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总目
2014-04-10
(,)
哲学
朱熹与张栻的论学:性体情用心统与性体心用导向心之九义
成中英(3·5)
张栻在宋代道学中的宗主地位及其影响
张劲松(3·15)
谈论的兴盛与汉晋思想变迁
任子田(3·23)
笛卡尔的空间观念及其现代意义
张桂权(3·28)
美学
解构主义与《庄子》“言意之辨”
彭沈莉(2·87)
务实、求新、尚学征途上的新旅程——论皮朝纲先生基于禅宗书画美学实践的中国美学文献学建构之路
潘国好 王宗峰(2·93)
论体系转换背景下的中国美学文献学建设
皮朝纲(5·117)
中国美学文献整理的方法论原则新探
王建疆(5·124)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邓小平改革思想的辩证特点
杨先农 肖 柯(6·5)
从邓小平法治思想论法治中国的构建
钟佩霖 曾 波(6·11)
政治学
政策性文件中“社会协商”概念的探讨——以不同语境下的用法为核心的考察
郑文睿(2·31)
先驱者利润与地方公共服务创新逻辑——选择性激励机制的构建
陈世香 谢秋山(2·39)
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段永清(4·5)
邓小平促进阶层关系和谐的实践及其基本经验
李新芝(4·11)
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价值支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
余 华(4·17)
法学
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论回归 ——以吴英案为例的探讨
姚万勤(1·37)
民间借贷风险的法律规制——以风险的类型化为视角
刘志伟(1·45)
司法救济的逻辑起点:征收补偿协议性质之辨正——兼及补偿协议履行纠纷司法救济之阶段性设计
刘启川(2·45)
行政诉讼撤销并责令补救判决论
陈思融(2·55)
我国行政诉讼协调制度的司法实践及其反思
徐 涛(2·61)
国家认同的宪法学解读
陈 驰 康宇杰(3·33)
论战宪法适用——近年来我国学界关于宪法适用的主要论争点及评析
谢维雁 孔德王(3·42)
我国《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立法选择与总体构想
于新循 杨 丽(3·50)
论新形势下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律制度之构建
龚文龙(4·22)
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与二审具体问题研究
何贞斌(4·27)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之法制困境与改革
陈丛刊 姜晓萍(4·35)
作为程序性基本权利的环境权
胡 婧(5·5)
中国金融检察建议的现状、运行与展望——基于上海市实证数据的初步考察
林喜芬 黄 翀(5·12)
论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之立法——以食品安全事故为视角
王燕莉(5·21)
类型思维视野下的洗钱罪上游犯罪匡正
张理恒 刘明智(5·28)
刑法解释论与不真正不作为犯
〔日〕日高义博 讲演 张光云 译(6·18)
多元文化社会中文化冲突型违法性认识错误及其处理
陈 山 李 昊(6·25)
管理学
我国居民对慈善组织的认知——基于与政府、企业的比较分析
石国亮(5·34)
网络游戏产业性质及其调控探讨——基于青少年保护视角
刘成玉 郭郡郡(5·41)
经济学
企业逐利行为与社会责任行为关系研究
李 恒 黄 雯(2·69)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金融服务研究
徐 芳 李 越(2·74)
我国居民休闲消费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分析
申广斯 杨振之(2·80)
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胡小平 李 伟(3·57)
城镇化质量的现实制约、演进机理与提升路径
郝华勇(3·63)
塞浦路斯危机渊源及对中国的警示
蒋若凡 李菲雅 邓 翔(3·70)
城镇化的经济学逻辑论析
沈超群(5·47)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口发展机制研究
——基于四川农村人口发展模式的调查
张 果 曾永明 刘宗鑫(5·54)
农民工市民化:制约因素与政策建议
胡 平 杨羽宇(5·6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成都市为例的分析
宋 周 黄 敏 李正彪(5·66)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及转型路径探析
刘萍萍 钟秋波(6·33)
基层银行效率实证分析——以邢台为例
李双杰 巩婧菲(6·41)
业绩排名、风险选择与基金管理人激励
