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途径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2014-04-10赵杭美李金华孔利利杨淑慧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精密仪器仪器设备效益

赵杭美,李金华,孔利利,杨淑慧,彭 伟

(华东师范大学 设备处,上海 200062)

高校学科建设离不开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支撑,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支撑。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装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近10多年来,随着国家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数量迅速增加,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项目的关键技术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规划建设和开放共享工作也日益成为高校普遍重视的工作。

自上世纪80年代全国就有一批高校开始建立分析测试中心,在校内体制和校内政策层面正式明确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1-4]。1987年国家科委等部门提倡组建分析测试中心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资源,组织建设区域性协作网[5]。1998年科技部联合中科院、教育部及地方科技部门开展国家大型仪器中心建设。2005年,国家对“211工程”院校开展高等院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专项建设,2006年科技部实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建设与整合项目。国家相关部门和各高校围绕着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共享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而文献评阅表明大部分高校尚未达到预想的目标和效果[6-8]。如何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已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1 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现状

1.1 数量激增

随着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与壮大,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985工程”、“211工程”、“教育振兴计划”等项目陆续出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数量也随之激增。

以我校为例,随着“985工程”、“211工程”的建设投入,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添置了许多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缓解了设备条件较差对学科发展的制约。截至2013年12月,我校拥有单价在3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计594台(套),价值5.4亿元人民币,占全校所有科研、教学设备总金额的54.36%。据统计,单价3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数量在近10多年增长了大约40倍,特别在2006年9月学校进入“985工程”后,增势尤为明显。

1.2 分布不均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分布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从全国范围看主要集中分布在少部分重点高校。有统计数据显示,其中约60%的大型精密仪器分布在“211工程”高校中[5],而重点高校大多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及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十几个大城市,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或者其他非重点高校的仪器设备资源严重不足[9]。在高校内部,接近一半的大型仪器设备分布在各级重点实验室。以我校为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也主要分布在院系学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分别占50%和48%,而校级平台的仪器数量仅占全校的2%。

1.3 共享率低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分布现状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其使用效益的低下。各单位容易以小团体利益为主要着眼点,各自为战,对购买的设备“专管专用”。由于缺乏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管理,以及有效的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导致有限的仪器设备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开放程度不够,使用效益较低。

在我校上报教育部的2013学年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机时数据统计中,以科研服务所占机时最多,达到76.9%,教学使用比重偏低,仅占6.8%,社会服务仅占3.6%。从我校上报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校外共享服务的数据显示,有记录对外服务数据的仪器数量约30台,仅占全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总数的10%。由此可见,无论是校内共享还是校外共享,仪器的共享率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4 多头管理

资源有限与不能充分共享、技术配置效率较低与技术利用效率不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教育部、科技部、各级科委等一系列组织和机构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使用效益评价办法,“群起而治之”。在高校内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也涉及了多个部门,有设备处、科技处、教务处、人事处、院系实验室等。不同的管理部门使用不同的标准或者填报的模板,使得数据填报工作繁琐而复杂。例如仅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定义,不同部门有10万、元30万元、40万元等不同的要求。而对应的这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机时、服务对象、收入、样品数等数据则更多样。这样多头管理的情况,使学校每年需要上报十几种来自不同管理部门的关于大型精密仪器使用情况的表格,且每次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重新统计,工作量很大。多头管理的结果是仪器管理人员以应付的心态来对待这些表格,同时也容易造成数据的缺失或者混乱,以此为基础得出的各项统计数据,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也不具有可比性。

2 多途径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2.1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需从多方面着手,其中首要的是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借助利益的合理分配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用户、机组和学校形成良好循环,共同推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效益的有效提高,这已经被许多高校的长期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例如开放基金激励政策、技术队伍建设政策、大型仪器效益评价制度、技术研发引导措施、维修维护支持措施等[5]。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实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仪器使用效益的关键。

从全国范围来说,应从国家层面来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管理政策,这样高校之间的数据共享才有实际意义。从学校内部来说,应从学校整体层面出发,建立长效机制。在制定政策时多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避免盲从。

