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嵌入心理咨询工作的“两难选择”及破解对策

2014-04-10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员心理

王 禹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以此为出发点,鉴于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国内各高校普遍实行辅导员嵌入心理咨询工作的模式,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使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许多困惑和迷茫。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高校辅导员嵌入心理咨询工作的“两难选择”

《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非常清晰地界定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但在具体工作中,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相通之处,有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思想问题造成的,但是,实行辅导员嵌入心理咨询工作的模式,辅导员就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使高校辅导员既面临角色困惑,又面临工作挑战,陷入“两难选择境地”,具体表现在:

1.指导思想两难选择。高校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则以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为指导。同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从事两项工作,面对同一工作对象,使高校辅导员工作难以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2.工作目标两难选择。高校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则以“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为目标。工作目标的内涵不同,使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难以选择。

3.工作方法两难选择。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可以使用显性教育方法、也可以使用隐性教育方法,亦或是两者结合的若干方法。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则侧重采用“预防—咨询—干预”三位一体方法,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辅导员有时很难实现教育方法的迁移。

4.工作关系两难选择。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决定其与学生的关系是师与生的关系,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辅导员与学生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是基于心理咨询的人际关系。使辅导员把握不清与学生的真正关系。

5.工作原则两难选择。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求实、民主、渗透、激励、示范为原则,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辅导员必须注重环境、时间、问题性质、会谈技巧、保密等原则,这些原则,难免使辅导员在工作中互相混淆,造成误用。

6.工作要求两难选择。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工作要求是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充当组织领导者和教育管理者的角色,占据主导地位。而从事咨询工作,要求其作参谋,对来访者平等的接待,真诚的倾听,适时的共情,此时辅导员居于次要地位,不同的工作要求,使辅导员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角色转换。

上述众多问题的存在,致使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自我概念”错误,或把自己看作是处理学生人生问题的专家、权威,或把自己看作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医生”,工作中,习惯讲解和说教,不注意倾听;过分追求程序化的心理辅导模式,忽视个案问题的解决。不仅没有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二、高校辅导员嵌入心理咨询工作“两难选择”的影响因素

1.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多重角色的冲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社会化、国际化日益加快,加之高校扩招以及学分化的实行,高校辅导员与高校的其他系列的教师相比,角色具有多重性的特点。辅导员一人有时既扮演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又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扮演心理咨询者的角色,高校辅导员在整合不同的角色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不同角色的工作要求、工作方式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悖,辅导员既要树立教师权威,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既要承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等各方方面;既要维护高校教师的切身利益,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成功扮演多重职业角色的愿望和工作中的现实角色的冲突,使得辅导员顾此失彼,很难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当多重角色集于一身时,辅导员很难选择正确的角色。

2.高校辅导员缺乏心理咨询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高校辅导员嵌入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辅导员掌握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多个心理咨询技术。而且要求辅导员熟知如何建立咨询关系、如何诊断心理问题、如何挖掘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何运用咨询帮助求助者健康发展等具体流程,但是,综合考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辅导员,多数人员的心理学住哪也知识是相对贫乏的,不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专业知识和能力。师范专业的辅导员,尚有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非师范专业的理科、工科、艺体类的辅导员,在学校中基本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要学会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的处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任重而道远。

3.高校辅导员有限的精力与繁杂的事务之间存在矛盾。《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是,由于各高校连续扩招,学生数量增长太快,辅导员配备比例明显偏低,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学生工作格局中,辅导员成了无所不能的人,既要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既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督导、安全检查、就业指导,又要关心学生的平时生活,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具体事物的处理,从而在客观上对辅导员的能力精力提出了极限性挑战。个体精力的有限性和从事工作的繁杂性,使辅导员疲于应付,难得深入系统的做好各项工作。

三、破解高校辅导员嵌入心理咨询工作“两难选择”的现实对策

1.创新工作模式,避免角色冲突。辅导员工作是一个不断拓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扮演着多重角色,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心理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准确把握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既不要将思想问题心理化,又不要将一切心理问题都归结于思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如大学生恋爱问题,学习能力指导问题,入学适应问题,考试焦虑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恰当使用心理咨询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周围的外界环境而出现抑郁、焦虑、强迫等障碍性心理问题,可以施以心理治疗技术,实现从以教导、劝说为主的工作模式向以倾听、思考为主的咨询模式转变,以此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增强自我认同感,真正履行心理咨询师的职责。

2.强化专业素质,满足工作需要。心理咨询工作专业性很强,高校辅导员嵌入其中,必须强化专业素质,一是辅导员要学习和掌握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二是辅导员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异常的特点,及时识别各种心理问题;三是辅导员要学习和掌握心理测量学和心理咨询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心理危机的个案及时诊断、干预,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既要从心理学专业知识层面丰富,又要从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提升,才能满足现实工作需要。

3.积极参与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的实践活动。为了维护高校的稳定,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具体工作中,实践中,一是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学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二是搞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讲座和展览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三是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如人格缺失、性格孤僻、情感受挫、经济困难、关系失调、学业不良,就业无门等特殊群体学生,降低心理危机出现的概率。四是构建立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制定危机干预的常规措施,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参与者、协调者。

[1]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N].中国青年报,2006-08-01(2).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辅导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