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汉代墓室车辆的设计绘制思想研究

2014-04-10马洪波

史志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壁画墓仙界墓主

马洪波

洛阳汉代墓室车辆设计绘制思想的研究包括两个体系——魂车体系和仙车体系设计绘制的思想,基于系统视角才能在思想上对汉代仙车和魂车体系进行深层、全面、科学的研究。

洛阳汉代墓室车辆是墓主灵魂出行、升仙的“灵魂之车”,它们大量地出现在墓室壁画、砖雕和赔葬彩陶壁画中。视死如生,周汉人们认为其生活的世界包括四个层面:现实世界——墓室地面人们生活的世界;地下世界——由墓主人灵魂生活的墓室构成,是曾经的现实世界的反映;天界——以昆仑山为核心,是西王母穴居处,生活着女娲、伏羲等神仙;仙界——以西王母(东王公)为核心,有女娲、伏羲、青龙、玄武、朱雀、白虎、祝融等神仙和星象的天上世界。洛阳汉代墓室壁画和彩陶壁画表明:汉代人死后的生活主要包括灵魂在地下世界的出行、打猎、宴饮,它是对现实世界生活的一种映射;以及灵魂从地下世界至昆仑天界、西王母仙界的升仙、仙游。因此,洛阳汉代魂车体系包括墓室、灵魂及仆卫、魂车;仙车体系包括仙界、灵魂及仆卫、仙车。

一、洛阳汉墓壁画表现的汉代魂车

洛阳汉代魂车是墓室主人在地下世界出行、仪卫、归来乘坐的灵魂之车。墓室主人生前的幻想是在地下世界继续享受以前现实世界的自在生活。由于地下世界就在墓室中,所以墓室主人和画匠设计绘制的魂车复制了现实世界的舆车形制,甚至还复制了其生前出行车队的前导、仆卫等。由此,汉代墓室壁画表现的魂车作为运载墓主灵魂的工具,是按一定的礼制运行在地下世界(墓室中)。

在众多面世的洛阳汉墓中,洛阳偃师杏园村东汉壁画墓中的魂车出现在墓室前室的东、西、北壁的壁画中,南壁和西壁魂车队伍导车3乘,骑吏23人,伍伯4人手擎旌旄;北壁西段安车1乘,墓主主车,前后骑吏12人,伍伯6人;北壁东段有安车5乘,骑吏 0人,乘员为墓主人属吏、从眷……。其中,墓主人安车前后有伍伯6员、骑吏12员,华贵安车为四维、彩饰盖斗。洛阳朱村东汉壁画墓的魂车队伍由6辆1匹马驾御的安车组成,主车配有一骑白马,头戴黑帽,着灰袍,手持兵器的护卫骑吏,主车有白色伞盖,边缀红饰;魂车的设计绘制者还意想这样的场面:墓主人夫妇的灵魂在地下世界宴饮宾客。洛阳机车工厂东汉壁画墓中的魂车出现在墓室西耳室甬道北壁,这是由二匹马驾的魂车……。洛阳玻璃厂壁画墓中有墓主双辕双轮安车,由1匹剽悍黄辕马驾御,有灵魂宴乐场面,有墓主夫妇灵魂在地下世界相会地面[1]。

二、洛阳汉墓壁画与彩陶壁画表现的汉代仙车

洛阳北郊东汉壁画墓中的仙车出现在墓室的中室顶部,其南部是1辆灰绿色龙驾的云峰为轮、红色方舆的仙车;北部是1辆2鹿驾的云峰为轮、方舆的仙车。洛阳金谷园小学M1254的仙车出现一只彩陶壶上:左为紫马,中为黄马,右为绿马,马鞍上有褐色双翅,仙车为紫厢红盖,大轮细辐,有2人坐车上,有飞鸟、马作引导。

