上;各教学系部偶尔也进行就业市场的调研,但主要是为招生前的专业开设和专业招生名额分配做准备,真正使就业市场调查工作为教学过程服务的情况不多且不够,全天候的就业市场调查工作自然也做得不好.

2.2必须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介绍和引导

许多高职院校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大多含糊不清,或许是出于扩大招生规模需要的考虑,有意识模糊培养目标以应对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时的精挑细选(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市场调查与开发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区管理服务方向)”等附设方向的专业中);或许是由于专业本身存在就业前景不清、行业适应性不强、就业岗位定位困难等问题;或许是由于办学部门对专业也了解不够,存在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的欠缺,底气不足;或许是教学管理人员不认真、不细致,应付了事,等等,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屡屡修订仍然模糊不清.体现在招生简章也好,对学生做专业介绍也好,很难让学生据此做好自己的就业定位.实行大类招生后,自然就很难让学生据此做好自己的专业选择.要做好专业分流的工作,必须让学生清楚专业的具体应用情况、专业前景及将来的求职方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时时考虑自身兴趣、自身发展和专业的适合度,减少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和跟风性.

2.3必须根据专业分流的需要及时安排和调整教学资源的分配

大类招生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的专业选择,所以在专业分流的时候,为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必然会出现某些专业人数过多不得不增设一个班、甚至几个班,而某些专业人数过少不得不裁班、减班、合并班的现象.因此而涉及的师资、设备、教室、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分配的安排和调整将是一件繁杂困难的事情,而且与以往在学生入学前按招生计划做好教学资源分配然后3年学制内就一劳永逸的情况相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及时调整,这对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灵活应变能力来说将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2.4必须做好专业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整体布局

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将使专业的“冷门”或“热门”问题更加突出.高职院校必需清醒地看到专业的“冷门”或“热门”不是固定的,而且不一定和家长与学生理解的一样,它其实紧跟着就业市场的供求变化呈现一个动态过程.一个成熟的高职院校也绝不会盲目跟着市场或学生家长的需要倾尽全力去办大家热衷的几个“热门”专业,或者随便放弃一些大家不看好的“冷门”专业.专业建设规划总要考虑诸如学校特色、资源优势、地方需要等因素,也需要有一些中长期的考量及全面、平衡发展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结合实际通盘考虑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布局,做到既照顾现在,又兼顾中长期,做好冷热专业的调剂和引导.对于一些所谓“冷门”专业,在压缩招生规模的同时,还要有所保留,给予适当的保护与照顾,甚至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与扶持.目前有些财贸类高职院校因为会计类专业热门,就一窝蜂全面招收会计相关专业学生,实在是不理智的行为.

2.5必须改变原来固定、刻板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招生方式和专业选择变得灵活了,学籍管理、教学运行、课程考核等原有相对固定、刻板的教学过程组织和管理方式也要相应变得灵活和富有弹性.比如,必须修订弹性的学籍管理规定以适应学生的中期专业分流和专业调整,必须制定相对灵活的教学计划以适应学生的专业和课程选择.还有像课程体系、学生成绩录入系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实习实训安排等,也要相应做出调整.

3 大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

综上,实行大类招生以后,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将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完善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3.1推行学分制改革

学分制在我国本科院校已经实行多年,却没有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也难说起到什么大的作用.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也在率先试点,从高职的特点来看,也许学分制反而更适合高职院校,尤其适合于高职的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学分制要求的是开放的教学计划、灵活的授课方式和弹性的学籍管理,正好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相契合.实行大类招生以后,高职院校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已与之不相适应,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大势所趋[5].按照学分制规定,学生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累积达到规定的总学分,包括:公共基础课学分、职业基础课学分、职业核心课学分、职业拓展课学分、军训学分、本专业资格证书学分、专项技能证书学分、素质拓展学分(含科技技能活动学分、校园文化活动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学分)等,3年学习期满就可以毕业,已提前修完学分但3年学习期未满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实习.

