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与机制研究

2014-04-10马仕海

关键词:校企基地实验室

许 鉴,马仕海

(沈阳工程学院a.新能源学院;b.评价中心,辽宁沈阳110136)

一、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必要性分析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进步,高校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大学实验室建设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逐渐呈现出管理僵化、观念落后、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与应用脱节等问题。

1.硬件设备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沈阳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继电保护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其实验室也是本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然而,该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已经陈旧,与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存在严重的脱节,学生在实验室中学到的内容,在生产现场中大多已无法应用,很多内容甚至已经被淘汰。若要跟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就需要购买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来充实实验设备,而一套保护装置通常需要十几万元或几十万元的价格,仅靠高校自行出资,显然无法办到。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开展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就显得非常必要。由于企业和生产现场联系紧密,保证了实验室设备能够和现实紧密相联,充分把新技术、新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从而保证了实验室的技术先进性和环境开放性。学院与某企业联合开发设计的“继电保护及综合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中所有的实验设备均使用生产企业一线产品,甚至是企业新技术测试产品。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2.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近年来,高等教育呈现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人才供需矛盾。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毕业生眼高手低、实践动手能力差,延迟了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录入的毕业生岗前培训时间相对较长,培训期内工资很低,毕业生就业流动性大,从而造成了企业人才培训成本的增加和人才的流失。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受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条件缺乏等影响,造成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不能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环境,不能理解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微观实践,短期内也很难具备实践操作上岗的条件。因此,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构建实验室,可以很好地实现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良好局面,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基本原则与模式分析

1.基本原则

(1)与自身条件相结合的原则。校企双方应结合自身情况,构建合适的实验室,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以双方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做好共建规划工作。学校与企业合作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而企业选择与学校联合为的是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建好实验室的关键。

(2)分工明确的原则。学校和企业应各负其责,分工明确,确保双方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在实验室建设中双方必须共同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保障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作,企业方面只需要投入少部分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就可以建成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员工培训基地;高校通过投入师资和技术支持,建立符合教学需要的实践基地,从而达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

(3)技术先进性与教学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实验室的目的是为了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在教学适用的前提下,充分保证实验室设备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充分引进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要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贴近,把企业典型案例应用于教学,从而适应新技术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4)环境仿真性与职业接近性相结合原则。应充分体现企业生产现场的特点,把企业生产流程、岗位规范引入教学管理,同时在实验室环境和设备上要尽可能做到与生产现场一致,营造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在教学内容上,把职业岗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从而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岗前培训时间。

2.共建模式分析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完全企业资助型。这种模式,生产企业通过无偿赞助或者半赞助的形式向学校提供仪器、设备或应用软件等产品,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校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达到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自身产品的市场推广,通过共建实验室培养一批熟悉该企业产品及操作性能的专门人才,为企业的产品推广奠定基础。同时,培养的人才可供企业优先择用,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上岗的零距离对接。

(2)校企优势互补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是企业有建立产品培训基地的愿望,但是缺少场地或师资,而与学校合作,正好可以发挥学校师资方面的优势,有效弥补学校建设资金不足、设备缺乏的现状。通过这种合作,使双方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达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

(3)企业建厂紧密模式。校企双方通过签定合作协议,在企业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一方享受毕业生的优先选择权,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但需承担每年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来企业实习的义务。同时,企业也可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通过横向科研合作,联合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可利用学校的师资和教学条件为本企业的员工提供培训,同时接纳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经验。

(4)校内建厂促进模式。学校通过有偿或无偿提供场地或设备,将企业吸引到学校内来共同创建教学工厂。利用企业成熟的产品生产工艺、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给学生创造真实的生产实习环境。这种合作模式尤其适用于学校场地条件允许,但资金或实训师资不足的情况,对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5)企业投资模式。在学校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校企双方签定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或实训室。建成后,学校允许企业为师生提供有偿使用服务,企业经过一定年限的有偿服务,收回投资后实验室的所有权归学校所有。

三、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运行机制

1.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合作的顺利开展,学院的“继电保护及综合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在构建之初首先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由学校领导、企业负责人以及校企双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由专人负责协调基地建设和运行中的相关事宜,这样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协调和体现双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教学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共建实验室的健康发展,双方共同建立了适合校企双方情况的基地管理制度,从学生管理、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等多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次,结合共建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把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作为衡量合作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定期评估,总结经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2.培训机制

共建的实验基地承担着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企业员工培训的双重任务。一方面可帮助学校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人才的有效衔接,通过合作得到行业或企业的资金、设备等物质方面的支持,吸引企业共同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可抽调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参与企业员工培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上岗实习实行“学生+员工”化管理模式,进入实验室的学生都有独立的个人实习档案,并按照新入职员工的模式展开培训,通过入厂教育、生产培训、师傅带班、顶岗操作等程序,逐渐实现由学生向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学院的“继电保护及综合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下,以现场生产资料和有关技术规范为蓝本,共同组织开发了《技术培训教程》和《安全管理手册》。教程涵盖了继电保护调试、设备操作及维护、安全生产等技术内容,为学生培养和员工培训提供了保证。

3.教学评价机制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以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落脚点,初步建立了适合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监控和评价机制。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一是根据实习周期和专业特点下达实习任务书,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企业的技术人员请教,或由专业教师集中现场讲解。二是确立了规范的“日记录、周总结、月考核”的学习效果考核机制,保证学生和企业员工能够在整个培训期间按照实习任务书的要求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基本实现了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评价与量化考核体系。

4.激励机制

在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积极参与、共同配合。对于学校,除了要为企业提供场地等条件外,还需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项目改造,解决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对于企业,则要加大投入力度,将生产岗位和设备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并派技术骨干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把企业的技术案例引入课堂。这种资源的有效共享,一方面推进了整个“双师”型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供了支撑;同时,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员工培训创造了条件,从而实现了校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结 论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有益补充,对高校人才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论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还是从解决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来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这种模式为校企的深度合作、产学研的有效对接提供了平台,是产学研结合的具体体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既需要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也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积极关注。作为政府部门需要出台政策措施,对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给予政策方面的鼓励或优惠,形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学院的“继电保护及综合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是一种校企合作、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推动了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1] 李高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成人教育,2009(9):32-34.

[2] 王晓昕.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贴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15-24.

[3] 陈登峰,赵 亮,于军琪.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开放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125-127.

[4] 费小平.构筑校企合作联盟 建立长效运行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47-49.

[5] 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26-130.

[6] 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81-82.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实验室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