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的艺术与技术
2014-04-10金旭云高山
金旭云 高山
一、教育技术
传统学校教育中,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实践较少;而课改要求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许多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然而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课堂上由一名教师管理数十名学生,教学场所多局限于室内等,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传播无限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高明的教学手段来掌控课堂,优化各种资源——即教育技术。
1.教育技术的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这一定义的提出使“教学过程”变为“学习过程”,传统的“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一定义与我国的课改理念相符。
2005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发表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这一定义使教育技术与企业绩效相联系起来,但我们不难看出这其中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它可以促进“学习”,对课堂有着积极的影响。我们通过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课改。
2.教育技术的目的。“教育技术是优化教育的技术。”随着课改的实行,新课程的设置中语文、数学等传统的大科目的课时大幅减少,随之增多的是地方、校本等课程,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这就需要运用教育技术来优化教育。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育,让“教”与“学”更好地融合。教育技术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征,根据万光瑞在《现代教育技术室整体优化教育的技术》一文中的阐述,教育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语言教学阶段,第二阶段:直观教学阶段,第三阶段:视听教育阶段,第四阶段:系统技术阶段,第五阶段:现代教育技术阶段。每个阶段,教育技术都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当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时,教育技术也不断地提升。从纯语言教学到现代教育技术阶段,教育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有辅助教学、教育成为优化整合教育。
3.教育技术的功能。从教育技术的目的来看,它具有优化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优化教育的管理,优化学校教育的教学模式,优化学校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办学效益与优化教育资源五个方面。
在课改过程中,教育技术的优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优化学校教育的教学模式。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在这个优化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从中引导——多媒体的运用不仅扩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也可以使教师从板书中解放出来,走下讲台,指导学生。从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到华阳中学“三维七段”单元教学模式,在这些课改的实例中,模式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优化课堂、优化教学、优化教育,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教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4.教育技术对课改的推动。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教育技术相对不发达,教育技术的第一阶段:语言教学阶段,多为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我国,部分地区仍停留在教育技术最初阶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校基础设施落后、教师业务素质较低等;而与这些学校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的兴盛、3G的普及等,外面的世界远比学校精彩,网络的诱惑远大于课本,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课改的推动。而现阶段,我国课改正处于“遍地开花”的状态,但真正的“奇葩”少之又少,原因在于由于许多教师都是传统教育出身,即使想课改,其自身的阻力就非常大;其次,课改仅仅有个大框架,如果学校没有一个明确的课改目的,教师即使个人进行课改,除非教学成绩突出,否则较难得到肯定和承认;再者,部分教师课改的理论水平较低——并非因为不想学,而是具备可以指导教师的课改理论不多。
但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这与我国的课改精神——让学生参与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等相符。教师可以通过研读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深刻认识到备课不仅是自己熟悉教材,更是要预设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会评价整个课堂,真正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二、教育艺术
技术是可复制的,而艺术是不可复制的,具有独特性和原创性。
1.教育艺术的定义。“教育艺术是通过讲、读、听写、问答、示范、练习、实验演示等基本手段,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综合艺术。”
教育艺术是以教育技术为基础,通过“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因此,教育艺术是相对独立于教育技术的,前人提出的“教育艺术技艺论”是把“技艺”、“技术”、“艺术”混淆了,造成概念的模糊不清。明确教育艺术的定义可以划定教育艺术的范围,更准确地指导实践。
2.教育艺术的目的。无论教育艺术多么地多元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育艺术包括: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的板书艺术、教师的批评表扬艺术等。通过这些艺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启发学生的心智、展现教师的才能和机智”的作用,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学生们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得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3.教育艺术对课改的促进作用。新课改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传统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权威性强,这就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参与课堂,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教师通过对教育艺术的运用:幽默的语言、精湛的板书、恰当的批评、及时的表扬等,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促进课改。比如课堂上的恰当批评可以让学生更专注,而在批评中融入幽默的语言,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是否会有更好的效果呢?是否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师生的情感呢?是否更利于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呢?
三、教育的艺术与技术
通过教育艺术,教师可以有效地预设课堂,评价教学,优化课堂,实现教学任务。
而通过教育艺术,教师可以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课堂,用自身独特地风格吸引学生,提高教学品质。
如果教师没有娴熟的教育技术即不会有效地设计、组织教学,那教师的教育艺术就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即无序的课堂即使充满欢声笑语也是无效的,只会给学生以“轻松活跃但不知所云”的感觉。
所以教育艺术是以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只有通过教育技术才能使教育艺术熠熠生辉,而教育艺术又可以提升教育技术,是教师能力的体现。
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精湛的板书,可以构建完整的课堂知识体系,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有清晰的解读等,这些教育艺术促进教育技术,同时又展现了教师掌控课堂、感染学生的能力。
总之,教育技术与教育艺术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概念,但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是教育的一种“术”: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服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教育的艺术与技术统一起来,为我校的课改注入新鲜的力量,也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王晋堂,刘舒生,陈心五.教学论在中学中的应用[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2]万瑞光.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体优化教育的技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