刘 艳 蒋志平(6·51)
上市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
姚德权 杨华沙(6·58)
旅游论坛
情境变量影响休闲农场旅游公平与游客行为关系研究
邱生荣 梁康迳 颜财发(1·54)
论文艺作品对区域旅游形象的隐性构建
刘宏芳 明庆忠 王丹彤(1·61)
第三空间:旅游凝视下文化表演的意义重解——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
阳宁东 杨振之(1·67)
“美丽中国”:想象共同体的内生与他构——基于旅游者视角
毕 剑(4·40)
结构嵌入、集体学习与旅游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姚云浩 高启杰(4·46)
政府强权干预与遗产旅游地“公地悲剧”现象的治理
——以世界遗产地九寨沟治理经验为例
胡北明 雷 蓉(4·54)
历史文化名城老街区改造中的城市更新问题与对策——以都江堰老街区改造为例
郭 凌 王志章(4·61)
心理学
情节式未来思考的认知神经机制
吕厚超(4·69)
藏族中学生社会赞许性与自尊的关系:成就动机的中介效应
陈国典 黄开艳(4·76)
“中国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成效评估——基于华东地区的实证研究
韩晓燕 石丹理 赵 鑫(4·81)
大学生时间人格、压力对生命意义的影响研究
徐华春 于少萍(4·90)
教育学
民族教育研究的选题与方法问题
张诗亚(1·75)
“和而不同”:比较教育研究的困境及其超越
周 序(1·82)
合理应对教学冲突的基本路径
王爱菊(1·87)
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转向
刘远碧(1·93)
营养好不好?睡眠足不足?锻炼够不够?——我国中小学生身体发展条件调查研究
秦玉友 赵忠平(2·5)
再论基础教育国际化
傅 林 高 瑜(2·13)
走出大学人文教育之困——知识转型视角下MOOC模式的兴起
闫广芬 王红雨(2·18)
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共享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大学为例
徐玖平 李小平 米德超(2·24)
理解“教育知识”的兴起
吴定初(3·78)
圣王之治的理想追求与儒家“大教育”制度建构的文化反思
黄书光(3·83)
自然主义德育:老庄道家对异化道德的批判与超越
张明初 秦自强(3·88)
历史视角下“农村教育”含义辨析
曲铁华 樊 涛(3·94)
我国高校经费监管体系框架设计研究
王春举 陆秋平(3·100)
论教育人性观的建构——历史回顾、现实样态与未来之路
牛利华(5·72)
教育政策价值选择与教育公平——以特殊教育政策为例的分析
王培峰(5·77)
论民办基础教育的二元结构与分类管理
郑富兴(5·84)
修辞格标题的篇章信息性及对教学的启示
杨德生(5·90)
一段散落的思想遗珍——王逢贤晚年教育规律研究述评
雷 云 罗银科(6·65)
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双重角色困境与协调路径——基于高等学校辅导员双重职责分析
李 华(6·71)
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实践检视与理念突围
张 华 王亚军(6·78)
高中英语教科书同话题课文内容难度定量分析——以选修系列Ⅰ“Art(美术)”内容为例
彭 静 王云林(6·84)
语言学
论戴震对训诂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徐玲英(4·97)
框架视域下的汉语动词词义分立动因初探
黄晓冬(4·103)
现代汉语“这/那”的类同定指用法
吴早生(4·113)
四川雅安地区方言的历史形成及其与地理和移民的关系
周及徐(6·89)
汉语自然会话称赞行为应答语研究
鲜丽霞 雷 莉(6·96)
文学
《论语》文本的生成及其早期流布形态
夏德靠(1·98)
汉赋存目补遗与辨证
万光治(1·106)
“羁旅山水”诗歌传统在南朝的确立与定型
程 磊(1·111)
从三条家本《文选》看《文选集注》之编纂及价值
赵奉蓉(1·118)
小说与电视剧改编的审美错位及思考——以六六作品为中心
骆 平(1·126)
历史与小说的互文——基于新历史主义立场的“历史编撰元小说”
汤 黎 李跃平(1·135)
断裂的自我与“买壳上市”——论《不朽的故事》的叙事身份策略
邹 涛(1·140)
疯狂的机器——从认知角度探讨《飞越疯人院》中的概念隐喻
吴永强(1·145)
翻译语境描写:从翻译理论到翻译教学
桑仲刚(3·107)
《孟子》文学风格翻译研究
杨颖育(3·113)
基于语料库的《唐诗三百首》英译本研究
胡筱颖(3·118)
二元互补与杂糅共生——中国早期文学思想的构成问题
孙纪文(4·120)
屈辞“羲和”文化再解读
汤 洪 黄关蓉(4·128)
论藏缅语民族洪水后人类再生神话中的生殖观念
沈德康(4·133)
“道原为始”本义与回文诗体源变
李斯斌(5·131)
宋代《史记》研究与文章修辞之学
杨昊鸥(5·137)
