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政府政治大国外交战略看钓鱼岛政策演变
2014-04-10罗志峰
罗志峰
(新乡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2012年,日本政府公开实施购买钓鱼岛计划,企图正式把钓鱼岛国有化,正式纳入日本版图,这一举动激怒了全球华人,各地华人通过各种形式掀起保钓运动,中国政府也对日本政府这一图谋通过不同场合向日本政府表达了严正立场。日本政府觊觎钓鱼岛由来已久,早就想正式把该岛纳入自家版图,他们对钓鱼岛的政策、手段和阴谋也是一再改变,妄图达到正式占有,一方面可以使日本获得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钓鱼岛事件去完成实现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目的。
一、日本逐渐实施迈向政治大国的外交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被美国军事占领,接受美国各方面改造,日本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追随美国。经过十年的迅速恢复,日本的外交目标就是尽快重返国际社会,显示日本存在,加入国际组织,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和“多边外交”。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继续加强,政治大国意识强烈抬头,历届政府都把争做政治大国当做主要奋斗目标。冷战以后,日本更是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不断触碰“和平宪法”底线,并加快迈向军事大国。
(一)追随外交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美国派出10余万军队进驻日本,并对日本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造,日本丧失了政治、军事和外交的自主权,日本不得不听从美国指挥。1951年后,日美相继签定了《旧金山对日和约》、《日美安全条约》等,美国结束了对日占领,但日本仍然是美国的一个并不平等的同盟国。从二战后到50年代中期,日本在这一阶段主要采取“追随美国外交”并尽快重返国际社会。全盘接受了美国对日本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制定了“和平宪法”,同美国签定一系列条约,希望得到美国保护;参与对中国大陆的敌对政策,和蒋介石集团签定秘密和约,加入“巴黎统筹委员会”,全面对华封锁;积极开展外交,加强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和苏联展开对话,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积极加入各种国际组织,1952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55年加入了关贸总协定,1956年12月18日,日本加入了联合国。
(二)经济外交时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现了年均10%的持续高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1968年日本经济实力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奇迹”,这个时期日本政府提出了“经济外交”的口号。经济外交主要是围绕经济问题而开展的外交活动,也包括以经济为手段去实现政治或军事目的。日本的经济外交是在政治和军事仍依赖于美国的情况下,以经济为手段达到增强国力的目的,重点是东南亚,通过商议战争赔款的手段,扩大了对东南亚和南亚的出口和投资,国家关系也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三)自主外交时期
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石油危机和美元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并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美国对外战略开始收缩,尼克松主义出台,对亚洲政策有所调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资本主义国家整体经济处于低迷时期,而日本经济依然在稳定增长,到70年代中期日本工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继续巩固了西方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在这个时期,日本采取了多边自主外交,希望摆脱紧紧跟随美国的时代。强化日美安全保障体制,谋求和美国的伙伴关系;随着日中贸易的活跃,不再跟随美国对中国敌视,中日邦交在这个时期实现了正常化;主动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同阿拉伯国家认真对话,同东盟国家建立信任关系,继续加强同非洲国家的经济联系。
(四)争做政治大国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继续加强,1985年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1987年人均GDP超越美国,随着经济实力的继续增强,日本政治大国意识强烈抬头,历届政府都希望尽快改变“经济一流,政治三流”的尴尬现状,争做政治大国,希望以经济实力做后盾,积极扩大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冷战以后,日本更是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继续巩固日美同盟,强调美、日、欧三极共同主导世界新秩序;抛出各种方案争取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希望全面参与国际事务;立足亚太积极谋求亚洲的主导权,在发展中日关系时,又不断通过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等向中国施压;多次立法和修法,加快迈向军事大国,不断触碰“和平宪法”底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不断改革和发展,手段层出不穷,向着政治和军事大国目标全力迈进。
