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管子》民本观的核心思想

2014-04-10隋建华

关键词:爱民管仲富民

隋建华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民本的最早出处,是说人民乃为国家之根本。梁启超先生把古代“重民”思想直接称为“民本思想”,并认为“民本思想”是我国政治思想中的一大特色。《管子》也认识到了百姓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在《管子·霸言》中提出了“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的治国名言。

一、《管子》“以人为本”的内涵

综观《管子》全书,其“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本”。即在将人与宇宙中其他事物做衡量时,将人为作为对象和尺度,认为人之事比其他一切事都重要。这里的“人”指的是集合意义上的人、群体意义上的人,尤指人才或者是贤能官吏。如《管子·霸言》中云:“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是故圣人卑礼以天下之贤而王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从“是故圣人卑礼以天下之贤而任之”来看,“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之人便是指“贤人”。所以,《管子》“以人为本”的含义之一就是要充分看到人的作用和价值,并要收罗人才,经营人心。二是“民本”。这里的“民”是相对于君主而言的,通常指百姓群体。据《管子·霸形》记载,管仲告诫齐桓公如果想成就王霸之事必从其本事。齐桓公问何谓其本?管仲说.“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在管仲看来,百姓是君主之本,而百姓的主体则是四民。《管子·小匡》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石民,就是如柱石之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可靠的基本群众。所以,《管子》“以人为本”含义之二就是说民(百姓)是治国之本,得民则在于得民心。《管子》“以人为本”思想的着重点还是在于第二层含义,也即“民本观”。

二、《管子》“民本观”的哲学溯源

《管子》的民本观源于对水性的哲学思考。《管子》提出水是万物之本原的思想。有云“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管子》认为,水作为万物的本原,是一切生物的宗祖。《管子》对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证。认为万物由水构成,水是无不满,无不居,集于天地,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的物质。水存在于万物之中,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管子》甚至认为人的产生也与水相关。人的美好丑恶、贤德不肖、愚蠢聪明都是由水在发展、变化中所形成的。水是具备一切的东西,“万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为之正”。万物由水所生,只有懂得万物都依赖于水的人,才能准确地说明世界。在论证水与地的关系时指出,地是“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水就如同人体中流动的血气,构成了地的筋脉。万物生长既离不开地,更不能离开水。除强调水对于万物之作用外,《管子》还用龙与水的关系比喻君主与民的关系。《管子》说,蛟龙是水虫之神,它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而君主是天下有威者,其得民则威立,失民则威废。所以,“蛟龙待得水而后立其神,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且云“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管子》用龙得水才能显示神性来比喻君主只有得民后才可以成就其威势。可见,《管子》的民本观是建立在对水性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三、《管子》“民本观”的核心内容

公元前685年管仲为齐相。齐桓公向管仲询问安国之策,管仲建议齐桓公“修旧法,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慈于民,予无财,宽政役,敬百姓”。《管子》主张帝王以道治国,要懂得“先民与地则得矣,先贵与骄则失矣”。可见,《管子》主张将民置于为政之要,并指出对待百姓要爱之,利之,益之,安之。从以上《管子》所说慈于民,予无财、敬百姓和爱之、利之,益之,安之等治民手段来看,《管子》的民本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爱民。《管子》认为,“以人为本”应“始于爱民”。《管子》云.“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作为一代君主,必须对民众具有一颗爱心,只有爱民,民才能亲近他。如果人民敬畏君主而不是从内心亲近他,祸患就会降临到君主头上,这样的政治便毫无道德可言。

如何做到爱民,使民亲爱自己呢?

第一,爱民要“系于民心”。在《管子》看来,人皆有趋利避害的自利本性,求利行为因合乎人性而具有价值合理性。趋利避害其实是人之主要行为动力。因此,爱民就要遵循“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的规律,只有做到顺人心,安性情才能发于众心之所聚。所以,《管子》有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作为一个圣明的君主之所以能作到令行禁止,“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这就是所谓的“令顺民心”,即法令的制定要符合民心、民意。法令要顺民心,并不代表要宽法令,《管子》认为爱民要劝贤止暴,不能因为爱民而亏法、枉法。《管子》明确地提出“法重于民”的观点,主张绝对不能因为爱民而毁法亏令,这样做其实不是爱民,“枉法以求于民者,圣王之禁也”。

