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献礼之作
——评《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一书

2014-04-10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批判性理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所,成都 610071)

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献礼之作
——评《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一书

杨 先 农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所,成都 610071)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优秀的思维模式,从古希腊的辩证思维发展到今天,逐渐成为一种审所知、明是非、察秋毫、辨方向的思想工具。它可以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的辩证思维素养和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破除迷信、澄清误解、发现真理、信仰真理。马克思说过:“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从哲学思想发展史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晶,其理论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运用批判性思维批判了各种错误观点和旧的思维惯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缺乏了批判性思维,就没有了邓小平理论。

作为四川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的理论成果,王万民、林胜强等著《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一书,对邓小平批判性思维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开拓性的研究。著名学者石仲泉先生高度评价了此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认为此书是“以批判性思维研究邓小平及其理论的开山之作”,“可以作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献礼之作”。能获得同行学者这样高的肯定,实属不易。细品此书,至少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第一,视角的新颖性。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研究邓小平及其理论的著作、论文,可谓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对邓小平理论本身内在体系性与逻辑性的研究方面还不够全面、研究方法亦不够多样化,特别是对邓小平运用辩证法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和品格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因此,研究和学习邓小平及其理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格是很有价值的课题。据了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专家、学者就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作为邓小平思维方式和思维品格重要方面的批判性思维的系统研究,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非常薄弱,不仅没有一本相关的专著,就连相关文章也寥寥可数。《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一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国内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本专著,足见作者视野的开阔和视角的独特。

第二,内容的系统性。《邓小平批判性思维》一书从“批判性”这一视点,对邓小平及其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系统地加以分析与综合,透彻地解析其理论与实践,并追溯其历史渊源,弄清其来龙去脉,然后把这些“批判性”成果按照生成、特征、实践、价值和发展等方面条分缕析地陈述出来、奉献给读者,从而使该书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性、严密的逻辑性、内容的系统性“三位一体”的研究特色。能形成这样的模式结构,需要作者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心血,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而这一点,恰恰是作为学术研究成果所必需的。因此,该书作者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解读邓小平及其理论是值得称道的。

第三,观点的开创性。如该书所论,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在面对别人观点时,不是一味地强调接受,而是强调参与或互动,即通过积极的、严谨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向。也就是说,作者不能采用“海绵式”的方法消极地对待邓小平及其理论,也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强迫读者囫囵吞枣、生硬地接受邓小平及其理论中的批判性思维方法,而是要以批判性思维的态度“参与”与邓小平和邓小平文献的“对话”。如作者对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和阶段性考察;再如作者对邓小平批判性思维进行特征探讨,概括出九大特征,即客观性、精确性、简约性、批判性、参与性、创新性、变通性、辩证性、前瞻性,有的提法尚属学界首次,如批判性、变通性、简约性、参与性。这些工作和尝试,无疑是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意义,对于我们深入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意义重大。

第四,厚重的历史性。众所周知,邓小平理论有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同样有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为了梳理这些过程,作者需要探寻理论和实践的源头,有的需要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有的需要追溯到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或其他自然科学家,这不仅增强了该书批判性思维的学理特点,而且也增强了该书厚重的历史感。

第五,智慧的集合性。本书的作者中,既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的专家教授,又有长期从事逻辑学和批判性思维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还有正在攻读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的科研新秀,形成了老中青学者的“黄金组合”。这样的作者组合,能够优势互补,形成集体智慧,使得本书在不少地方显现出清新和充满生机的气息,这是本书的又一大亮点。

总之,《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和了解批判性思维的一般方法,又可以更深刻地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原因和演进轨迹,能帮助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以,我们既可以把它当成一本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性成果来品味,也可以把它当成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专著来解析,而二者的有机结合更能令读者收获良多。当然,从批判性思维的态度和观点出发,该书无论是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研究方法到表述方式,都还有值得研究讨论之处,这也是符合批判性思维的精神的。总体来看,该书大醇小疵,作者筚路蓝缕的研究,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为邓小平理论研究拓宽了视角,它作为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献礼之作是名副其实的。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批判性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