二、日本对钓鱼岛政策演变
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由来已久,尤其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壮大,日本政府开始追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在亚太地区掌握主导权,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是迈向世界性政治大国的前提和首要条件。日本政府在1991年发表的《外交蓝皮书》中公开提出:“今后必须为国际秩序重要一环的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发挥真正的中心作用。”近年来,中国实力不断增强,对日本的亚太战略形成了挑战,为了其政治目的,日通过各种途径牵制中国,这里面就包括钓鱼岛政策的不断改变。
(一)蓄谋已久并择机并入
日本觊觎钓鱼岛由来已久。19世纪80年代,日本就想占领钓鱼岛,迫于自身的实力没敢造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日本强行割占了中国领土,包括钓鱼岛。二战后,战败的日本理应将侵占中国的领土钓鱼岛归还中国,但对日本军事占领的美国却擅自把钓鱼岛划入自己的施政范围。随着钓鱼岛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的体现,日本就开始了窃岛阴谋。1969年,日本向美国表示希望早日管辖冲绳,企图把钓鱼岛通过合法手续纳入到自己管理中。1970年5月和7月,冲绳当局在美国纵容下登上钓鱼岛先后竖立了“行政管辖标志牌”和“警示牌”。1971年6月,日美两国政府签订“归还冲绳协定”,钓鱼岛被放在了归还范围,致使钓鱼岛被日本控制。1972年,日本建设省绘编《日本国势地图账》,公然将钓鱼岛绘入日本“国土”。
(二)搁置争议中加速控制钓鱼岛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从国家利益和战略角度出发,努力探寻解决钓鱼岛争端的办法,20世纪70年代,中国确定了“顾全大局,主权属我,搁置争议”的原则。1971年,田中首相和周恩来总理都认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是紧迫问题,钓鱼岛问题可以以后再议。1979年,邓小平在接见日本铃木善幸首相时完整提出了针对钓鱼岛要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此后,中国一直以该原则解决钓鱼岛的分歧和争端,江泽民和胡锦涛也在多个场合重申这一原则,并要积极探讨共同开发的切实可行方案。然而,日本政府却把中国的顾全大局当作软弱,利用这一契机加速控制钓鱼岛,1979年,日本福田赳夫首相就表示中方搁置争议政策为日本政府控制钓鱼岛积累了时间。几十年来,日本政府为了其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为了实现亚太战略和政治大国的目标,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改变政策,挑起事端。日本右翼势力在国内不断进行针对钓鱼岛游行示威,在钓鱼岛上不断挑起事端,日本政府却采取了纵容态度,纵容右翼控制钓鱼岛;日本政府多次向联合国提出不符合传统和当今国际法的海洋领土划线原则,意图自然窃取钓鱼岛;日本不断夯实《日美安保条约》,希望把美国拉入到钓鱼岛的争端中来;加强军事建设步伐,推出并修改“周边有事法”,调整军事部署,企图军事占领钓鱼岛。
(三)从低调控制到高调国有化
进入新世纪,尤其自从小泉纯一郎就任首相以来的日本历届政府,改变了之前对钓鱼岛的低调控制,开始强化对钓鱼岛的管理。向“民间所有者”租借钓鱼岛,将日本右翼之前在钓鱼岛设置的灯塔 “收归国有”,放任日本议员在钓鱼岛上空进行“视察”,2010年日本政府计划在2011年将钓鱼岛登记为“国家财产”,欲公开占有,而且对钓鱼岛争端的表态愈发强硬。2010年9月7日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撞击中国渔船,并非法拘押中方船长,首相菅直人更是发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坚决不道歉”的言论,此后,日本外相前原诚更是宣称中日曾经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日本方面并未与之达成协议”。2012年日本右翼分子制造“购岛”闹剧,想敦促日本政府尽快“有效控制”钓鱼岛。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议东京都要出面“购买”钓鱼岛;7月6日,日本政府表示拟将钓鱼岛国有化,并很快正式启动了钓鱼岛国有化程序;8月24日,日本众议院通过决议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9月3日,日本政府同所谓钓鱼岛“岛主”进行“购岛”谈判;9月11日,日本政府和所谓“岛主”签订“购岛”合同,随即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和中华民众的强烈抗议。在中国军舰和飞机对钓鱼岛海域例行巡航中,却遭到日本飞机和舰艇无端拦截和干扰。随着钓鱼岛地区经济和战略价值的体现和日本政治大国的进程,日本政府对待钓鱼岛争端越来越高调,越来越强硬。
三、钓鱼岛在日本政治大国战略中有重要意义
二战后的日本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始终处在高速的发展中,发展速度让世界瞠目结舌,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使日本政府开始逐渐谋求国际政治地位和强国战略。由于钓鱼岛的地缘位置和经济价值,使得钓鱼岛问题在日本政治大国战略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钓鱼岛争端也是大国战略较量中的重要筹码。
