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服务型政府建设手段

2014-04-10杨德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机关作风服务型问责

□文/杨德智

(昌宁县审计局 云南·昌宁)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目前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论,到邓小平的“领导就是服务”,到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无一不包含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伟大思想。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也在步履艰难地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笔者通过观察我国各地政府改革的实践,认为以下三种手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比较有效的手段。

一、强化问责监督

近年来,各级各地政府一直在努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然而,从实践来看,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重概念,喊口号,没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有的领导重视时抓一阵,领导走了就没了声息。因此,强化问责监督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最强有力的手段。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可“问责”的政府,对于政府的失职行为,人民有权对政府提出质询,追究责任。强化问责监督就是政府自己给自己“戴紧箍咒”,“革自己的命”。政府中的每个公务人员,可以说是一个钉子一个眼,责任明确,是你该做的你没有做,怎么办?实行“问责”。问责可以强化执行力,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故要用好这一手段,让问责之剑高悬于国家公职人员的心中。

云南省四项政府建设中的“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震惊全省的“阳宗海砷污染事件”中,26 名各级干部被问责,其中玉溪市副市长陈某被劝引咎辞职,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陈某被通报批评,玉溪市市长助理杨某、市环保局局长方某等人被免职。不但官员要问责,普通公务员在本职岗位上也有可能被问责。2008年7月,有市民去省民政厅办事,发现有工作人员在玩电子游戏,于是进行了投诉。很快,这名工作人员被辞退。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省引起了巨大反响,公务员们普遍受到震慑,“有的公务员对岗位心存敬意,如履薄冰”。只有问责落到实处,政府自身建设才能摆脱作秀的嫌疑。该问责的问责了,反映的事情解决了,投诉的问题处理了,责任政府的形象也就树起来了。

二、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要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关键一点就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强理念、下决心、讲方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下定决心从公共财政拿出资金,再因地制宜结合实情找到本地的突破路径。如神木县财力充足,“全民免费”一步到位,并且选择了市场化的路径,走得相对彻底;桑植县作为穷县,立足现实,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让原本躺在那里睡大觉的新农合基金充分动起来,虽然“全报销”还只是覆盖到乡镇一级,但毕竟解除了县域内绝大多数农民的后顾之忧。不仅医疗事业如此,其他公共事业也是这个道理。比如,东莞石排镇从幼儿园到博士的免费教育模式。再比如,经济并不发达的宁夏首创高龄老人津贴,广西防城港率先落实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云南红塔区从2011年9月开始,初中毕业生源,只要愿意继续读书,都可以免费升入到高一级学校就读,在云南第一个实现12年免费教育,这些都说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于强理念、下决心、讲方法。

(二)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支出为主的公共财政体制。我们常说要让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我们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比例是多少?从工资增幅与GDP 的增长所作的比较,从公共医疗所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教育支出所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把这些比重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公共财政用在全国人民身上的比例是远远不足的。因此,下一步的改革中,我们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支出中全民共享的力度。这一方面可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切切实实让全民共享改革成果,增强全民的幸福指数,真正实现从富国向富民的转变。

(三)全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各个子系统。所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等,公共服务体系包括许多方面,包括公共医疗、公共教育、公共科技、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住房、公共就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张网,对一个服务型政府来说,这张网是不容许有漏洞的。

(四)发展民生经济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一切要靠发展,否则都是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经济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有钱好办事,从神木和桑植两县的对比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了,政府公共财政拿得出钱来了,才可能和可以建设更好的公共服务体系。

(五)加强公共服务监管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保证。制度是保障。如果建立起了公共服务体系不加强监管,那势必真的会出现道德风险难以控制的情况。由于人们对免费公共产品的索取从来都是无止境的,这是经济学中常说的“公地悲剧”,这种“公地悲剧”,一是靠公民素质的提高来自觉地加强自我约束来规避和防范;二是靠政府制定相应的制度并配套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规范和监管。

三、狠抓政府机关作风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应该狠抓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并严格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中央到地方呈现出严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狠抓顶风违反“八项规定”行为的高压态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这一系列的动作,于服务型政府的创建也是共通的。

那么,怎样抓政府机关作风建设。一是要抓顶层设计与示范作用。在落实“八项规定”过程中,习近平强调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事实证明,一项制度要能够取得实效,必须从出台规定到贯彻执行,既从全局或顶层进行统筹设计,又从领导者发挥表率作用抓起;二是要加大治标力度。政府机关作风如何抓,就得从一件一件具体的实事上抓起,从上班迟到抓起,从铺张浪费抓起,从文山会海抓起,从公款吃喝、拜节送礼、车子攀比、滥发钱物、跑官拉票等风气抓起。凡是顶风作案,违纪违法就要严肃查办、严惩不贷;三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信息时代,加上网络的无限力量,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通过“表哥”、“房妹”、“不雅视频”等网络信息,中央和地方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陕西省西安市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重庆北陪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等相继被查处。这一现象再次证明,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是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服务型政府建设,手段和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而以上所举三种,是实践证明屡试不爽的。这三种手段的实质都是在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推出得民心的公共服务,目的是建人民满意的政府。只要我们深刻把握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准确运用诸如以上三种强有力的手段,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党和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不断努力,有各地卓有成效的不断实践,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一定会渐行渐近。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让人民满意——云南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和实践.2010.8.23.

[3]人民网.强国社区——强国论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新举措顺应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规律.2013.4.17.

猜你喜欢

机关作风服务型问责
让事故问责生威
雷厉风行 立即落实已蔚然成风
——省档案局馆及时传达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滥问责”的6幅画像
拧紧机关作风建设的“发条”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