每个高校有自己的特色历史渊源和学科规划,可以学习他校的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经费分配、采购论证、使用管理、人员配备、维修报废、开放共享、绩效考核、奖惩措施等多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例如有的学校仪器资源多数分布在各学科的专业领域,学校可以帮助有条件的学科建立学科内部开放共享的机制。对于绩效考核成绩好的仪器或者机组予以有效的奖励或者激励措施,提高实验人员和管理人员开放使用大型精密仪器、提供真实有效的绩效考核数据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增开大型仪器的实验实习或者举办实验竞赛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大实验教学机时。实验室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学生在实验中熟悉了大型仪器的使用,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进一步加强,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10]。

我校也一直致力于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的工作,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开放共享制度,也建立了大型精密仪器共享网站,所有入网仪器采用有偿使用、开放补贴的运转机制。加之成立虚拟分析测试中心、加入区域协作网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虽然仪器使用合格率比之前已有较大提高,但是仪器的使用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2 加强前期论证

对于经费充足的高校,首先应严格管理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盲目购置。多从学校层面出发,多从学科发展、实验课程改革方面考虑,从设备使用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考虑,尽量避免为了在期限内把经费花掉而买一些可有可无的设备,造成仪器长期闲置,甚至过两年新技术发展了无人问津。或是为了配合人才引进的需要购置相关设备,只是能够短期地在某些课题当中进行使用,而一旦人员流失或者项目结题,很容易造成设备长期无人使用的窘境。

学校在前期论证仪器的需求时应更详尽地了解仪器的相关技术参数和市场信息,很多大型仪器需要从国外进口,整个购买或者订制的流程比较长,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用户的前期论证可以做得更早些,避免等到经费快到期了,时间来不及了,草草地论证,着急购买,买来了才发现其他的型号可能功能更全或者售后服务更好等问题。

2.3 建立公共平台

从根本上来说,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目的是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避免资产的浪费。各高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不同规模的公共服务平台,集中购买和管理需求比较集中的大型仪器,那些利用率低、共用性又较强的大型仪器设备也可纳入学校层面的公共服务平台,实行有偿服务,面向校内外用户开放。

以我校为例,现在学校电镜中心的一台电子显微镜,原本属于纳米中心实验室,由于实验室本身使用较少,为了不造成长久的闲置和浪费,把它纳入到学校电镜中心进行使用和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这台显微镜到了电镜中心后,几乎每天都有校内外用户进行预约和测试,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公共平台有利于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利用,专职的管理与高水平的技术队伍能有效保证服务的质量。随着我校新校区的落成和投入使用,新校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投入建设和使用中也综合考虑了全校师生的科研需求,更加成熟和完善。

2.4 构建平台网站

进入21世纪,全国高校掀起了“实验室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高潮。“仪器共享平台”的核心内容是将分散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式管理、分布式服务来实现大型设备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效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促进资源开放、提高设备使用效益[11]。

从1998年建成了“华东师范大学开放仪器网站”,到2008年建成的“华东师范大学仪器共享平台”。上网的大型仪器已从开始的40套,增加到了现在的400多套。平台网站让用户在使用仪器时更加直观和便捷,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仪器共享平台,进行仪器信息的查询、更新及仪器使用申请和审批,查看大型仪器的空间分布、共享使用情况等。共享平台网站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校内外用户对于大型仪器的使用,截至2013年数据统计,提供对校外共享的仪器数量增加了近4倍。

近期我们又对该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和改造,升级后的仪器共享平台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学校各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更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也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对于用户而言,可以更好地了解仪器的技术信息和使用情况,可以便捷地预约、付费、数据传输等;对于仪器管理者而言,可以实时管理仪器信息,了解仪器的状态和使用情况,及时完成仪器扣费、进行开放基金项目管理、收集需要上报的相关绩效考核的数据并完成统计等一系列工作。

2.5 加强校际合作

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作为现代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基本共识,需要得到组织的实施和保证,并借助于引导和激励机制,构建一个拥有多种类型的平台,形成包容多种共享模式的开放共享服务体系,以校内共享为基础,面向兄弟院校和全社会开放[12]。

2005年,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批准,“211工程”二期开展“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英文缩写CERS)专项建设,由清华大学牵头,全国多个高校为子单位,按照CERS的数据标准建设和完善高校内部的仪器共享系统,进行校际间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