第二,爱民要与民一体。《管子》在论述有关天下、国家、人之间关系时说,“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这句话的意义在于.第一,《管子》虽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并没有说“民为国本”,而是强调以国家为主体的统治思想。《管子》认为人永远是在国家之下的,没有国就没有民。第二,天下、国、家、人为一体,是从属关系。《管子·君臣上》说“与民为一体,则是以国守国,以民守民”。君主如果能作到与民为一体,通过重民,将民作为手段的同时也达到了为民的目的。即是以国家保卫国家,用人民保卫人民。

2.富民。《管子》的富民观主要包括:

第一,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指出.治国必先富民,民富易治,民贫则难治。并进一步解释说,百姓富裕就会因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因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这样的话就容易治理,相反则不然。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一个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就要先让人民富裕,然后考虑如何去治理。

第二,富民有要。《管子》除认为上述的民富易治,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外,其富民理论还具有以下的逻辑.民富则安于生产,社会秩序才能稳定,才能达到国富兵强,实现霸王天下的总目标。可见,《管子》富民并非最终目的,而是要为政者将富民当做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手段。这是《管子》提倡的“予之为取”政治理念。《管子》认为治民有常道,如何才能做到富民呢?其一要务本。从君主的角度来看,《管子》主张君主要务本,要重视农业生产。从百姓的角度来看,要对百姓进行有关劳动生产的教育。一要教育百姓取财有道。百姓不种粮食就没有饭吃,粮食不靠土地就不能生长,土地没有人民就不能耕种,人民不卖力气就得不到财富。所以,民要想富就必须要劳动。二要教育百姓从事经产。民之经产就是“畜长树艺,务时殖谷,力农垦草,禁止末事”。如果百姓不务经产,就会仓廪空虚,财用不足。

其二要省刑罚,薄赋敛。《管子》有云“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管子》在这里突出了法制和德行在富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主张要推行法制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安定的社会局面,从而最终达到省刑罚而使民富;另一方面主张通过推行德政,减少税赋来使得百姓富足。《管子》不仅认为民不怀其产是一个国家的危机,并将是否好本事、轻赋税作为任用官员的标准。“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明确指出,对于那些不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民之税赋之人就不让做官。

其三要藏富于民,与民分利。《管子》认为,富上而足下是圣王之至事。在《管子》看来,国富和民富同样重要。但民富是基础,要想真正作到民富,必须要平衡好国富与民富的关系。对此,《管子》提出了两个观点:首先,要藏富于民。管仲说:“王者藏于民,霸者藏于大夫,残国亡家藏于箧。”若能藏富于民,必薄赋税,如果人君过分追求货币,必然对百姓横征暴敛,人们难以生活下去,就有亡国的可能性。作为君主必须要明白“民富,君无与贫;民贫,君无与富”的道理。若能把财富都藏在百姓手里,做到“野不积草……府不积货……治之至也”。其次,要与民分利。身贵为天子,能富有天下,而世人却不以为贪,就是因为他顺乎天下大计,能够以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

其四取民有度,用民有止。《管子》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并进一步强调说,若能取民有度,用之有止,国家虽小也会安定;但若取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管子》还分析了“取民有度”与“用之有止”的关系。认为“取民有度”是“用之有止”的先决条件,“用之有止”是“取民有度”的基本保证,“用之不止”必导致“取民无度”。《管子》一书尽管也提倡侈糜消费,但侈糜消费只能作为经济调控、刺激消费的一种手段来应用。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管子》反对奢侈,提倡节用。《管子》指出.“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因此,只有把“取民有度”和“用之有止”共同提出并加以强调,才能达到作到真正的富民。

3.惠民

《管子》民本观还体现在惠民上。首先,《管子》主张以德惠民。“夫为人君者,荫德于人者也”。《管子》将把惠民内化为“六德”,指出德有六兴,即厚其生、输以财、遗以利、宽其政、匡其急、振其穷。“厚其生”,是指通过采取辟田畴,制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等措施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匡其急”,指救人之危急,包括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振其穷”,即救人之穷困,给寒冷的人以衣服,给饥饿的人以饮食,赈济破败之家,资助赤贫之人。其次,《管子》主张行九惠之教,即所谓的“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通穷”、“振困”、“接绝”。《管子》要求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对老人、新生幼儿、孤儿、残疾人士、鳏寡之人、疾病中人、贫困人口等给予相应的关照。《管子》倡“九惠之教”是为营造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充分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渴望。

管仲为相四十载,使齐国由一个偏居一方的诸侯国一跃而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政治军事强国,与其倡导的“以人为本”重民思想密不可分。

[1] 黎翔凤.管子校注(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黎翔凤.管子校注(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4.

猜你喜欢

爱民管仲富民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李爱民美术作品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触摸俄罗斯
管仲买鹿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