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英国保守党政府的货币政策
2014-04-10赵北平
赵北平
20世纪50年代英国保守党政府的货币政策
赵北平
20世纪50年代是英国保守党政府在共识政治下重新执政的年代。保守党在重新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与前任工党政府类似的经济措施,但两党的经济共识是不彻底的,保守党在具体的政策层面显示出与工党政府许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保守党在需求管理中大兴货币政策。通过大量使用货币政策,保守党政府成功应对了战后英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促进了战后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共识政治 货币政策 保守党政府
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理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问世标志着国家干预理论的成熟。40年代,二次世界大战使国家干预的重要性刻在了英国人的头脑中,《贝弗里奇报告》的出现加深了英国人对“新英国”的期待,新工党对建设“新英国”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并因此赢得了战后大选的胜利。工党上台后积极兑现承诺,经济上大规模实现国有化并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此同时,大选落败后的保守党也积极作出调整。1947年,保守党研究部提出的《工业宪章》承认英格兰银行、煤矿等行业的国有化。在国有化过程中,保守党的党内政策也在逐步的趋向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与工党形成了某种政策上的共识之处。1951年,工党政府由于在朝鲜问题上的内部分歧垮台,保守党在随后的选举中取胜。在战后的新形势下,保守党政府在经济政策上推行混合经济,为战后英国的经济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战后长期的共识政治(经济)的局面。虽然两党都对国家干预表示认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两党在具体的政策上保持一致,反而应该把“共识政治”与“政策共识”区别开来[1]。从50年代保守党政府实行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来看,的确与其前任工党政府有很大的不同,在货币政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因此,研究50年代保守党政府的货币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国货币政策的源起
货币政策从来就不是二战后才有的新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占据英国经济主流地位的是剑桥经济体系(自由资本主义),但该体系并不关注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后剑桥学派产生了货币理论的主张,其代表人物是霍特里与凯恩斯,这时期的货币理论主要是货币数量论,但此时的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并没有脱离剑桥经济体系,仍然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以此为指导的英国货币政策干预也没有对英国的经济危机产生大的影响。直到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凯恩斯才完成了从后剑桥学派货币理论家向“新经济学”创始人的转变,从而创立了战后长期指导英国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体系——有效需求管理,其标志就是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此时的货币数量论发展成了宏观经济体系下的货币需求理论[2],货币理论和政策主张初次与有效需求联系在一起。尽管英国政府管理经济以及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但是从历史发展来看,货币政策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指经济发展与稳定通货的关系。因此,明确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制定货币政策的首要步骤。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二战之后,英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则是充分就业、实际收入的合理增长、低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由于英国本身资源特别缺乏,对外经济比重较大,所以,英国特别重视国际收支平衡这一目标[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消极的状态。除了战争爆发时的短暂的恐慌,在1932年与1951年期间的19个年头里,银行利率一直保持在2%的水平上,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短期市场利率也保持平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较少[4]。有意识的制定货币政策去管理宏观经济主要还是在二战之后。战后的工党政府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其效果远远不如财政政策那么强烈,因此工党政府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继续执行财相道尔顿发起的“廉价货币政策”。但是“廉价货币”导致信用过度膨胀,终于引发了1951年战后第一次经济衰退。而且国际收支平衡因资本大量外流进一步恶化,最终迫使工党政府放弃“廉价货币政策”。