CERS项目包括多个应用服务协作平台建设、仪器共享条件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各高校内部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信息平台以此形成动态的关联,避免各高校的信息平台成为信息孤岛。在仪器共享之外,还可以提供文献共享、数据共享等多种共享方式,有效提高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多头管理造成的需要上报的数据多而乱的情况,大大降低仪器管理者上报数据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2013年,“211工程”三期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工作开始启动,通过本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全国高校间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工作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2.6 落实绩效考核

如何将绩效考核的制度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地用考核绩效来监督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觉性,促进上报数据的积极性,也是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中,绩效考核考核主要从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和功能利用与功能开发5个方面进行打分和评价,这是针对学校的考评。学校在针对校内考评时,可以细化这些指标或者适当增加其他指标,例如在工作量方面,除了考虑仪器的机时,还应考虑仪器管理人员每年填报各种实验数据,毕竟这些统计工作在实验或科研工作之外也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而管理部门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对全校仪器的使用状况进行有效分析。例如关于仪器使用的培训或者科研项目比赛,也可以归入工作量和科研成果。另外,考评的对象不同,考评的标准也将有所差异。对于以测试服务为主的仪器管理人员,测试服务的工作量达标了就是优秀的,对于管理整个机组仪器的管理人员、有效做好组内仪器的管理工作、搜集整理了各种相关的数据、填报了表格、提供了优质的案例,考评也可以是优秀的。

对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应予以正视,合理考评。对于考核成绩好的应予以奖励,对于考核成绩差的也有相应的惩戒,而非像吃大锅饭那样,考评只是流于形式,评好评坏一个样。绩效考核若不落到实处,再诱人的激励政策,都将是一纸空文,对于仪器的管理毫无益处。以我校的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为例,每年将测试收入的一部分纳入实验室的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那些对仪器设备有创新研发成果的机组工作人员,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7 加强队伍建设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一般都综合了多种学科的最新技术,技术含量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使用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人才队伍是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作用的必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仪器管理人员已不是简单的提供测试服务,他们往往也需要参与到前沿高新技术的实验研究中,或者为这些实验研究出谋划策。管理部门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参与仪器的购买,需要关注后续的仪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学校配备结构合理的行政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长期重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进一步专业培训和进修学习,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和轮训,将有效地提高学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整体水平,积极推动学校的科研水平的提高。

以我校磁共振实验室为例,2007年购入的一台3特斯拉人体磁共振成像仪,价值1 97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的同类仪器中名列前茅。而在2008年时,学校领导带人参观实验室,看到的经常是仪器没有开机。一方面因为刚开始时仪器的知名度还不高,另一方面也和实验队伍建设不够到位有关。如何充分利用这台价值近两千万的仪器,如何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益,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了各项有力条件,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积极探索新的宣传和管理方式,从单一的测试服务,到逐渐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并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水平,让别人慕名而来。通过大家的努力,目前该仪器使用率有非常大的提高,平均日工作时间8h以上,实验室对外服务也小有名气,服务对象涵盖全国。

3 结束语

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跟踪分析,是一项需要长期关注和投入的重要的科学管理工作。如何提高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加强开放共享服务,一直是高校关注的重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采购论证、建立公共平台、构建平台网站、加强校际合作、落实绩效考核、加强队伍建设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益,使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更上一个台阶。

[1]陆慧.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协作共用、资源共享十年回顾[J].上海计量测试,2008(1):40-42.

[2]张家栋,何凌,丁鹏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体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7):171-173.

[3]曹密.分析测试基金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4):106-107.

[4]李建民,周文平,盛路,等.运用经济与开放式管理方式提高高校设备综合效益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4,1(4):15-17.

[5]闻星火,郭英姿,魏婧,等.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5.

[6]曹爱红.提高高校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9-12.

[7]李振键.提高高校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41-144.

[8]谢传钢,桂裕清.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3):15-18.

[9]杨桂芳,陈正洪.国内外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对比研究[C]//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266-269.

[10]魏朝俊,闫树刚,唐剑.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1(5):12-14.

[11]岳文辉,虞乃而,吴健平,等.基于GIS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78-181.

[12]刘意,陶为华.大型仪器使用效益及管理质量的研究与探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3):10.

猜你喜欢

精密仪器仪器设备效益
电子精密仪器接地系统研究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数控机床机械故障的诊断方法研究
浅谈城市暗挖隧道下穿精密仪器厂房爆破振速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