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激励机制研究

2014-04-10李楚梅

关键词:优先劳动力战略

李楚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激励机制研究

李楚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就业是人们收入来源的基本保障,失业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从而导致劳动者个人乃至其整个家庭都会陷入生活困境。当前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的直接原因就是失业。要想缩小贫富差距,从根本上减少失业人口,促进就业不失为最有效的方式,这依赖于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就业优先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其激励机制的确定。

就业优先;战略;激励机制

近年来,随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遗留了很多问题,其中,不可否认的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是伴随着一定的贫富差距的现象的,不容乐观的是,这种差距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反而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解决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就业优先战略的激励机制研究背景

首先,研究者从国际经验中吸取养分。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如G20、国际劳工组织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都分别制定并实行了就业优先战略目标和实施措施[1-2]。2009年4月2日,出席G20国家集团伦敦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在讨论全球复苏计划时,一致赞成:“必须把辛勤工作的家庭的需求和就业问题置于全球复苏计划的核心位置”,并保证将“尽一切努力恢复信心、增长和就业”。在多数西方福利国家选择了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之后,各国都结合实际,改变了过去单纯靠现金补助失业者的办法而选择了事前防止失业和促进就业的积极的劳动力政策。美国2006年至2011年的就业战略规划强调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的重要性。英国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在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为国民创造平等、有保障的就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提高国民自身的就业能力并减少对失业津贴的依赖,提高人们的独立性;加拿大人力资源部制定的“2009-2010规划和优先事项”体现了加拿大政府坚持实行优先战略的指导思想。规划的立足点是帮助雇主和劳动者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处理经济衰退造成的问题,推动实现未来的复苏。日本未来10年的就业发展战略总目标是:增加需求,推动经济与就业增长,实现国民的富裕生活。具体目标是:力争实现2%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并将失业率降至3%。上述这些行之有效的案例都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尤其是就业优先战略的目标、任务、措施以及“充分的、生产性的、可自由选择的、绿色的和体面的”就业理念都值得用于本研究。

在我国提出就业优先战略是个新起点。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增加就业作为一项宏观调控目标提了出来。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高质量的就业从宏观上来说就是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等。“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是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从现状来看,在中国知网上以就业优先为关键词,以1999~2011年为时间限制,能搜索到的期刊74篇,其中13篇是从政治理论层面分析国家就业优先政策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路径。28篇从人口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就业对国家和谐稳定,富民强国等民生问题的重要意义;9篇是结合具体的地区,分析在具体地区经济发展背景下目前的就业状况;8篇是在经济增长视觉下,探讨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意义、存在的问题;16篇从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层面探讨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就业优先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真正对如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有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去落实这项措施研究的却几乎没有,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二、就业现状分析

(1)薪酬水平不高,且收入差距过大。劳动者所得报酬相对于对其所付出劳动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水平明显偏低。国家统计局历年GDP的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现象,而本次研究结果亦表明了这一问题[3]。此外,除了工资所占比下降外,问题还体现在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先前的研究已表明近年来地区、城乡、行业间均有诸多的收入不均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得以好转,而是愈演愈烈,收入不均的问题正在日益突出,这一特点在本研究回收的问卷中也得到了印证。随机抽取的毕业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毕业后分至不同的部门,从事不同行业的人的劳动所得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而其工作所在地也对薪酬水平有不小的影响。

(2)工作环境差,劳动时间长。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报告显示,超过89.8%的农民工处于“过劳”状态,这样一个比例让人惊讶于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所承受的负荷。这不仅变相地体现了社会的整体低收入水平,更让人难以预料,工作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工作在高级知识分子所从事的职业中亦比比皆是。现今许多不注重工作环境的企业,既不注重最初的建设,也不关心适当的环境改善。问卷涉及“不注重工作环境的改善”,不少人表示他们是被迫在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的,因此,社会上不少人染上各种职业病。而由于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或是对环境难以适应,很多职场新人很难在一个岗位上长期安定下来,这直接导致了离职、频繁跳槽的现象在本研究的被试中占到了1/4,这是个不容小觑的数字,他们中不乏有很多是对工作本身性质不满意或是对自身职业定位不够清晰的,但更多人清楚地表示,其之所以跳槽是受到环境的影响,这都阻碍了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

