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探索与实践
2014-04-10陈兰
陈 兰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 广东 珠海 519041)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1]。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在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始建于2004年5月,截至2013年11月,实验室使用面积约为5.2万 m2。科学合理地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及办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计划及课程建设对实验室的要求不断提高[4]。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学院从2006年初开始大规模建设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阶段,始终坚持以“集中投入、分期建设、资源共享、专管共用、兼顾安全”为实验室建设原则。
1.1 集中投入,分期建设
(1) 集中投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验室建设着眼于夯实基础,立足长远,根据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规划,于2007年采取集中投入的方式建设了综合实验楼。综合实验楼涵盖学院现有的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基建费约4300万元,建筑面积约2.8万m2。
(2) 分期建设。学院根据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分阶段制定了实验室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远期发展目标,对实验室进行分阶段的投入建设,逐步实现实验室建设的长远规划[5]。学院分别于2007年建成小球(高尔夫)训练中心,2008年建成机电实训楼和汽车发动机实验楼,2009年建成了物流综合实训室。
到2009年底,学院大规模建设实验室工作基本结束,为了保障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发展后劲,学院投资方每年仍拿出上千万元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6-7]。另外,在满足现有学科专业实验教学需要的大前提下,每年4月份左右,学院委托专职实验室管理机构——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组织各系、教学中心根据下学年开设的实验课程、课程性质、要求、学生人数、学科建设侧重点等基本情况,制定下学年实验教学用仪器设备购买计划。例如:2011—2012学年学院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预算2968万元,2012—2013学年学院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预算1890万元。
1.2 资源共享,专管共用
在综合实验楼建成及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成立之前,学院内公共实验设备由各系自行管理、自行使用。这种分散管理形成了在设备管理体制上的分散、封闭、各自为政的格局,致使设备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使用上产生较大浪费及设备购置上存在大量的重复购置的现象。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系、艺术系、机电工程系2006年前均建有计算机机房,而且只对系内使用,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大门关闭也不提供给其他系使用。综合实验楼建成后,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通过整合各系实验室资源,建成了拥有800多台高配置计算机及服务器的专业课实验室。此专业实验室共有10间,由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统一管理,全校共用,负责全校各系的上机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保障工作。例如:专业课机房六优先排艺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排完后再适当插入其他系的课程;对于理工科实验课比例较高的课程,以机电工程系为例,该系具有学生数量多,而且大多是上机制图课的特点,一个机房容纳不下所有课程,因此专业课机房四、七优先排机电工程系课程,再适当插入其他系的课程。我们把专业课机房六简称为艺术类机房,把专业课机房四、七简称为机电类机房。这一举措可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物尽其用,并且符合当前社会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要求,可以发挥实验室的整体优势。
1.3 实验室安全建设
在实验楼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例如:实验楼整体设计采取敞开式结构,便于通风和人员疏散,并在楼内安装实时消防监控系统,一旦发生火情自动报警;所有实验室的动力电与照明用电相互独立,实验室的总电闸和各分电闸均有漏电保护功能;根据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质,配备合适类型的灭火器,并定期更换;实验楼所有通道均装有红外摄像头,重要实验室内部有全方位红外摄像头,走廊、楼梯安装了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另外,考虑到化学实验室发生事故时便于泄压和人员疏散,所有实验室的门窗均向外开,走廊两端设有防火门;实验教学所用的易燃、易爆气体及强腐蚀和有毒危险化学品的储藏,按照《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设了药品仓库,对药品分类储存,并设有明显标志;此外,化学与药学系所有的实验室均安装有门禁系统,明确设置了进出实验室的人员权限,并实时监控进出实验室人员的信息。
2 实验室管理
独立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很多学校在校生规模都在万人以上,绝大多数学校已经达到预定的办学规模,学科专业设置也基本稳定,大规模实验室建设工作已经完成[8]。至此,实验室的工作重点从大量的新建及改造实验室转变为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2.1 加强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达标
2.1.1 制度化建设
制度化建设是教学活动组织及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9]。要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体系。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制度以及相关的实施细则制定得比较大、空,不够全面、细致,没有突出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制度和细则往往就事论事,列举一些条条框框,使人很容易忽视其重要性[10]。
在实验室建设初期,学院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特点出发着手制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在此过程中,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广泛征求各系、各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师、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技术人员意见,并专门组织他们学习,分头落实。经过充分讨论,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建立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实验室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目前共制定和完善了“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实验教学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等25个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上述规章制度先后经学院院务会研究审议通过,以学院文件形式印发全校执行。
