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治税为民的故事
2014-04-10彭安才
彭安才
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不仅在抵抗英国军事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虎门销烟上做出了震惊中外的壮举,而且在税收上也是治税为民,使“林青天”的美誉流芳后世。
减税赈灾为民请命
清道光十三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江南闹水灾,特大洪水淹没了庄稼,冲塌了房屋。深居皇宫里的道光皇帝不仅不体察民情,明知江南近几年多灾多难还要下面催缴税粮。江苏南部地区历来要负担全省税赋的十分之九,即使年成好,百姓还不敷日食,连续受灾,农民生计日蹙,很多人断了口粮,吃树皮野菜,有的到处逃荒。
面对如此困难,林则徐找到上司两江总督陶澍,经商量后他俩决定联衔上疏,请求朝廷缓征江南漕赋,拨发赈银,以解民困。正在这时突然接到皇帝谕旨,圣旨中严斥:“近来江苏等省几乎无岁不缓,无年不赈,国家经费有常,岂容以展缓旷典,年复一年,视为相沿成例?”可见皇帝是已知有灾先发制人,下达圣旨不准下属上疏缓征税粮。
林则徐接到圣旨,彻夜难眠。第二天与众官员商议此事,无一人敢联衔上疏请求缓征。林则徐想到老百姓连生活都难以为继,哪有粮税可征呢?如果横征暴敛,势必万民涂炭,后果不堪设想。晚上他毅然摘下顶戴,冒着丢掉官职和脑袋的风险,以个人名义挥笔单衔上疏。在奏章中如实奏明灾情的严重,并说“老百姓是征粮纳税的根本,只有关心老百姓的生计,才不会动摇税本。”“老百姓连饭都没有吃的,就是把他们抓起来还是交不出粮税来。”“向老百姓少要一分钱粮,好替国家多培植一分元气。”
奏章送到京都后,总督陶澍在复奏中也替林则徐说了不少实话,支持其缓征粮税的观点。道光皇帝虽然很吝啬,但面临实际灾情困境,再加上林则徐奏章中“上筹国计,下恤民生”等言词很有道理,也不好回驳,故而批下了“准予暂缓征收”的圣旨。暂缓征收的圣旨下达后,很多受灾百姓来到巡抚衙门表示感谢,并表示回去要自觅生路,生产自救以报答林大任为民请命之恩。
养牛疏河巩固税本
有一年,江苏盐城一带水患严重,庄稼颗粒无收。农民挖不到野菜,能够吃的树皮也剥光了,只好忍痛杀牛充饥,想以此度过灾荒季节。林则徐到任后很重视这个问题。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深知“牛是农民的半拉家业”,是耕田种地的主要劳动力。如果农民杀牛充饥,灾荒过后怎么耕种田地呢?地种不好更无什么好收成了。林则徐左思右想,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林则徐向地方政府发文告,让农民在灾年把牛交给当地政府集中喂养。同时要求指派官员负责喂养好收来的牛,不准掉膘或者死伤,责任到人。还让政府借粮借钱,给农民解决吃饭和买种子的问题。等灾荒过后,农耕时节,农民凭单据到原来收牛的部门,领回自己的牛去耕田种地。待秋收后,再把借的粮和钱按原数还给政府,不收利息。实行这项办法,帮助农民渡过灾荒,有利于灾后恢复生产,经过休养生息,就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捐款平粜倾心为民
道光十四年,江宁(南京)一带又闹了一场旱灾。头旱无雨,庄稼都枯死了。旱情严重,老百姓在旱灾中无粮充饥,渡日如年。林则徐心中忧心如焚,他时刻都在筹划如何发动地方官吏和富户认捐救灾(捐在清代也是一种税,征收对象主要是市民和农民)。在召集各级官员议事时,三番两次都提到捐赈问题,只是无人响应,大小官吏尽诉难处,叫穷不已。商绅富户更是叫苦连天,一毛不拔。林则徐在会上带头认捐也影响不了大家,没有什么效果。
有一天,林则徐心生一计,发出文告,传谕各府县官吏以及商绅富户,定于某日午时齐集雨花台山麓设坛祈雨。不少人弄不明白,心想林大人素来不信邪,怎么要去兴师动众的设坛祈雨呢?太奇怪了。
祈雨当天午时,天空万里无云,烈日当空,骄阳似火,雨花台设坛好生热闹。文武官员商绅富户齐集坛前,达数千人之众。林则徐主持坛祭,拈香上供三叩首,祷念祈文。尔后命大家席地默坐,不许张盖,不许走动,以示虔诚。
在烈日照射下,坛前众人个个汗流浃背,服饰湿透。坐了三刻钟很多人就吃不消了,有的人头痛口渴的都喊起来了。林则徐便高声对大家说:“我辈平日养尊处优,不识民间疾苦,今日愿与诸君共赏之。”他扫视众人一眼接着说:“本官准备一瓮茶水,每人只喝一口,解解渴以免中暑。”他带头喝了第一口水,然后大家依次喝下去。待不一会儿,大家忍不住全都呕吐起来。林则徐呕吐完肚内稀饭后,站起来逐个检查过去,发现众官吏和富户吐出来的全是美味佳肴。这时候,林则徐沉下脸严肃地说:“诸君一听说要捐钱赈灾就叫苦连天。今天一吐,真相大白。诸君平时吃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灾区百姓生活艰难连野菜都吃不上口。劝大家捐钱赈灾,诸君不欲拔一毛而利天下,如此视民生死不顾,将何得了!”说完就拂袖回衙。
见此场面,各位官吏惶恐不已,害怕林公弹劾罢官,只好纷纷认捐,几天功夫捐银数万计。商绅富户原想趁灾年囤积粮食高价出售,赚钱发财。现在只好按政府要求开粮仓将米谷平粜出市,即按平常市价售粮。灾区百姓领了政府发的捐钱,又能买到平价粮食,盛赞林公捐赈平粜,体恤民生的爱民精神。
固本培源助民增收
巡抚衙门大院内有一方水田,绿油油的稻苗随着阵阵微风轻轻的随风摇荡。有的官员见了不解其意,心想林大人身为巡抚不会是穷得没有饭吃,自己种田养活自己吧。也有人认为这和人们喜欢养花种草一样,是林大人的兴趣爱好而已。他们哪里知道这也是身为父母官的林则徐爱民如子的一片苦心。
林则徐在乡下访察时,被两位老农的谈话深深地打动了。他们说政府免赋缓征,捐赈平粜都只能算是一时权宜之计,长久着想,还是要在生产自救上打算盘。如果江苏境内的稻米都像福建一样一年两熟,每亩多产一倍,即使再遇灾年,也不至于马上断炊。听了这段话,林则徐想到民者国之本,税者民所出,多好的百姓啊,连生产自救的门路也给想出来了。抗旱排涝,免缓税赋在灾年固然重要,但是改变传统耕种方法,实行科学种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田亩的粮食产量则是巩固税本,培植税源的重要举措。
原来巡抚衙门院内的稻田,是林则徐和家人试种双季稻的试验田。他引进福建黄籼稻种,经过一年的试种成功,并迅速在广大农村推广。尔后,林则徐又将宣南诗社潘曾沂根据自己试种成功的经验,改进农耕技术,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编著而成《区田法》书籍,并将农业专家齐彦槐的龙尾水车迅速推广到各地,以指导农户播种双季稻和水利之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农民的稻田增产了,不再闹饥荒,税粮增收,百姓展容,朝廷也嘉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