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研究述评
2014-04-10李玉才
李玉才,梅 昊
宿州学院图书馆,安徽宿州,234000
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研究述评
李玉才,梅 昊
宿州学院图书馆,安徽宿州,234000
对2010年以来关于地方高校与农家书屋建设方面的文章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了讨论的热点问题:地方高校图书馆相对农家书屋所具有的优势、地方高校图书馆支持农家书屋的必要性、地方高校图书馆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的主要模式及途径、地方高校图书馆支持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等;从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指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
地方高校图书馆;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工程自2007年全面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何进一步搞好农家书屋建设,引起了图书馆界的热议,许多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积极献言献策,亲身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现将2010年以来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方面的研究情况略加分析,以便推动这方面工作继续深入开展。
1 研究现状
2008年,蔡莉静等发表《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工程》,高校图书馆有人开始农家书屋建设方面的研究。2010年,李强发表《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介入“农家书屋”建设》,从此,农家书屋建设研究进入地方高校图书馆视野,有一些文章陆续发表。到2014年10月,带有标题“地方高校图书馆”字样的研究论文共17篇(2010年2篇,2011年4篇,2012年4篇,2013年5篇,2014年2篇),分别发表在15种期刊上:《图书馆学刊》(2篇)、《图书馆学研究》(1篇)、《大理学院学报》(1篇)、《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篇)、《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篇)、《山东图书馆学刊》(1篇)、《图书馆论坛》(1篇)、《柳州师专学报》(1篇)、《黄石理工学院学报》(1篇)、《图书情报工作》(1篇)、《农业网络信息》(1篇)、《绥化学院学报》(1篇)、《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篇)、《兰台世界》(1篇)、《黑河学刊》(1篇)。
2 研究内容
2.1 地方高校图书馆相对农家书屋所具有的优势
不少研究者认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相对农家书屋而言,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杨琰等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认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学历层次较高、业务能力强的管理队伍,具备明显的人才优势。地方高校图书馆往往是当地藏书较多、规模较大甚至是最大的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资源,具备资源优势。他们还认为高校每年有寒、暑假,还有一些短期的法定节假日,这又成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时间优势[2-4]。除此之外,王卫文认为地方高校图书馆专业设施齐全,还拥有设备和技术优势[1]。这些优势都能够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2.2 地方高校图书馆支持农家书屋的必要性
农家书屋建设是党和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惠民工程,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研究者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探讨。
樊会霞等认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支持农家书屋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5]。王菊明认为地方高校和地方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密切,与当地政府共建农家书屋,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6]。吕永红认为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是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图书馆积极投身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7]。一些研究者还从高校图书馆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及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出发,对地方高校图书馆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的意义进行研究。他们认为目前高校图书馆多数存在图书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服务水平较低的状况,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不断强化服务功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7-9]。李强认为支持农家书屋既可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习基地,也可为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或完成农业科研项目课题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4]。
2.3 地方高校图书馆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的主要模式及途径
围绕如何支持农家书屋建设问题,研究者们积极出谋划策,有的还进行了具体实施。
(1)杨琰、李强提出“参与”说。具体途径有:参与“农家书屋”的筹建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协助和指导农家书屋扩展服务领域,使其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学习的地方[2,4]。编写农家书屋管理员手册;动员读者协会的同学利用假期到农家书屋去服务;广泛宣传和动员广大师生为农家书屋捐款捐物[2]。
(2)刘淑银提出“扶植”说。主要途径有:以乡镇为单位,农闲时节举办3~5天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短训班;定期派技术骨干到农家书屋巡回指导;对农家书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查漏补缺式的技术指导;帮助农家书屋选取、代购所需要的特种图书;联合本地图书馆、室,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帮助村委制定筹款计划、捐赠图书资料等方式解决图书更新问题[10]。
(3)樊会霞等提出“协同”说。主要途径有:协同农家书屋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将“农家书屋”视为自己的一个馆外服务点,定期为其输送、调换、补充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源,将高校馆藏文献资源流通于各书屋之间;协同农家书屋进行图书馆式管理,上级主管部门应将农家书屋的管理权交给地方高校图书馆,培训农家书屋管理员持证上岗,定期派出技术骨干现场实践指导培训;协同农家书屋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协同农家书屋开展农民素质教育[6]。
(4)王菊明提出“联动”说。主要途径有:帮助农家书屋建立借阅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采用“请进来”或“送上门”等多种途径为农家书屋培训管理人员;帮助农家书屋建立科学合理的藏书结构;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势,帮助农家书屋开展“数字农家书屋”的服务[7]。
(5)王卫文提出“服务”说。主要途径有: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利用人才优势,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利用资源优势,通过讲座、座谈、播放影像资料等形式,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配送农民群众喜爱的出版物和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设备,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多种形式的免费教育培训活动[1]。
(6)戴鸿志提出“支持”说。主要途径有:不定期地组织专家编写一些农民实用小册子,送到农家书屋;赠送计算机、书桌等设备,改善农家书屋的硬件条件;与地方文体局联合,集中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定期派出专业技术骨干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培训[8]。
(7)董明等提出“助推”说。主要途径有:双方寻找共同信赖的合作平台,最好由地方政府机关部门充当平台;地方高校、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助推农家书屋的建设,农家书屋也可以集资解决部分活动经费;高校和农家书屋的主管单位设立科研专题,鼓励教职工参与农家书屋的研究与建设;各类高校要明确自身的特长,用优势学科去帮扶助推;高校图书馆网站设立农家书屋专题,关注当地农家书屋建设,并就相关图书进行重点推介[11]。