元代金华学派“理流为文”考
袁宗刚(5·143)
论20世纪20年代诗学的音乐论
曹万生(5·149)
略论魏晋文学中的友情主题
王 怡(6·109)
四库馆臣所言《大学衍义》成书时间申论
李 昇(6·114)
历史学
重建与转型:1884-1911年新疆城市发展刍议
付 娟(1·151)
清末民初商事习惯的特点及其与商法的关系——以商事习惯调查报告资料为依据的考察
王雪梅(1·157)
饶宗颐与顾颉刚交谊考述
胡孝忠(1·164)
塞奥发尼斯《编年史》的特点及其影响
赵法欣(2·99)
违反国策的法国驻俄大使卡斯特尔巴雅克——法国有关档案揭露的真相
郭华榕(2·107)
分歧与合流:犹太复国主义道路之争
贾延宾(2·113)
日本明治前期一场引人注目的思想交锋
许晓光(2·120)
试论宋代匿名书
方 燕(3·125)
战后抗战胜利纪念日述论
郭 辉(3·131)
冷战初期美国对伊朗的心理战研究
史澎海(3·138)
20世纪9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西藏观解读
何文华(3·146)
唐前期西州雇人代役研究
徐秀玲(4·139)
宋朝“最腐败”论商讨
张邦炜(4·149)
论宋代亲属财产争讼的司法艺术风格与精神
张本顺(4·156)
近代南疆城市规模的变化与制约因素论析
何一民(4·165)
论无意史料与历史研究
张秋升(5·96)
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意义
宋馥香(5·104)
史学批评传统与中国史学的变革
刘开军(5·110)
关陇集团形成原因的一点新认识——从宇文泰称霸关陇与武川镇豪绅之关系谈起
薛海波(6·119)
宋代灾民住房安置略论
魏华仙(6·125)
南宋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类型分析
柳平生 葛金芳(6·133)
新闻与传播
文摘类学术期刊专题策划的功能与方法
张学文(2·157)
论网媒时代学术论文的发表
苏雪梅(2·162)
二元对立中的身份诉求与社会拒斥——论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叙事伦理
王 焕 樊 葵(2·166)
融合传播视角下的数据新闻
王 磊 曾 一(6·143)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林三芳(6·148)
巴蜀论丛
蜀地入秦初期的管理体制再探讨
崔建华(1·5)
《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
谢贵安(1·14)
南宋绍兴前期的中央遣蜀帅臣
王化雨(1·22)
清代川西农村土地占有变迁考察——《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中土地买卖研究
李映发(1·30)
司马相如“赋圣”说
许 结(2·128)
论蜀汉归晋后的士情与文情
钟思远(2·137)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对成都的三重地理想象
杨 挺(2·143)
魏了翁文集版本优劣考辨
郭 齐(2·150)
陈寿编辑《诸葛亮集》述考
李大明(3·152)
邛崃《竹麻号子》研究的赋学意义
王小盾(3·159)
底层叙事:一个未完成的命题——评罗伟章小说《星星点灯》
邓 利 (3·166)
忠孝仁义 惟实为贵——论张栻的家学渊源
钟雅琼(5·158)
白鹿化龙:从宋代四川盐神信仰变化看官民盐权分配的博弈
裴一璞(5·164)
民国康区县制研究
陈沛杉(5·171)
司马相如与汉代郊祀歌诗写作关系新论
文晓华(6·155)
苏轼牛头寺佚诗考
杜学林(6·163)
学术动态
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献礼之作——评《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一书
杨先农(2·175)
“张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论坛综述——纪念张栻诞辰880周年
刘 焦(3·172)
东方诗话学第八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房 锐 黄义华(3·174)
张海副教授专著《前后蜀文学研究》出版
(4·34)
我校文科学报承办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五届评优工作成都会议
(5·95)
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文科学报参与承办“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会研究(1911-1949)”学术研讨会
(5·封二)
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会研究(1911-1949)学术研讨会综述
朱晓舟 王 川(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