洛阳汉代仙车是墓室主人从地下世界到仙界、天庭完成成仙过程所乘坐的舆车,两个世界在距离上遥远,仙车以云作轮,由速度更快的天马、鹿、龙驾御。仙车运行在仙界、天界,洛阳汉代壁画表现的仙界和天界,或以神山为核心(洛阳西汉壁画墓);或以西王母为核心,主要的神仙有女娲、伏羲、句芒、莀收、祝融、轩辕等,祥瑞有蟾蜍、龙、枭羊、朱雀、青龙、白虎、兔、黄蛇、飞廉、玄武、九尾狐、桂树,天体有日、月、星云等(洛阳卜千秋墓、洛阳偃师新莽壁画墓等)[2]。

三、魂车与仙车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魂车体系和仙车体系的区别在于:(1)魂车体系与仙车体系是两个世界的车辆体系,魂车体系存在于地下世界,是墓主人曾经的现实世界生活的映射,其设计绘制时意想的是:在地下世界,墓主人的灵魂能乘坐魂车,过着与现实世界一样的生活——出行、打猎、仪卫;仙车体系存在于仙界,其设计绘制时意想的是:墓主人的灵魂能乘坐仙车,实现从地下世界到仙界的超越(2)仙车体系的车轮为云峰,车舆有翅膀,可以飞翔;魂车体系的车制与现实世界相同,不能飞翔;(3)魂车体系的引导和仆卫为墓主人生前的引导和仆卫,此时同为墓室地下世界的灵魂;仙车体系的引导和仆卫是祥瑞动物和神仙。

魂车体系和仙车体系的联系在于:(1)乘坐的主人都是墓室的主人魂灵;(2)同在仙界下,乘坐魂车的灵魂偶尔向上眺望,会看到笼罩头顶的仙界……;(3)仙车车舆为魂车中的轺车车舆形式,即是在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作用下的、增添了翅膀的现实轺车形式。

四、洛阳汉代墓室车辆的设计绘制思想

洛阳汉代魂车和仙车存在于一个完整的体系,墓主人生前意想死后长生不死的神仙生活,意想死后灵魂可以像生前一样出行、巡游,摆出儒家礼制的仪仗,打猎,宴请,享受生前所有的生活……

1.洛阳汉代墓室车辆设计绘制的道家思想。

周汉道家思想的世界包括:(1)昆仑天界,昆仑神话描述的是昆仑山为核心的天界。从下至上,昆仑山分为三层——首先是可以长生不死的风凉山,接着是有能够呼风唤雨神仙的悬圃山,最后是可以变为天神的天庭,同时也是天帝居住的场所[3]。昆仑神话的神仙包括天上的神仙和地上的神仙,如东皇太一、伏羲、女娲、穴居的西王母、宓妃、雷师、飞廉、莀收、赤松子,王子乔、祝融、宓妃等;地域上包括苍悟、天津、不周山、赤水、白水、西海、流沙、咸池、扶桑等地。(2)蓬莱仙界,蓬莱仙话描述的是以渤海中的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为核心的仙界。蓬莱仙界的三座仙山上有很多仙人和不死之药,充满白色的禽兽和东西,建有黄金银宫阙等等[4]。(3)西王母仙界,西王母仙话描述的是以西王母(东王公)为中心的神仙世界——在西王母(及其偶神东王公)周围出现伏羲、女娲、日(阳乌)、月(蟾蜍)、玉兔、九尾狐、各类仙人、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等神灵[5]。(4)地下世界,地下世界是放置墓主遗世肉体的墓室,是墓主灵魂乘坐仙车的出发地。(5)现实世界,仙车体系中的现实世界是指墓主灵魂乘坐仙车的目的地——墓主死后,灵魂接受子孙后代祭拜的墓主祠堂;同时,指生人生活的人类世界,如屈原至死不能割舍的楚国。

洛阳汉代魂车和仙车运行的世界建立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之上,这个道家理论认为世界由阴阳两方组成,它们既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是世界的空间结构;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由五行构成,五行即土、水、木、金、火,是世界的时间结构[6]。