20世纪50年代初期,财政政策以及实物管制是政策的主要的工具。然而,在此期间,货币政策正扮演着一个日益加强角色,承担者稳定经济的责任。
二、50年代英国政府强化货币政策的原因
1.保守党政府不彻底的共识政治。
经济学家塞缪尔·布里坦把50年代表示两党共识政治的“巴茨凯尔主义”描述为“以凯恩斯经济学说为基础的计划与自由的有趣混合物”[5],但是盖茨克尔与巴特勒关于经济政策与经济哲学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6]。保守党政府向左转的确实极不彻底[7]。
从共识政治形成起源看,尽管保守党的《工业宪章》接受了战后工党政府政策的若干方面,如充分就业、赤字预算等,但是工业宪章的精华却是在中央计划体制内有更多个人主义的信念,强调更多的是自由与市场的作用;从政策层面看,共识政治的一项内容是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而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有四重政策目标:适度的经济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平衡。在这四个目标中,充分就业最为重要。但是,到50年代保守党执政的时候,这四重政策目标与工党政府时期也存在不同点:“经济增长”这一术语直到50年代末还没有被使用;虽然维持充分就业是这时期保守党政策的主要目标,但是,此时的保守党政府甚至都不清楚充分就业的定义;从经济思想层面看,甚至对于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50年代的保守党政府也持有不同的看法。保守党在管理经济方面接受利用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原则,但是他们是勉强的凯恩斯主义者,并且只有在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不与他们所采取的健全原则相矛盾时候,他们才实践需求管理。50年代的保守党政府认为需求管理依赖的是温和的推动力而不是致命的重击[8]。温和的推动力已经足够了[9],并且温和的推动力也被其它的财政工具补充,其中的一项工具就是货币政策。这种不彻底的共识政治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保守党对货币政策的力推。
另外,50年代,保守党政府曾试图挑战战后经济政策的正统地位,但失败了。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国际收支平衡危机,1952年,保守党政府作出的挑战固定汇率制正统性的尝试,即Robot计划,该计划使传统汇率制转向了“灵活的”浮动汇率制[10]。这项计划的要素表明保守党政府试图回复到30年代后剑桥经济体系的倾向。但是Robot计划由于把英国在国际收支平衡上的困难转嫁到国内经济上[11],结果导致了英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以及失业[12]。随着首相表达了对高失业率与工会反抗的恐惧,保守党内阁停止了对Robot计划的讨论[13]。
2.政府重整军备计划直接强化了货币政策。
工党政府在1948年,1949年以及1950年的预算演讲中,并没有提到货币政策[14]。50年代,保守党政府对货币政策感兴趣则是伴随着重整军备开始的。1950年6月,南朝鲜被入侵以后的一个月,英国政府开始领导欧洲大陆的邻居们开始迅速的重整准备,并决定在1951年至1954年三个财政年份当中尽可能的给予这项计划5.5亿英镑的援助,并且用另外5.5亿英镑用来支持与稳定这三年的国际收支平衡。期间,由于进口账单的增加与马歇尔计划的结束,工党政府重整军备的计划急剧扩大。结果工党政府用23亿英镑[15]代替了英国财力的最初提供的5.5亿英镑的支持。重整军备计划的扩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使得工党政府陷入危机并下台。
之后上台的保守党政府面对重整军备引起的经济萧条及工党政府的失败教训,决定加强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三、50年代英国政府力推货币政策的表现
1951年,保守党政府上台,在两党并不算彻底的共识政治下,开始大力采用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实施积极地利率政策,放弃利率冻结,并在一定程度内浮动;保持长期债券市场利率的稳定;减少银行资产流动性;恢复英格兰银行的短期利率。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英国货币政策的重点在于影响国际收支状况,通过提高利率、控制信贷,来稳定英镑对外价值。
1951年11月,银行利率从2%上升到了2.5%。英格兰银行在市场利率方面自行与货币市场对接。1952年3月,银行利率进一步上升到4%,这主要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强化英镑。全年经济进入衰退时期,国际收支平衡得以改善,通货膨胀率明显削减。11月以及次年的3月,政府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9月,银行利率被削减到了3.5%,在1954年5月,利率又被削减到了3%,以此来保持与市场趋势同步。1954年7月,货币政策变得更加的具有扩张性。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耐用消费品花费的剧增进而引发了固定投资的繁荣,以及1952年以来经济的复苏。整个英国经济恢复了活力,私人以及企业部分的银行借贷陡然上升。1955年2月,英格兰银行分两个阶段把银行利率提升到了4.5%。1955年初,银行利率又经过两次上升。
