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归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2014-04-10李哲
李哲
(沈阳音乐学院 钢琴系,辽宁 沈阳 110818)
留学归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李哲
(沈阳音乐学院 钢琴系,辽宁 沈阳 110818)
留学归国高校教师是教育战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从国外学到的先进教学方法、技术、思维,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崛起注入了新的力量。但是,对于如何提升留学归国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工作我国现阶段仍需要充分考虑,适当减少现有国内教育制度的掣肘,使该类人员在自身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积极为国内高校教育事业建设做贡献。
留学归国高校教师;高校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留学归国高校教师是指赴国外长期或短期留学归国后在高校任教的教师。本文主要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主,对曾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自小接受国外(主要是发达国家)教育培养的、归国后目前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数据对比及调查研究。
一、留学归国高校教师特点
留学归国的高校教师主要分三类:一是自小接受外国教育模式教育的教师,无论是从哪一个教育阶段开始的,这类教师受到的外国教育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对外国教育制度相对熟知;二是在国内读过高中或本科后出国读硕博的,这一类教师受国内教育影响较深,一般是国内教育的优秀学苗,对学习和吸收国外技术有着较广泛的兴趣和了解;三是经过公派出国深造的教师,他们有着明确的出国目的,一般是专门针对专业方向进行学习和调研的。
高校归国留学教师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高学历,宽视野,掌握了国际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尖端技术,对国内教育制度相对不熟悉、不适应。综合来说,留学归国教师在思维上有见识、学术上有思想、视野上有见地、专业上有特长,既掌握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有一定的熟悉,是一个具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积极的开创精神和兼容各种文化胸襟的高素质人才群体。而且海外生活培养出异于国内的强烈爱国心,使他们有足够的愿望、能力和知识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留学归国教师在教育战线上有巨大优势
留学归国教师可以利用其自身优势,为高校教育事业发挥重要作用,也表现出其对教学科研独特的正外部性。
(一)减少校内师生“近亲繁殖”,促进思想交流和技术创新
由于人才流动的地域性和局限性等原因,尤其是有些高校免试推荐研究生制度上“内推”优于“外推”,以及“本校生考研优势”这样的现象存在,导致师生之间的“近亲繁殖”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有利于学术思想的继承和沿袭,以及技术的熟习掌握,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不同思想的交汇以及上下层人才流通的管道,尤其是对学生开拓视野以及吸取更新、更先进的知识,形成本专业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产生了屏障,从而限制了创新的可能。而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并不断进行人才流动,不仅可以提高师资水平和
知识构成,也利于改善学术知识结构,促进思想和技术的交融,更有利于增强师资队伍的活力。并且留学归国教师能够在短期内成长为高校科研的骨干,可以快速达到十分明显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良好效果,长远来看也有利于高校教师的多层次知识架构的形成。
(二)正外部性显著
鼓励和充分发挥海外优秀留学人才作用,利用其丰富的见识和素养,不仅其自身的人才作用会表现得更为突出,更可以侧面刺激国内来源人才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利用其正外部性形成高校内整体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知识体系结构的完善,形成合理的老中青学术梯队,提升学校整体核心竞争力。归国教师能够积极努力工作并为国效力,对正在权衡是否归国及归国利弊的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以便高校可以可持续地引进留学归国人才,也间接鼓励了国内教师出国留学深造和外国人来华工作。
