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014-04-10杨润辉
杨润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写作能力或曰书面表达能力在人才能力结构中居于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重视。高校中普遍开设的应用写作课程承担着在学生高中阶段语言文字书面表达练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的使命,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心智的成熟和写作内容复杂程度的提高,高校写作课的重点不应囿于写作基础知识和文体格式的讲解,而应增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把思维训练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点。
1 写作是思维的演练
写作成败的决定要素,一是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思维的能力。当具备了语言文字表达基本能力后,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思维能力的强弱来决定的。写作过程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思维的积极参与,无形的大脑思维活动全盘操控着有形文章的成形,发挥着指挥和调控作用。写作就是一种把思维活动的轨迹用语言文字进行周密表达的精神劳动。在思维活动中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适应,语言文字标记着思维活动的成果,写文章就是思维的一种直接实现,即把思维的内部语言向文章的外部语言转换。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表达水平就有多高,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作文是思维的演练”,而思维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可以推动写作水平的提高。
2 加强思维能力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写作来说,如果说人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掌握永无止境,那么对思维活动的认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应永无止境,文章的写作难度与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高度完全成正比,文章写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你“想”得好不好。写作的内容和使用的文体越复杂,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从写作课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写作练习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语言文字基本功方面的不足之外,主要的就是思维方面的问题,表现为思维的僵化凝滞、狭隘片面、逻辑混乱乃至由此导致的跑题等等。其实,在写作教学中须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早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近年出版的写作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各地教师们在改革传统的写作课教学模式方面也做了不少探索。按过去的一般做法,只是通过课堂上的写作知识讲授和课后有限的写作练习来实现教学目标,虽也能取得一定成效,但难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根本的改观和提升。要真正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就非得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强化思维训练,是写作教学的固有规律所决定的,进一步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势在必行。
3 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
对于承担写作课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如果把写作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认知的规律、在认知基础上所展开的创造性思维的规律以及最后将思维的成果转化为书面语言形式的规律。写作课教学活动最终要解决的也就是围绕以上三个规律学生必须具备的各项写作知识、技能、素质、修养的培养和获得问题。人们通常所说的写作能力,就是和上述三个规律相对应的材料采集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观察和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集中表现。采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这里重点想谈的是思维能力的提高问题,即教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思维能力,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养成良好的创新写作习惯。
3.1 抽象思维训练
写作中的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是运用抽象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维。应用写作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抽象思维能力。综观写作的整个过程,正是对信息的接收、贮存、判断并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的过程,主旨的提炼、确立和表现,材料的收集、甄别、取舍和组织,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语言运用,都离不开抽象思维的积极参与;写作的每个环节,无论是聚材取事、命题炼意、谋篇布局,还是定体选技、遣词造句、斟酌修改,都离不开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时的逻辑推理等抽象思维活动。只有思维是清晰的,才可能做到如叶圣陶所说“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1]。
学生写作练习中反映出的思维障碍最常见的就是思维的浑浊和语无伦次,表现出来的就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不知道如何把想写的东西组织起来。这就需要进行抽象思维训练[2]。以应用文写作课为例,在文体写作练习和作业讲评时,围绕写作基本要求——比如题文应该相符,前后概念应该一致,下结论做判断要符合逻辑、合情合理,材料选取要体现其内在联系或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等等,明确指出这些要求都是写作中运用抽象思维的表现,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布置作业练习,要让学生尝试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方法来考察写作对象和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讲评学生习作,可从表现形式上分析文中的小标题之间、各个段落之间、使用的材料之间应该如何体现出内在的逻辑联系。可举出一些公文有“条”无“理”的实例,强调只顾局部不顾整体、整体逻辑思维缺失会造成怎样的结果,讲清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而联系实际将一些辩证道理教给学生——看问题既要看正面又要看反面、既要看现状又要看历史发展、既要看到现象又要挖掘本质、既要看客观原因又要分析主观原因等等——使学生的思维逐步从片面、混沌走向全面、清晰,得到抽象思维的训练。
3.2 形象思维训练