为使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切实落实,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采取试卷问答等形式,将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有关内容编成试题,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解答。为进一步加强宣传,还将规章制度做成展板,挂在实验室墙上。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在制度化建设的保障下,实验室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2.1.2 信息化建设
国内高校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主要是以人工方式为主,工作量大,存在查询、管理效率低等弊端。实验室之间相互封闭,缺少技术交流,并且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鉴于此,学院在实验室管理上使用了实验室信息统计系统处理实验室信息,并使用实验室信息检测系统对实验室数据间进行横向、纵向的检测。为减轻每学年实验仪器设备及低值易耗品申报工作量,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学院开发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预算申报系统及实验低值易耗品申报管理系统”,用于每学年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及低值易耗品的申报工作,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2.2 实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仪器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好坏[11]。目前,学校每年用于仪器设备保养维护的经费预算是仪器设备总值的5%左右。随着仪器设备使用率提高、使用年限增加,仪器的故障率会增加,维护经费也进一步加大。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高度重视实验仪器设备的防尘、防晒、防潮、防锈等工作,制作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把实验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列为实验室重点工作之一,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在学院建立初期,实验室管理部门工作量非常大,实验室管理部门与资产处是2个独立的部门。随着大规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结束,实验室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实验室建设往实验室管理转移,学院决定将2个部门合并,成立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及维修工作真正统一了起来。
2.3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实验室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验室数量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高,实验用房越来越紧张。实验物资高度集中的实验室各种安全隐患随之增大,实验室安全工作变得更加不容忽视。
学院在实验室建设初期就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及“实验教学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等安全管理文件,要求各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仪器操作规程,实验结束后要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如门窗、水阀是否都已经关闭,电源是否都已断开),认真填写实验室安全工作日志后方能离开。在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网站上设有实验室安全教育专栏,从辐射安全、机械安全、化学安全 、电器安全、通识类安全等方面介绍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防护方法、事故救援与自救技能,有些内容还制作成宣传展板,挂在实验室及实验楼安全通道。
此外,学院意识到实验室安全工作不能仅靠某个部门或几个人完成,不能只作表面文章。为了避免出现重制度、轻管理,重科学研究、轻安全预防,只为应付上级管理部门检查的现象,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院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责任书。责任书里明确实验室管理部门、保卫消防处,电力管理部门(后勤处)等部门职责,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管理上的政策合力,并在学院—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各学科实验室—各实验室管理人员之间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强化各级安全责任人的责任意识,进行责任追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力争在群防群治的基础上,达到减少事故、杜绝火灾的目的,使实验室真正成为一个安全、文明、秩序井然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3 结束语
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作为院内专职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决定了能否做好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如何发挥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与时俱进的优点,尽快熟悉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尽快丰富实验室管理经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2]。
[1] 张钜斌,周殿清,陈山.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4.
[2] 张彩红,许宏山,虞春生,等.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88-192.
[3] 李杰,宁连举,苏福根. 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64-166.
[4] 万长建,姚菊香.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精细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88-190.
[5] 丁红瑞.试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138-139.
[6] 张筱娟,王贵学,秦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革新建议[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135-137.
[7] 林枋,邹道生.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156-158.
[8] 刘亚松,魏景光.独立学院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368-370.
[9] 黄凯.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4.
[10] 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5-7.
[11] 何军志,赵国燕.高度重视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工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206-208.
[12] 王玉清.高等学校创新型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