1955年5月英国举行大选,保守党再一次被选举上台。1956年,英格兰银行开始控制公共支出,提升外国对英镑的信心。但是银行通过发行主要由银行系统持有的短期国库券来借款,扩大了流动资产,导致了银行借贷很难控制。1956年2月,一系列的限制性措施被引进,银行利率由1%上升到5.5%,货币政策收紧。7月,政府召集了银行的代表参加会议,以此来获得他们关于信贷限制将会被强有力的强迫执行的保证[16]。结果,在1956年下半年,银行贷款被临时削减,同时外部压力的放松也允许银行利率在1957年2月份被削减到5%。但这种措施却被证明是一种草率的行为。英镑的压力逐渐建立起来,新财相认为通货膨胀应该通过货币紧缩而被抑制[17]。货币控制的新措施在1958年被介绍进来,它以特别存款为主要形式,并以此来控制流动资产。1959年4月政府颁布了一项新的预算法案,使得税收让步于刺激消费支出与投资,结果经济活动得以快速恢复,失业人数开始下降。
整个50年代,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以及失业率相比于其它年份是非常低的,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基本上处于顺差,相比于前任的工党政府,保守党政府更愿意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需求的水平,但货币政策的运用也惹来最多的争议[18]。
四、50年代保守党政府的货币政策的评价
1957年4月,拉德克利夫委员会对货币政策的角色给予了积极的肯定。1959年该委员会积极地肯定了保守党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大量使用。另外,保守党政府还在野的时候就已经坚信“如果更多的使用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就会在不用使用大量的直接的控制或者通过高税收率而获得的预算盈余就会得到控制”[19],在他们进入政府之后,货币政策变成更加激进的方式。更倾向于微调而不是重推[20]。上述的50年代保守党货币政策的表现表明了保守党政府对货币政策运用的偏爱,比前任的工党政府来说,已经走得很远了。
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例如:有学者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增长的国际资本流动导致了在固定利率下的货币政策只有一个减小的影响,而在浮动汇率制下其影响较大。其认为“利率被认为是需求管理的不确定的工具”[21]。但是在两党不彻底的共识政治下,20世纪50年代成为保守党力推货币政策的年代。货币政策在这一时期的不同年份里抑制了英国的通货膨胀,稳定了英国的经济,促进了需求增长。总之,对它的肯定是大于争议的。
[1]王皖强.论战后英国的共识政治[J].学海,2006, (2).
[2]罗志如,厉以宁.二十世纪英国经济政策主导思想的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
[3]顾金宏,李东.中外中央银行制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4]凯恩·克罗斯.1945以来的英国经济:经济政策与表现(第二版).1995.427.
[5]Samuel Brittan,The Treasury under the Tories,19 51-1964,Penguin,1964.162.
[6][10][13]温·格兰特.英国经济政策.2002.18—21.
[7]阎照祥.二十世纪英国保守党政治优势析要.史学月刊,1996,(6).
[8]致命的重击是指财政政策。
[9]这并不是暗示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的稳定性没有任何的作用。
[11]浮动汇率有其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可使一国长期推行通货膨胀政策,而不必担心国际收支问题。因为其汇率的下浮可一定程度上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12]Peter Burnham:Britain′sExternal Economic Po licy in the Early 1950s: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Operation Robot,University of Warwick,p389.
[14]Dow,J.C.R 1964.The Management of the British Economy,1945-6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ssfor NIESR.
[15]在英国经济收入不超过100亿英镑的情况下,这样的规模的计划意味着一种相当大的剧变。
[16]Dow.J.C.R.(1964),The Management of the Briti sh Economy 1945-6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7]Cairncross,A,(1987),Prelude to Radclifee Monetary Policy in the united Kingdom 1948-57,Rivista di storia Economia,4,2-20.
[18]PRO.T267.12.p.26.
[19]公共档案局,控制需求水平的政策.1953-58. 26.温·格兰特.英国经济政策.2002.93.
[20]Cairncross,A.(1999)Dairies:the Radcliffe commit tee and the Treasury 1961-64(London: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British History).温·格兰特.英国经济政策. 2002.93.
[21]N.F.R.克拉夫特与N.W.C.伍德沃德.1945以来的英国经济.1991.67.
赵北平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编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