写作中的形象思维(也称具象思维),是主要凭借对事物的具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即在写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联想和想象,便于作者感知事物,易于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帮助人们迅速从记忆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脑海中调动诸多事物进行比较,找到异同点,从而深化思考,拓展认识。如果说抽象思维以概念、语言作为思维介质,形象思维就是以形象、图形、可视物作为思维介质。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写作作为创造性精神劳动,须臾离不开想象与联想,发展写作中形象思维的能力,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筹办某项大型活动,需要制定筹备工作文案,撰写详细的工作计划,这时就要在脑子里“过电影”,即基于经验和对情况的熟悉,对整个过程从整体到细节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联想,据此来撰写文稿。“过电影”就是典型的形象思维,写作教学中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拓展视野,积累经验,丰富写作素材,在写作时想方设法调动想象力[3],让写作对象在脑海中栩栩如生地“活”起来,进行自觉的表象组合和运动。
3.3 发散思维训练
写作中的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从一个中心问题扩展开去,从各种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充分的联系和深入的思考,突破已知领域,探索未知境界[4],使思维能在不同的对象、设想之间迅速转移,活跃地不断寻求新的角度、新的轨道和新的解决。
常听到学生反映说写作练习时思维一片空白,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也常见到学生习作中思维单一,内容单薄,这都反映出某种思维障碍。纠正这种思维障碍的方法就是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摆脱心理活动惯性和呆板的定向反应,打开思路、拓宽视野,不落窠臼,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像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地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想得三五个字,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直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朱光潜全集》第4卷第203页)通过这种竭尽可能的自由想象,避免言之无物,使所写文章的内容丰富、深刻,具有新意和独创性。这个方法可以经常练习、采用。
其实写作教学的许多环节都可以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讲析范文时,除正面讲析外,还可从反面启发学生,如果不这样写,将会怎样,运用逆向思维来打破思维定势,正中求反,反中求正。如“这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行不行?为什么?开头这一段不要行不行?”等等;甚至根据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思路,进行比较;作文练习中,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列出几种不同思路的写作提纲;给一段材料,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意——这些都是重要的发散思维训练方法。作为一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盲目崇拜、对他人观点批判地予以吸收的学习习惯与态度。
4 要通过写作实践进行思维训练
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必须抓住写作实践环节。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和用的统一,才能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得到培养和锻炼,当然,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判断和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能力也都可以从写作实践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写作的理论知识,如果不经过学生的实践和训练的桥梁,永远也不会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一般地讲,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大致有两种情况:① 属于写作基本理论的一类知识(如采集和选取材料、提炼主旨、安排文章的组织结构等),在训练时牵扯的面广,因素多,需彼此配合,所以应采用综合训练的形式,并得经过较长的反复训练,才能逐步转化为能力。② 属于技巧的一类知识(如活用数字的叙述技巧、形象说理的议论技巧、分类对比的说明技巧,等等),可以单独转化为能力,在写作训练时,可采用单项的反复训练的形式[5]73。在实现转化的过程中不管是采取综合训练方法还是采取单项训练方法,思维活动都会参与其中,因此都能起到思维训练的作用。写作课可以说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术”科,像技巧这样的知识技能,要掌握它就非得训练不可。上面这两种情况,只是相对的区分,在写作实践过程中,它们是综合起作用的。写作课教师的一个艰巨任务,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设计出写作训练体系,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编拟出整套整套的各种形式写作练习题,从而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5 正确处理讲授写作知识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系
在写作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讲授写作基础知识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系。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点,把传授知识当成了教育的目的,这是不正确的[5]71。我们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就不能引起丰富的联想和展开思维活动,就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知识的传授必须精心提炼和筛选,紧紧围绕开发学生写作能力这个中心,在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下安排教学内容。在课堂讲授上,一定要详略得当,一些常识性的简单道理不必去旁征博引、大讲特讲。只要是学生通过阅读、自学教材可以理解的,就不用多费唇舌,而应把力量放在难点、要点的讲授上,同时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在方法上也可以尝试“问答法”、“讨论法”等来组织教学,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与活跃。总之,一个目的: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增强其能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要避免使学生养成懒于动脑的坏习惯——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只是跟着别人的思路转——这对于思维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害的。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蒋仲仁.思维·语言·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 郑芳.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3):67-71.
[4] 姜越主编.思维力 给你的大脑来场思维风暴[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5] 杨润辉.教育和国际化问题研究与思考[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