因此可以说,留学归国教师是高校教育战线上的宝贵财富,应当也值得在制度上保证其被加以优化利用,鼓励和支持其在教育事业上积极工作,充分发挥这笔财富的价值,适当地对这一群体进行政策上的倾斜,不仅是对具有利益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上的合理性的尝试,也是对高校教育制度、科研制度和人事制度整体上进行实践与改革的一大挑战。
综上所述,留学归国教师在教育战线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优势如何发挥,还需要教育部门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首先,对于留学归国教员来说,对物质的追求欲望不再那么强烈,在物质生活条件基本能够满足生活需要后,其注意力和工作重心能够快速集中到事业上。因此,最能激励其为高校教育事业做贡献的,正是教育和科研事业上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其次,对留学归国教员进行科研探索给予的支持度。这种支持需要常态化。最后,对留学归国教员取得成果的认同度和奖励力度。制度上应对留学归国教员的成果与国内成果平等相待,以此来提升认同度,提高奖励力度。以人为本,完善激励制度,尊重人才价值[1]。
三、提升留学归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策略
留学归国后的高校教师应该教学与科研共同进步。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方法上的桎梏无疑是对留学归国教师最为无辜的限制。而在教育制度上设计出对归国教师更为积极的激励制度,才是鼓励留学归国教师为我国高校教育制度做贡献的核心内容。
(一)对思维方式传授、教学科研方式革新的宽容与支持
思想的开放或许是教育和研究中最有潜力的动力。笔者认为,思维先于行动,有没有开放的创新的思维,是在实际中能否做到发明发现、研发研究成果的前提。因此,思维的模仿和学习才是留学归国教师在教育制度上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但是思维的模仿、学习的过程也是难度最大的。
中外教育制度的不同,不是对于学生的教授方法不同,而是培养目标和理念的不同,这才导致了实际教学方法的不同。而我们既然引进留学归国教师进行高校教学,自然是为了运用他们的所学,在中外交流中进行升华。那么,对归国教师的创新思维就应当多一些包容和理解,鼓励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国外方法和新思维,为高校学生培养制度多一些探索和尝试。
这不是要我国在研究课题审查、科研项目审批等方面对归国教师一味地开绿灯,因为这样并不科学也不公平。留学归国教师固然要帮助支持,但也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照顾,也不能事事通融,还是要坚持科学的、审慎的态度,既不放松严格审查,但又不盲目否定,要依据科学、国情需要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判断,又要有前瞻性、包容性与独到的眼力。这无疑是对高校鼓励制度的更高要求。
(二)鼓励建立和参与自由风格的学术社团
国外高校内的学术社团、兴趣社团往往是创新的发源地。一方面这里是共同为某一兴趣或某一研究方向的聚集处;另一方面这里是学术思想碰撞的平台。这里不仅是有着海外留学这一共同背景的人员的聚集地,更是很多自然科学的发现、科学技术的提高、政治文化的倡导的思想来源。我国由于各种因素和社会团体制度发展的滞后,目前的留学归国高校教师的同质活动范围主要限于留学生联谊会。联谊会形式可以促成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留学归国高校教师的交流,但更能引起留学归国高校教师在专业上的兴趣,还可以探索发展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同一领域的专门留学归国高校教师学术社团。
自由学术社团的学术性很强,不是一般的文体类、社交类社团。在高校内部依托留学归国高校教师与校内学生发展的社团,依据高校内参加者的身份关系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仅由教师组成的社团,是学术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学术交流组织;第二种是由学生组成的,由一名或数名教师做兴趣指导的社团,是教师培养和指导学生的组织;第三种是由教师与优秀学生作为平等主体一起参与的社团组织,师生间平等讨论和交流,共同为研究和讨论某一问题一起合作。还有一种是依托全社会留学归国高校教师组成的,不过这样的组织一般分布于归国高校教师群体聚集度较高的城市。
自由学术交流社团的交流活动可以遵从的几大原则:维护发言的自由,学术性交流探讨的头脑风暴,研究交流与社会交往结合。维护发言自由是这类社团
存在的灵魂,让参与学术社团的教师与学生有充分发言与互相充分尊重他人观点的学风,让自由的观点和思维能够充分释放,才能有效地发挥自由学术社团在观点交流上的积极意义。学术性交流探讨的头脑风暴是社团的活动准则,通过头脑风暴让社团教师与学生结合自身见识与所长,积极思考,相互验证讨论与实现论题的逐步清晰与完善,得到一个或数个广度与深度上较为全面的结果,这对论题提出者在研究的具体工作中的益处十分深刻。也可以充分发挥QQ,MSN,Email,YouTube,Facebook等各种现代交流手段,建立日常的社团性交流平台进行活动。
(三)改进优越配置的导师制