综上述,洛阳汉代的魂车和仙车运行于地下世界、昆仑天界、西王母仙界中,画匠运用道家思想在构建这二世界时,为灵魂设计绘制了西王母、东王公、女娲、伏羲、太阳、月亮等神仙和天体形象。浅井头壁画墓中的天上世界由伏羲和女娲、太阳和月亮,朱雀、白虎、双龙组成;烧沟村61号壁画墓的仙界由墓主夫妇的灵魂,天门、五曜组成;卜千秋壁画墓中的仙界由伏羲和女娲、日轮(内有踆鸟)和月轮(内有蟾蜍)、男女墓主灵魂、仙翁和仙女、双龙、二枭羊,青龙、白虎、朱雀,西王母、句芒;新安铁塔山东汉壁画墓的天上世界由红日(金乌)和满月(蟾蜍、玉兔、桂树),四神、星象;机车工厂东汉壁画中的天上世界由云气纹、圆点纹、星星、云气等等。

2.洛阳汉代墓室车辆设计绘制的儒家思想。

汉代洛阳的主流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将礼制表现为舆车的装饰、驾畜和仆卫等质和量的差异,散射出儒家思想的威严和理性。大儒董仲舒整合了“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的理论。他认为天有十端;世上万物的形成和发展是阴阳、天、地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阴阳之气实现天和人的合一[7]。

儒家的“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思想在构建洛阳汉墓世界时增加了人的因素和祥瑞,如在浅井头壁画墓中的乘龙羽人、蟾蜍等;烧沟村61号壁画墓中的墓主夫妇灵魂、升仙翼龙、仙雀等;卜千秋墓中的墓主夫妇灵魂、三头神鸟、巨蛇、蟾蜍、九尾狐、玉兔、枭羊;西汉壁画墓中的公绵羊头、羽龙、升仙羽人、武士、蟾蜍、凤、熊、白虎、龙、鹿、天马等;偃师新葬壁画墓中的庖丁、乐伎、墓主夫妇灵魂、舞者、女子、侍者,玉兔、九尾狐、蟾蜍、朱雀、狗状物;金谷园新葬壁画墓中的飞鸟、立鹤、祥瑞;朱村壁画墓中的出行人物灵魂、墓主夫妇灵魂,卧鹿;新安铁塔山东汉壁画墓中的出行人物灵魂、乐舞者、观舞者、墓主夫妇灵魂,枭羊;北郊东汉壁画墓中的男子,龙、鹿;洛阳机车工厂东汉壁画墓中的立男、出行人物灵魂、杂耍人、侍女、舞女,飞鸟、瑞兽。一方面,儒家思想认为仙界和天庭的祥瑞之物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因此它们成为仙车的驾畜、引导、待从和先驱;另一方面,墓室车辆直接复制现实中的舆车及其礼制。分布在墓室中的车马出行壁画表明墓主的灵魂乘坐魂车,率领车马行列的出行、打猎、仪仗。汉代人间的各种舆车被墓主灵魂作为在地下世界的出行工具,蕴含了儒家的礼制、伦理观念和“仁”“孝”思想。简单地在汉代人间车舆和驾畜装上飞翔的翅膀,加上车前、车后的迎送人物,更是表现了儒家礼制。在洛阳汉墓壁画中还有很多傩戏的主题,这是儒家驱鬼的礼制和仪式。

