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探讨

2014-04-10刘飞平陈邦军

关键词:高素质素质教育大学

刘飞平 陈邦军

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性

1.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大学的历史使命。在经济高度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才竞争将长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特征,全世界已形成尊重人才、利用人才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流价值观,各国纷纷建立了符合本国国情和适应世界潮流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世纪,我国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继续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大任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是其主要职能和历史使命,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应发挥其引领与示范的作用。

2.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源动力。现代高等教育呈现出一种多维的教育发展态势,我国国情决定今后较长时间内大学依然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是未来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人才培养是涉及到大学教育全方面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点,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为前提。大学体育教学是现行学制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教育环节与实践,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因此,为服务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亟需加强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开放系统,具有环境适应性等主要特征,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化的内在动力,而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化的条件。高等教育既是社会大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并时刻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所影响。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导致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大学必须做出适应性的变化——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为首要任务,大学教育应以围绕这一中心而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和整个大学教育教学系统中独立存在的一个子系统,既深受大学教学系统的主导与影响,又作用于整个大学教育系统,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涉及大学教育教学的方面甚广,涵盖了诸如:人才观念、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模式与评价等多方面。其中,表征教育思想的教育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的方向,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学模式以及所重点包涵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基础,教学监督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驱动力。因此,大学体育教学系统应包涵教育教学观念、体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四个相互联系紧密而影响的构成要素,新时期加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前提、完善体育课程为主要内容、探索特色教学模式为基本形式和科学实施教学评价为保障来进行。

三、基于系统理论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路

1.人本化体育教育观念创新。素质教育旨在开发人的身心潜质,培养人的身心素质,养成人的健全个性,注重弘扬人的主体,肯定人的差异性,倡导发展全面性的特征,力求德、智、体、美并重发展。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成人’的教育,包括“以人为本”的价值和行为尺度。体育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学体育从成人与人文化人的角度理解,突出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自我意识与主体地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大学体育教学应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学体育教育的创新首要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创新。大学体育教学应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观念,倡导差异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此来确立大学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满足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2.人文化大学体育课程创新。课程是大学体育教育的基本载体与主要形成,加强课程建设与健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是完善大学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拔高层次为: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才能,全新地阐述了大学体育教育的人文本质。因此,科学规划体育课程、合理设置体育课程类型,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是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顺应当代国际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思潮,现代大学体育应贯彻素质教育,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追求个体的创造性发展,充分发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潜力,赋予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才华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大学体育作为一门通识教育素质课程应是融合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以课堂体育教学为主,包括课外体育教学、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从具体实践中充分体现体育教育的人文内涵与文化特色。

3.适切性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形式,包括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课堂控制等方面,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从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原理与实际效果考虑,选择具有高度互动性、充分体现自主协作的教学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能使教学组织充满人性化,更显合理性、实效性,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发展大学生各种素质,提升各种能力水平,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国内外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大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大学体育教学规律,能够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独有的特色,切合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需求。特别是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大学体育的集体项目、个人项目、身体素质练习和理论课教学中,通过广泛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协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创新素质。

4.增值教学评价模式创新。教学评价能够发挥检查、监督教学过程和改进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卓有成效的教学评价是以先进的评价价值观念为主导,以科学、有效的方式与方法为保障。增值评价是由英国引入我国、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教育评价理念与模式,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证实了增值评价可以作为我国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增值评价以学校教育活动对学生预期成绩的增值为教育评价标准,用来判定教师、学校对学生学业成长的积极影响,是一种发展性的学校评价”。增值评价是以学生阶段学习的最终成绩和最初成绩的预测值进行比较来实现科学评价,该评价模式具有综合考察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强调发展性评价标准、重视起点关注过程、促进学校改进等特点,对实现教育教学公平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思路和方法,对客观真实地了解、判定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学业水平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大学体育的评价方式、方法,内容、指标和评价主体等方面随之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从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转向复合式、多维度评价,由终结性评价转为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由定性评价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主体由教师单独评价转为学生自主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与综合素质,发挥体育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特殊作用。

[1]齐闯.系统理论研究的发展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2,(3).

[2]陈小影.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湖南社会科学,2004,(4).

[3]陈小蓉.大学体育课程“四三”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

[4]毛振明,吴健,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

[5]傅纪良,丁芳盛.体育小群体教学促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9).

[6]范振国.美国体育教育中“合作学习模式”简介[J].中国学校体育,2009,(5).

[7]边玉芳,林志红.增值评价:一种绿色升学率理念下的学校评价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

猜你喜欢

高素质素质教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