我国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导师制,但这种导师制是一种经过“阉割”了的导师制,即导师在一些事项上并不能完全掌握自主性。尤其是在学苗选拔上的资源优化配置上,导师并不具有优先的选择权。而在西方一些名校,导师与学生的联系与交流更为紧密,同时有不失研究生的独立性,研究生身上有导师深刻的烙印,又不失自己的创新,导师对研究生的想法也更为尊重和鼓励。这样的优秀学生会对导师产生很大的刺激和满足作用。各级研究生对自己导师的研究课题和科研项目有一定的参与度,并使研究生逐渐有独立的想法、办事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导师能够选拔出适合自己研究方向和思维秉性,学识与作风达到要求的学生,人尽其用,有效选择,是一项对导师和学生均有利的模式。
例如,像音乐学院这样的艺术院校,由于对学生专业天赋的要求极高,使导师与学生能相互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配合,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即优者择优,中者择中。这样的选择模式,才更适合音乐学院这些特殊专业一对一或一对少的教学模式,利于音乐学院艺术型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而且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音乐学院多数专业的归国教师相较于国内教师的差距,在专业水准上比普通工农文理专业的差距更大,留学归国教师的优越性更为明显,知名度更高,水平也更高。因此,让这些优秀归国教师能够选拔优秀学苗进行培养,也是对留学归国的优秀教师的一种肯定和一项挑战,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很明显。尤其是留学归国多年的教师往往在学术指导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需要配置较为优秀的学苗方可使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能达到国际水平的人才。
我国的硕、博士招生模式是,经过统一招考的“考研”笔试后,成绩排名上线的学生通过院系的统一面试打分,在分数加计后按照总分录取。这种制度在一般的专业尚可继续运用下去,目前没有更好的制度可以替代。
建议在制度上给予留学归国教师以选定研究生的优先权。目的是让优秀的归国教师优先选择优秀的学苗加以培养,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国际化方式的培养,避免优秀潜质的学生在平庸的导师手中埋没。因此,在导师选择硕士研究生的制度上,给予专业更为优异的导师优先选择权,不拘泥于以往的商议博弈制度。
(四)给予留学归国教师国际交流和项目合作的机会
留学归国教师回国后不能固步自封,还需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学术科研探索精神和渴求新的国际先进知识的求知欲。而且其留学经历使其在与国外专家学者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更为有效,效果更加显著。因此,高校有理由、有价值为留学归国教师提供继续与国外同行学习、交流甚至合作的可能。高校更要与国外高校、学术组织密切联系,及时获得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留学归国教师的出国交流筹措外事经费;依照研究规划派遣留学归国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合作项目、考察访问等;高校相关部门积极为出国办理手续等程序上提供服务,使海外交流的留学归国教师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总之,做好留学人员工作,是发挥高校教学、科研、对外联系及实施人才强效战略中重要作用的基础[2]。
音乐学院由于属于艺术领域院校,留学归国教师在艺术创作和教学上所带来的交流与碰撞,在艺术上的促进和刺激作用比其他领域更为激烈,对艺术教育的效果尤为显著。依据本次调研所总结归纳的结果、笔者自身的经历与见闻,结合借鉴南方和京沪等教育先进地区的高校教育制度经验,笔者认为,高校留学归国教师应秉持自由、宽容、创新的学术科研态度,宽容对待学术思维并允许自由学术观点的发表与交流,在整体的自由宽容的风气中进行学术辩论与辩证,在教学领域的学苗录取筛选制度中允许更有效的资源优化配置,在教育水平上酌情考虑学术会议和对外交流机会上的倾斜。通过以上策略研究,提升从事教育工作的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在高校内、在社会上,在科研领域、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的积极贡献。
[1]张立升.从需求层次理论看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引进[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4):58-59.
[2]戈芝卉.高校留学归国人员服务政策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67.
【责任编辑 赵 颖】
G642.0
A
1674-5450(2014)05-0122-03
2014-07-05
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GL056)
李哲,女,辽宁大连人,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