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金融服务发展模式风险及其防范
2014-04-10副教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江苏苏州215104
■ 郭 薇 副教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江苏苏州 215104)
农产品物流金融服务发展模式风险及其防范
■ 郭 薇 副教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江苏苏州 215104)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物流金融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需求和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紧密契合。由于国内的物流金融业务起步不久,在法律法规、信息制度、技术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金融机构提高物流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尤显重要。
农产品 物流金融 风险
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发展背景和含义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包括农村物流在内的九大物流业重点工程,“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发展仍将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农产品区域物流网络初步形成,冷链物流初具规模,粮食仓储物流能力逐步提高。四核五带(沿沪宁线物流带、沿江物流带、沿海物流带、沿东陇海线物流带、沿运河发展带)中都设计了新时期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蓝图。依托连江通海的区位优势和临港产业集聚的优势、北接环渤海、南融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物流产业基础,在提升产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功能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扶持发展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副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支持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配送功能,结合实际,设立各自综合和专项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推行“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店)”流通模式,实行标准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同时,重点支持农产品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两大系统建设,实现冷藏、保鲜、加工、配送一体化。提高有机、绿色安全农产品的配送率,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江苏“十二五”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显性抓手,将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物流金融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物流增值服务,它运用金融工具促使物流业产生价值增值,在我国很多省市已经得到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中小企业开始尝试通过物流金融产品,获得银行的贷款授信以改善资金流。近年来,国内提出了不少与物流金融相关的概念,如仓单质押、融通仓、物流银行、商品融资等。金融物流发展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
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的主要风险
当今,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综合性、集团化、国家化的方向发展,广泛实现资源共享。国内的广大中小农业企业自身力量单薄,因此如能形成自发性质的农业企业联盟,充分融入供应链的运作模式。通过协议资源组合的方式,相互信任、优势互补,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开展物流金融活动一定能取得更大的竞争效应,共担风险从而获得来自金融界的更多支持,共同受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物流金融是集众多主体参与并且不断在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复合金融服务,涉及行业广泛,有银行、保险、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等。物流金融在银行和物流企业的带动下,为广大的各类中小型企业提供了灵活融资的资金渠道,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扩大了银行和物流产业的新的业务平台。但是由于该项业务在我国开始得比较晚,业务主体尚缺乏成熟的实践经验,在市场、技术、财务、操作、法律等诸多方层面存在着一定的运营风险。
(一)银行金融机构角度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强建设企业信用度和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农业企业要全面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增强生产经营风险管理意识,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由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伴随着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尤为复杂。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售后服务和货款回收过程都可能存在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使其不能正常开展;自然、政治、经济的风险;信息系统不能平稳安全运行的风险;合作物流企业不能履行高效安全的监管等等风险,都将给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增强农业物流金融项目的全封闭管理、专人管理,供产销独立作账,成本费用独立核算,效益利润单独反映;学习分散和转移风险的金融技巧是金融企业必备的功课。
(二)农业物流企业角度
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监管直接影响到物流金融贷款项目的安全收回。物流企业首先应该加强对融资农业客户的信用调查,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客户,避免与有不良信誉记录的客户合作,正确评估客户的动产质押,准确把握客户的实际履约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款项;选择市场需求大、方便储运、变现迅速的优良农业质物品种;充分掌握客户农产品生产和库存的状况,准确把握其采购、销售、运输等实际信息,了解质押物的市场变现和流通能力,严格监管质物的正常流转,避免质物变现价值低于银行授信敞口余额而无法变现,导致无法挽回的操作风险。提高仓储运营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减少配送环节的人力成本、借助信息化手段,降低现场管理费用。从整体上降低供应链内部的信用风险。
(三)国家法律法规角度
由于目前我国对于物流金融中质物的法律法规和担保法尚无完善的对接,物流金融操作流程中,涉及到多方主体,作为客体的质物在多方之间流转,因此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容易导致质物的所有权产生纠纷。特别是在信用立法上,还有待于制定法律促进物流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促进物流金融业务向更高、更广的纬度发展。
(四)农业生产企业角度
