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4-10

关键词:早教婴幼儿保健

安 蕾

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0-3岁对于人一生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大众关于早教的意识增强,我国早期教育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多种力量带动、多种模式并存的活跃局面。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目前0-3岁早期教育不同模式的特点,并在比较各自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为我国早期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理清思路、提供建议。

所谓早期教育是指有组织有目的地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根据婴幼儿智力发育规律,既要促进正常儿童智力发育,也要预防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婴幼儿智力低下。早期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两大基本模式:一是针对儿童,主要是直接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早期照料、陪伴、教育等活动;二是针对家长,主要是为家长提供关于如何促进儿童身心发育的指导活动。在我国,0-3岁婴幼儿主要是在家庭内部进行抚养,家庭依然是实施早期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因此在各类早期教育项目中,都不能缺少家长的参与和配合。

一、早期教育不同模式的发展现状

国内早期教育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末发展至今,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私营早教机构已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大中城市,另一方面,以儿童保健为载体的早期教育指导工作在很多城市广泛开展。除此之外,还有城市正在探索以社区为依托建立早期教育指导体系。目前,私营早教机构、儿童保健部门以及社区构成了促进我国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三个基本力量。

1.私营早教模式。我国私营早教机构主要针对儿童,以上课的形式施加教育,家长仅作为配合者协助教师完成对儿童的训练。早教课程凭借着活泼多样的内容,轻松愉悦的氛围,豪华舒适的场所,极大地吸引着婴幼儿的兴趣,同时也满足了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集体需求。但是,高额的收费让很多工薪阶层家长望而却步。而另一方面,尽管早教机构受到很多家长的追捧,但是“早教”的效果却值得商榷。

首先,从指导对象上来看,“早教”课程重婴儿教育轻家长教育。早教机构每周为婴幼儿提供1-2节课,由教师按照既定的步骤在50分钟时间里指导家长辅助婴幼儿完成既定的各项活动,鲜有将对家长的教养指导纳入常规工作。然而,婴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依然是在家庭内部,单靠一周50分钟训练恐怕遑论效果。亦有研究表明,影响早教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参加早教频次,而是家长辅助儿童在家庭完成训练作业的程度。

其次,从内容上看,0-3岁“早教”以亲子课程为主,课堂内容主要包括自我介绍、儿歌、游戏、大运动等,各项活动之间往往缺少联系,常常是老师一厢情愿将尽可能多的内容塞在课程当中,而未充分照顾婴幼儿的接收状态。虽然在理念上强调对婴幼儿感知、运动、情感、社会性以及言语的开发,但是实际教学内容更多重视对感知和运动能力的训练,对于情感、社会性以及言语的训练相对较少。由于情感、社会性以及言语三大领域难以在课程中设计专门的活动,因此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形式,很难实现对婴幼儿的全面培养和开发。

2.儿童保健模式。我国卫生部《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明确指出:“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生范畴”。其中,“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都属于儿童保健服务范围。早在九十年代初,鲍秀兰在北京城区领导的“0-2岁小儿早期教育研究项目”便开发出一套有效的家长教育模式,从新生儿开始指导家长对小儿进行早期教育,每月家访1次,定期召开家长会,结果发现到小儿2岁时,早期教育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小儿智力发育水平。这一家访模式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大量实践表明,以儿童保健为载体的早期教育指导工作对于提升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乃至培养健全人格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一是该模式过于简化,以讲解和宣传为主,不够细致深入,遑论因材施教;二是以认知训练为主的训练模式依然占主流;三是这一模式是否对婴幼儿心理发育具有持续影响效果仍有待验证。

3.社区指导模式。2003年,我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中央10个部门签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首次提出“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历经十余年的摸索,以上海为代表的社区指导模式已初现规模。

目前在上海已陆续在各个区设立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与服务中心,并由中心辐射各幼儿园下属的亲子指导站,逐渐形成“以社区为依托,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在服务理念方面,最初早教指导中心依然将着力点放在婴幼儿身上,即以0-3岁婴幼儿为直接指导对象,但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指导中心开始认识到开展家长指导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只有提高婴幼儿家长科学教养孩子的能力,通过转变家长错误的教养观念,掌握必要的教养知识,实践正确的教养技能,才能更有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实践方面,已摸索出包含现场指导、场外指导以及网络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指导策略,即通过在现场与婴幼儿互动的示范以及亲子互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技能;通过家长沙龙、专家讲座等场外指导方式延伸对家庭教育的内涵。