(3)存在就业歧视问题。无论是各类求职网站上的不同行业的求职信息,还是路边小店张贴的招聘启事,都对基本的条件或是更高的更明确的条件有明显的限制,也就是说,在年龄、性别、身份上存在就业歧视的问题。虽然其中多数都是合理的限制,但在就业大流中无疑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而且这也对GDP构成了一定的影响。曾有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由于种族歧视而造成的GDP的损失每年是4%[4],可见,就业歧视不利于国民经济产出,并且影响了就业质量,虽然国内现有资料中并无学者对此进行估计,但就业歧视对国民经济所造成的损失一定不容小视。

(4)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人口众多,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正在逐日完善,近年来已日见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保障水平低、覆盖面不广等。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伤风险较高的采掘、制造、建筑业中,能够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只有58.4%、48.9%和25.1%,与规定的参保要求相去甚远,《工伤保险条例》尚不能彻底贯彻。调查显示,尚未参加社保的人群几乎为被试的一半,这绝非偶然,作为当代大学生,就业后尚且不能实现社会保障,社会上更多的求职者该如何满足其基本需求,在工作之前先有安全保障,能全心、放心投入工作呢?值得关注的是,新生代的农村医疗体制如火如荼的建立起来了,但是其受用者、广大的农民工们能够分到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中的多大一块蛋糕呢?虽然关于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的政策已经颁布,但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转移异地接续仍然面临困境。

总言之,我国就业质量不高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分配矛盾需要得到合理的控制,这要求我们要面对新形势,学习借鉴先进的事物,加快劳动就业工作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对外开放历经了三十多年,风雨兼程,现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机遇在向我们招手,但同时,依然面临着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挑战,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国际贸易矛盾日益加剧,国外政府和企业对中国的就业质量方面、薪酬待遇方面并不认可,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自身有着严重的劳资矛盾,要想提高我国的国际认同度,必须进入到一个高度,重视就业质量的历史时期。

三、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激励机制

(1)完善政府就业政策体系。我国需要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初步建立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一整套稳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劳动者利益优先于资本利益,密切关注劳动者就业及其收入状况,使相关政策制定与就业岗位的增减紧密结合起来[5]。

具体说来,首先需要先从政府层面确立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其次,还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再次,再就业体系的构建也应该得到重视。

关于经济发展战略,有人持经济增长优先论,认为经济增长是首要目标;有人持就业优先论,即将降低失业率作为重要目标,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以前者为主,但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失业问题日渐严重,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就业、投资三者的增长之间的联系逐日被削弱,可见,关注失业率,向第二种模式转型是必然的。要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从理念上要保证:考虑劳动者利益要比资本利益更多,降低失业率的调控政策要优于反通货膨胀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重视要比对其他要素的市场重视更多,对就业岗位的重视要多于对已有岗位收入水平的重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要优于政府的其他财政政策。

(2)提高人力资源培训能力。我国的人力资源建设途径,应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立足点,将员工打造成新时代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首先,职工培训应加强,完善多层次、多梯级的职业培训体系,进行订单式培训。应重视职前培训,将提高新生劳动力的能力放入重点议程,将就业需求和职业培训有机结合,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就业教育培训,是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用工企业向当地劳动部门提供就业信息,劳动部门把这些信息加以整合后,提供给劳动力输出地的劳动部门,输出地的劳动部门根据“订单”要求组织培训,然后将这些劳动力整体输送给对方。此外,加强再就业的培训,调整失业人员的心态,提高其再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各类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引导规范各类培训工作,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城乡劳动力积极就业。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不仅要考虑“岗”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问题,即引导劳动者从根本上转变择业与就业观念,增强择业竞争意识。

总言之,我国现有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制约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仍然存在,而农村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就业管理机制,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及产业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增强就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专业化的劳动力就业管理体系,确保就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就业优先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这不仅关系到劳动力的自由转移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而落实就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政策,加强和改善优先就业发展的措施,增强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有利于协调劳动力关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就业优先战略势在必行,在政策的源头上贯彻,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1]赖德胜.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苏丽锋.中国转型时期就业质量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2012.

[3]汝信.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伊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1.

Research on Incentive Mechanism of Employment Priority Strategy

LI Chu-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Changsha 410004,China)

Employment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income,unemployment means losing the source of income,which leads to individual workers and even the whole family will fall into the plight of life.The current social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more and more big,the cause of the excessiv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s the unemployment.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fundamentally reduce unemployment,employment promo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which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mployment prior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mployment priority cannot do without its incentive mechanism to determine.

employment priority;strategy;research

C913.2

A

1672-9617(2014)01-0031-03

(责任编辑 伊人凤)

2013-08-23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013ZZ64)

李楚梅(1974-),女,湖南娄底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优先劳动力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40年,教育优先
战略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战略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优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