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娱乐圈中反串艺术的审美文化阐释

2014-04-10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大众价值观

李 军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随着近些年在媒体网络中对反串这种表演艺术的全新定位与阐释,我们看到,反串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舞台。虽然不是受到太多的重视,但较之以往,反串的艺术已然深入人心。人们不再认为反串表演是那种无聊、乏味的畸形演出,逐渐接受了它的表现形式,并且许多普通大众也开始参与其中。

一、反串与反串艺术的定义

反串,最普遍的应用是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手法。但是在最初,反串并不仅仅限于男女角色性别的互换。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是指演员的演出与他本身所属行当不同的戏的情形,所以在最初的定义上,是与演员以及剧中人物性别无关的。而到了现在,反串的原意也渐渐不被人所熟知,更多的被简化为男扮女或者女扮男的性别反串的表演形式。而且这种表演形式也是一种新生的舞台艺术,尤其在娱乐圈中运用最多。出现形式最多的是妆容与声音的转变,产生出不同的表演效果,增添了更多的趣味。例如湖南卫视新推出的综艺节目“百变大咖秀”里,往往是性别互换的模仿大咖更引起关注,成为百变星君。其中贾玲扮演的阿宝不仅逗乐了大家,而且博得满堂彩;沈凌模仿的田震、曾轶可、孙悦等,尤其是小甜甜布兰妮,那妖艳的身姿与绝妙的唱功,既搞笑,更有不少观众高呼其“美”。男扮女或者女扮男的这种新的娱乐方式带给我们更多的放松、欢笑,但究其艺术表现方式,引发我们思考,为何类似“恶搞”的表演艺术却得到大家的喜爱?

二、渊源

反串表演虽然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表演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在西方国家,它远在古希腊就开始存在。尤其是古希腊的酒神节上 (亦称狄俄尼索斯节),男人穿着长衬衣或者大长袍进行着表演,这是当时女人们才有的穿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同样有反串的表演。在中国,反串艺术主要存在于戏曲表演中,上文已作简要介绍。一开始在戏曲的演出中反串主要是演员表演不同于自己行当的戏份,而逐渐地,就主要表现在性别的转换上。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扮演过旦角等女性行当,这在京剧的表演艺术中就是很普遍的事。不仅男性扮演女行当,在越剧中女性扮演所有行当的情况也是有的。当代我们熟知的李玉刚,更是以“新贵妃醉酒”名曲中扮演的杨贵妃,惊艳了全国的观众,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注。所以久而久之,在现如今收视率很高的娱乐节目中,大家便以性别转换作为反串的内容,就约定俗成了。

三、反串的美学现象

(一)在反串中享受快感

快感是一种愉快、快乐的感觉,同时也表现为一种生理上的感觉与精神上的体验。在反串的表演过程中演员通过角色的转换享受到一种生理上的快感,无论是性别上的转换,还是在装扮或者行为表现上,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现自己内心中的另一面。男性和女性之间本来就存在一种双性过渡区间,成为别人,或者是成为相反性别的另一面,满足了人们作为自己本身存在的缺失感。女性在表演时可以在阳刚威武的男性外表下掩饰自己的柔弱,享受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异性身上所欣赏的特点。例如肢体动作上可以洒脱、奔放,摆脱性别束缚的局限,做内心里想成为的另一个自己。在消费主义观念深入人心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以往的审美更多地被替换成了消费,通过反串的形式追求一种精神上或者生理上的快感,用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似乎对传统的审美价值观进行着强有力的冲击。在各种价值观出现失衡的时候,精英文化价值观就开始制约着通俗文化价值观,但大多数的我们是普通市民,很难体悟或者享受到精英文化带来的影响。因此,人们为了追求一种娱乐的快感逐渐接受反串这种变化形式,而且使得反串的现象变得合情合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偶尔卸下身上的“包袱”,装扮成另一个自己,或许是缓解压力的一个更有效的途径。或者,为了满足心里对异性的欣赏与追求,让自己成为自我陶醉的对象,满足自己向往已久的诉求。

(二)在审丑中表现出喜剧效果

娱乐圈中对反串角色的刻画大多以恶搞的形式出现,往往把角色丑化,令人发笑,从而产生出一种喜剧效果。演员用很夸张的手法来诠释主题,借以诙谐的台词及对演员相反的性格的刻画,表现出一种滑稽可笑的效果。例如有着女性的装扮却以男性特有的粗嗓音出现,并且以略带夸张的体态风格,就可以引爆全场。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反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呈现的滑稽可笑的表演,而且往往与反串角色本身或者大众自己相比较,获得一种优越的满足感。大众的这种审丑的需求,在心理学上是指自尊需要和自我服务的偏见。因而,如果反串角色扮演得不成功或者故意以一种丑态的形式出现,受众不仅不会表现强烈的反感,反而让自己的自尊心得到了增强。但是,这种心理我们是不能提倡的。我们要把审丑与审美结合起来,最终的目的一定要归于审美的初衷,将丑的角色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更健康的大众审美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把丑的东西置换到另一种环境中去,就可以提高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比如,许多人都去模仿梅兰芳大师,却总是弄巧成拙,把自己丑化了,引得观众对其“拍砖”、叫骂。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现代人对梅兰芳大师的敬仰之心依然不减,更多的人想亲身体验一下大师当年的风范,大胆地尝试。因此,我们作为大众中的一员,在开怀大笑之后,可以回味更多的经典,体会更多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三)传神的表演追求达意的效果

反串是通过有别于表演者本身的性别以及装束,通过舞台展示来达到不一样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恰恰可以表现出演员或者观众想要观赏的目的。虽然有时候呈现的方式差强人意,但是,它通过的途径是获得大家认可的。赵薇在《赤壁》和《花木兰》里扮演的男性角色就表现出了她驾驭反串角色的能力,既形似又神似,用男性特有的姿态、衣着和神情去进行反串,捕捉角色所应具备的细节表现,演绎历史人物在个人处境中必须存在的生存方式。我们虽然知道演员本身是女性,但更愿意以男性的视角去审视她,这就说明赵薇反串的成功。对于舞台上反串表演的成功与否,大众一般是依据反串角色表达的内容上,重在它的表意上。而在外型上,似乎更多的是带有一种娱乐的心理。即使反串演员的体态与原型人物有很大的差异,只要他/她传达出真正的表演艺术,就会被观众所接受。当然,如果演员与角色之间能做到和谐一致,这样既符合外容状貌,又能让大众感觉是“本尊”在表演,这样免去了性格上的矛盾冲突,得到的效果就更好了。所以,既能传神,又能做到达意,对反串演员的表演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好的。

在反串表演中,我们看到了它的娱乐性,但同时,反串的审美性也应该得到重视。毕竟,即使在娱乐节目中,受众是我们普通市民,反串角色必须以正面形象呈现,不能错误引导我们的价值观取向。反串角色的存在要想保持长久,对反串演员的水平以及大众的审美意识来说都有待提高。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反串艺术,让这种艺术更加积极健康地存在下去。

[1]何志康.戏曲独特的表演方法——反串[J].上海戏剧,1996(06).

[2]陈琳.“酒神仪式和“女性入侵”:解读《吕西斯忒拉忒》中的“女性赋权”[J].外国文学评论,2012(02):71-82.

[3]林君恒.反串表演于反串艺术[J].戏曲文学,2002(09):62-65.

[4]姚文放.审美文化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8.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大众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