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美丽中国》的镜头语言探析

2014-04-10孙鹏飞

关键词:美丽中国长镜头蒙太奇

孙鹏飞,玛 琍

(1.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合肥230088;2.英国桑德兰大学,英国桑德兰)

《美丽中国》是2008年由世界闻名的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控股的中视传媒(CTV)合作制作,共分6集,时间总长约6个小时。该片也是BBC和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美丽中国》全集英文解说,这不仅体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揣摩,也说明中国目前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通过此片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博大精深的文化,将中国推向世界。

一、镜 头

镜头是一种具有魅力的艺术手段,在《美丽中国》中,主要使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切换以及拍摄者独特的视角挖掘了中国的美丽细节。

1.蒙太奇与长镜头

蒙太奇是画面与画面的组合使之产生新的意义,包括叙事方式、空间结构、场景、段落的布局等结构方式。在《美丽中国》中,这种拍摄手法普遍运用。在第一集苗家房屋时,以老祖父宋古永眺望窗外身影的画面,陪衬出从苗家人的房屋窗户可以眺望成片的梯田。从右后方60°他吸着烟斗,正在眺望远方的一个脸部特写中,可以看出他知道每年燕子归来的确切时间。紧接着对老爹的背影进行放大,取屋子内部的中景,屋子里是黑的,只有几扇窗户能接受到外面的光线,偶有燕子飞过。苗族人坚信这些鸟儿的归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春的到来意味着忙种。画面移向天空,用大景深俯拍两只燕子划过梯田,所飞过的地方都是一片枝繁叶茂。这种画面的拼接使得节奏有张有弛、主次分明,既能着意对某些细节、重头戏精心细致雕刻和浓墨渲染,又有宽广的时间、空间跨度,传递丰富多样的信息,在这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对主题起到揭示和升华的作用。

又如第五集中介绍北京经济繁荣昌盛时,人们也在思考如何与大自然保持平衡。出现的画面就是老人们在公园打太极和建筑工地施工的画面交相出现。一边是安静祥和,一边是喧嚷燥人,两者在对比中又强调对自然既要懂得索取又要懂得感恩。

为表示时间的流逝、季节的变化也常常使用蒙太奇的场景连接,在第二集中介绍云南的山是为了引出这里生存着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动物——滇金丝猴,选择它们容易出没的冬天为场面。先是零星雪花的出现,然后是树梢上顶着一髻雪花的景象,最后是大雪皑皑,通过三幅画面交代了时令又表明了等待的过程。第一集中小鳄鱼的孵化和第四集中介绍塔克拉玛干沙漠时都有用到类似的蒙太奇手法。

对蒙太奇提出批评的安德烈·巴赞更加青睐长镜头的使用,包括固定长镜头、景深长镜头和移动长镜头。在第一集中,介绍苗族人的插秧活动就是运用固定长镜头来表现人多力量大的。利用俯拍角度固定画面框架,全程记录多人协作完成插秧工作,后期进行了特效处理,框架不变,将人物动作加快,既丰富了内容又看到了当地人的勤劳与互助。第四集中,塔克拉玛干上行走的骆驼群画面,此时的景深长镜头可以表明路途的艰辛,在人迹罕至的沙漠中没有绿洲没有水,人们的脸上流露出焦躁与不安,让观众感同身受。第五集中游客走访峨眉山时同猕猴拍照、嬉戏等都是用长镜头去表现事实和动作的连贯性。在第一集中用了32秒无解说,用的是运动长镜头去表现鼠耳蝠。不是所有镜头都能在野外跟拍,即使是“搬演”也不能和动物提前交流,这一段的拍摄是在摄影棚内完成。这段画面很静谧,背景是黑色的,鼠耳蝠飞过,带来光线,翅膀带起水花在放慢画面速度后显得格外的美。随着鼠耳蝠的运动镜头转动,产生一种自然、生动、真实的效果。长镜头克服了蒙太奇被切割的虚假感,保持了影片的完整和真实。

2.角度的运用

拍摄角度取决于摄影师,这就要求镜头不光要表现画面,更要表达意境。从几何角度去思量拍摄,可以给观众从描述到画面多方位的角度去了解未知的中国。如第四集中拍摄者使用广角仰角拍摄,有意将沙漠水平线向上倾斜,使骆驼前进的道路更加的险陡,也使得画面有层次感和透视效果,让观众从心理上去认可酷热气候下的举步维艰。第五集中介绍九寨沟水清澈见底,都是将镜头放入水下平拍,可以清晰看到水里的每一个生物,带给大家一个更深层的中国。

另外,还可以从心理角度去纪录画面。如第四集中熟透的葡萄,是吐鲁番红尾巴沙鼠的最爱,从它的视角去看这些葡萄,矮小的身躯只能仰视葡萄架上垂涎欲滴的大葡萄,但是掉在地上的就是最好的馈赠了。从一个动物的视角去看周围发生的一切,镜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使得片段更加的活泼有趣。这种主观角度还能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集中跨越怒江,从悬挂在索道上的人的视角,以其看到的怒江为拍摄主体,用移动镜头来展现艰险,使得画面带有情感。用不同的角度动化静态物体,画面的鲜活能够更好地引起观众共鸣,对《美丽中国》的认识不应停留在认识层面,而是能够立体式地感受美丽中国。

二、语 言

语言的魅力在于生动和简练。整部纪录片没有大段解说词,而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白,留有更多的空间去思索,去回味。