3.洛阳汉代墓室车辆设计绘制的浪漫主义思想。

融入浪漫主义思想的仙车和魂车是墓室主人乘坐的,反映墓室主人幻想死后能够升仙、长生不死、再享生前荣华富贵的愿望……[8]。

在周汉代科技水平下,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神仙知识意想,并基于当时社会存在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意识,设计绘制出能够飞升高空和畅游鬼魂和神仙世界的理想工具——魂车和仙车,其具有三个特点:(1)快,洛阳汉代仙车由龙、天马和鹿等驾御,或车轮为云彩托举,或车舆生出翅膀……,乘坐者为本身行走就已飞快的灵魂;(2)轻,洛阳汉代魂车只是复制了现实舆车和礼制,乘坐者是脱离笨重肉胎的灵魂,它轻得可以在地下世界四处漂游;(3)奇美,洛阳汉代仙车车舆或由云峰承托,或生出双翼,有些装饰紫厢红盖、大轮细辐,充满当时现实的舆车未有的奇美;而魂车对现实舆车的复制,将现实车舆的华贵也带入了地下世界;(4)虚无,仙车和魂车是洛阳汉代人们浪漫思维想象的结晶,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它是不存在的[9]。

4.洛阳汉代墓室车辆设计绘制的等级思想。

洛阳汉代墓室车辆蕴含的等级思想表现在灵魂出行、飞升、仪仗的驾畜数量、种类、车制形式、仆卫、迎送等。(1)车制形式,洛阳朱村东汉壁画墓、偃师杏园村东汉壁画墓、洛阳机车工厂东汉壁画墓、唐宫路玻璃厂东汉壁画墓中出行、仪仗、访问的魂车是安车形制。(2)驾畜数量和种类,洛阳北郊东汉壁画墓中的仙车驾畜为灰绿龙和鹿(2头),洛阳金谷园小学M 1254墓中的仙车驾畜为带翅马(或3马,或2马),它们表明了乘坐者生前的不同身份。洛阳偃师杏园村东汉壁画墓共有魂车9乘,50余匹奔马;洛阳朱村东汉壁画墓仅有魂车6乘,7匹奔马,灵魂生前身份差别显而易见。(3)迎送,洛阳金谷园小学M1254墓中的迎送官员灵魂2,仅做拱揖状;而洛阳朱村东汉壁画墓迎送官员灵魂2,1灵魂俯身跪地,1灵魂立身做拱揖状,显示了墓主人生前较高的身份。(4)仆卫,洛阳偃师杏园村东汉壁画墓共有70多人物,其中护卫墓主人灵魂的伍伯数量为8,骑吏数量为45,步卒2人;而朱村东汉壁画墓只有魂车6辆和1名骑吏。

五、结论

洛阳汉代墓室车辆设计绘制的是整个魂车和仙车体系——魂车和仙车运行的四个世界、仙车(魂车)、神灵、仆卫,其设计绘制的思想蕴涵在整个体系。基于洛阳汉代魂车和仙车存世的图像信息——壁画、彩陶壶画、砖雕,从仙车体系的四个要素中我们抽取出洛阳汉代魂车和仙车体系设计绘制的主要思想:洛阳汉代魂车和仙车运行世界的设计绘制基于道家思想;魂车和仙车的设计绘制基于浪漫主义思想、等级思想、儒家思想;魂车和仙车乘坐及周围神灵的设计绘制基于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

[1]韦娜.洛阳汉墓壁画艺术[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2]余黎星,缪韵,余扶危.洛阳古墓图说[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3]刘安.淮南子:精华本.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84—85.

[4]姚圣良.先秦两汉神仙思想与文学[M].济南:山东大学,2006.33—39.

[5]郑峰.从天界到西王母界——论汉代画像石图像图式的衍变[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09.

[6]龚瑶.浅析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4):57—58.

[7]余志平.董仲舒对阴阳五行之学的整合[J].衡水学院学报,2009,(6):32—36.

[8]王婉尧.论楚辞文化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9):224—225.

[9]罗漫.《楚辞》浪漫主义的两种风格及其影响[J].江汉论坛,1984,(8):47—51.

猜你喜欢

壁画墓仙界墓主
陕西西安白杨寨晚唐壁画墓M1373 发掘简报
喜贺祝融车登上火星
蝶恋花·秋日忆双亲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辽代壁画墓汉人出行图浅议——以关山4号墓为例
与赵琦先生商榷
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
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
汉画像考古资料中的“天”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