3.2重视选修课的作用

这样一来,选修课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而将变得十分重要,因为它将是学生在修完必修课后决定他们能否尽早结束在校学习提前进入毕业实习的关键.专心学习、勤于学习的学生将能通过选修更多的课程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通过选修更多的课程提前为进入社会占据先发优势做准备,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善校风、学风.选修课也不再只是一些公共课、文化课、人文素质课等基础课程,更多的选修课应该是跟专业密切相关、体现多个专业方向、紧贴行业岗位和市场需要、满足学生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选修课还要满足那些希望不转专业但能跨专业学习的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一专多能”的愿望.所以要尽可能地增加选修课的分量,选修课开设得好,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调换专业的要求自然就减少了.如文秘专业的学生想学会计,通过选修会计课程就可以轻松做到.选修课开设得好,还能整合学校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体现学校最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师高超的专业能力.

3.3制定和实行第二专业选修规定

本科院校有第二学位的选修制度,高职院校也可以实行第二专业选修规定.对于一些有经济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迫切希望在校期间多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而且考虑今后就业或创业发展需要,最好多涉猎几个专业,他们不满足于学习本专业知识或选修几门其它专业课程,选修第二甚至第三专业对他们是最好的选择.有关教育管理部门曾经提倡高职院校实行第二专业选修,但受制于各种条件一直得不到真正贯彻执行,而有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和实行学分制,高职院校实行第二专业选修就将变成可能、可行而且必需、有益.

3.4加大教师转行转型培养力度

不管是实行大类招生、专业分流,还是实行学分制、选修课,这些教学改革将对教师队伍带来极大触动.有些教师的任课课程、专业研究方向、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要相应根据市场和学生的需要做出调整,教师和教学系部将要承受极大的压力.高职院校人事、财务和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学校发展的整体布局和专业建设规划,加大教师转行转型、进修提高、实践锻炼的培养力度和资金投入,以避免部分冷门专业、冷门课程师资因专业调整或课程设置调整造成的闲置,也满足专业选修课设置对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的更高要求,缓解专业分流前对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分流后对热门专业、热门课程师资力量上的压力,为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3.5制定专业分流的各项政策规定

实行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时要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因此制定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分流政策就十分迫切和重要,一般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志愿、学生学习成绩、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专业合理布局、社会需求等因素,对大类招生的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实行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合理完善的专业分流政策是实现公平公正的必要前提,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导,既要避免因专业分流不公正、不公平而产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杜绝校园腐败行为,又要避免因某一专业选的人很集中而造成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或者因某一专业选的人很少而使师资、设备闲置形成浪费,进而对学校办学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3.6做好长短线专业的统筹兼顾

实行先大类招生后专业分流时,如果一味地满足学生的选择,对于保持或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增加经济效益,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是否真正做到让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是对实施“大类招生”高职院校的一种考验.然而,对高职院校长远发展、整体发展而言,又不能一味地迁就学生,迁就眼前的市场,而必须服从于长远的专业建设规划,因此必须做好长短线专业的统筹兼顾,既要满足短线、热门专业的办学需求,又要着眼于学校专业特色、地方经济未来发展需要、就业市场前景预测等因素,为冷门但属长线的专业、未来的新专业做好师资、设施、设备、经验等办学资源的储备.

总之,高职院校实行大类招生已是大势所趋,尽管还处在试点阶段,却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实在在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改革问题,以完善高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契机,努力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高职大类招生,任重道远,但值得期待!

[1]全玉莲,耿世刚,赵育,等.专业大类招生环境下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75-78.

[2]樊秀龙.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1(7):49-50.

[3]陈平.高职计算机大类招生分段培养人才模式探索与实践[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76-77.

[4]姜静.论大类招生模式下的学院教学管理工作[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83-84.

[5]刘向红,赵居礼.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制定高职教学计划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9(6):22-25.

Analysis of General Enrollment Reform Pilot and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u Zhimi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The experience of general enrollment reform pilot gained from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ves that the advantages overshadow the difficulti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eneral enrollment brings about not only the changes in the recruitment mode but also the new requirements o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This will promote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will, in turn,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a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both indispensable and meaningful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ummarize these new changes and new requirements and to explore the coping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ollege running capaci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nrollment reform; teaching reform; general enrollment

2014-06-22

朱之明(1960-),女,福建漳州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与研究.

G719.2

A

1008-293X(2014)09-0096-05

(责任编辑邓颖)

猜你喜欢

大类学分院校
基于CiteSpace 的中医软坚散结法的可视化分析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学分美食
谈大类招生背景下音乐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化学学科大类人才培养研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