1.解说词

解说词是对画面的解说、补充。视听符号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情景,在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完成抽象表达。《美丽中国》采用全英文介绍,从一个外国人客观的视角去打量中国,解说中国的美丽。大众认同的美丽才是真正的美丽,在一个外国人的解说下,结合画面,图文并茂地向全球人展示独特的中国。第一集中说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But if China is leaving proof of anything,It is that wildlife is surprising resilient.Given the right help even the rarest creatures can return from the brink.”这么多野生动物保护基地的建立,是政府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政府的行动得到了他国的赞扬与认可。中国的美可能仅仅由文字是描绘不出来的,第四集中介绍哈尔滨的夜景,“Northern China can be a harsh place but also a place of great beauty……No longer are the extremes of life beyond the wall merely to be feared,now it is possible to celebrate them,too.”哈尔滨给人的印象不应该只有寒冷,独特的地理优势会产生其特有的资源,只有在中国的这里才能看到如此奇幻的冰雕王国。通过解说,会令观众渴望亲眼目睹这美丽的霓虹世界。

此外,解说还包括了对史料的叙述,第四集中额外丰富了关于丝的故事和丝绸之路的那段历史,使得观众对看到的画面有更深地认识。

2.同期声与音乐

电视纪录片是视听结合的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像传播形态,它必然要注重对声画二元的合理安排和运用,并寻求最佳途径将其组合表现出来。音乐、人声、音响构成纪录片中的声音系统。影片中没有采访,没有刻意安排对话场面,但是会有少许同期声出现。鄂温克族81岁的Malia Suel的歌声随着小鹿的诞生而响起,拍摄时会录入当地人的对话,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还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对话,都使得影片音效更具现场感。整部影片在介绍动物时基本上用的都是客观音乐,即动物的鸣叫和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如天籁一般,无需任何的修饰和雕琢。音乐的添加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在第二集中介绍云南森林异常宁静时,随着人物在镜头中缓缓出现,音乐也渐起,制造了一种神秘的场景。音乐与现场并行,随后现场声渐弱,音乐渐强,此时,画面由有原来的森林全景转向了工作中的人的脸部专注的特写。解说词在这里适时地退出,把声音的空间留给音乐去表现,体现出的音乐与解说、画面完美配合。

三、主 题

1.了解自然、敬畏生命

《美丽中国》制作历时3年,摄制组踏过了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到达了很多人迹罕至的地方,拍摄了50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以及30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为世人展示了最边缘的人文自然。融合审美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在享受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告诫受众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合理利用大自然。在野外生存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动物们的生存需要人类的帮助,人类生存的环境也需要动物们的净化。这是一条生物链,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没有谁可以离开谁而独立存活。当对动物和自然环境施以仁爱,回赠的将是一个美好的和谐家园。

第一集的最后出现一句话:“For our troubled but beautiful motherland.”2008年,中国正经历着罕见的自然灾害,家园被摧毁,人们流离失所,可就在这么大的打击下,中国依然很美丽,美丽的心灵聚在一起形成爱的海洋,用美丽的双手搭建美丽的家。每一条生命都是值得去挽救的,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不仅要学会珍惜生命,更要懂得敬畏生命。

2.迎合受众、娱乐走向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纪录片被赋予了商品的一般属性,一切商品必须经过消费者选择和检验,只有符合消费者需求才能够被接受,获得市场资源配置,实现其经济效益。近年来,纪录片的发展呈现出大众化、娱乐化倾向。

大众文化的平台是娱乐化,娱乐又是对现实的隔离。纪录片取决于现实生活,如果想通过间离效果来达到娱乐化,可能勉为其难。想要处理好现实与娱乐的关系,只能将现实进行娱乐化调整。纪录片的娱乐化在形式上的体现主要是对画面可视性的追求以及在制作手段上的一些创新。对可视性的追求基于对画面的全方位记录,达到一个或多个可见程度,不仅是视线可达,也强调非视线可达。《美丽中国》多角度记录现实,在其传达中国之美丽景色和可爱动物时又传递着教育意义。在制作上,《美丽中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用高清技术设备,运用三维动画、场景再现、放缓拍摄速度等,使得纪录片一改以往朴素粗糙的画面,在各方面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娱乐化趋势为纪录片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四、结 语

《美丽中国》的高清拍摄会让人联想起《舌尖上的中国》,这两部纪录片在拍摄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在当今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舌尖上的中国》却把食物刻画得如此美好,这与现实情况是有出入的。《美丽中国》直面各种杀戮情况,不仅表现了其美丽之处,也将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说明。这部纪录片能够客观地解说中国自然,而且导演没有忘记在中国另一个贸易中心——香港,其城市背后也有一片安宁的动物保护区。

在影片的收尾处,一个小男孩在夕阳西下的海边放风筝,起初画面是黑白的,当纸鸢划过苍穹,掠过太阳时,画面渐渐出现夕阳的金黄色。正如解说词所说:“If there is any country in the word equipped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on the fast scale,It has to be China.”

[1] 朱羽君.现代电视纪实[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2] 倪宝祥.论纪录片真实及其象限阈[J].中国电视,2003(4):41-45.

[3] 乌日根.电视新闻叙事技巧和镜头语言[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4] 娄大鹏.诗化的镜头和镜头的诗化[D].苏州:苏州大学,2006.

[5] 陈国顷.纪录片解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长镜头蒙太奇
错位蒙太奇
开化长镜头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长镜头模式分析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
试论电视新闻中对长镜头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