(8)贾米勤提出“共享”说。主要途径有:明确责任,地方高校图书馆提供资源,农家书屋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所有服务成本,承担高校图书馆的资产保全责任;在优先满足学校师生的阅读需求前提下,围绕农家书屋的需求共享纸质资源;以轮值方式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农家书屋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共享专业技术;农家书屋为学生提供实践舞台,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活动提供场地和多媒体设备支持,双方共享文化场地;农家书屋的读者从高校图书馆获得所需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数字资源[12]。
2.4 地方高校图书馆支持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2.4.1 问题
董明等认为在农家书屋的实际建设中,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参与程度很有限[11]。
(1)体制上的约束。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隶属于不同系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涉及到相关主管部门,双方报批程序较为复杂,一旦某一方面沟通不畅,助推事宜就会搁浅。高校图书馆的各方面优势无法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上发挥,其失败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体制上的约束和局限。
(2)经费上的制约。高校图书馆是义务助推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在与农家书屋相互沟通交流过程中难免产生一定的费用,如果学校财政没有设立助推专项经费,这些费用开支就无法报销入账,这就严重限制了助推计划的开展。
另外,高校教职工参与热情不足以及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差别,助推灵活性不够。贾米勤也认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本身的发展遇到不少问题,如资金短缺、数据库经费过高、人员短缺等,若再与农家图书书屋进行资源共享,则心有余而力不足[12]。
2.4.2 建议
樊会霞等建议建立以地方高校图书馆为中心的区域城乡图书馆联盟,使同一区域内的所有图书馆共享系统内的资源,认为这是合作双方实现互利多赢的战略性选择;地方高校图书馆帮扶活动重在专业指导而非资金投入,帮扶活动重在文献资源更新、服务管理两方面;构建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长效协同机制,时间协同、人员协同、目标协同[5]。吕永红建议在现有体制下,地方政府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要起主导作用,树立“大图书馆”观念,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7]。贾米勤建议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应突破三大障碍:一是认知障碍,资源共享不能以利益的盈亏作为认知的标准,应把该事业视为一项公益性事业。二是制度障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立足于在校师生,与农家书屋资源共享,面临诸多制度限制。三是资源障碍[12]。
3 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学术界对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的研究已经开始,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起来看,这些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
(1) 从研究现状看。一是研究成果不多,五年间一共才发表17篇论文。二是学术刊物档次偏低,15种刊物中,只有《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论坛》《图书情报工作》和《兰台世界》属于核心刊物。三是研究者的层次不高,在论文作者中,职称最高的是1名副教授和2名副研究馆员,其余几乎全是馆员。四是参与研究的面过窄,17篇论文的作者,除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的董明之外,其余全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地方图书馆及其主管单位以及农家书屋方面的人员没有一篇。
因此,无论从论文的数量、刊物的质量,还是研究者的层次来看,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引起重视,特别是没有引起地方的重视。总体质量不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2)从研究内容看。研究者围绕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所具有的优势、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必要性、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模式及其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总体来看,更多的是办法措施的探索、建议,理论研究远远不够。从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看,理论研究雷同之处过多,实践环节相似之处不少,缺乏创新,影响了研究质量。
(3)从研究方法看。从研究论文中能够深切体会到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人积极关注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动与热情,不难发现他们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精神。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不够全面。除董明等少数人之外,他们过多地强调了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忽视或回避了自身的不足或困难。事实上,大多数地方高校图书馆都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大多数高校和地方政府的领导还没有考虑过校地合作的问题,没有意识到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单靠热情是不够的,单靠一时一地的尝试也是不行的。应该多关注困难,量力而行。如果能有明确的法规政策的依靠,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
[1]王卫文.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农家书屋”建设的思考[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2):68-70
[2]杨琰.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44-46
[3]李红琴.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协作发展思考[J]. 兰台世界:中旬,2013(3):96-97
[4]李强.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介入“农家书屋”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0(8):85-86
[5]樊会霞,贾秀军.构建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长效协同机制—以石家庄周边区县农家书屋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2):55-59
[6]王菊明.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联动策略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88-190
[7]吕永红.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思考:以金华地区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2(5):70-71
[8]戴鸿志.农家书屋建设问题探析:基于地方高校图书馆的视角[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9):138-145
[9]刘援军.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面向农村居民信息服务思考:以张家界地区农家书屋为例[J]. 农业网络信息,2013(7):64-65
[10]刘淑银.论地方院校图书馆扶植农家书屋的主要途径[J].柳州师专学报,2012 (6):138-140
[11]董明,鲁志翔.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助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困境与对策—以安徽省地方高校图书馆为例[J].黑河学刊, 2014(4):131-132
[12]贾米勤.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资源共享的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36-37
(责任编辑:周博)
2014-10-28
宿州学院一般科研项目“我校图书馆在宿州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2012yyb25)。
李玉才(1963-),安徽宿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10.3969/j.issn.1673-2006.2014.12.013
G258.6
A
1673-2006(2014)12-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