由于农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和价格经常会有波动,作为质押物的农产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市场运营风险。所以在农产品质押物的选择上无疑应该选择本公司市场价格稳定、变现能力好、市场需求量大、储运方便快捷的产品。关注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采购和销售,缩短资金周转的时间,控制现金流量,避免剧烈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缩短银行对减少农产品质押物的评估时间和融资成本,减少现场管理费用。
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风险防范策略
当今,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物流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必将带动农产品物流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企业、金融企业、物流企业以及政府都应该有进一步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策略。
(一)金融机构提升创新意识,建设客户社会信用监管、评估体系
由于物流金融业务流程较为复杂,涉及主体众多,在操作过程中面临较为复杂的风险。作为物流金融的主要提供者,银行在合作物流企业的选择上应该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具备完善的仓储数据库管理、固定资产多有实际偿付能力的成熟型农产品物流企业,和企业一起研发物流金融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加快网络建设,在物流企业设立专门部门和专业人员参与管理,使银行实现无缝对接现场管理;农产品物流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必须将客户经营状况、偿贷能力、历史信誉等实时共享给银行,确保银行掌握客户的原材料、成品的库存和销售情况,督促抵押监管商品的正常贸易流转,建立全面有效的物流金融非现场监管体系。
(二)扶持农产品物流企业整合绩效,实现融资的多样化
目前江苏省在农业物流方面目前基本上还是以物流功能单一的储运为主,参与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物流所需要的冷链设备技术滞后、农产品供销信息不够通畅和透明,造成产品流向盲目。因此广大农业企业要加强科研投入,开发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核心技术。农业生产企业普遍停留在缺乏自主品牌和专有技术、核心技术的层面。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供应链竞争时代的关键因素,保证每年确定比例的科研经费的投入,实现自我发展,通过创新科技的有力支撑,不断积累壮大,成为朝阳企业、品牌企业,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创造机会争取有更多的渠道来筹措资金,实现融资的多样化。
(三)政府制定法律措施,加大对农产品物流金融的投入
政府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根据物流业的产业特点和物流企业一体化、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统筹完善有关税收支持政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及时补充和修正,大力支持江苏省农产品物流金融活动的顺利开展,支持银行与农产品物流企业之间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确保行企之间的信息通道的畅通无阻,有效降低物流金融风险;在物流金融质物客体的所有权的规定上要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农产品质物流通时的合理、合法性。
(四)投资农业现代信息化建设,倡导绿色物流金融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面对庞大的现实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物流基地信息化和标准化探索也成为热点。在这方面,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信息化、标准化以及电子商务专项补贴支持。很多物流基地在规划建设时也把信息化设施列入基础设施构建。传统农业企业的物流是以生产补货和销售为主体的,以仓储和运输为主要控制基础。但在物流金融操作模式下,必须具备高度智能化的信息通道和融资合作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有效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接受合作物流企业的质押监管和反监管。由于融资的需要,从生产物流向专业化3PL服务方向的转变,合作物流企业将涉及到全程物流服务,根据物流金融三阶段的不同操作要求,农业企业还必须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和销售商协调等方面加强与合作物流企业的协同操作,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的智能信息平台是实现农产品物流融资的关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增长,是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势,将引领农业物流金融产业未来发展的潮流。
(五)加强院校、农企和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注重物流金融创新人才培养
基层和高端农业物流金融人才的双向短缺是造成农业物流金融发展的关键瓶颈。拥有高素质的物流金融专门人才是农业企业融资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广纳贤才和内部培养,充实制造业高端管理人才的队伍,优化人才结构。重视企业内外专业培训,如和银行联合开展质押监管和操作流程的培训,使人才迅速掌握丰富的物流管理知识和技巧,又熟悉金融业务操作和法律规范,为专业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持续合作储备人才。
结论
“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仍将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必将推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发展,物流金融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为广大农业企业所需求,逐渐成为上下游企业的连动体系,广大农企应该努力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的迅速提升,以适应农产品供应链竞争时代的到来。在实施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要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关注银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提倡低碳物流、绿色物流金融的现代理念;加大力度创新培养农产品物流金融人才,多角度带动和支撑农产品物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黄桂红,饶志伟.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整合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2.丁俊发.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0(1)
3.雷勋平,王亮.安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
4.巢峰.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
5.李明.湖南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J].江苏商论,2011(2)
6.戚继胜,陈春.高港区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思路[J].农村经济学,2009(20)
7.宿长海,宋晓露.大连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问题研究[J].区域经济,2010(2)
8.谢圣涛.国外物流金融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10(4)
9.朱晓伟.供应链金融下的存货融资模式[J].陕西农业科学,2010(2)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苏州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发展模式风险研究
F3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