这一模式以社区为依托,更加贴近婴幼儿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家长联系更加紧密,能够对家庭育儿模式和婴儿心理发育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但是该模式需要有强大的专业团队做为支撑,需要有充足的资金、适当的场地作为后盾,对于我国广大区域而言尚不具备成熟的条件。

二、早期教育不同模式的比较

我国早期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私营早教机构、儿童保健部门以及社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有优点和不足。

1.在理念上,普遍缺乏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西方早期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重视主动地、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满足儿童和家长的个别化需求,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商议,及时根据家庭需要的变化而调整服务内容。而在我国,无论私营早教机构模式、儿童保健模式还是社区指导模式,更多的是将儿童作为训练的对象,直接或者通过家长给0-3岁儿童提供一种规定性的训练,较少关注儿童内在发展的心理需求,缺少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个性化指导。

2.在操作上,对家长养育方式的指导重视程度不一。国外早期教育,无论私营保育项目还是公立早期教育项目,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都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但是我国早期教育除了儿童保健模式是以家长为对象实施教育之外,私营早教机构和社区指导项目对于家长指导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对于私营早教机构而言,以收取课时费的形式进行赢利,家长仅仅作为课堂的辅助者和配合者,鲜少能够获得针对其育儿行为和观念的系统而深入的指导和帮助。社区指导模式初期以模仿私营早教模式为主,同样忽视架站各教育,近年来有所改善,努力探索不同形式的指导策略。

3.在内容上,重视智能训练,轻视人格和社会性培养。相比认知训练,对婴儿的情感、社会性以及言语进行训练难度更大。因此,私营早教机构和社区指导模式在教育内容上更多侧重于对儿童感知和运动能力的训练,对于情感、社会性以及言语的训练相对不足。而儿童保健模式近年来在原有认知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关于培养孩子良好气质和健康情绪的知识。但是相比认知训练颇为详细丰富的指导方案而言,健全人格培养部分略显单薄。

三、促进早期教育不同模式发展的建议

1.实践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大力合作,推进早期教育工作专业化发展。首先,从理念上,需要逐渐扭转观念,从以往简单将儿童看做接受训练的对象,转变为将儿童看做有自身需要的个体,给予更大尊重和支持。第二,从操作上,必须重视和家长交流以及对家长的指导,家长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着早期教育工作的成败。第三,从内容上,除了关注儿童认知发展之外,还需重视对儿童良好个性以及社会性的培养,将早期教育真正变成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教育活动。

2.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针对不同早期教育模式的特点因势利导,促进早期教育事业的推广和深化。

第一,对于私营早教机构,要加强对其教育质量的评估与监控,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私营早教机构作为专业性非常强的教育培训机构,目前却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导致行业内良莠不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对于私营早教机构的评估和监控势在必行,对于课程设置、实施、教学人员等亟需建立准入制度。

第二,对于儿童保健模式,要全力推进其早期教育工作。以儿童保健作为平台的早期教育项目实施方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切实推广。政府应该不遗余力地支持该公益性项目的发展,并且重视将其向偏远地区、农村地区以及低收入群体倾斜,从根本上促进国民基本素质的提升。

第三,对于社区指导模式,要积极支持其对早期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社区为基础建设婴幼儿指导中心的早教模式,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凝聚作用,有望成为未来推动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和教育条件发展不平衡,因此这一模式还有待更多地区和更长时期的摸索与实践。

[1]鲍秀兰.早期教育和脑潜能开发[J].中国教育学刊,2002,(5).

[2] EL.Essa.儿童早期教育导论[M].马燕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郑建成.0-3岁早教社区服务现状与示范性幼儿园作用的发挥[J].学前教育研究,2008,(1).

[4]陈达光等.健康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效果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2).

猜你喜欢

早教婴幼儿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