(一)钓鱼岛的战略意义影响深远
在当代国际交往中,国与国遵循的最主要原则之一就是国家利益,这种利益影响着各国的政治与外交行为,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不断追逐正是由于钓鱼岛主权归属所带来的潜在的巨大经济和军事价值。首先,钓鱼岛及周围海域有着巨大的、潜在的经济价值。钓鱼岛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这是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于1968年对该片海域勘查的结论,这对资源短缺的日本尤为重要,此外,钓鱼岛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钓鱼岛在海洋划界中也非常关键,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海洋划界以中间线划分,如果日本取得钓鱼岛,将多占有7-20万平方公里海域,日本也将得到更多海洋资源。其次,钓鱼岛的军事价值和战略位置不可忽视。日本是狭长的岛屿国家,这种地形和防御纵深使得日本在战时极容易受到各个方向的海上袭击,因此如何增加防御纵深就成为日本的军事战略。一旦日本控制钓鱼岛,就可以将防御纵深向西推进400余公里,从而扩大其军事控制范围。钓鱼岛位于台湾东北120海里,处在大陆、台湾及琉球群岛之间,战略价值非常突出,而且钓鱼岛适合建立雷达、导弹及潜艇基地,一旦战争爆发,钓鱼岛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前哨站,日本军事力量就将据此向西扩展,从而将对台湾岛和中国大陆及亚太地区国家构成严重威胁。钓鱼岛不仅仅是7平方公里的主权标志,也有着潜在的巨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价值,同时钓鱼岛的归属也会影响到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的实现和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步伐。
(二)钓鱼岛争端是大国较量和博弈中的重要筹码
中日钓鱼岛争端越来越激烈,日本对钓鱼岛的政策采取越来越强硬立场,这是大国较量的必然结果,钓鱼岛事件也是日本政治大国进程中以及大国博弈中的重要筹码。二战后的日本不断在寻求强国之路,试图通过发展经济区摆脱美国的监管,去积极探索 “脱美入亚”的强国战略。但是无论是经济强国,还是和平强国,均以失败而告终。日本后来清晰认识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要想实现强国之梦,就必须依靠美国,并要寻找合适时机。近些年,美国战略重点转移到了亚太地区,一是希望能够更好遏制中国发展,二是希望在发展潜力巨大的亚太地区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在美国的新战略中,日本是重要的战略支点,美国需要日本能够独挡一面,美国也需要日本的军力支持,这就给日本提供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日本正是看到了美国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的,因而抓住机遇,在钓鱼岛上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想借钓鱼岛事件取得军事突破,并逐渐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最终实现其政治大国的目的。
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是日本政治大国的首要目标,而在亚洲唯一能和日本竞争的就只有中国了,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地位大幅度提高,这让谋求亚太主导权的日本政府尤为焦虑和担心。首先从钓鱼岛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来看,如果日本取得钓鱼岛,日本政府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更大的战略价值,从而更好地遏制中国的发展;其次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越来越强硬的立场,制造国际舆论,一方面可以混淆大家视听,好像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日本的,另一方面可以试探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中的底线,以实现日本真正控制钓鱼岛的野心。再次,钓鱼岛可以说是中美日三国之间博弈的一个重要筹码,钓鱼岛问题的出现是美国政府一手造成的,也是美国故意为之,其目的就是想在亚洲制造摩擦,想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从而制约中国的发展。而日本希望利用钓鱼岛事件积蓄能量,想借中日冲突中的弱势地位使美国放松对日本的监管,从而最终实现强国脱美的战略。
[1]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J].1997(2):117.
[2]鞠德源.钓鱼岛正名:钓鱼岛列屿的历史主权及国际法渊源[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73.
[3][日]国家租借钓鱼岛三岛强化领土管理[N].读卖新闻,2003-01-01.
[4][日]前原外相强调邓小平氏的“尖阁搁置论”并未达成协议[N].每日新闻,2010-10-21.
[5]屈彩云.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发展及趋势[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2).
[6]翟新.日本政府钓鱼岛事件对策的演变及其原因[J].社会科学,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